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數倍於己的王牌日軍,胡璉交代後事,卻以少勝多創下抗日奇功

2020-12-15 吳學華講歷史

胡璉最著名的戰鬥是石牌阻擊戰,此戰胡璉因功榮獲青天白日勳章,並於7月13日任18軍副軍長。同年帶職調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何去何從室高參。

石牌,是個不足百戶的小村,因一戰而出名。在這場被稱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之前,日本陸軍所向之處,雖然也遇到過頑強的抵抗,但大都以中國軍隊的最後退卻為結局。可是,就在石牌,中國軍隊在數量超出自己的日本王牌陸軍面前,像釘死在石頭上一樣,一步也沒有後退。

古鎮石牌在宜昌縣境內,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右岸,依山傍水。石牌方圓70裡,上有三鬥坪,是當時的軍事重鎮,六戰區前線指揮部、江防軍總部等均設於此。下有平善壩,與之相距僅咫尺之遙,是石牌的前哨,亦為我軍河西的補給樞紐。它下距宜昌城僅30餘裡,自日軍侵佔宜昌後,石牌便成為拱衛陪都重慶的第一道門戶,若石牌丟失,則日寇可窺伺四川,威撼西南,後果不堪設想。

為拱衛陪都,中國海軍於1938年冬就在石牌設置了第一炮臺,其左右有第一、第二分臺,安裝大炮共10尊,為長江三峽要塞炮臺群的最前線。與之相配套的還有川江漂雷隊、煙幕隊等。駐守石牌的海軍官兵共有100多人。由於石牌與宜昌幾乎處於一條線,要塞炮臺的炮火可以封鎖南津關以上的長江江面,極具威懾力,令敵望而生畏。國民政府軍事當局認為「石牌要塞是中國的史達林格勒」,嚴令部隊不惜一切代價守衛石牌要塞。

日軍對石牌要塞早有覬覦之心。1941年3月上旬,敵曾以重兵從宜昌對岸進攻過石牌正面的平善壩,並以另一路進攻石牌側翼之曹家畈。兩路日軍當時都遭到我守軍的嚴重打擊,慘敗而歸。因此,日軍這次不敢貿然從正面奪取石牌要塞,而是採取大兵團迂迴石牌背後企圖攻而取之。

為堅決保衛石牌要塞,5月27日江防軍調整部署,決定在長陽、宜昌兩縣間之稻草坪、高家堰、餘家壩、曹家畈、石牌與日軍決戰。至此,鄂西會戰進入決戰階段。為保障決戰勝利,陳誠命第10集團軍第94軍主力轉移到長陽資丘附近,掩護江防軍右翼。同時調動空軍戰機協同地面陸軍作戰,並對日軍後方實施轟炸,切斷敵之增援和補給。

大戰在即,蔣介石再次頒發手令。蔣氏指出,石牌乃中國的史達林格勒,是關係陪都安危之要地。並嚴令江防軍胡璉等諸將領,英勇殺敵,堅守石牌要塞,勿失聚殲敵軍之良機。我三軍將士鬥志倍增。死守石牌要塞的第11師師長胡璉,當即寫下五封訣別信,然後沐浴更衣,帶領全師將士祭拜天地,誓與要塞共存亡,隨時準備以身殉國。並把師指揮所推進到離火線很近的蟲客螞包,親臨指揮。

胡璉將軍的祭天文如下:

陸軍第11師師長胡璉,謹以至誠昭告山川神靈:我今率堂堂之師,保衛我祖宗堅苦經營、遺留吾人之土地,名正言順。鬼伏神飲,決心至堅,誓死不渝。漢賊不兩立,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生為軍人,死為軍魂。後人視今,亦尤今人之視昔,吾何惴焉。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之。然吾堅信,蒼蒼者天,必佑忠誠。吾人於血戰之際,勝利即在握!

