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保衛戰中,陳誠給起家的11師下令:縱全軍陣亡,也在所不惜

2020-12-17 騰訊網

▲石牌要塞號稱第一要塞

位於宜昌境內的石牌要塞被稱為「長江第一門戶」,其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右岸,依山傍水,上有軍事重鎮三鬥坪,集中了第六戰區前進指揮部、江防軍總部等重要機關;下有平善壩,是國民黨軍的重要補給樞紐。日寇佔領了30裡外的宜昌縣城後,石牌要塞便成為拱衛陪都重慶的第一道門戶,戰略地位極為重要。

1943年,隨著日寇在太平洋戰場的節節敗退,急於在中國戰場打開局面,以便抽調兵力前去增援。2月27日,日本最高統帥部下達了《1943年度帝國陸軍對華作戰指導計劃》,要求駐武漢的日寇第11軍司令官橫山勇對退守西南大後方的國民黨軍發動了大舉進攻,首要目標就是石牌要塞。

▲石牌保衛戰形勢圖

橫山勇指揮的第11軍,是日寇在中國戰場上戰鬥力最強的1個軍,也是唯一一支純粹由野戰師團組成的部隊,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以來,該軍兩次進犯長沙,並掃蕩大別山區,保持著強大的突擊能力。為了抵擋該軍西進,蔣介石將已經擔任中國遠徵軍司令的陳誠緊急從雲南調回,派到鄂西恩施的第六戰區坐鎮指揮,並部署第29集團軍、第10集團軍、第26集團軍、第33集團軍、江防軍等部隊嚴陣以待。

為了確保石牌要塞這一陪都咽喉,陳誠回到第六戰區後,立即將指揮部移至三鬥坪,並召集師以上將領參加軍事會議,並在會上強調要求秉持「勿恃敵之不攻,恃吾有以待之」的原則,無論出現什麼變化,都要確保石牌要塞安全。為此,陳誠將自己起家的嫡系第11師調來固守,並告訴師長胡璉「縱令全軍皆亡,也在所不惜」。

第11師成立於1928年6月,陳誠當時雖然是副師長,卻行使師長職權,並調來大批黃埔學生充實部隊,在軍閥混戰期間尤其是中原大戰中,陳誠率第11師連克徐州、濟南等要點,戰功赫赫,在步步高升的同時也收編了大批雜牌部隊,逐漸發展為有30個師旅的「土木系」,在黃埔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

對於這樣的老家底,陳誠捨得拿出來犧牲,也算下了狠心,也說明形勢的緊急。果然,隨著日寇的步步緊逼,國民黨軍在長江沿岸的陣地相繼失守,日寇精銳第3、13、39師團在宜昌西岸攻勢凌厲,兩天就掃清了石牌要塞周邊據點。5月26日,焦急萬分的蔣介石下達手令:石牌乃中國的史達林格勒,是關係陪都安危之要地。並嚴令江防軍胡璉等諸將領,英勇殺敵,堅守石牌要塞,勿失聚殲敵軍之良機。如無命令撤退,即實行連坐法。

蔣介石和老長官陳誠都是這個態度,坐鎮石牌要塞指揮的第11師師長胡璉只能拼命了。5月27日清晨,胡璉抱定「為國捐軀」的準備,將給家人的5封訣別信交給了往後方送軍馬的獸醫官崔煥之,並交代說:「如果要塞失落,就是我等為國家、民族捐軀的時候。我這裡寫好幾封遺書連同遺物,你替我寄出去……你可暫居巴東,等確知軍敗我亡後,再將這幾封信發出,我在九泉之下,也會感激你的。」

5月28日拂曉,石牌保衛戰拉開大幕,日寇3個師團6萬餘人傾巢而出,在飛機重炮掩護下直撲石牌,第11師依託工事,在重迫擊炮配合下堅決抵抗,寸土不讓。在天台觀陣地,久攻不克的日寇惱羞成怒之餘,調來飛機進行密集轟炸,將死守的官兵們全部炸死。在八鬥方陣地上,雙方反覆爭奪,激戰竟日,在前沿指揮的33團2營營長遊國禎被日寇飛機炸成重傷不能行動後,依然抱著一挺機槍向敵人射擊,直至犧牲那一刻仍不放下。

戰至29日,石牌要塞外圍仍然大部陷落,但日寇每一寸陣地的爭奪,都必須付出十分慘重的損失,其每攻下一個山包或據點,第11師便立即組織反擊,用刺刀、手榴彈與日寇展開肉搏;到了晚上,第11師又頻頻組織小部隊發動夜襲,讓敵人得不到片刻安寧。時間一長,緊靠西南大後方作戰的第11師逐漸佔據了上風,而日寇卻因為戰線太長,久攻不下,竟然出現了彈藥短缺,槍炮聲也逐漸稀疏起來。

