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0-12-22 三個老農民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孕育出了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底蘊深厚而源遠流長。俗語作為我國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世世代代的農民們根據自己的一生經驗總結而來,因其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廣大百姓們的喜愛。

曾經,俗語在農民大眾心中佔有著重要的地位,指引著百姓們的日常生活。如今,社會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俗語也不像曾經那樣是農村家家戶戶的必需品,但是這些俗語仍存在著百姓們的日常生活之中。「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不挑擔子不知重

首先,我們先從字面上解釋一下這句俗語,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一個擔子,如果你不挑它,你永遠不知道它有多重。說到這個,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大山裡住著一位柴夫,柴夫家裡只剩下了他和兒子,每天柴夫都要擔著兩捆柴拿到集市上去賣。

兒子每天都是在家裡懶懶地在床上賴著,也不幹活。在他的眼裡,父親賺錢很容易,就是把柴挑到集市上就可以換來錢。隨著一年一年的增長,柴夫的年紀越來越大了。

終於有一天,柴夫回來和兒子說自己每天辛辛苦苦賣柴,可是兒子在家連飯也不做。兒子當時就很生氣,就和父親說:「你每天挑的柴能有多重?明天我去挑柴賣,讓你看看你多矯情」!老柴夫聽到後傷心極了,覺得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

第二天,柴夫的兒子為了顯示自己說的話對,便早早的起來去挑柴。把柴挑起的那一霎那,他才發現,原來自己父親每天挑的柴這麼重。在去集市的路上,他走走停停歇了好幾次,腳底都磨破了。那個不孝順的兒子哭了,他才發現自己的父親賺錢原來這麼辛苦。

回到家裡,他緊緊地抱住了自己的父親。並且說以後家裡的柴他來挑,讓老柴夫好好地頤養天年。所以說,有些時候,我們看到別人做的時候就很簡單,等到自己親手做的時候才發現,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這句俗語的下半句「不走長路不知遠」。

不走長路不知遠

這句俗語相信大家也都能理解,一條路,如果你不親自走到盡頭,你也永遠不知道它到底有多遠,不知道在路的盡頭會有怎樣獨特的風景。只有你敢於嘗試,走到那條小路上,才能欣賞到路邊的風景,也才知道自己看到的遠遠要比別人美麗的許多。

這也告訴了我們,什麼事情不能光靠別人的講述,凡事只有自己嘗試一下,才能了解這件事情的根本。局外者永遠看不清事物的本身,所以古人有句話叫做「實踐才是事物的根本」,實踐才能出真知。

說到這兒,相信大家對於「不跳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這句俗語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你怎麼看待這句俗語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一下吧!

