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 劉楊
1月5日,剛上市兩個多月的「煉乳第一股」熊貓乳品漲停,漲幅19.99%,報收59.72元,成交額7.91億元,換手率高達53.14%。
中證君致電公司,董秘辦有關負責人稱,公司已於元旦前後對部分煉乳產品進行提價,但具體提價幅度不便透露。
受漲價消息影響,今日乳業股全線大漲。Wind乳業指數(884662)大幅拉升,截至收盤,該指數上漲9.67%至1687.61點。伊利股份盤中一度漲超9%,截至收盤漲7.54%至50.93元;港股上市的蒙牛乳業漲超7%。皇氏集團、三元股份、光明乳業、新乳業均漲停。
實力營業部現身
盤後龍虎榜數據顯示,熊貓乳品買賣居前的營業部合計淨買入3350.83萬元。華泰證券台州中心大道營業部買入2155萬元榮登買一席位。華鑫證券上海分公司位列買入榜第二位,買入1472.69萬元。近三個月內該席位共計上榜555次。
業內人士指出,引燃乳業股的原因或與元旦前後的提價有關。對此,中證君致電熊貓乳品,該公司董辦負責人確認了漲價的消息,並透露公司於元旦前後對部分煉乳產品進行了提價,主要是受原料成本的驅動,但具體提價幅度則不便透露。
當日,熊貓乳品還在互動易平臺表示,煉乳在全球市場都有廣泛的應用,目前中國煉乳市場仍處於穩步增長期,在奶茶、烘焙、食品原料渠道等領域都有廣闊和良好的增長空間,公司在技術、品牌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未來在時機恰當的時候,公司不排除會著力布局海外基地和市場,增強上下遊產業鏈配套能力,實現公司更大的發展目標。
圖片來源:互動易
公開資料顯示,熊貓乳品創建於1995年,主要從事濃縮乳製品的生產、銷售,2015年5月掛牌新三板。20多年間,熊貓乳品歷經多次股權轉讓和增資,最終從國有控股轉變為李作恭及其兩個兒子李錫安、李學軍掌握的家族企業。
據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統計,2018年,熊貓乳品煉乳產品銷售規模僅次於雀巢,是國內市場第二大煉乳品牌,主要客戶包括香飄飄、蒙牛、達能、金絲猴等。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熊貓乳品營收分別為5.34億元、6.02億元、6.0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8691.25萬元、9475.26萬元、6661.1萬元。
在股吧裡,看多熊貓乳品的股民也不在少數。有網友稱「錯過金龍守住熊貓」。
來源:股吧
漲價點燃乳業板塊
漲價不只熊貓乳品一家。
1月5日早間,國盛證券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伊利、蒙牛基礎白奶產品元旦後漲價3%-5%。對於漲價消息,伊利董秘辦回復個人投資者稱,該公司基礎白奶有不到5%的提價,主要因原奶成本上漲的壓力,具體經營計劃將在年報中披露。蒙牛方面暫無回應。
國盛證券調研稱,提價產品佔伊利常溫奶比重約20%,預計銷售收入約150億元左右,按照提價中樞4%測算,則預計增厚收入約0.8%。但從成本端來看,按照農業部數據,行業原奶價格四季度同比增約5%,考慮到公司原奶自給率約30%,成本端預計同比增3.5-5.6%,則預計本次提價對衝成本上漲對毛利率的影響約1%。
受此影響,1月5日,乳業板塊整體大漲,伊利股份盤中一度大漲超9%,截至收盤上漲7.54%至50.93元,總市值達3098億元;而在港股上市的蒙牛乳業也大漲超7%,總市值2025億港元。截至當日收盤,Wind乳業指數大幅上漲9.67%至1687.61點,皇氏集團、三元股份、光明乳業、新乳業均相繼漲停。
安信證券分析認為,乳業進入新一輪原奶上漲新周期,本輪原奶上漲周期內在邏輯與上一輪有所不同,體現在消費結構、龍頭乳企競爭力等方面。
華西證券1月5日研報指出,提價預期下看好2021年乳製品板塊投資機會。華西證券稱,根據產業調研,四季度白奶促銷情況較少、部分市場階段性缺貨,近期主要品牌基礎白奶提價;伊利部分低溫酸奶、低溫白奶產品通過包裝升級、技術升級方式實現了價格提升,但這部分銷售額佔比不大。該機構認為隨著原奶價格持續上漲,行業性整體提價預期將逐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