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業機械化的發展
以傳統工匠手藝為核心的匠人精神
開始逐漸被大家忘卻
傳統十二坊
品味「傳統工藝」的氣息
戀鄉·太行水鎮傳統十二坊
戀鄉·太行水鎮「傳統十二坊」由辣椒坊、酸奶坊、豆腐坊、麵坊、粉條坊、掛麵坊、酒坊、醋坊、腐竹坊等組成,再現傳統商業和手工業繁盛的縮影。採用前店後坊的形式,現做現賣,遊客可近距離觀看食材在傳統工藝下,轉變為香油、 醋、酸奶……的全過程。
辣椒坊
炒好的辣椒放在石磨上
用石磨將炒制好的辣椒研磨成辣椒麵
戀鄉·太行水鎮的辣椒坊,採用傳統製作工藝炒制、焙乾、碾子磨製成辣椒麵。加工配料選用優質純菜籽油,用傳統製作方法製作油潑香辣子。成品辣椒麵和油潑香辣子不含任何香精、色素、防腐劑等添加劑,保持食品本身的色香味美。
酸奶坊
戀鄉·太行水鎮酸奶坊的自製酸奶不但保留了牛奶的所有優點,而且在傳統工藝製作過程中,使用了巴士滅菌機、均質機等現代化設備,使生產出的酸奶在保證太行風味的同時,營養更均衡,更美味,更健康,老少皆宜。
面 坊
戀鄉·太行水鎮麵坊使用的小麥全都是村民自種小麥。麵坊採用傳統石磨磨麵工藝,傳統磨麵工藝中不含添加劑,人工低速研磨,有效地保留了麵粉中的營養成分,色澤微黃,口感筋道,麥香純正。
粉條坊
紅薯粉條加工在我國至少已經有1400年歷史。戀鄉·太行水鎮粉條坊,紅薯原料來自附近的農田,經過十幾道工序採手工製作自然晾曬成為一根根晶瑩剔透的粉條。
無任何添加,原始的工藝,最大限度保留紅薯的營養價值。其絲條勻細,整齊柔韌;食用時清嫩適口,Q彈爽滑,風味獨特。天然的原料讓那久遠而又熟悉的味道,回到我們的唇齒之間。
醋 坊
在臨近醋坊的街道上,醋香四溢,進入醋坊的後院,裝醋的大缸放了一排又一排。傳統工藝釀醋要經過配料、浸泡、粉粹、蒸煮、糊化、液化、糖化、淋濾、二次高溫滅菌、加曲封缸自然發酵等流程,在缸裡曬100天後才能售賣,走進戀鄉·太行水鎮醋坊,能看到聞到喝到用傳統工藝釀造的醋,領略手工釀醋的魅力
豆腐坊
清晨若你恰巧經過豆腐坊,空氣中飄散著大豆的清甜香味,誘惑你進去喝一碗豆漿吃一根油條後再來一碗豆腐花;
戀鄉·太行水鎮的豆腐坊,從原材料上嚴格把關,所選大豆顆粒飽滿、品質優良,使用的水是當地的山泉水,泉水甘甜可口;磨大豆用的是傳統的石磨,漿細膩,不發熱。
酒 坊
走進酒坊,遠遠就聞到濃鬱的酒香味兒。人生有兩種東西不能辜負,美酒和美景。買上一壺與友人河邊小酌對飲,有美景、有美酒、有水有橋,此種豪放自得,豈不樂哉?」
劉伶醉酒嚴格採用傳統老五甑工藝,它用本地產的優質高梁、大麥、小麥、大米、小米、糯米、豌豆等七種糧食為原料,取太行山下的甘泉井水,採用傳統的「老五甑」工藝釀造,一缸酒,經泥池老窖、固態、低溫、長期發酵,緩火蒸餾、量質摘酒、分級貯存、精心釀造而成。
腐竹坊
腐竹是傳統的美食特產,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獨特的地方特色。
腐竹又稱腐皮,寓意富足。腐竹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多種營養成分,營養美味,被稱為「素中之葷」。採用古法精髓,十八道傳統工序。選用非轉基因大豆,去皮,山泉水浸豆,磨漿,豆渣分離,柴火煮漿,掛漿,太陽晾曬等,腐竹色澤黃白,油光透亮。豆香濃厚,純手工無添加。
掛麵坊
手工掛麵純手工打造,不含防腐劑,醒面12小時以上。通過幾道盤條工序,拉麵而成。因面心是空的又叫空心面。
以小麥粉、食鹽為主要原材料,經全套手工加工並自然晾乾的農家掛麵,色香味俱佳,在五花八門的「機制面」風光無限的大潮下,戀鄉·太行水鎮這種原汁原味的手工掛麵,或許能喚醒你還帶著原味麥香的「根」的記憶和生態家園的鄉土懷念。
戀鄉·太行水鎮的傳統十二作坊,使原生態的優秀民俗文化得以弘揚和傳承,使原汁原味的太行水鎮風情得以恢復和展現。純手工的製作工藝不僅具有觀賞性,更是將原材料最本質的屬性表現出來,似乎更具自身的靈性。傳統十二坊是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既是保護也是弘揚,讓更多遊客體驗太行民俗風情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