此誓

大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胡漣又給父親寫了遺書:

父親大人:

兒今奉命擔任石碑要塞防守,孤軍奮戰,前途莫測,然成功成仁之外當無他途。而成仁之公算較多,有子能死國,大人情亦足慰。惟兒於役國事已十幾年,菽水之歡,久虧此職,今茲殊戚戚也。懇大人依時加衣強飯,即所以超拔頑兒靈魂也。敬叩金安。

胡漣還給妻子寫了遺書,交代後事:

我今奉命擔任石碑要塞守備,原屬本分,故我毫無牽掛。僅親老家貧,妻少子幼,相關萬裡,孤寡無依,稍感戚戚,然亦無可奈何,只好付之命運……十餘年戎馬生涯,負你之處良多,今當訣別,感念至深。茲留金表一隻,自來水筆一支,日記本一冊,聊作紀念。接讀此信,勿悲亦勿痛,人生百年,終有一死,死得其所,正宜歡樂。匆匆僅祝珍重。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

胡璉深知此戰之險惡,一天晚上11時多,他在石牌要塞給他的故舊好友、第5師副師長丘行湘掛電話,互通了陣地情況之後,胡璉平靜地說:「行湘兄,伯玉此次有一事相求!」

胡璉原是丘行湘的長官,曾當過丘行湘的營長、團長。這一回用如此口氣對丘行湘說話,是從未有過地事情。丘行湘先是大感詫異,接下來慎重地說:「胡師長請講!」

胡璉道:「此役勝負難料。但實不相瞞。我已做好必死之準備,我第11師上下將與石牌共存亡。如伯玉拋屍沙場,你嫂子和那幾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就拜託兄弟代為照看了。」

丘行湘在電話中聽到胡璉用如此悲壯的聲音向其託孤,並表達了堅守陣地的決心,也被深深地感染了。他亦以同樣沉重的語氣道:「我第5師乃石牌要塞外圍屏藩,如石牌要塞不保,胡師長為國捐軀,丘某人當無面目苟活於世!」

胡璉是一位善於山地作戰的將軍。他重視利用石牌周圍山巒迭嶂、壁立千仞、千溝萬壑、古木參天的有利地形,構築堅固工事,並在山隘要道層層設置鹿砦,憑險據守。

1943年5月28日,日本集結了陸海空三軍7個師團10萬人,向鄂西宜昌的石牌要塞推進。日軍第3師團從長陽高家堰進入宜昌縣境,向我第11師第一道防線南林坡陣地右鄰之18師(師長覃道善)陣地發起攻擊。至此,一場爭奪石牌之戰在西陵峽展開。戰鬥之激烈,為八年抗戰中鄂西戰事所絕有。為了中華民族的尊嚴,為了每一寸神聖的國土,我18軍將士(下轄11師、18師及暫編34師)以血肉之軀築就抵禦外敵的鋼鐵長城。

日軍主攻地點為我軍第11師31團3營駐守的南林坡陣地,我官兵奮勇抵抗,敵軍接連發起5次衝鋒。戰至黃昏時分,接連突破我8連、9連陣地。8連連長陣亡。7連陣地上,我軍的重機槍排和迫擊炮排之強大火力,將進攻的日軍殺得屍橫遍野,日軍僅遺留在陣地前未來得及拖走的屍體就達數百具。

29日上午9點,日軍由於久攻7連陣地不克,惱羞成怒,特地調來飛機5架和直射鋼炮數門,對7連陣地猛烈轟炸,陣地上的樹木、地堡、掩體和工事被炸得無影無蹤,2排排長陣亡,重機槍排和迫擊炮排士兵所剩無幾。7連士兵頑強抵抗,一直堅守陣地至5月31日才奉命撤退,當時全連官兵僅剩70多人。官兵傷亡達四分之三。

5月29日,日軍第39師團主力經餘家壩,中午進至曹家畈。遂分兵兩路向牛場坡、朱家坪我11師陣地大舉進犯。牛場坡群嶺逶迤、樹木參天,是朱家坪的屏障;朱家坪峽谷深邃,層峰迭巒。第11師官兵憑此有利地形沉著應戰。日軍一路由彭家坡迂迴牛場坡,另一路從響鈴口、柏木枰向牛場坡正面攻擊。我軍與數倍於我之敵在牛場坡激戰競日。日軍為了攻佔主峰大松嶺,在飛機支持下,向我堅守主峰陣地第11師的一個連發起數次衝鋒。胡璉立即對團長們發布命令:「從明天起,我們將與敵人短兵相接……戰至最後一個,將敵人枯骨埋葬於此,將我們的英名與血肉塗寫在石牌的巖石上。」當戰鬥最緊張的時刻,電話裡傳來胡璉師長的聲音:「弟兄們,積極報效祖國,死守陣地,戰鬥到最後一個人,流盡最後一滴血!」在我11師官兵痛擊下,日軍頗多傷亡,該連亦傷亡過半。終因眾寡懸殊,我軍撤離牛場坡。由於失去屏障,5月30日朱家坪被敵攻佔。

