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最難的是溯源——湖州實行三站三定二進樓精準分類模式

2020-12-19 分類之家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是古人對湖州良好人居環境的讚譽,也是今日湖州的寫照。記者近日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採訪團來到江南水鄉——浙江省湖州市,探尋這裡垃圾分類的先進經驗。

「一共有10戶人家,有7戶人家進行垃圾分類,有3戶不分。那這7戶看到自己辛苦分類好的垃圾被另外3戶人家給破壞了,久了也就不再分了。」這是翰林世家小區在實施以「三站三定二進樓」為核心的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模式之前經常出現的場景。

翰林世家小區內垃圾分類的氛圍布置

翰林世家小區隸屬於湖州市南太湖新區仁皇山街道五社區。2017年以前,小區樓下擺放了紅、黃、藍、綠4色垃圾桶,希望居民能夠主動將垃圾進行分類。但居民參與意識不強,常將垃圾無差別丟棄,這成了小區精準分類的難點。

2017年12月開始,湖州在南園二期等4個試點小區實施「三站三定二進樓」精準分類試點,開創湖州的垃圾分類 「南園模式」。「三站三定」指的是定期輔導的綠色環保站、定人督導的易腐垃圾收集站、定點收集的大件廢棄物中轉站,「二進樓」指的是輔導員進樓進行精準分類跟蹤輔導,專管員進樓道每天驗收易腐垃圾分類質量。

愛家物聯智能分類設備,包括智能可回收四分類箱、積分兌換機、有害垃圾回收箱

2018年8月,翰林世家小區效仿推行「南園模式」。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由居民自行投放到綠色環保站內,建材家居等大件垃圾由居民投放至大件垃圾中轉站,剩下的易腐垃圾則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垃圾分類最難的就是溯源。」湖州市垃圾分類辦宣傳培訓組組長盧彬斌談到,「居民們的主要垃圾就是易腐垃圾,為了責任到人,追根溯源,我們設立了專管員。」

家庭垃圾精準分類情況公布表,小區居民分類情況一目了然

湖州市政府出資為每個試點家庭提供一個放在家門口的小桶,要求居民每天在規定時間前把易腐垃圾放在桶裡,由專管員到每家每戶現場拆驗後,再投放至易腐垃圾收集站。1名專管員需要管理400戶的居民。

「這樣做是為了培養居民正確垃圾分類的意識。」盧彬斌告訴記者。如果易腐垃圾裡面混了一張餐巾紙或者一個塑膠袋,專管員會在App上告訴居民垃圾不被收集的原因,要求居民進行準確分類之後再放到門前小桶。經過幾次糾正,居民垃圾分類的能力不斷增強。

愛家物聯運營專員為參觀團講解智能分類設備的操作方式

同時,小區門口擺放一個展示牌,每家每戶垃圾分類的情況會定期公示在展示牌上,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家庭會有小紅旗。小區沈女士告訴記者:「孩子們放學回來都會站在這塊展示牌前,看看自己家有沒有得到小紅旗,相互進行比較。」

為了讓居民更好地做好垃圾分類工作,翰林世家小區還會根據居民每日是否正確投放易腐垃圾,贈送相應積分。據了解,翰林世家小區今年8月共計送出積分10.27萬分,折合人民幣1027元,居民積分可用於兌換日常生活用品,也可以直接提現到支付寶。

社區活動室內,愛家物聯宣傳團隊組織小手拉大手·環保手工課,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宣傳垃圾分類

湖州市政府計劃對垃圾「溯源到底」,下一步可能將個人垃圾分類情況反饋給其工作單位,或與個人誠信制度建立聯繫。

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底,翰林世家小區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達93%,日均準確率達97%。湖州三區三縣城區範圍內874個小區,67.8%的家庭已經實施了精準分類。

