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雞飯】色澤淡黃,皮脆肉嫩,味鮮型美,米飯香濃。
在新加坡,美味的【海南雞飯】幾乎大街小巷都能找到,不管你在面向大眾的小販中心,還是在繁華購物中心的食閣、高檔餐館,甚至五星級酒店都能發現這道菜的蹤跡。
【海南雞飯】已經成為新加坡的第一美食,在新加坡的大力推廣下,名揚世界,更被新加坡人推崇到新加坡國菜的地位。
在中國國內的旅遊公司制定的國外團遊線路中,凡是牽扯到新加坡的,介紹當地美食攻略時,第一必說的是,到了新加坡一定要去吃【海南雞飯】,然後才是【辣椒螃蟹】、【肉骨茶】等。
每一道經典佳餚都有它誕生和發展的歷史,那麼【海南雞飯】是從哪裡來的?又是怎麼在南洋及新加坡發展起來的呢?
海南島風光
顧名思義,【海南雞飯】應該是從海南島傳到南洋的,那麼又是怎麼傳過來的?由什麼人傳過來的?那段歷史沒人能說得清楚,因為當時幾乎就沒有文字記載,南洋華人的歷史基本上靠口述相傳。
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中國沿海一帶福建人和廣東人陸陸續續的漂洋過海到南洋闖生活,聰明勤勞的閩粵先民很快就在南洋紮下了根。
隨後,海南島也有人借著這股移民潮流遷移到了南洋,主要是菲律賓、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據傳說,上個世紀20~30年代,在馬來西亞有海南人討生活的方式就是沿街叫賣一種雞飯,燙煮的白斬雞和用雞油雞湯燜熟的米飯,味道不錯,經濟實惠,很受當地人歡迎,這是【海南雞飯】的雛形。
之後,有海南籍小販積累起來一定資金,就開起了檔口,變流動叫賣為固定經營,雞飯的品質得到了保障和提高,經營地域範圍不斷擴大,一直擴展到馬來半島的東南部,如今的新加坡。
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後,【海南雞飯】在新加坡迎來了一個黃金髮展時期,知名度不斷提高,至今贏得了新加坡國菜的寶座。
中國改革開放以後,生活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的海南籍華人第二代、第三代回到故鄉探親尋祖,他們要求品嘗一下正宗的【海南雞飯】,可海南當地人竟然都不知道【海南雞飯】為何物,通過詳細的描述,有人認為雞的做法與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雞的做法很像。
海南文昌雞
吃過海南文昌雞的人都知道,文昌雞並無雞飯一說。其實【海南雞飯】與海南文昌雞在雞的做法上大同小異,這種做法在全國各地都有,叫白斬雞、白切雞。
做白斬雞最有名的莫過於上海小紹興了,小紹興還有雞粥一說,與雞飯最接近。
上海小紹興白斬雞
【海南雞飯】的發生發展歷程大概是這樣的,海南島下南洋的人中有做過廚子或在飯館做過工的人,他們有烹飪文昌雞的手藝或了解文昌雞的做法。到了南洋以後,為了謀生存,充分發揮出了他們的特長,並在白斬雞的基礎上創新出了雞汁飯,挑著擔子沿街叫賣雞飯,由於味美又實惠,大受歡迎,不斷的發展壯大。因為在海外的華人都有老鄉抱團的習慣,所以做雞飯生意的華人基本上都是海南籍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馬來半島的雞飯自然而然就被叫成了【海南雞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