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2020-12-20 布衣小農人

還有一個多月就到我們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春節了,在春節時候的農村,濃濃的年味讓原本比較平靜的農村越來越熱鬧了起來,這個時候大家都會張燈結彩,貼對聯,豐富的年夜飯成為了大年三十的收官之作,過完出大年三十,從初一開始各種習俗就會一一被安排上,畢竟這春節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習俗自然不會少,其中提著禮物走親戚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因為平時大家都忙很多親戚朋友都疏於溝通,過年了都閒下來,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

七不出

說道七,筆者第一反應就是「頭七」,逝者第一次回家的日子,聽起來確實有些避諱。而今天這個「七」在老話中講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古時候人們出門都會安排好這七種東西,因為在過去春節出門都是靠雙腳走路,一走可能就是幾天甚至十幾天,而這7樣東西是過日子用的必備品,一旦出現損壞,回到家中時就會耽誤過日子,所以人們就會選擇避開這帶七的日子。

而七一直是一個單數,小時候老人們出門一般都會避開單數日子出門,因為好事成雙,單數出門有些不好,所以就會選擇在雙數出門。其實按照另一種說法」七上八下「」七嘴八舌「等說法來判斷的話,七確實不是一個適合出門的日子。

八不歸

八這個數字在農村一直都是一個寓意吉祥如意的日子,這一天非常適宜結婚、搬家、辦升學宴,畢竟老人們常說」八八大發「,一個好的事情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日子襯託。八不歸說的是在正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時候是不適宜回家的,其實這種說法只是人們的一種主觀思想,一傳十十傳百,傳多了人們就誤以為真的相信了,至於哪天回家不還得需要看實際情況麼。

逢九出門惹是非

老人常說「三六九,往外走」,初三、初六、初九是往外走的好日子,但今天這個俗語卻說逢九出門惹是非是什麼意思呢?想必大家都聽過一個典故,那就是唐僧取經的九九八十一難,其實當時結束的時候正好是八十難,最後為了讓唐僧圓滿,最後又加了一難,所以唐僧才取到經書,說明這逢九出門可能會有麻煩,所以老人們才主觀的讓人們待在家裡,不出門,其實這都是一些子虛烏有的事情,不必當真。

說了這麼多,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馬上就春節了,春節免不了走親訪友,對於這個出門習俗筆者認為不必刻意去遵守,過去的人們缺少科學知識,一些習俗都是主觀加上的,我們當作了解即可,你們認為呢?

