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保衛戰:胡璉寫下遺書決一死戰,中國軍隊創下二戰之最

2020-12-18 谷說娛樂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犯中華國土,面對如狼似虎的日軍,百年積弱的中國節節敗退,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危在旦夕,只能遷都重慶組織抗戰。

1943年5月,日軍從湖北西進,企圖進攻重慶。在此之前,它們必須攻破長江三峽這道天然屏障,而石牌這座風景如畫的小鎮,則是拱衛長江三峽的第一道門戶。

石牌的戰略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蔣介石提出了「死守石牌,確保石牌」的口號,在那裡設下重兵,與日軍決一死戰。

遺址

據守石牌的是十八軍十一師師長胡璉,這名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參加過大大小小各場抗戰,是從烽火中磨練出來的一員虎將。胡璉抱著必死的決心,給父親妻兒寫去五封感人至深的遺書,並帶領全師官兵祭天立誓,死守石牌。「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生為軍人,死為軍魂,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

5月28日,日軍集結了第3師團、第39師團進逼石牌。

第3師團與駐守在南林坡的11師31團3營短兵相見,一時間炮火連天,地動山搖。在硝煙瀰漫中,日軍端起帶著刺刀的槍枝,嚎叫著發起衝鋒,國軍一陣掃射,前排的鬼子倒下一批。不過它們數目眾多,後面的人依然衝殺過來,國軍戰士衝出戰壕,亮出刺刀與日軍血戰,打退了敵人的多次衝鋒。

胡璉

不過,日軍第13師團趕來,8連、9連陣地相繼失守,7連將士遭到三面夾擊以及飛機的狂轟濫炸,在血戰4天後300多人僅餘下70人,這才在上級的命令下轉移陣地。

與此同時,日軍第39師團大舉進犯牛場坡、朱家坪。日軍兵分多路,配合飛機作戰,火力猛烈,牛場坡、朱家坪國軍部隊被迫撤離,這兩地被日軍佔據。

而制高點天台觀遭到在第3師一部的強攻,守軍一連死戰到底,全部壯烈犧牲。

隨著外圍防線逐一突破,日軍潮水般湧向石牌要塞,決定這次戰役成敗的時刻來臨了。

胡璉祭天

5月31日,兩軍在上午激烈交火後,下午日軍繞過石牌,企圖從後面襲擊國軍,於是在伏牛山谷,發生了二戰中規模最大、場面最慘烈的白刃戰。霎時間,寒光閃閃的白刃和嘶吼著搏鬥的士兵混成一片,攪拌成血肉橫飛的震撼畫面,鮮血和屍骨布滿了山谷。

幸運的是,國軍臨危不撓,貫頤奮戟,日軍損失一千多人,不得不灰溜溜地撤離山谷。

此次白刃戰之後,國軍吹響了反攻的號角,日軍難以為繼,在整個石牌保衛戰中徹底潰敗。

石牌保衛戰殲滅了7000多日軍,這次勝利不僅穩穩地守住了國土,護衛了抗戰國都重慶,也大大振奮了國人的信心,保存了抗戰的希望。因此,這場戰役被譽為東方的史達林格勒之戰,在抗戰史中留下了燦爛的一章。

