【話說軍世】巡洋艦原本就是戰列艦一個補充艦種,由於戰列艦造價昂貴,且出航費用高,因此戰列艦一般待在港口中等待戰鬥任務,而巡洋艦則代替大哥巡航和保護海上交通線,也正是因此戰巡的作用就是針對於巡洋艦和海上交通線的,在二戰中,舊日本海軍的「腦洞」打開,創造出許多有新奇設計,比如說「航空重巡洋艦」,但是與二戰德國「黑科技」不同的是,缺少前瞻性。
艦炮「擠一堆兒」:布局奇怪的航空重巡洋艦
舊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看似攻守兼備的「多面手」屬性,卻因為奇葩的設計和使用,顯得十分「弱雞」,本級艦有兩艘利根號、築摩號,分別於1937年和1938年下水。
利根級擁有8門203毫米主炮,在重巡洋艦中屬於正常火力配置,但是它捨棄了經典的炮塔前後布局方式,而是將四座主炮塔「擠一堆兒」全部前置,這就產生了一種奇怪布局:只有前兩座的炮塔對著前方,第二座炮塔突出呈現背負式,而後兩座則向後指向艦橋(這難道是留給自己「切腹」用麼),另外還有8門127毫米副炮。
而利根級另一大特點就是艦體後部的水上飛機甲板,擁有5架水上偵察機(可搭載6架,但會比較擁擠),這是設計之初就強調的海上偵查能力,所以利根級的載機量比常見重巡洋艦多一倍,這樣在艦隊中,利根級可以提供更好的航空偵查,也常作為偵查艦使用,但是因為噸位已經被利用得很滿,導致利根級並沒有機庫。
相似布局戰艦對比:「弱雞」的多面手
1、同樣火力前置,卻缺少火力優勢:與法國戰列艦火炮前置布局不同,法國黎塞留級戰列艦也是主炮前置,不過使用思路卻天差地別,黎塞留級8門主炮全部向前,可以保持艦首方向的全部火力輸出。
而利根級因為主炮塔的指向問題,導致前向火力不足(後兩座向後指向艦橋方向),相當於完全浪費了主炮全部前置的布局。
2、同樣的使用思路,卻缺少配套優勢:與相同布局日本大澱級航空輕巡洋艦不同,大澱級的設計使用思路更加明確,2座三聯裝155毫米主炮全部前向,在同樣載機6架情況下,大澱級還擁有艦載機的機庫,比起利根級帶著載機海上「裸奔」,在海洋情況多變的遠洋海戰中則顯得「誠意十足」。
而利根級雖然帳面上開起來「攻防具備」,但是設計配合艦隊使用的它,在航母編隊中卻顯得防空火力一般;而標準排水量只有8000多噸的大澱級,因為放棄了魚雷使用能力,除了機庫還擁有8門100毫米高射炮以及其他大量防空火力,而大澱級實際上只是當作潛水戰隊旗艦使用的。
「掉鏈子」:一次失誤幫「倒忙」,毀掉整個艦隊
在1942年美日之間關鍵的中途島海戰中,大家都記得由於舊日本海軍沒能及時發現美軍航母,從而錯失戰機,而那架延遲了半個小時起飛的偵察機,就是利根號的水上偵察機,隨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這一戰舊日本海軍4艘航母被美軍擊沉,損失了320架飛機和寶貴的110名高素質飛行員,海上航空力量被大幅削弱。
而作為重要的偵查艦,利根號在這樣的關鍵時刻「掉鏈子」,不論原因如何,都只能倒黴的被認作「背鍋俠」之一。
而最終,在1944年的薩馬島海戰中,「以大打小」的日本戰列艦巡洋艦編隊損失不小,築摩號被魚雷擊中後自沉,利根號則在1945年盟軍空襲時被擊沉。
來自俊赫君的「話說」
利根級重巡洋艦的建成的時代相對較早,而舊日本海軍雖然較早認識到航空母艦的威力,但是在大型水面艦艇的設計和使用上,仍然存在著非常明顯的艦炮決戰思維。
而美國海軍則早早地將海軍航空兵的任務細化,並發展出了專用的廉價護航航母,節約了建造時間和成本的同時,創造性的發展了輔助型的海軍航空力量,這也是舊日本海軍與美國海軍在思維上的明顯不同。
其他閱讀:
漫談:戰列艦的現代化,理想的「吞金獸」
丟人:重巡洋艦打驅逐艦隊,大敗而歸
二戰最好最強大的驅逐艦之一:島風
日本極力隱瞞這次戰鬥,終究被美軍揭穿
二戰時德國有多少戰列艦:其實是打腫臉充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