相關焦點

  • 湖州:中心城區生活垃圾精準分類按下「快進鍵」
    「垃圾分類事關千家萬戶,既是建設美好家園的重要環節,也考驗著社會治理的精細程度。」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了解到,在去年湖州315個小區、23.45萬戶家庭參與垃圾精準分類,覆蓋率42.9%的基礎上,今年全市繼續推進生活垃圾精準分類,上半年新增119個小區、5萬餘戶居民實施垃圾精準分類。
  • 瞄準痛點 精準施策 湖州中心城市精細化推進垃圾分類
    圖片來源於網絡作為湖城南園小區二期的垃圾分類專管員,宋新琴每天的工作是檢查分類情況。其中,最重要的是將分揀出的易腐垃圾集中收運。如果居民分類不細緻,她還會現場指出問題,確認分類正確後再進行收集。記者看到,小區裡幾乎每戶人家門口都擺放著一隻小巧的綠色盒子。
  • 湖州小區生活垃圾分類準確率這麼高
    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破解難題的一種嘗試,去年12月南園小區(二期)被列入湖州生活垃圾精準分類試點,今年4月,又將牆壕裡、市陌一社區、華豐一社區3個小區納入試點範圍,4個小區參與試點的居民戶數達到3891戶,參與率達90%以上,投放準確率達98%以上。
  • 聯合餐廚易志剛:有必要對垃圾分類溯源 實行智能監控
    這些溼垃圾分類不精準,無法溯源,即無法追責,不利於改善前端的乾濕垃圾分類工作。」6月12日,湖南聯合餐廚垃圾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易志剛在「嶽麓兩型智庫」研討會上說到。去年7月,長沙正式在數個社區進行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很多居民擔心乾濕垃圾分類後,在運輸過程中又混雜在一起,分了也是白分。還有的居民擔心溼垃圾分好後,不知去向,會不會仍舊對環境造成汙染。
  • 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發布 湖州將建160個示範小區
    近日,記者從湖州市垃圾分類辦獲悉,《湖州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已出臺,通過推廣精準分類模式,逐步形成完善的城鎮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機制,計劃到2020年底,建成垃圾分類示範小區160個。近年來,湖州市不斷探索適用於本地的垃圾分類方法。
  • 湖州吳興龍泉街道推進「垃圾分類革命」
    原標題:龍泉街道推進「垃圾分類革命」 湖州吳興區龍泉街道立足社區實際,分層分類探索「三種模式」,通過社區、企業、家庭通力合作,進行智慧化管理、綠色鏈植入和全程化監督,合力推進「垃圾分類革命」。
  • 垃圾分類的「金華模式」
    ,走出了一條符合城鄉實際的探索新路,形成了垃圾分類的「金華模式」。一、金華垃圾分類工作的特色亮點近年來,金華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全域開展垃圾分類,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強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率先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兩次四分」模式成為全國標杆,城市垃圾分類全面推行 「兩定四分」,形成了浦江模式、金東模式等特色樣板。
  • 讓垃圾分類更精準 鐵路寧波站在垃圾桶上標識細化分類信息
    圖為鐵路寧波站將垃圾投放標識圖上桶。(陳朝霞 攝)昨天上午,鐵路寧波站南廣場、北廣場和區域主要道路的垃圾桶不鏽鋼頂面上,多了醒目的垃圾分類投放標識圖,讓過往旅客投放垃圾時一目了然。原來,這是南站綜管辦為引導旅客做好垃圾分類投放,切實提高火車站區垃圾精準投放率、助力文明城市創建的創新之舉,目前站區已經完成90餘處垃圾桶的標識粘貼。記者看到,該標識粘貼於垃圾桶的不鏽鋼頂面上,旅客只要站在垃圾桶前,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整個標識。
  • 新知行|「鐺鐺」聲裡的小康生活——湖州市生活垃圾分類調研紀實
    這些具體而微的小事,影響著垃圾分類的執行效果,關係到群眾的滿意程度,更體現著精細化治理的能力。垃圾分類,最難在前端,「鐺鐺師傅」作為傳統再生資源回收的主力軍,是新時代再生資源回收「前端織網」的重要一環。記者了解到,湖州市龍泉街道在湖城範圍內首次啟動「鐺鐺師傅」收編工作,標配統一服裝、統一車輛,於轄區內分片區合法合規進行可回收物的回收和清運,助力打造「無廢街道」。
  • 分類清潔直運模式,全面助力鄉村垃圾分類
    、湖埠村、三陽村周家埭村、杭富村等村率先實行垃圾分類清潔直運模式「之前是各個村社保潔單位將垃圾桶運置直運中轉站處置,沿途存在拋灑滴漏的情況。」對此,相關單位多次與鎮各相關部門開展溝通對接並開展實地勘查,確定在雙浦鎮轄區內袁家浦村、湖埠村、三陽村、周家埭村、杭富村等五個村莊實行垃圾分類清潔直運模式。
  • 垃圾分類達人|高帥傑:「興壽模式」的推動者,讓垃圾分類在農村落地...
    在全鎮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這個京北小鎮的鎮域環境實現了 從「全區倒數到全市示範」的蛻變 幾年來 鎮環衛中心主任高帥傑的足跡 遍布興壽鎮21個村落的各處 他和村幹部一起選取垃圾收運最優路線