相關焦點

  • 二戰中規模空前的白刃戰,石牌保衛戰擊斃兩千日寇,胡璉一語動情
    換句話來說,一旦石牌要塞失守,日軍就能長驅直入,重慶危在旦夕,於是在鄂西會戰當中,日本侵略軍派出了兩個師團加上一個旅團十萬人的兵力開始對石牌要塞發動進攻,石牌要塞的守軍正是國民黨名將胡璉。在胡璉親率的國民革命軍18軍固守石牌要塞的同時,國民革命軍94軍擔當掩護任務,雖然當時太平洋戰爭已經爆發,美國對日本宣戰,並且將大量的物資運往中國援助,空中的制空權也有了顯著的提升,但是陸地上,石牌保衛戰依然十分艱難。
  • 石牌保衛戰——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二戰中最大規模白刃戰
    如果沒有這場震驚中外的戰役,恐怕很少會有人知道湖北宜昌這個小山村——石牌。75年前,為了保護陪都重慶的安全,中國軍隊和日軍在這裡展開了一場被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著名戰役——石牌保衛戰。面對10萬日軍精銳部隊(包括中國戰場上日軍唯一純野戰部隊第十一軍)的來勢洶洶,胡璉和他的部下都做好了為國捐軀的準備。胡璉在戰前帶領十一師全體官兵對天宣誓:陸軍第十一師師長胡璉,謹以至誠昭告山川神靈。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艱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飲,決心至堅,誓死不渝,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後人視今,亦尤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
  • 石牌保衛戰,讓日軍知道最不該攻打中國這個城市
    但中國軍隊對此也早有預料,在長江兩岸大量部署岸防部隊,數量比之前翻了番,還在江面的重要地段設置雷區,在較窄的地方擊沉舊船作為暗礁,阻塞日艦前進。日軍依賴裝備的優勢強行進攻,但中國軍隊用頑強的鬥志一次次打退敵人。尤其是在石牌要塞保衛戰中,日軍遭遇了二戰中最頑強的抵抗,雙方彈盡糧絕,最後展開了二戰最大規模的刺刀戰。
  • 石牌保衛戰——用血肉和刺刀構築的鋼鐵長城
    抗日戰爭期間,自從國民黨政府遷都重慶以後,日本方面無時無刻不想攻佔重慶,妄圖打擊我中國抗日之決心,戰爭期間,日本一直不停的用飛機轟炸重慶,地面部隊卻一直無法打到重慶,這就不得不提重慶保衛戰中的這場石牌保衛戰,這是一場被稱為東方的史達林格勒戰役,這是一場慘烈的戰鬥,我方犧牲1萬餘人,
  • 抗日戰爭石牌保衛戰,五萬日軍進犯,胡璉取勝為何僅需兩營兵力?
    1943年5月,駐紮於武漢的日本第十一軍司令官向國軍第六戰區發動鄂西會戰,國軍戰區司令長官陳誠下令誘敵深入,在石牌要塞對日軍形成反包圍。然而石牌要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日軍沿長江逆流而上進攻重慶的最後一道屏障,因此蔣介石嚴令陳誠必須堅守石牌要塞十日,否則將實行連坐之法。
  • 石牌保衛戰:子彈用盡,與日軍肉搏三小時,陣前屍體堆成金字塔
    毋庸置疑,二戰期間日本帝國主義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我國當時的軍事實力確實不足以和日本帝國主義軍隊抗衡,但邪不壓正,最終我們還是贏得了勝利。中國人民為了這場偉大的勝利付出了太多的代價,石牌保衛戰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被西方軍事家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它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取得了深遠的影響。
  • 二戰之最大規模刺刀戰:石牌保衛戰,緬懷先烈,勿忘國恥
    第一道位於湖北宜昌市,第二道則位於宜昌西北部的石牌要塞。日軍要進攻重慶,就必須打通長江,而打通長江則必須佔領石牌,石牌便成為保衛重慶的關鍵之地。石牌要塞一旦失守,重慶就會門戶大開。民國政府當局認為「石牌要塞是中國的史達林格勒」,嚴令部隊不惜一切代價守衛石牌要塞。
  • 二戰中最大刺刀戰:石牌之戰兼胡璉家書
    為拱衛陪都,中國海軍於1938年冬就在石牌設置了第一炮臺,其左右有第一、第二分臺,安裝大炮共10尊,為長江三峽要塞炮臺群的最前線。與之相配套的還有川江漂雷隊、煙幕隊等。駐守石牌的海軍官兵共有100多人。由於石牌與宜昌幾乎處於一條在線,要塞炮臺的炮火可以封鎖南津關以上的長江江面,極具威懾力,令敵望而生畏。為保衛石牌要塞,軍委會派重兵防守。
  • 石牌保衛戰——抗戰中最大規模白刃戰,用血肉戰勝日軍
    不過日本人自恃後勤補給好,身體素質強,即便是白刃戰也不把中國軍隊放在眼裡。在鄂西的這場石牌保衛戰終於讓日軍看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毅力,不屈的精神。石牌保衛戰是指1943年5月至6月間,在湖北宜昌發生的一場中國軍隊對日本軍隊以弱勝強的一次著名戰役。為什麼日軍要進攻石牌?
  • 抗日時期的胡璉不僅僅是「勇如虎」,在石牌保衛戰中盡顯義薄雲天
