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多月就到我們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春節了,在春節時候的農村,濃濃的年味讓原本比較平靜的農村越來越熱鬧了起來,這個時候大家都會張燈結彩,貼對聯,豐富的年夜飯成為了大年三十的收官之作,過完出大年三十,從初一開始各種習俗就會一一被安排上,畢竟這春節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習俗自然不會少,其中提著禮物走親戚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了,因為平時大家都忙很多親戚朋友都疏於溝通,過年了都閒下來,所以這個時候串門成為了春節期間一個重要的事情,在農村有一句關於春節串門的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些不懂,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析下。
七不出
說道七,筆者第一反應就是「頭七」,逝者第一次回家的日子,聽起來確實有些避諱。而今天這個「七」在老話中講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古時候人們出門都會安排好這七種東西,因為在過去春節出門都是靠雙腳走路,一走可能就是幾天甚至十幾天,而這7樣東西是過日子用的必備品,一旦出現損壞,回到家中時就會耽誤過日子,所以人們就會選擇避開這帶七的日子。
而七一直是一個單數,小時候老人們出門一般都會避開單數日子出門,因為好事成雙,單數出門有些不好,所以就會選擇在雙數出門。其實按照另一種說法」七上八下「」七嘴八舌「等說法來判斷的話,七確實不是一個適合出門的日子。
八不歸
八這個數字在農村一直都是一個寓意吉祥如意的日子,這一天非常適宜結婚、搬家、辦升學宴,畢竟老人們常說」八八大發「,一個好的事情一定要有一個好的日子襯託。八不歸說的是在正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時候是不適宜回家的,其實這種說法只是人們的一種主觀思想,一傳十十傳百,傳多了人們就誤以為真的相信了,至於哪天回家不還得需要看實際情況麼。
逢九出門惹是非
老人常說「三六九,往外走」,初三、初六、初九是往外走的好日子,但今天這個俗語卻說逢九出門惹是非是什麼意思呢?想必大家都聽過一個典故,那就是唐僧取經的九九八十一難,其實當時結束的時候正好是八十難,最後為了讓唐僧圓滿,最後又加了一難,所以唐僧才取到經書,說明這逢九出門可能會有麻煩,所以老人們才主觀的讓人們待在家裡,不出門,其實這都是一些子虛烏有的事情,不必當真。
說了這麼多,相信很多朋友對這個俗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馬上就春節了,春節免不了走親訪友,對於這個出門習俗筆者認為不必刻意去遵守,過去的人們缺少科學知識,一些習俗都是主觀加上的,我們當作了解即可,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