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8年,歐洲大陸正處於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統治之下,歐洲五強中的奧地利、英國、普魯士陸續被其擊敗,法國成為獨自掌控整個西歐的龐大帝國。
憑藉著自身的大陸優勢,法國向孤懸於大西洋的英國海上霸權發起了衝擊,對整個歐洲漫長的海岸線實行「大陸封鎖政策」(這與二戰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壘策略有些類似),要求所有法國僕從國,斷絕與英國的貿易關係,希望以此削弱英國對法國的戰爭實力。
拿破崙希望用這種方法,切斷英國商品在歐洲的銷售渠道,促使英國的經濟進入供需失衡的狀態,進而造成其經濟的崩潰,迫使英國在政治上向法國臣服,進而完成法國的世界霸權建立。
考慮到英國的經濟戰一時半會不會那麼快結束,以拿破崙的野心來看,作為歐洲大陸上僅剩的陸上強國—俄羅斯,就不可避免會成為法國的下一個目標。
為此,拿破崙特意在1808年,邀請俄國沙皇亞歷山大在德國埃爾富特城郊進行了友好的會談。這次會談雖然是拿破崙邀請亞歷山大進行的,但是,拿破崙真正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真正的友好,他試圖通過這次會談了解沙皇對戰爭的準備情況。果然,通過這次的摸底會談,拿破崙摸清了俄國的虛實,隨即開始制定遠徵俄國的作戰計劃。
為了確保遠徵俄國萬無一失,拿破崙從整個歐洲整編出了一支60萬人的大軍,而他的對手俄國僅有約24萬人的防禦部隊。一開始,形勢似乎對法軍十分有利。拿破崙的軍團進入俄境,竟未遇到一兵一卒的抵抗。法軍順利佔領立陶宛。立陶宛是這樣的安靜,以至於連一個人影也看不到。
輕敵冒進
原來,在法軍來到之前,沙皇就明白自己的軍隊無法與法軍正面對抗,於是下令實施堅壁清野,使法軍如入無人之境。正是這樣,拿破崙的幾十萬大軍在開始進入俄國境內的時候就已經處於寂寞清冷的荒野裡,處境艱難。但已經組織如此聲勢浩大遠徵的拿破崙在明知無法取得速勝的情況下,執意將遠徵進行到底。
在之後進行奧斯特羅夫諾、薩爾塔諾夫卡、第一次克拉斯內等戰鬥給法軍都未造成太大的損失,但從8月16日的斯摩稜斯克之戰開始,俄國軍隊給法軍造成了15000—20000人的損失。
徒然分兵
此外,由於法軍分兵屯駐奧爾沙、維亞濟馬等地並圍困博布魯伊斯克等俄軍據點,到了博羅季諾戰前,法軍兵力總共只有步兵84504人、騎兵23301人、炮兵、工兵15857人,合計僅剩下123662人。
俄國堅壁清野
雖然法軍在俄軍的主動退卻下,最終於9 月14 日攻佔了莫斯科城。但是他們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依舊沒有得到一分一毫的補給。作為歐陸的霸主,法軍也從來沒有想到一個國家的疆域能夠那麼的廣大,俄羅斯軍隊不管怎麼撤都有廣闊的戰略縱深,同時由於俄軍的堅壁清野和內線作戰優勢,造成了法軍補給愈發困難而俄軍的騷擾愈發的頻繁。
剛剛攻陷莫斯科的拿破崙還未體味夠勝利者的喜悅,法軍就在 10月19日迫於給養短缺、嚴寒天氣和俄軍的不斷襲擾,最終選擇了匆匆撤退,而此前一直避戰自保的俄羅斯軍隊則開始了他們強有力的反擊。
俄軍襲擾
考慮到此時的法軍依舊保存著一定的戰鬥力,所以在法軍撤退初期,俄軍的反擊戰略是騷擾為主,讓彪悍的哥薩克騎兵依託機動優勢不斷的騷擾法軍營地,令法軍惶惶不可終日,從精神上折磨法軍,打擊他們的戰鬥意志。
嚴寒侵襲
法軍在撤退途中,不斷遭到俄國伏擊,俄國的嚴寒也給法軍帶來了慘痛的代價,大量士兵被凍死、餓死。直到12月中旬,拿破崙才終於逃離俄國。
雖然俄軍未能將拿破崙留在俄國,但是從整個法國遠徵俄國的戰爭全局來看,俄羅斯取得了完勝,60萬的法國歐陸精銳,最終能跟著拿破崙回到法國的僅僅不到10萬。
而之前被拿破崙所打敗的奧地利、普魯士則迅速的與英國和俄羅斯恢復了聯繫。他們共同組建了「反法同盟」於1815年6月在「滑鐵盧」擊敗拿破崙,最終將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歐陸霸權再次隕落,群雄繼續爭霸。
從拿破崙遠徵俄國,最終失敗而歸。我們可以看到,拿破崙的失敗敗在他的輕敵冒進、徒然分兵、堅壁清野、俄軍襲擾、嚴寒侵襲,這五個方面。如果他的戰爭準備更充足一些或者採用慢慢蠶食的方式,亦或是採用代理人戰爭,或者他可以等到英國被他耗死的那一刻再考慮對俄作戰,這一切可能都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