同日,日軍第3師團另一部越過桃子埡,向橋邊南之天台觀一線我18軍暫編第34師(師長彭鞏英)陣地進犯。天台觀是我軍這一帶的制高點。這天,日軍沿點心河從天台觀背面向我攻擊,企圖奪取天台觀。當敵進至點心河時,即遭到我軍阻擊,一舉斃傷敵300多人。日軍無奈遂轉攻王家壩,又遭我軍分頭迎擊,無法進展。這時,第3師團的中火田部隊前來馳援,卡斷了天台觀與大軍的聯繫。守衛天台觀的暫34師一排戰士,臨危不懼,死守陣地,與敵頑強拚搏。日軍幾攻不下,又調來飛機助戰。我一排戰士聚集在冬荊樹下堅持戰鬥。飛機竟把冬荊樹炸成禿樁,山頭上的泥土被炸翻幾層,然而勇士們視死如歸,與敵肉搏,予敵重大殺傷,最後全部壯烈犧牲。自此,日軍進入我軍石牌外圍主陣地。

日軍攻下天台觀後,騎兵隊突入窄溪口,又遭到我龍家巖陣地守軍迫擊炮的攻擊,迫使敵騎落荒後撤。石牌外圍主陣地一帶叢山峻岭,道路狹窄難行。日軍步兵僅能攜山炮配合作戰,抵擋不住我軍之打擊。便用飛機轟炸以代替炮擊,每天保持9架飛機低飛助戰。

5月30日,日軍步兵在飛機掩護下強行通過窄溪,向我石牌要塞進行強攻。敵分成若干小股向我陣地猛攻,只要有一點空隙,日軍即以密集隊伍衝鋒,作錐形深入。當戰鬥激烈時,陳誠打電話問胡璉:「守住要塞有無把握?」胡璉斬釘截鐵地回答:「成功雖無把握,成仁確有決心!」

我11師官兵在胡璉指揮下奮勇作戰,在曹家畈附近的大、小高家嶺上曾有3個小時聽不到槍聲,這不是雙方停戰,而是敵我兩軍扭作一團展開肉搏戰。攻擊三角巖、四方灣之敵1000餘人,為爭奪制高點黔驢技窮,一度施放催淚瓦斯彈。我軍無防化設備,用血肉之軀與敵相拼,竟奇蹟般將敵殲滅殆盡。八鬥方之爭奪,是這次戰鬥最為激烈的地方。敵每一寸土地之進展,必須付出同等血肉之代價。兩軍在此彈丸之地反覆衝殺,日月為之黯然失色。我軍浴血奮戰,擊斃日軍近2000人,陣地前沿敵軍屍體呈金字塔形。中央社向全國播發消息稱:「宜昌西岸全線戰鬥已達激烈,每一據點均必拚死爭奪。」這是當時戰役的真實寫照。

在石牌外圍拚搏戰中,日軍一度鑽隙繞過石牌,衝到距三鬥坪僅60裡的伏牛山。胡璉立即命其屬下將國旗插到最高峰上,並嚴令守軍不得後退一步。他用電話告誡將士:「打仗要打硬仗,這一次一定要使日軍領教中國軍隊的作戰精神!」在石牌保衛戰的日日夜夜,我軍就是憑這股精神與敵搏殺。