相關焦點

  • 年底了,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你別看農民在家裡喝酒不幹啥,但是農民聊天起來都是帶有「學問」,比如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就會聊一些俗語,有的俗語也是意義比較深刻,帶有很多的警示意思。雖然說有的俗語比較短,但是從細節上來看,是屬於短小精湛的話語,這個也是咱們說的通俗易懂,其實在農村裡上到老人,下到小孩,基本都會說上幾句俗語,但是有的人會說俗語,但是裡面的意思就很難懂了,就比如這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有的人就是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
  • 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
    農村很多老話都看似都帶有一層封建迷信色彩,其實很多話細細扒來,都蘊含著最淺顯的道理,只不過是用比較誇張的語氣表現出來而已。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這句老話,在我們湖北農村幾乎是通用的,但在別的地方說法就不太一樣。下面我們就來說說,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農村老話:「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是非」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啥意思?有道理嗎?
    眼看春節臨近,農村人即將走親訪友,互相祝福,由於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老百姓都很重視,所以春節人們做事都很講究,比如初一不能打罵小孩,正月裡不能剪頭,但是對於何時歸家出門也講究黃道吉日,比如俗語『三六九出門走,七不出,八不歸』,這又是啥講究呢?
  • 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現在出門也這樣嗎?這原本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財富,教會我們懂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重要性,也告訴我們,出門在外,注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品行,但時間一長,大結局忘記了它原本的寓意,反而成了迷信的說法。
  • 「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究竟是什麼意思,長見識!
    俗語背後的智慧,才是俗語文化魅力所在。雖然現在農村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但是農村文化和淳樸的民風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我們今天要說的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初九出門惹事非」,這句話究竟有什麼特殊的含義,說得有道理嗎?仔細看過之後,還真是漲了不少見識!
  • 農村俗語:「七不出,八不歸」,有什麼講究?古人經驗不能不知!
    農村人的精神交流中,最普遍的就是習俗,雖然聽起來並沒有什麼內涵,但村民們一聽就能夠知其中表達的意思。因此很多的村民們,雖然看似並沒有多少文化,卻能夠將這些俗語凸顯出來。到了今天過後,日子變得更好了,這些俗語也漸漸被年輕人所遺忘。春節每次回家的時候,總能聽到老人們對晚輩們傳頌著很多的俗語,聽起來讓人回味不已。
  • 這才是「七不出門八不歸家」的真正含義
    眨眼間,又一個春節過去了,有沒有感傷又長了一歲、有沒有佳節胖三斤、有沒有被七姑八姨盤問、有沒有堵在路上、有沒有節後上班症候群……不管怎樣,一切都過去了,該收收心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啦!今天是初八,估計很多人還在路上,有句老話叫「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吧。老話說的「七不出,八不歸」,我們一般會按字面意思來理解,很多人都在農曆初七這一天不出門,初八則不回家。更有人連農曆十七、十八、二十七、二十八這幾天都算了進去。
  • 農村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額擠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麼?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話說:「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有何講究?七和八分別指什麼?
    從國家到省縣形成了行政秩序,從國家到宗族形成了倫理秩序,曾有一本書這樣寫道「國權不下縣,縣下唯宗族」,足以見得到宗族的勢力有多強大了。有了宗族關係,就會有綱常倫理和道德體系出來,它是控制人們日常生活的文化枷鎖。「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就是這樣一句俗語,經常會有人說是因為出門和回家的時候要挑選好日子,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它實際也是和封建綱常倫理有關。
  • 俗話說:「七不出門,八不回家」,你知道為何「逢七」不出門嗎?
    都說農民的本質就是種地,但是只靠種地的收入已經很難維持一家人的正常開銷,因此打工就成了農村人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每年過了正月初五之後,村民們就開始收拾行李,準備外出了。但是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七不出門,八不回家」,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俗語「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老祖宗的忠告
    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因此在民間廣為流傳,許多俗語的後面還蘊含很深刻的道理,就例如《智囊全集》中記錄的農老一輩人說的「五不起房,六不遷居,七不出門,八不歸家」,便有很多人不理解真正的意義。
  • 農民常說:「逢九」不能種韭菜?啥意思?有道理不?
    讀者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笑對農哥》欄目每日為大家分享的最新三農資訊與故事,如果喜歡農村話題的朋友可以點擊上方關注,今日話題:農民常說:「封九」不能種韭菜?啥意思?有道理不?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的生活也得到了質的變化。
  • 俗話「七不出門,八不歸家」,這裡「七」和「八」代表哪些禁忌?
    其中就有一句俗語流傳下來,說「七不出門,八不歸家」。因為只是簡單的一句話,所以他能敷衍出的意思也很多。有人說,是每個月中十七的日子,初七、十七和二十七都不可出門;而如果在別的日子出門,則不能在初八、十八或者二十八日回家。否則,就會招致禍患。但是子不語怪力亂神,若真是一句恫嚇人的俚語,也不會這樣一直流傳下來。
  • 農村俗語說:「桑樹不當梁,槐樹不下堂」是啥意思呢?
    農村有一些俗語主要是為了討個吉利,圖個吉祥。畢竟5000年的文明流傳下來的一些話語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人有時真的是為了心情而活著,有一個好的心情,有一個好的居住環境對於人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俗話說十分病三分醫七分靠心情。
  • 春節將至,農村老話「豬出7,狗出8,肥羊能對中」,啥意思?
    很多人會說,不夠現買也來得及,那是對於城裡人來說,在我們這個村子,如果真遇上大雪封山,想出門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備足過年用的東西是很必要的,尤其在這個不穩定的年景。說起備年貨,農村人這雞、鴨、鵝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我們當地農村過年的小笨雞和大鵝是必備的,但這些一般家裡都養所以也不太擔心。
  • 俗語:「生七不娶,暗九不過」,是啥意思?老祖宗教你識人
    說到「老話」,想必很多人從小都有耳濡目染,特別是在農村,家裡的老人總是會用一些俗語勸誡自己的子女,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少走許多彎路。老祖宗:「生七不娶,暗九不過」,啥意思?古人傳下來的忌諱 ;首先這句話字面上的意思很顯然跟婚姻嫁娶有關,說到婚姻之事,從古自今,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事情,更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而子女的婚姻是每個父母尤其看重的事情,畢竟婚姻好壞直接影響到子女一生的幸福。
  • 春分將至今年出九了嗎 俗語2月沒九,餓死雞狗啥意思
    春分將至今年出九了嗎 俗語2月沒九,餓死雞狗啥意思時間:2020-03-20 11:37   來源:文/農夫也瘋狂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分將至今年出九了嗎 俗語2月沒九,餓死雞狗啥意思 今天已經是3月11日了,三月份又將過去一半了。
  • 2020年是雙春年,俗語「鼠年難逢雙春年」,是啥意思?有何講究?
    大家好,歡迎來到「村東張二狗」欄目,每日分享最新的三農資訊,以及農業小知識,喜歡的不妨點擊上方關注訂閱喲,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2020年是雙春年,俗語「鼠年難逢雙春年」,是啥意思?有何講究?今天已經是農曆的臘月初十,距離春節已經不到20多天。按照公曆紀年,現在已經到了2020年。2020年不僅是鼠年,還是雙春年,對於人們來說,鼠年和雙春年剛好在一起的年份並不多見,所以在農村有「十九年頭七年寡,鼠年難逢雙立春」的說法,那麼雙春年有什麼講究?到底好不好呢?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
  • 冬至將至,俗語「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啥意思?
    冬至時節到來,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喜歡,而南方多地農村有祭祀祈福習俗。冬至的到來也說明著我國冬季又進了一步,而從冬至開始我們就到了數九的時節了。什麼是數九?俗語「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又是啥意思?數九是我國一個比較重要的習俗,而數九就是指從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九」,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