31日晚,各路日寇紛紛掉頭東逃,石牌保衛戰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讀萬卷書破萬仞浪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石牌保衛戰,五萬日軍進犯,胡璉取勝為何僅需兩營兵力?
    1943年5月,駐紮於武漢的日本第十一軍司令官向國軍第六戰區發動鄂西會戰,國軍戰區司令長官陳誠下令誘敵深入,在石牌要塞對日軍形成反包圍。然而石牌要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日軍沿長江逆流而上進攻重慶的最後一道屏障,因此蔣介石嚴令陳誠必須堅守石牌要塞十日,否則將實行連坐之法。
  • 抗日戰爭石牌要塞,蔣介石嚴令死守十日,陳誠為何卻啟用新將領?
    抗日戰爭時期,長江石牌要塞有著東方史達林格勒之稱,胡璉因率領第十一師死守石牌而變得婦孺皆知,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石牌之戰真正的指揮者並非胡璉而是陳誠。陳誠時任國軍第六戰區司令官,早在一年之前陳誠便著手在石牌要塞投入三個軍的兵力建立新的防線,陳誠為了加強石牌的守備力量甚至不惜調動嫡系第十八軍。
  • 黃埔抗戰老兵楊伯琪石牌保衛戰之見聞
    下面部隊攻擊受阻,他還會跑到師、團一級指揮所親自指揮。軍長身先士卒,我們軍的戰鬥力一直很強。」事隔多年,楊伯琪老人談起他的老長官,敬重之情溢於言表。「我們軍部設在一個地主家裡,離火線只有三裡多地。日軍發現這是軍部指揮所,派部隊襲擊。警衛營與來敵激戰,掩護王甲本突圍。這次戰鬥中,一個連長陣亡。「我當時正在檢查軍部和各部隊通信的線路,突然外面槍聲大作。
  • 石牌保衛戰——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二戰中最大規模白刃戰
    如果沒有這場震驚中外的戰役,恐怕很少會有人知道湖北宜昌這個小山村——石牌。75年前,為了保護陪都重慶的安全,中國軍隊和日軍在這裡展開了一場被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著名戰役——石牌保衛戰。石牌要塞為堅守石牌要塞,十八軍軍長方天派十一師胡璉部守備石牌要塞的核心陣地。
  • 最後的國門:石牌保衛戰七十五周年
    當時,作為抗戰時期湖北省政府駐地的恩施,籠罩在緊張而悲觀的情緒中,中日雙方以長江防線為軸,圍繞著鄂西進行大規模作戰,5月17日,原已經奉命前往遠徵軍前線的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緊急由重慶飛抵恩施,戰況危急,自不待言。
  • 石牌保衛戰:日軍唯一一次威脅陪都重慶的試探性進攻
    中國軍隊第十一師在胡璉將軍的指揮下,於宜昌石牌頑強阻擊,最終遏制住了日軍的進攻態勢,有力的鞏固了西南大後方的安全,此役也被一些軍事史家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參加石牌保衛戰的中國軍隊為第三十二軍、第十八軍、第八十六軍,其中位於石牌一線防禦的是第三十二軍第5師,第十八軍第十八師、第十一師。 石牌保衛戰關乎重慶的安危,自然也引起了最高統帥蔣介石的極大關注,他不止一次的給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江防軍司令吳奇偉拍來電報,強調確保石牌要塞。5月22日,蔣介石又發來電令:「石牌要塞應指定一師死守。
  • 石牌保衛戰:3個小時一槍未發,殲敵2000,期間發生了什麼?
    ,石牌保衛戰由此開始。 29日,日軍第3師團進入宜昌縣境,向我第11師第一道防線南林坡陣地發起攻擊,一場爭奪石牌之戰在西陵峽展開。 守軍第11師31團3營官兵奮勇抵抗,戰至黃昏時分,敵軍接連發起5次衝鋒。右翼九連陣地首先被敵攻佔,左翼八連陣地繼而也被敵突破,連長陣亡。 然而配有重機槍排和迫擊炮排的第七連陣地始終堅守,並以猛烈的炮火向敵射擊,予敵重創,陣前陳屍數百。第二天黎明,日軍又向七連左、中、右三方進行夾攻,也被我軍擊退。
  • 石牌保衛戰,陳誠問:守住陣地有沒有把握?胡璉答:成仁有把握!
    石牌保衛戰,陳誠問:守住陣地有沒有把握?胡璉答:成仁有把握! 文/無計讀史 陳誠曾經問過胡璉一個問題:「守住陣地成功有沒有把握?」 胡璉是這樣回答的:「成功不知道有沒有把握,但是成仁一定有把握。」
  • 抗日時期的胡璉不僅僅是「勇如虎」,在石牌保衛戰中盡顯義薄雲天
    撇開政見,軍人各為其主,作為高級軍官的胡璉,軍事素養出眾,其率領的第11師、第18軍,戰鬥力都非常強悍,在對日作戰中,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尊嚴,作為軍人得到了對手的尊重,在國軍的高級將領中,是極為罕見的。特別是在石牌保衛戰中,他不僅僅是「勇如虎」,還盡顯義薄雲天的家國情懷。
  • 石牌保衛戰:子彈用盡,與日軍肉搏三小時,陣前屍體堆成金字塔
    文丨司過境遷(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二戰期間,抗日戰爭是我國的一場全民保衛戰,我們在偉人堅定不移的領導下走向了這場戰爭最終的勝利。中國人民為了這場偉大的勝利付出了太多的代價,石牌保衛戰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被西方軍事家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它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取得了深遠的影響。石牌保衛戰石碑保衛戰發生在1943年的湖北宜昌,是一場中國軍隊以弱勝強,並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勝利的一次著名的戰役。