相關焦點

  • 俗語「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是啥意思?有什麼道理?
    時至今時,還有很多俗語對於我們的人生有著重要的引導意義。就像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句俗語,「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看似是簡單的生活現象,我們卻能從話語中體會出一些人生真理。悟懂,將受益無窮。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從字面意思看,這句俗語並不難理解,在生活中人人都有這樣的體驗:擔子擺在那,不去親自挑,無法體會它有多重,一條長路,不去親自走,永遠不知道它有多遠。俗語的總結,乃是生活中的兩個邊角片段,它所表達的重點無非就是「體會」二字,而這句俗語之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也便落在了這兩個字之上。
  • 俗語:「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不要輕易下結論
    從小父母對子女都是百般的疼愛,面對困難,他們總會衝到我們的前面去幫助我們,但是人總要長大,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父母又總會這樣告訴我們「你們現在身上的重擔越來越重了,終於也能給我們減輕的壓力了」。每當聽到這番話的時候,我就知道,自己已經長大了。
  • 老人言:不虛心不知事,不踏實不成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老人言:不虛心不知事,不踏實不成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我們都知道農村有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對於農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以前的時候有很多的農民就是依靠這些俗語來猜測天晴情況和莊稼收成的
  • 農村這句「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不生子不知父母恩」知道什麼意思嗎
    時代在變遷,社會也在變化,一切的一切都在往著好的方向上面發展,我們都知道現在已經不是幾十年前那個饑荒的時候了,我們現在大多數人的溫飽問題都是能夠保證的了。但是不管社會怎麼變,有很多的俗語還是很適合現在這個時代。
  • 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啥意思?有啥道理?在農村雖然有很多的老人並沒有讀什麼書,但是農村人天性純樸善良,做人做事也踏實,說話也直白沒什麼套路。而跟人說起道理的時候,是一套一套的。
  • 俗語「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貧難改舊家風」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貧難改舊家風」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和農村的老人聊天,總是能有一些意外的收穫。尤其是老輩人所熟悉的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俗語,更是能讓我們明白很多的大道理,從而讓我們的人生路上少走彎路。而今天農夫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出自《增廣賢文》,它在今天依然很適用哦。
  • 俗語「身在福中不知福」,其實精華全在下半句,你知道嗎?
    我們經常能夠在一些文學作家的作品了,看到俗語文化的身影。所以俗語不僅能像春風一樣吹遍人間,也能登上文學的神壇,做到真正的「雅俗共賞」。比如我們經常說的一句俗語老話「身在福中不知福」,大致的意思是:生活在幸福之中,並不感到幸福。沒吃過苦,不懂得感恩,表現出了對生活的不滿足。那什麼才是幸福呢?
  •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有什麼講究?古人經驗不能不知!
    農村人的精神交流中,最普遍的就是習俗,雖然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內涵,但村民們一聽就能夠知其中表達的意思。因此很多的村民們,雖然看似並沒有多少文化,卻能夠將這些俗語凸顯出來。到了今天過後,日子變得更好了,這些俗語也漸漸被年輕人所遺忘。春節每次回家的時候,總能聽到老人們對晚輩們傳頌著很多的俗語,聽起來讓人回味不已。
  • 俗語「人參殺人人不知,大黃救人人不用」,是什麼意思?可信嗎?
    農村有很多俗語,大多是他們通過生活經驗和智慧積累而來的,有些還是古人流傳下來的,經歷了歲月的變遷、時代的洗禮,現在的很多人可能並未能理解其中的深意,比如說「人參殺人人不知,大黃救人人不用」這句,到底指什麼意思呢?為什麼這樣說?可不可信?此文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 農村俗語,「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什麼意思?
    在我國傳統的文化中,農村俗語做為一種起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神奇語言,依然在農村中廣泛流行。這些俗語你在課本中是學不到的,只有自己身親體驗或者聽村裡的老人說過才能知道。下面我們要說的這兩則俗語,不知你是否聽過?
  • 俗語「兔子不吃窩邊草」什麼意思?其實下半句更經典,你知道嗎?
    說起農村裡的雜草,您第一個聯想到的俗語是那一句呢?農夫首先想到的是「兔子不吃窩邊草」,那你可知道為什麼兔子不吃窩邊草嗎?而且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的,你知道是什麼嗎?兔子不吃窩邊草很多人只知道兔子不吃窩邊草這句話,但是卻並不了解這句話的意思。
  • 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是啥意思?看完長見識了
    但是他們在做菜時是很有講究的,絕不會只炒三個菜,大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而到了後來,如果家裡來了客人,你給他擺上三盤菜,就有點不吉利的意思了,所以來客時主人都會炒八盤菜,這樣主客雙方都會感到很滿意。因此來客不擺三盤菜這句俗語也漸漸被人們了解了。
  • 俗語講:「恩愛夫妻不到頭」,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俗語講:「恩愛夫妻不到頭」,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沒有人可以一直陪著你走完生命的旅程,從開始到結束。但是伴侶無疑是陪伴你最久的那一個,都說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情,就是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慢慢變老。可是最熱烈的愛情真的適合平淡的生活嗎?
  • 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啥意思?有道理嗎?
    咱們中國是文明古國,傳統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即使在日常生活的人際交往中,餐飲禮儀上的一些講究說法兒,也是絲毫馬虎不得的,否則,不僅會鬧出不必要的笑話,有時候甚至還會產生一些誤會,引起對方的反感,直接影響到彼此之間的感情,就好比今天這句"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 老人常說:「不落海底不知大海深,不生子女不知父母恩」什麼意思
    「不落海底不知大海深,不生子女不知父母恩」這句老話小編家鄉農村的老人們經常會掛於嘴邊,你知道它是什麼意思嗎?小編近日回鄉,與家長一眾長輩圍坐於堂屋之中閒話家常,與小編一起的還有自己許多的年輕同輩或年齡尚小的子侄輩。在說起父母與子女關係之時,老人們說到最多的就是這樣一句農村老話,小編覺得它非常淺顯而又經典,於是想跟大家一起來分析分析它的含義。
  • 你知道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的含義嗎?
    「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這句話在山東和東北特別的流行,在這些地方不論是請客的家宴還是去飯店吃飯,基本都沒有擺三盤菜的。農村俗語「來客不擺三盤菜,可嘆十人九不知」的含義一,風俗習慣的原因農村有個風俗習慣,也就是祭祀的時候講究單數,不能上雙數。很多祭祀時基本都是三樣祭品,或者是單數的祭品。
  •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
    農村俗語:「大路有水,小路有鬼」啥意思?許多人不知其深層含義常言道: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最後能夠達成目的,不管大路還是小路都是好路。在古人眼中,路有分別,不同的路便會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有句俗語說得很妙,「大路有水,小路有鬼」,看似在描述一個不多見的現象甚至還有封建迷信摻雜其中,其實這句話別有深意,其中人生哲理讓人受益匪淺。那麼,這句俗語的深層含義是什麼呢?大路有水中國的五行學說大有學問,自五行誕生之後,不管是在醫學還是文化方面都藉此衍生了很多國粹。
  • 基層幹部講話常用俗語俚語集錦,這樣講,接地氣,都愛聽
    受眾不同,整些古詩詞,高高在上,反倒拉開了大家的距離,說點俗語,淺顯易懂。 不挑擔子不知重,不走長路不知遠。 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兒寬。 不下水,一輩子不會遊泳;不揚帆,一輩子不會撐船。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 知道「一問三不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分別所指及含義嗎?
    我們去辦事情最怕碰到一問三不知的工作人員,不給任何指引,不做任何說明,只會說「不知道」,讓人如入五裡霧而無所適從。或者是辦事的時候遇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工作人員,碰到不會的問題只問不會的一半,而不一次性全部問清楚,讓人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那麼「一問三不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沒有一問四不知的呢?有什麼含義呢?下面慢慢為小夥伴們講解。
  • 農村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很精簡,但卻飽含著農民深深的智慧。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既生動有趣又含義豐富,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世,每個俗語的背後都是人們認真的總結。農村老人常說到的這句「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就是其中的一句,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