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派藝術再添傳人:青年演員王雅瓊拜入京劇表演藝術家張萍門下
紅網時刻11月23日訊(記者 湯紅輝 通訊員 李朝輝)今日下午,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優秀青年演員王雅瓊正式拜入京劇表演藝術家張萍先生門下,張派京劇藝術再添傳人。在拜師儀式上,王雅瓊跪在地上,頂頭跪拜。張萍則雙手合十,端坐低首,深情的眼神,充滿對弟子的憐愛。師徒結緣,始於十年前。
-
著名張派青衣趙秀君專場啟幕
原標題:著名張派青衣趙秀君專場啟幕(圖) 7月15日晚,中華劇院響起陣陣甜美俏麗的張派聲腔。由天津市青年京劇團演出,著名京劇張派青衣、「梅花獎」得主趙秀君主演的《玉堂春》,在這裡精彩上演。這場演出也拉開了「名家名劇」趙秀君專場演出的序幕。 趙秀君是張君秋先生的關門弟子,是當今菊壇優秀的張派傳人。回憶起與恩師的點滴,趙秀君儘是感恩:「老師大我五十歲,能收我為徒,是對我的恩賜。他培養教育了我,使我有今天的成績。
-
張派青衣傳人王蓉蓉從藝30年展演將開幕
張派青衣優秀傳人王蓉蓉今年已經從藝30年,為展示她在京劇藝術上的個人成就,6月19日、20日,由北京京劇院主辦的「金聲韻·王蓉蓉舞臺生活30後來就被老師們給看上了,同意她在戲曲學院旁聽,但是吃住不管,我說那沒關係,就住我家吧,吃飯也就是添雙筷子。當年還是『文革』,還有人在學校貼出大字報問王蓉蓉為什麼那麼特殊。後來她的老師就問我,我正好帶著剛接到的蓉蓉爸爸給我寫的信,開頭就說『咱們素不相識,感謝朱導演幫我們照顧蓉蓉』之類的,我跟她非親非故,但她管我老伴兒叫姑姑,我就是她的姑父了。
-
張派傳人青衣王蓉蓉京劇第一個塑造女皇武則天
本報訊 (記者賈薇)北京京劇院春節賀歲大戲《武則天》昨天建組,該院當家大青衣、張派傳人王蓉蓉將塑造武則天的第一個京劇形象。 北京京劇院特邀瀟湘才子陳亞先為王蓉蓉量身定做的這齣新戲,選取了一個獨特的人文視角,演繹出權傾天下的武則天與文人駱賓王之間一段恩怨情愁。
-
大平調「第一青衣」「張派」傳人張玉琴
西路平「五世梨園、三代名優」的「張派」說起大平調,西路平「五世梨園、三代名優」的「張派」可以說是眾所周知的百年老字號;談到濬縣大平調,「張派」第五代傳人張玉琴更是以其唱腔清醇、身段優美被群眾稱作大平調戲曲的「第一青衣」,享譽晉東、魯西、冀南、豫北.張玉琴1942年4月出生於滑縣王莊鄉高郎柳村一個梨園世家
-
我省唯一張派青衣傳人 在寧連演兩場
12日—13日,省京劇院張派青衣張婷的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畢業公演專場——《春華秋實》在南京上演。張婷為觀眾帶來大戲《玉堂春》與《遊園》、《遊龍戲鳳》和《謝瑤環公堂》三出折子戲。《遊園》由崑曲表演藝術家張繼青親授,《遊龍戲鳳》與《公堂》兩折則分別由京劇表演藝術家劉長瑜、李維康親授。
-
張派優秀青衣演員——王茜
《張派優秀青衣演員——王茜》張派是京劇藝術大師、四小名旦之一的張君秋創立的京劇青衣流派。張派是繼四大名旦之後,現代京劇旦行中最有影響,流播最廣的流派。張派的唱腔體系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初具規模,70年代定型、稱派。是張君秋以王派(王瑤卿)的唱腔為基礎,糅合梅(蘭芳)、尚(小雲)兩派的唱腔,兼收黃桂秋、程硯秋等諸家之長,加以充分的、個性化的發展而來。《望江亭》中飾演譚記兒優秀青衣演員王茜,宗張派。
-
【人物】一枝獨秀:看京劇張派傳人趙秀君
當然,這除去先師們的諄諄教誨和手把手的細心調教外,所謂「修行在個人」,剩下的就只有弟子們自己去領悟和刻苦的鑽研及仔細的揣磨了,對此,相信像趙秀君她們這批張派傳人是深有感受的。 讓我們再看看趙秀君近年來的兩齣大戲——《韓玉娘》和《楚宮恨》。這兩齣戲都是前國家領導人之一的李瑞環同志親自參與改編的。 其中「韓玉娘」是根據原梅派戲《生死恨》改編而來,其中不僅劇情作了調整,加快了轉場的節奏,主要是對其唱腔潤色了張派的藝術特色和其精髓,既繼承了梅派的精華,又別拘一格的再現了張派的藝術風格,使人賞心悅目。
-
張派青衣王蓉蓉首唱娃娃調
該劇在音樂上的創新及張派名家王蓉蓉唱腔上的突破,都給戲迷留下深刻印象。原來只有小生演唱的娃娃調,首次融入張派青衣的唱腔。 《武則天》選取了一個嶄新的視角,通過武則天與文人駱賓王之間的恩怨來折射女皇的一生。王蓉蓉扮演的武則天,光彩照人。
-
著名張派青衣趙秀君專場演出 三出折子戲允文允武
原標題:三出折子戲允文允武(圖) 「著名張派青衣趙秀君專場演出 據悉,7月17日晚將繼續在中華劇院上演「君聲秋韻」著名張派青衣趙秀君京劇演唱會。【詳細】全運橋牌收官 天津隊再添一金第十三屆全運會群眾比賽橋牌決賽決出三個組別的雙人賽金牌。
