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保衛戰》主創來宜採風(組圖)

2020-12-18 網易新聞

  三峽晚報訊 (記者柯黎)

石牌

要塞的滾滾硝煙猶在,八一

電影製片廠

將要把這段驚心動魄的歷史搬上熒幕。昨日,八一電影製片廠主創人員來宜採風,著名表演藝術家唐國強現場潑墨秀書法。

  武漢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學忙,宜昌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熊偉,宜昌市委常委、軍分區政委李智等出席活動。

  發生在宜昌的著名戰役 「石牌

保衛戰

」,是聞名世界的「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電影以「石牌保衛戰」為藍本,1943年,日軍集結海陸空三軍7個師團向石牌要塞發動猛攻,企圖謀取入川通道,進攻大西南,中國軍隊奮勇抗敵,擊退日軍,徹底粉碎日寇入侵大西南的美夢。

  熊偉在講話中指出,石牌保衛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入峽西進、攻打重慶的部署,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重大軍事轉折點,拍攝電影將使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加強愛國主義教育,為宜昌增添文化分量。

  李智說,石牌保衛戰充分體現了中國軍民英勇抗戰的精神,《石牌保衛戰》的拍攝對喚醒民眾的愛國情、喚醒軍人的戰鬥精神具有重要意義,駐宜部隊全體官兵將全力支持影片的拍攝。

  《石牌保衛戰》總製片人、編劇梁水寶告訴記者,為向抗戰勝利70周年獻禮,八一電影製片廠創作《石牌保衛戰》,將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革命傳統和民族精神,提升宜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部分抗戰老兵受邀來到活動現場,唐國強等為他們贈送禮品。