為配合陸軍作戰,保衛石牌,我空軍和美國盟軍戰機頻頻出動,在戰場或戰場附近對日軍進行攻擊,斷敵增援和補給。5月29日,我空軍攻擊了宜昌城,炸死、炸傷日軍30餘人;30日又攻擊了宜昌東之日軍土門埡機場,炸死日軍2人,炸毀飛機1架;5月31日,在石牌大戰的最後時刻,我空軍與地面部隊聯合作戰,同日軍飛機展開激烈的空戰,擊落敵機6架。空軍出動,大振了我軍士氣。石牌要塞的海軍官兵,除不斷向長江江面布放漂流水雷,阻止日軍艦船溯江西上與陸軍協同外,他們堅守炮臺戰鬥崗位,沉著應戰,任憑日軍飛機、大炮猛烈轟擊,臨危不懼,決心與炮臺共存亡。

日軍在付出了7000多人的傷亡代價之後,仍然不能突破石牌要塞的胡璉第11師主陣地,戰鬥信心盡失,紛紛掉頭東逃,石牌大戰遂告結束。我軍當即開始全面反攻,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追擊向東逃竄的日軍。第18軍的英勇奮戰為鄂西大捷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役共斃傷日軍達25700多人,其中擊斃日軍校級指揮官5名,斃傷和繳獲戰馬共1384匹,擊落日機45架,擊毀日軍汽車75輛,擊沉、擊傷敵舟艇122艘,繳獲器械、槍枝彈藥無數。戰後,師長胡璉因固守石牌要塞有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升任第18軍副軍長。所屬之團、營長也各獲得了最高級的獎章。

石牌保衛戰,中國軍隊以少勝多,用鮮血誓死頑強地守住了石牌,在抗戰史上留下一段傳奇。此戰挫敗了日軍入峽西進攻取重慶的部署,沉重地打擊了日軍,是抗戰的重大軍事轉折點,西方軍事家譽之為「東方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如今,載戰事的石碑已殘損,碑文勉強可認:「溯自七七事變,抗戰均與本師,馳驅南北,喋血疆場。首創敵於房山,告捷於娘子關……臺兒莊會戰,以訓練未滿三月之兵,當敵精銳強悍之師……同年秋,敵犯武漢,師再布陣於大別山,孤軍苦鬥,力卻強敵。浴血搏鬥達18晝夜,士氣之壯,犧牲之烈,可動天地而泣鬼神……凡此諸役,我忠勇將士為國犧牲者達萬餘人……旋奉命接防石牌,扼守要塞……緬懷忠良……於石牌西側,四方山之陽……築公墓於其上……從此忠骸有寄,九原歡騰……」