-
7月24日現場轉播|《張韻秋風——張派青衣經典劇目演唱會》
7月24日19:30,張(君秋)派名家王蓉蓉,國家一級演員王奕謌及優秀青年演員侯美、王茜、王泳智、張睿楨、丁一鳴、郭珈儀將輪番登臺,為大家獻上「京戲雲劇場」第五場演出《張韻秋風——張派青衣經典劇目演唱會》
-
十年光陰三出張派京劇,兩位演員一場師徒真情
張派京劇藝術在湘發新枝 湖南京劇演員王雅瓊拜師張萍新湖南客戶端11月23日訊 (記者 劉瀚潞 通訊員 李朝暉)拜師收徒是京劇傳承的優良傳統,是一代一代京劇人的歷史責任。今天下午,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青衣演員王雅瓊拜入京劇表演藝術家張萍門下,成為張派京劇藝術的傳人。眾多藝術家前來觀禮,為師徒二人道賀。 從長沙到北京,她行千裡學兩齣戲拜師儀式上,王雅瓊回憶起十年前,自己赴京學藝的故事。
-
京劇名家王蓉蓉與票友分享張派藝術
記者 張欣京劇名家王蓉蓉藝術分享會,1月16日下午在淄博大劇院舉行,來自淄博、青島、日照、濱州、天津等地的京劇票友,面對面聆聽了張派京劇傳人王蓉蓉傳授的張派表演藝術魅力與傳承,以讓更多的人走進劇院,了解京劇文化,欣賞京劇的魅力。
-
紀念張君秋先生百年誕辰 島城張派票友京劇名段專場等你來唱響
半島網9月4日 今年是張君秋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為繁榮島城的國粹文化氛圍,表達對藝術大師的敬仰,探索網絡媒體傳播國粹文化的新熱點形式,半島國粹之聲名段演唱會搭建「張派票友專場」,招募青島地區張派票友,唱響京劇美韻,致敬國粹經典。
-
崑曲、京劇;青衣、花旦;大戲、折子戲 哪一位演員的專場,戲路這麼...
    新華報業網訊 6月12日、13日晚七點半,江蘇省演藝集團京劇院張派青衣張婷的中國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畢業公演專場——《春華秋實》將在紫金大戲院上演。在這兩場演出中,張婷將為觀眾帶來大戲《玉堂春》與《遊園》、《遊龍戲鳳》和《謝瑤環·公堂》三出折子戲。
-
京劇《楊靖宇》將首演 張派青衣張蕾蕾形象顛覆
一向擅演《詩文會》等劇、以溫婉嫻靜打動觀眾的張派青衣張蕾蕾顛覆以往形象,在劇中飾演武藝高強的女匪首關山紅。關山紅使用的大刀比通常刀馬旦使用的還要大、還要重,劇中還安排了開打的段落。「我每天都要練耍刀,雖然很辛苦,但是排演現代戲可以拓寬戲路,提高塑造人物的能力。」張蕾蕾說,「關山紅雖為匪首,卻深明民族國家大義,塑造這樣的人物,對我自己也是個教育。」
-
「張派傳人」薛亞萍的故事
張學浩的父親張君秋是薛亞萍的師傅,張學浩回憶薛的學藝生涯:上世紀60年代初,正值我父親的藝術事業進入如日中天的輝煌時期,張君秋獨特的藝術風格演唱韻味,被譽為張派在藝壇內外盛行流傳。那時候的薛亞萍,14、5歲,梳著兩條大辮子,在她母親的帶領下,走進了張家大院。
-
張派名家名票聚深 演繹張派經典唱段
由深圳市文體旅遊局主辦,深圳京劇聯誼會、張君秋京劇藝術研究會承辦,深圳市群眾文化學會協辦的京劇「張派名家名票演唱會」近日在深圳市文化館舉行。 「張派」是京劇藝術大師、四小名旦之一的張君秋創立的京劇青衣流派,是繼四大名旦之後,現代京劇旦行中最有影響、流播最廣的流派。「張派」藝術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風靡一時,多為中青年女演員所刻意模仿,門徒甚眾,幾與梅、程諸派聲勢相抵。
-
京劇張派唱腔中的「衝」
今天,我談談張派唱腔中的「衝」。請原諒我用「衝」這個字,來形容張派的某個行腔特點。因為,我沒見過,或者說我找不到一個字、詞,來形容張派行腔中的這個特點。有許多唱張的人唱的軟塌塌的,使一些對梅派、張派特點分不清的人,誤認為唱的是梅派。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張腔中的這種「衝」勁表現的很不夠。
-
「張派藝術」薪火相傳 上演1500場的曲劇名劇《陳三兩》再敘大愛親情
9月1日、2日晚,曲劇張派名劇《陳三兩》和「芳韻雙鳴」紀念曲劇皇后張新芳誕辰92周年暨弟子尚小雙專場演出在河南省兒童影劇院上演,尚小雙塑造的陳三兩讓在座觀眾無不動容,眼泛淚光。尚小雙主攻青衣、老旦行,1961年出生於南召縣小店鄉,15歲考入南召縣曲劇團,在《陳三兩》《望江亭》《孟麗君》《秦香蓮》《新版風雪配》《卷席筒》《祥林嫂》等多部劇目中擔任主演。曲劇《陳三兩》主要講述了陳三兩(原名李素萍)因父被奸臣陷害,致使父母雙亡,只得賣身安葬老人,並供養幼弟李鳳鳴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