  唐國強現場秀書法。記者李傳平 實習生周雅茹 攝

  作者:柯黎

本文來源:荊楚網-三峽晚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石牌保衛戰: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石牌保衛戰: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 石牌保衛戰:日軍唯一一次威脅陪都重慶的試探性進攻
    何況,石牌要塞不過是三峽眾多要塞的第一個,即便日軍突破了石牌,後面還有四個總臺、十二個分臺的炮臺等著日軍。 三、圍繞石牌要塞的中日雙方兵略 在之前的棗宜會戰中,日軍就從宜昌進攻過石牌正面的平善壩,並分兵進攻石牌側翼的曹家畈,兩路日軍當時都遭到中國守軍的猛烈反擊,慘敗而歸。
  • 最後的國門:石牌保衛戰七十五周年
    抗戰中的胡璉自武漢會戰以後,為阻止日軍沿江上攻,第六戰區利用有利地形設防,破壞前線道路,在宜都至萬流江岸,設置宜巴要塞區,石牌要塞設有第一總臺第一臺,主要是以海軍拆卸艦炮,配合十五公分重迫擊炮,以及山野炮、戰防炮、
  • 石牌保衛戰——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二戰中最大規模白刃戰
    如果沒有這場震驚中外的戰役,恐怕很少會有人知道湖北宜昌這個小山村——石牌。75年前,為了保護陪都重慶的安全,中國軍隊和日軍在這裡展開了一場被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著名戰役——石牌保衛戰。石牌要塞為堅守石牌要塞,十八軍軍長方天派十一師胡璉部守備石牌要塞的核心陣地。
  • 反映國共二次合作的《石牌保衛戰》將開拍
    華夏經緯網10月28日訊:最近,記者從宜昌市文聯獲悉:根據宜昌籍作家、市文聯秘書長杜鴻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石牌保衛戰》改編的電視連續劇《石牌保衛戰》,將由香港大鵬影視製作有限公司、深圳電影製片廠投巨資拍攝地點將選擇在宜昌近郊及西陵峽石牌戰役發生地。
  • 石牌保衛戰——用血肉和刺刀構築的鋼鐵長城
    抗日戰爭期間,自從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以後,日本方面無時無刻不想攻佔重慶,妄圖打擊我中國抗日之決心,戰爭期間,日本一直不停的用飛機轟炸重慶,地面部隊卻一直無法打到重慶,這就不得不提重慶保衛戰中的這場石牌保衛戰,這是一場被稱為東方的史達林格勒戰役,這是一場慘烈的戰鬥,我方犧牲1萬餘人,
  • 石牌保衛戰,讓日軍知道最不該攻打中國這個城市
    石牌保衛戰是指1943年5月至6月間,發生在湖北宜昌的一場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以弱勝強、並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勝利的一次著名戰役。石牌保衛戰的意義極其重大,是抗戰的重大軍事轉折點,西方軍事家譽之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甚至可以說,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結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四川自古被稱為天府之國,重山峻岭,密林深河,從軍事上來講,可以說是易守難攻。唐代詩人李白就為此寫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名句。
  • 石牌保衛戰——抗戰中最大規模白刃戰,用血肉戰勝日軍
    在鄂西的這場石牌保衛戰終於讓日軍看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毅力,不屈的精神。石牌保衛戰是指1943年5月至6月間,在湖北宜昌發生的一場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以弱勝強的一次著名戰役。為什麼日軍要進攻石牌?石牌只是長江三峽西陵峽右岸的一個小村莊,距離宜昌城約20公裡,因為峽江南象鼻山中一類似令牌的巨石而得名。
  • 黃埔抗戰老兵楊伯琪石牌保衛戰之見聞
    日軍侵佔宜昌後,石牌成了拱衛重慶的最後一道門戶。日軍要攻打重慶,必須攻下石牌。石牌,不足100戶的小山村,成了中國戰區最重要的要塞。楊伯琪老人今年96歲,畢業於黃埔軍校17期通信科,現住南京。1938年楊伯琪是漢口中學的一個優秀學生。目睹大片國土淪陷,年少的楊伯琪不想當亡國奴,毅然投筆從戎。優秀的楊伯琪被抗日軍政大學、黃埔軍校同時錄取。最終,他選擇了黃埔。
  • 抗日戰爭石牌保衛戰,五萬日軍進犯,胡璉取勝為何僅需兩營兵力?
    1943年5月,駐紮於武漢的日本第十一軍司令官向國軍第六戰區發動鄂西會戰,國軍戰區司令長官陳誠下令誘敵深入,在石牌要塞對日軍形成反包圍。然而石牌要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日軍沿長江逆流而上進攻重慶的最後一道屏障,因此蔣介石嚴令陳誠必須堅守石牌要塞十日,否則將實行連坐之法。
  • 二戰之最大規模刺刀戰:石牌保衛戰,緬懷先烈,勿忘國恥
    第一道位於湖北宜昌市,第二道則位於宜昌西北部的石牌要塞。日軍要進攻重慶,就必須打通長江,而打通長江則必須佔領石牌,石牌便成為保衛重慶的關鍵之地。石牌要塞一旦失守,重慶就會門戶大開。民國政府當局認為「石牌要塞是中國的史達林格勒」,嚴令部隊不惜一切代價守衛石牌要塞。
  • 抗日時期的胡璉不僅僅是「勇如虎」,在石牌保衛戰中盡顯義薄雲天
    宜趨避之,保存實力,待機取勝。」毛澤東是否發過如此信函根本無據可查,但把胡璉喻為「虎性」與「狐性」的結合體確實是恰如其分的。胡璉在戰場上的表現確比其同僚們略高一籌,他有張靈甫的「悍」,但無張靈甫的「驕」;其「忠」不比黃百韜少,其「謀」絕比黃百韜多。
  • 二戰中規模空前的白刃戰,石牌保衛戰擊斃兩千日寇,胡璉一語動情
    在抗日戰爭時期,1943年起日軍開始在中國加緊侵略的步伐,想要儘快逼迫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投降,於是發動了鄂西會戰,想要奪取長江三峽的石牌要塞,因為一旦能控制長江三峽就能逆流而上順利的攻擊陪都重慶。換句話來說,一旦石牌要塞失守,日軍就能長驅直入,重慶危在旦夕,於是在鄂西會戰當中,日本侵略軍派出了兩個師團加上一個旅團十萬人的兵力開始對石牌要塞發動進攻,石牌要塞的守軍正是國民黨名將胡璉。
  • 石牌保衛戰:子彈用盡,與日軍肉搏三小時,陣前屍體堆成金字塔
    文丨司過境遷(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二戰期間,抗日戰爭是我國的一場全民保衛戰,我們在偉人堅定不移的領導下走向了這場戰爭最終的勝利。中國人民為了這場偉大的勝利付出了太多的代價,石牌保衛戰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被西方軍事家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它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取得了深遠的影響。石牌保衛戰石碑保衛戰發生在1943年的湖北宜昌,是一場中國軍隊以弱勝強,並最終以較小的代價取得較大的勝利的一次著名的戰役。
  • 石牌保衛戰:胡璉寫下遺書決一死戰,中國軍隊創下二戰之最
    在此之前,它們必須攻破長江三峽這道天然屏障,而石牌這座風景如畫的小鎮,則是拱衛長江三峽的第一道門戶。石牌的戰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蔣介石提出了「死守石牌,確保石牌」的口號,在那裡設下重兵,與日軍決一死戰。
  • 石牌保衛戰,悍將胡璉給家人寫完遺書後,率萬人和日軍展開白刃戰
    鄂西會戰的時候,當時日軍進攻中國的一個重要戰略要塞—石牌。石牌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右岸的一個小村莊,因為有一個類似令牌的巨石而得名。石牌方圓70裡,上有三鬥坪,是當時的軍事重鎮,六戰區前進指揮部、江防軍總部等均設於此。石牌下面20公裡就是宜昌,宜昌失守之後,石牌成為了當時屏障陪都重慶的最後一道屏障。蔣介石十分重視石牌的防衛,讓海軍把多座大型炮臺建在了這裡。
  • 石牌保衛戰:3個小時一槍未發,殲敵2000,期間發生了什麼?
    所以進攻重慶必須打通長江,而打通長江必須佔領石牌。就這樣,石牌這個當時不足百戶的小村,成為了廣闊的中國戰區最關鍵的要塞。 為了防止日軍由長江三峽西侵和拱衛陪都重慶,我軍從1938年冬天開始構建工事,在三峽沿岸設置了10餘尊炮臺,並且派重兵把守。
  • 石牌保衛戰中,陳誠給起家的11師下令:縱全軍陣亡,也在所不惜
    ▲石牌要塞號稱第一要塞 位於宜昌境內的石牌要塞被稱為「長江第一門戶」,其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右岸,依山傍水,上有軍事重鎮三鬥坪,集中了第六戰區前進指揮部
  • 石牌保衛戰,陳誠問:守住陣地有沒有把握?胡璉答:成仁有把握!
    石牌保衛戰,陳誠問:守住陣地有沒有把握?胡璉答:成仁有把握! 文/無計讀史 陳誠曾經問過胡璉一個問題:「守住陣地成功有沒有把握?」 胡璉是這樣回答的:「成功不知道有沒有把握,但是成仁一定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