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國家大力扶持農村的發展,現在的農村,可謂是排排大瓦房,街道整整齊齊,一派農村新氣象。說到大瓦房,就不得不說到農村蓋房的那點事兒。
在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前高后窪,不孤就寡,不知道有人聽過沒有?那麼到底有沒有道理呢?農村蓋房高低有什麼講究嗎?
前高后窪
在農村蓋房有個講究,那就是地基要打的高一點,因為在以前,每逢夏季下雨的時候,由於農村都是土路,加上蓋的房子也都是土坯房,很容易就漫過了家門進入屋裡,因此很多人家都把地基打的高高的,就是為了防止「水漫金山」。
而這句俗語的前半句「前高后窪」,明面上的意思就是蓋的房子前面有高的東西擋住了房子,房子後面卻又沒有依靠,地勢低洼,很容易積水。
縱觀我國大部分的房屋,基本都是坐北朝南。一來是可以最大限度的照到陽光,二來呢也是古人傳下來的,只有帝王才可以坐北朝南。因此,上面的「前高后窪」,從布局上來說,可能就不太好。
不孤就寡
如果單從房屋的構造來說,前高后窪就可以使得家庭不孤就寡的話可能有點過了,不過自然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要知道,西北風是最冷的風,在城市裡冬天還好,有大量高層建築可以擋風,這也是為什麼夏天城裡要比農村熱的原因。而在農村,冬天是很冷的。經過西北風的吹拂,如果按照前高后窪的格局蓋房,那麼冷風就很可能會吹進家門,使得人生病,嚴重的可能會使得早早去世,從而變成了孤寡。
話說回來,有人說農村蓋房講究迷信,但是不是迷信筆者不敢說,總歸還是有一些道理的,信則有,不信則無。關於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農村蓋房的一些風水技巧,各位看官怎麼看?歡迎大家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