    撇開政見,軍人各為其主,作為高級軍官的胡璉,軍事素養出眾,其率領的第11師、第18軍,戰鬥力都非常強悍,在對日作戰中,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尊嚴,作為軍人得到了對手的尊重,在國軍的高級將領中,是極為罕見的。特別是在石牌保衛戰中,他不僅僅是「勇如虎」,還盡顯義薄雲天的家國情懷。
  • 石牌保衛戰:日軍唯一一次威脅陪都重慶的試探性進攻
    1943年春夏之交,日軍發動鄂西會戰,企圖消滅中國第六戰區主力,進而沿長江三峽進攻陪都重慶。中國軍隊第十一師在胡璉將軍的指揮下,於宜昌石牌頑強阻擊,最終遏制住了日軍的進攻態勢,有力的鞏固了西南大後方的安全,此役也被一些軍事史家譽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 二戰時規模最大的白刃戰,10萬日軍傷亡慘重,胡璉說一句深情的話
    據資料揭露,當時日軍派出2個師團和1個旅團,總計大約是10萬人,向石牌發動猛烈進攻。為了抵抗日軍的攻擊,胡璉將軍率領18軍守衛核心戰略要地,第94軍掩護右翼。幸運的是,當時珍珠港事件早已爆發,美國對華援助物資大量增加,中國軍隊的空軍能夠有力轟炸日軍後方,並且徹底切斷日軍的後勤補給,威脅到日軍的後續增援部隊。
  • 石牌保衛戰,悍將胡璉給家人寫完遺書後,率萬人和日軍展開白刃戰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一段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為了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付出了慘烈的代價。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湧現出了無數英勇抗敵的將領,胡璉就是其中的一位。胡璉畢業於黃埔四期,出生於陝西,和張靈甫既是老鄉,也是同學。
  • 最後的國門:石牌保衛戰七十五周年
    ,因其不凡的戰略意義,當時被目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今日追緬歷史,則有最後的國門之譽。至於中國官兵,於裝備劣勢之時,仍保持著高昂的士氣,一位戰地記者到恩施,親見一名排長在出操時,問士兵「我們快樂不快樂?」士兵們高呼「快樂!」;外國記者也不禁佩服中國軍隊「以極簡單之配備,極低劣之物質享受,轉戰六年之久,戰鬥精神仍極旺盛,實為外國軍隊所不能企及者。」
  • 抗戰時最慘烈的白刃戰,3小時內聽不到槍響,胡璉說一句感人的話
    二戰時期,侵華日軍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下,與侵華日軍展開了浴血奮戰,並且成功將日軍拖入到持久戰中。據資料揭露,當時日軍為了儘快結束中國戰事,逼迫中國投降,派出10萬精銳士兵,在其海軍的配合下,打算進攻石牌要塞。
  • 面對數倍於己的王牌日軍,胡璉交代後事,卻以少勝多創下抗日奇功
    胡璉最著名的戰鬥是石牌阻擊戰,此戰胡璉因功榮獲青天白日勳章,並於7月13日任18軍副軍長。同年帶職調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何去何從室高參。石牌,是個不足百戶的小村,因一戰而出名。在這場被稱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之前,日本陸軍所向之處,雖然也遇到過頑強的抵抗,但大都以中國軍隊的最後退卻為結局。
  • 石牌保衛戰:3個小時一槍未發,殲敵2000,期間發生了什麼?
    所以進攻重慶必須打通長江,而打通長江必須佔領石牌。就這樣,石牌這個當時不足百戶的小村,成為了廣闊的中國戰區最關鍵的要塞。 為了防止日軍由長江三峽西侵和拱衛陪都重慶,我軍從1938年冬天開始構建工事,在三峽沿岸設置了10餘尊炮臺,並且派重兵把守。
  • 石牌保衛戰,陳誠問:守住陣地有沒有把握?胡璉答:成仁有把握!
    石牌保衛戰,陳誠問:守住陣地有沒有把握?胡璉答:成仁有把握! 文/無計讀史 陳誠曾經問過胡璉一個問題:「守住陣地成功有沒有把握?」 胡璉是這樣回答的:「成功不知道有沒有把握,但是成仁一定有把握。」
  • 抗日戰爭石牌要塞,蔣介石嚴令死守十日,陳誠為何卻啟用新將領?
    抗日戰爭時期,長江石牌要塞有著東方史達林格勒之稱,胡璉因率領第十一師死守石牌而變得婦孺皆知,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石牌之戰真正的指揮者並非胡璉而是陳誠。陳誠時任國軍第六戰區司令官,早在一年之前陳誠便著手在石牌要塞投入三個軍的兵力建立新的防線,陳誠為了加強石牌的守備力量甚至不惜調動嫡系第十八軍。
  • 二戰中規模最大白刃血拼,血戰三小時刺殺2000日寇
    1943年5月份日軍攻陷宜昌,下一步的作戰目標就是攻取戰略要地石牌,進而威脅重慶。日軍為奪取石牌調來第十一野戰軍在內地十萬兵馬給蔣介石帶來了巨大壓力,為此蔣介石發來電令第十八軍第十一師死守石牌,並且調集了十五萬國軍在外圍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