  • 胡璉在石牌之戰後得到了什麼好處?難怪有人不服氣!
    石牌之戰,是國軍悍將胡璉的成名之戰,也是他平生打得最好的一仗。1943年5月25日,日軍以6個師團10萬之眾,由第11軍軍長高木義人率領,由南面沿長江直接進犯石牌要塞。為此,重慶統帥部下令由孫連仲代理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原司令長官陳誠時駐昆明),指揮第10集團軍王敬久部、第26集團軍周磊嵒部、長江上遊江防軍吳奇偉部、第33集團軍馮治安部,與敵接戰,發動鄂西會戰。而負責堅守石牌要塞的,為第18軍。軍長為方天,率第11、第18師兩個師扼守核心陣地。
  • 石牌保衛戰,悍將胡璉給家人寫完遺書後,率萬人和日軍展開白刃戰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段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為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付出了慘烈的代價。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湧現出了無數英勇抗敵的將領,胡璉就是其中的一位。胡璉畢業於黃埔四期,出生於陝西,和張靈甫既是老鄉,也是同學。
  • 石牌保衛戰!曾3小時聽不到槍炮聲,日軍屍體堆成金字塔,網友;爭氣!
    1940年,日軍攻佔宜昌後,作為重慶的第一門戶石牌危在旦夕,在鄂西會戰打響的十多天後,日軍第39師團和配屬部隊10000多人,從北岸的古老背向江南我江防部隊正面強攻,第86軍13師在茶店子和紅花套的海軍炮臺受到日軍襲擊,石牌保衛戰由此打響。
  • 二戰之最大規模刺刀戰:石牌保衛戰,緬懷先烈,勿忘國恥
    蔣介石發來電令:「石牌乃中國之史達林格勒,離此一步,便無死所。」陳誠打電話詢問胡璉:「守住要塞有無把握?」胡璉回:「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1943年5月27日中午12時烈日當頭,胡璉率師部全體人員,跪倒在山巔,朗聲祭天盟誓:「陸軍第十一師師長胡璉,謹以至誠昭告山川神靈: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欽,決心至堅,誓死不渝。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
  • 二戰中最大刺刀戰:石牌之戰兼胡璉家書
    石牌為我軍全線扇形陣地的旋轉軸,正如當年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堅守旋轉軸,頂住敵軍的正面進 攻,伺機側擊敵軍。因此,蔣介石對石牌要塞的安危極為關注,他不止一次地給六戰區陳誠、江防軍吳奇偉拍來電報,強調確保石牌要塞。5月22日,蔣介石又發來電令:「石牌要塞應指定一師死守。」如此重任即落在十八軍第十一師身上。
  • 鄂西會戰中,這次戰鬥擊斃3個日軍大隊長,並非石牌保衛戰
    鄂西會戰中,這次戰鬥擊斃3個日軍大隊長,並非石牌保衛戰一、日軍發動「江南殲滅作戰」1943年3月,日軍第11軍為尋機殲滅在洞庭湖以西地區的中國第六戰區主力石牌守軍第11師官兵,沉著應戰,把日軍放近了,再集中火力射擊,斃敵甚多,挫敗了日軍的進攻。此時,迂迴至木橋溪以東的日軍,也被第32軍部隊所阻。因第11軍作戰順利,日軍滯留在宜昌的各類大型船隻53艘,由漢口第2停泊場司令裡見今二大佐指揮,於5月27日由宜昌下航,當晚至沙市,28日由沙市抵監利而去漢口。
  • 石牌保衛戰——抗戰中最大規模白刃戰,用血肉戰勝日軍
    在鄂西的這場石牌保衛戰終於讓日軍看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毅力,不屈的精神。石牌保衛戰是指1943年5月至6月間,在湖北宜昌發生的一場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以弱勝強的一次著名戰役。為什麼日軍要進攻石牌?石牌只是長江三峽西陵峽右岸的一個小村莊,距離宜昌城約20公裡,因為峽江南象鼻山中一類似令牌的巨石而得名。
  • 石牌保衛戰——用血肉和刺刀構築的鋼鐵長城
    抗日戰爭期間,自從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以後,日本方面無時無刻不想攻佔重慶,妄圖打擊我中國抗日之決心,戰爭期間,日本一直不停的用飛機轟炸重慶,地面部隊卻一直無法打到重慶,這就不得不提重慶保衛戰中的這場石牌保衛戰,這是一場被稱為東方的史達林格勒戰役,這是一場慘烈的戰鬥,我方犧牲1萬餘人,
  • 《石牌保衛戰》主創來宜採風(組圖)
    三峽晚報訊 (記者柯黎)石牌要塞的滾滾硝煙猶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將要把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搬上熒幕。昨日,八一電影製片廠主創人員來宜採風,著名表演藝術家唐國強現場潑墨秀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