  • 湖州3個試點小區啟動今年新一輪垃圾精準化分類
    作為一件政府重視、百姓關注的民生實事,垃圾分類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作為湖州中心城區垃圾精細化分類3個試點小區之一,22日上午,吳興區龍泉街道市陌河社區舉行垃圾精準分類宣傳活動,啟動了今年新一輪的垃圾精準化分類。
  • 黃埔垃圾分類「黑科技」:垃圾桶有了電子「身份證」,居民AI掃臉扔...
    第一個刷新垃圾分類觀念的,就是「亂扔垃圾可追溯」。2019年底,黃埔區所有小區實現樓層撤桶,實行「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模式,掀開了垃圾分類新的一頁。AI掃臉扔垃圾,精準投放可獲獎勵截至目前,黃埔區共有300餘組智能分類設備。通過「有償投放、有趣運營」智能管理模式,實現分類宣傳、分類投放前端智能化管理,該系統採用AI人臉識別登錄,居民通過投放垃圾獲得積分,可實時結算投放收益。
  • 打造垃圾分類處理樣板城市
    林和街道黨工委書記張妙娟透露,曾經,林和苑小區在推廣垃圾分類方面面臨兩大難題:一是如何向外國居民精準傳達垃圾分類的政策;二是必須不斷鞏固林和原住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為此,在垃圾分類實踐中,林和苑小區探索建立了「黨建引領、科學實施、精準服務、技術賦能」的工作模式,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及時成立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
  • 拉薩規範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設置 引導市民精準投放
    原標題:拉薩規範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設置 引導市民精準投放   8月1日本報刊發《提高資源利用率,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量,拉薩市計劃推動快遞綠色包裝》一文,詳細介紹了拉薩市在源頭垃圾減量工作上的一些具體措施。今天,請跟隨記者再來了解一下拉薩市如何規範分類收集容器設置、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等工作。
  • 垃圾分類的「汕頭行動」
    自2018年以來,汕頭市通過借鑑先行先試兄弟城市的先進經驗做法,秉承政府主導、科學設計、因地制宜、循序漸進、逐步推廣的思想,以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作為生活垃圾分類模式,有序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 蚌山區高效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首批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中,對喻義巷小區內原生活垃圾投放點進行了改造升級,為居民配備了專用240L分類垃圾桶、環保可溯源垃圾袋、智能感應開門裝置、智能回收箱、家用15L兩分類垃圾桶、有害垃圾專用收集箱、定時開關捲簾門和便民愛心洗手池等。
  • 北京垃圾怎麼分類 北京垃圾分類攻略
    北京垃圾分類「四分法」  繼上海出臺法規實行強制垃圾分類後,北京也要推動垃圾分類立法了。  實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四分法」  北京目前採取的垃圾分類方法為「四分法」,將垃圾分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其他垃圾。這既是符合國家要求,也是目前最簡單的分類方法。
  • 南潯區生活垃圾精準分類「紅黑榜」(2020年第十八期)
    南潯區生活垃圾精準分類「紅黑榜」(2020年第十八期) 2020-11-04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將對垃圾分類動真格:居民廚餘垃圾擬實行不分類多繳費政策
    《意見》指出,以餐廚垃圾、建築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作為生活垃圾分類的基本類別,通過黨政機關率先實施垃圾強制分類和各區創建垃圾分類示範片區。根據工作推進要求,北京將在黨政機關率先開展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工作,對餐廚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實行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並逐年擴大強制分類實施範圍,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全市公共機構和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開展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創建,2018年示範片區覆蓋率達到30%,2019年達到60%,2020年達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