石牌要塞之戰,保證了鄂西大捷。後來有人評價:此戰保證了重慶的安全,當為抗日第一功。

相關焦點

  • 石牌保衛戰,悍將胡璉給家人寫完遺書後,率萬人和日軍展開白刃戰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湧現出了無數英勇抗敵的將領,胡璉就是其中的一位。胡璉畢業於黃埔四期,出生於陝西,和張靈甫既是老鄉,也是同學。但是胡璉在作戰指揮上可能比張靈甫更加靈活多變,更加讓人捉摸不透,胡璉是土木系的將領,深受陳誠的信任。淞滬會戰的時候,羅卓英率領國軍傳統王牌部隊之一的18軍在羅店和日軍展開大規模的廝殺,胡璉當時還只是一名團長。
  • 宿北戰役的「王牌師」有多兇狠?粟裕:看到胡璉的部隊渾身冒冷汗
    它成名於軍閥混戰,壯大於圍剿紅軍,建功於抗日烽火,兵敗於淮海戰場。在1929年的軍閥混戰中,18軍殺得軍閥唐生智部丟盔棄甲;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胡璉的18軍以敢死的氣概和決死的勇氣用集束手榴彈炸毀敵人的坦克,並刺刀見紅地跟日寇血拼一晝夜打退了十幾次日軍的大規模衝鋒;在石牌嶺大捷中的高家嶺阻擊戰裡,胡璉寫下絕命書,率18軍頂著日寇的毒氣彈用刺刀挑死了2000多頭日寇,一舉成就了萬家嶺大捷的勝利;在1947年的南麻戰役中,
  • 抗日名將:土木不及一粟,「土木」指的是什麼,「一粟」又是何意?
    西北王指的是胡宗南,因其長期主政西北,所以被稱為「西北王」,而「金門王」指的就是胡璉。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在帶兵打仗上,胡璉的確是國民黨中數一數二的人才。就連主席都評價其「狡如狐、猛如虎」。 抗戰爆發時,胡璉帶領的六十六團,參加了淞滬會戰,在羅店之戰中,胡璉率部阻擊日軍。
  • 抗戰時最慘烈的白刃戰,3小時內聽不到槍響,胡璉說一句感人的話
    二戰時期,侵華日軍在中華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全體中華兒女團結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下,與侵華日軍展開了浴血奮戰,並且成功將日軍拖入到持久戰中。據資料揭露,當時日軍為了儘快結束中國戰事,逼迫中國投降,派出10萬精銳士兵,在其海軍的配合下,打算進攻石牌要塞。
  • 抗日時期的胡璉不僅僅是「勇如虎」,在石牌保衛戰中盡顯義薄雲天
    根據臺灣史籍廣泛傳引所謂毛澤東給前線部隊的一封親筆函稱:「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保存實力,待機取勝。」毛澤東是否發過如此信函根本無據可查,但把胡璉喻為「虎性」與「狐性」的結合體確實是恰如其分的。胡璉在戰場上的表現確比其同僚們略高一籌,他有張靈甫的「悍」,但無張靈甫的「驕」;其「忠」不比黃百韜少,其「謀」絕比黃百韜多。
  • 石牌保衛戰:胡璉寫下遺書決一死戰,中國軍隊創下二戰之最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犯中華國土,面對如狼似虎的日軍,百年積弱的中國節節敗退,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危在旦夕,只能遷都重慶組織抗戰。1943年5月,日軍從湖北西進,企圖進攻重慶。在此之前,它們必須攻破長江三峽這道天然屏障,而石牌這座風景如畫的小鎮,則是拱衛長江三峽的第一道門戶。
  • 金門戰役除了國軍將領胡璉,李良榮外,還請了一位日軍將領當參謀
    除了以上這些原因外,蔣介石還動用了國軍中的王牌悍將胡璉擔任金門島總指揮。這一次,蔣介石啟用胡璉,確實是棋高一著。一貫在軍事上指揮失誤,用人失誤的蔣介石這次,這次用對了人。除了胡璉以外,還有前線指揮官第十八軍長高魁元,第二十二兵團司令李良榮也是功不可沒。
  • 日軍三天屠殺三萬人,創下「二戰」史上單天屠殺的最高紀錄
    如果日軍走這條路線,必亡國矣。那時候,中國軍隊最有威力的武器叫做「三十二倍十五榴」,這些來自德國的超級大炮也被部署在黃河西岸的潼關,用來對付東岸的日軍。據說,這種超級大炮,射程高達20公裡,一顆彈頭就重達50公斤。而潼關,自古都是重要關口。卡住潼關,就能夠防止日軍進入陝西,繼而避免重蹈當年蒙古滅宋的覆轍。
  • 二戰時規模最大的白刃戰,10萬日軍傷亡慘重,胡璉說一句深情的話
    據資料揭露,當時日軍派出2個師團和1個旅團,總計大約是10萬人,向石牌發動猛烈進攻。為了抵抗日軍的攻擊,胡璉將軍率領18軍守衛核心戰略要地,第94軍掩護右翼。幸運的是,當時珍珠港事件早已爆發,美國對華援助物資大量增加,中國軍隊的空軍能夠有力轟炸日軍後方,並且徹底切斷日軍的後勤補給,威脅到日軍的後續增援部隊。
