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的精神交流中,最普遍的就是習俗,雖然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內涵,但村民們一聽就能夠知其中表達的意思。因此很多的村民們,雖然看似並沒有多少文化,卻能夠將這些俗語凸顯出來。到了今天過後,日子變得更好了,這些俗語也漸漸被年輕人所遺忘。春節每次回家的時候,總能聽到老人們對晚輩們傳頌著很多的俗語,聽起來讓人回味不已。
俗語一直都存在於我們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接觸俗語,可能也只是拿來隨口說說,並沒有做過多的思考,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又會覺得這些俗語頗有它們的含義,也算是老一輩的經驗總結。當然其中也不乏帶有迷信色彩的玄說,這種大家忽視就可以了。今天要給大家講的俗語就是「七不出,八不歸」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有什麼講究?古人經驗不能不知!
七不出
古時候一旦出了遠門,那麼,一般沒有十天半個月的根本就是回不了家的,所以,古人們一般出門之前都會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了以後,才會出去。所以,這七不出指的是七件事情,而這七件事情分別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這七樣東西都是我們生活中所必須的東西,如果這些都沒有安排好,那麼,家人的生活就不能夠得到保障中,所以,古人們才會有了七不出這樣的說法。
八不歸
說的是出門後,有八件事沒做好不要回家。這八件事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這是古人的八條做人基本道德準則,違反了任何一條,都是對不起祖宗,都無臉面對家人。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八德應該滲透到中華民族每個子孫的骨髓裡。我們應該謹記於心,嚴格遵守。
看到文章這裡的時候,朋友們是不是懂得了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的意思,也對我們古時候的農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所以說古人的經驗不能不知,男人不僅要對家庭有擔當,掙來「柴米油鹽醬醋茶」,讓家人生活無憂無慮,才能夠安然出行。必須還要懂得「忠信孝悌禮義廉恥」,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才能信心滿滿回家。
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博大精深,每一句流傳下來的老話都有其深刻含義,切不可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而一棒打死,更不能妄自菲薄,忘了老祖宗的教訓。
老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代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從故事中我們就可以得到一些為人處世的智慧,這樣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很多人都問我,想要學習很多古人的智慧,不知道從哪裡學起,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從書本上獲取!
那麼該看什麼書呢?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看一看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智囊全集》
清代才子紀曉嵐不僅熟讀此書,更是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每每機智過人、妙語連珠。
曾國藩曾說:「每當夜深人靜時,方翻此書,細細品味。」
而在當代,萬達總裁王健林每年年初都會發表年度工作報告,每次在報告中他都會推薦一本書給員工,推薦過的書單裡便有這部《智囊全集》。
這本書究竟有什麼神奇?能讓這麼多人拜讀?
《智囊全集》自出版問世以來,影響巨大。數百年間,刻印的人不計其數,受到了眾多政治家、軍事家、文人名人及下層民眾的推崇和喜愛。
它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集合了歷代智慧故事共1238則,不僅有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謀略,也有平常百姓小人物生活中的奇巧機智。
馮夢龍評價《智囊全集》說它:「天下無餘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
這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運用聰明才智來排憂解難、克敵制勝的處世奇書。
我讀完之後,才發現很多人生的智慧,還有為人處世的技巧,這本書早就說透徹了!讀一讀就能學到很多智慧,還能輕鬆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想要讀的,建議大家讀一讀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真的一般人很難讀懂!
上下6冊智慧只需要79元,就能受益終生!無論是自己讀,還是送給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點擊下圖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