  • 抗日名將老照片:16名抗日將軍,1人被汪精衛刺殺,11人戰死沙場
    「—餘程萬 餘程萬將軍任57師中將師長時,指揮57師堅守陣地,與日軍第34師團浴血奮戰,後參加常德會戰,率8000多名官兵抵禦3萬日軍進攻。因常德失守,以違抗軍令罪,被判刑兩年。 1955年8月27日,在香港遭遇匪徒搶劫,中槍身亡。」現孤軍奮鬥,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
  • 「金門王」胡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胡璉雖然出身貧寒,但是家人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省吃儉用供他讀書。1925年,胡璉考入黃埔軍校,進入黃埔第四期,也正是在黃埔軍校中,胡璉認識了人生中的貴人陳誠。胡璉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了北伐戰爭,作戰時有勇有謀,戰績出色,深受陳誠賞識。在陳誠的提拔下,胡璉很快就從一名排長晉升為營長。中原大戰中胡璉也有出色的表現,戰後被陳誠晉升為團長。
  • 抗日戰爭石牌保衛戰,五萬日軍進犯,胡璉取勝為何僅需兩營兵力?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一個師團足以比得上國軍一個主力軍,胡璉麾下僅有一個師的兵力,而且日軍第三師團是日軍常設十四師團之一,戰鬥力遠非其他新編師團可比。如果胡璉和日軍正面對抗無異於以卵擊石,曾經身處敵後遊擊區的胡璉決定將部隊化整為零,以遊擊戰的方式進行陣地戰。
  • 胡璉的18軍有多難打?夥夫都敢拼刺刀!中野一主力團戰後僅剩21人
    這支部隊成立之初,並沒有太響亮的名頭,直到胡璉出任該軍第11師師長後才打出了赫赫威名。1943年日軍出動重兵進攻石牌要塞,石牌是重慶的重要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如果石牌丟失,重慶就將不保。因此老蔣給陳誠下令,要求他務必死守石牌,陳誠經過考慮後,將這一重任交給了胡璉。日軍對石牌志在必得,因此攻勢非常兇猛,敵我反覆拼殺,陣地數次易手。
  • 國民黨上將胡璉,於淮海戰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於澎湖列島
    可能大家都多多少少了解號稱「天子門生第一人」又被蔣介石極為寵愛的西北王胡宗南,那麼也一定知道蔣介石最喜歡就是任用同鄉之人,所以他的手下多為浙江人士。然而胡宗南卻是其中最受寵愛的一位,1924年,胡宗南報考黃埔軍校,從此開始從軍生涯,一生經歷黃埔建軍、東徵、北伐、內戰、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曾經帶兵打入革命聖地延安。
  • 蔣介石第一王牌胡璉,卻一直受制於我軍這個人,他究竟是誰?
    蔣介石的第一王牌戰士胡璉,他很有謀略,他的士兵都是國軍中的佼佼者。 雖然胡璉強大,然而解放軍中仍然有一位將軍管著胡璉,使胡璉感到恐懼,甚至當他聽到他的名字時便轉身逃跑。 這個將軍到底是何許人也? 胡璉為何這麼怕他? 這個將軍後來是開國上將楊勇。
  • 胡璉身上取出32塊彈片,從不提雙堆集,臨終遺言:土木不及一粟
    胡璉在戰場上的表現確比其同僚們略高一籌,有人評價他有張靈甫的「悍」,但無張靈甫的「驕」;其「忠」不比黃百韜少,其「謀」卻比黃百韜多。他麾下的18軍,是國民黨的五大王牌部隊,被稱為「吃人部隊」。蔣軍中有「二胡」——胡宗南與胡璉,前者號稱「西北王」,後者號稱「金門王」,但在蔣軍中流行這樣的說法:「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
  • 石牌保衛戰:日軍唯一一次威脅陪都重慶的試探性進攻
    其實就是利用有利地形,節節抵抗日軍進攻,然後切斷日軍的補給線,從側後包圍攻擊日軍。參加石牌保衛戰的中國軍隊為第三十二軍、第十八軍、第八十六軍,其中位於石牌一線防禦的是第三十二軍第5師,第十八軍第十八師、第十一師。
  • 中國有名軍官,日軍王牌軍隊見了就怕,緣何後來靠開麵館為生?
    日軍組建師團後,一開始是七個師團,後又擴充為十七個常備師團,等到二戰全面爆發後,日軍師團的數量得到了大規模的擴充,一度達到了上百個。但是在這些師團中,還是最初的那些甲種師團最有戰鬥力,而坂垣師團就命裡其中。坂垣師團之所以用坂垣這個名號來命名,是因為和他們的師團長坂垣徵四郎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