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鄉米坊:用傳統工藝留住嶺南味道

2020-12-15 食品行業綜合

南粵大地珍饈百味,廣東美食香飄千裡。撲鼻的香氣伴隨熱氣騰騰的煙霧從街邊檔口飄溢而出,招牌魚蓉粥伴著白滑晶潤的鴛鴦腸粉、鮮蝦雲吞麵、米坊香煎餃,成為街坊一天生活中的能量來源。深圳漁鄉米坊餐飲發展有限公司創建於1999年,歷經20年的不懈努力,堅持打造最具特色的嶺南傳統小食。在如今快餐飲食時代,仍然保留著傳統的工藝、獨特的味道,讓人們在家門口就品味到嶺南文化的獨有風味。

一顆慧心調美味,兩隻巧手做佳餚。漁鄉米坊共有80多款菜式,涵蓋粥品、腸粉、小點、面、粉類、傳統甜品等各式各樣的佳餚。做美食就像做人,必須真材實料,還要去雜選優,精心烹飪才會成為美味佳餚。漁鄉米坊在廣州市番禺區大龍街石崗西村建立了佔地面積3000平方米的生產基地,從選料到加工出品都嚴格控制,標準化的生產流程結合現代化生產車間,製作過程保證食材品質。門店配套人員在25人左右,通過資深員工帶教式培訓新員工的培養方式,定期增加培訓會議、培訓活動,進行相關培訓,保持系統化、專業化的人才培養。廚師以精湛的烹飪技藝,烹飪出清、鮮、爽、嫩、滑的菜品。漁鄉米坊食品多沿用傳統的製作方法,均以高水準的品質款待食客,加上細緻的服務態度及系統化的管理模式,為消費者帶來飲食新感受。

自2007年以來,特色菜品「招牌魚蓉粥」「米坊香煎餃」「米坊鴛鴦腸」相繼獲得「廣州名小吃」稱號,而漁鄉米坊(嶺南特色小吃)更獲得「廣東餐飲特色名店」稱號。漁鄉米坊現有直營連鎖店35間,遍布廣州、東莞、佛山、肇慶、中山、江門、惠州、珠海8大城市。通過與「美團外賣」「百度外賣」「餓了麼」等專業送餐平臺合作,實現實體店鋪和線上外賣配送的銷售模式,加大銷售量。通過專業的品牌運作、招商引資,未來將加大對粵東、粵西、粵北的市場佔有率,目標每年新增6家門店,重點推出與公司定位吻合的地道小食新品,讓更多顧客享受到嶺南傳統美食,同時將嶺南水鄉文化傳承下來。

青瓦灰磚、七彩玻璃屏風、木雕卡座……漁鄉米坊鋪面裝修以嶺南水鄉農家大屋為背景,古香古色。服務員身著客家服飾,手託描繪著嶺南山水的茶壺穿梭其間,品一口特有的荔枝茶,來一份漁香蘿蔔糕,就好像回到小時候。從裝修風格到菜品,漁鄉米坊都讓顧客體會到原汁原味的嶺南水鄉風情特色。

20年風雨不改,打造嶺南有特色、高品質的小食,是漁鄉米坊堅守的責任,合理的價格、一流的服務水平、高質量高效率的標準,是顧客信心的保證。漁鄉米坊改變的是現代技術,不變的是傳統工藝和那份獨特的味道。20年,不忘初心,漁鄉米坊砥礪前行,奔跑在追夢路上。

相關焦點

  • 一周熱門品牌推薦:很高興遇見你,潮品匯,漁鄉米坊
    品牌選址詳情:http://biz.winshang.com/pp-26923.html   【嶺南水鄉傳統米類小食-漁鄉米坊】        「漁鄉米坊」品牌於1998年創立廣州,「漁鄉米坊」以嶺南水鄉古建築為裝修主題,經營傳統特色米類小食,猶以粥品、腸粉、小點最為知名,如招牌魚蓉粥、鴛鴦腸粉等更是街知巷聞。
  • 「粵趣魔坊」,換個方式「打開」傳統嶺南文化
    信息時報訊(記者 王智汛 通訊員 荔宣)11月28日,西關正當潮——嶺南文化之「粵趣魔坊」活動在廣州市西關永慶坊旅遊區舉行,活動在永慶大街、鄉愁廣場、荔枝灣湧邊以及古樹廣場四個區域設置「打卡點」,把通過情景互動及快閃式表演,把嶺南文化與魔術糅合在一起,讓市民可以更好地體會歷史文化街區內極具嶺南傳統文化內涵和非遺手藝的
  • 五邑江門漁鄉米坊實惠小吃,學生黨月光族都吃得起的嶺南傳統美味
    今天和大家一起探的是一家20年老字號嶺南風味店——漁鄉米坊(江門店)。這家店平時到飯點都很熱鬧,一進去就知道沒去錯地方啦。其實我也是一次逛街中無意發現這家店的,一看價格不貴,就進去試了試,後來食堂吃膩了,就跑去漁鄉米坊吃。
  • 「粵趣魔坊」,換個方式「打開」傳統嶺南文化!
    「粵趣魔坊」,換個方式「打開」傳統嶺南文化!11月28日,西關正當潮——嶺南文化之「粵趣魔坊」活動在永慶大街、鄉愁廣場、荔枝灣湧邊以及古樹廣場舉行,通過情景互動及快閃式表演,把嶺南文化與魔術糅合在一起,讓廣州市民可以更好地體會歷史文化街區內極具嶺南傳統文化內涵和非遺手藝的「粵味」。
  • 傳統工藝+現代創意為都市人留住鄉愁
    參加展示、展演、銷售的民間工藝品種既有雕刻、陶瓷、刺繡、扎作,也有漆藝、灰塑、琺瑯彩等,百餘種傳統民間工藝同時亮相。在參展的逾千件作品中,來自廣州的作品表現亮眼。「文創營+傳統工藝」誕生驚喜「青年展展品很有個性和創意,其中不少展品讓我印象深刻。」廣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會長高兆華說,比如深圳的參展作品《草原牧歌》,運用棉花、絲綢等材料創作成棉塑(軟雕塑)作品,既有現代的工藝創意,還有傳統的美學內涵。
  • 荔灣區永慶坊「旅遊+非遺」 打造嶺南文化中心區示範品牌
    一、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資源背景情況  「嶺南文化聚荔灣,西關風情最廣州」。荔灣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傳統城區,自古風物薈萃、名勝雲集,是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地、嶺南文化的中心地。  廣州西關永慶坊旅遊區是荔灣轄內嶺南文化最集中、最濃鬱、最具特色的區域,歷史人文景觀鱗次櫛比,也是市內老廣州西關風情最濃鬱突出的區域,擁有市內最多最密集的「最廣州」歷史人文元素:泮塘嶺南水鄉古村、千年仁威古廟、二百年古榕、荔枝灣湧古水系、文昌古塔、古祠(梁家祠),最多樣的西關大屋及竹筒屋等近代傳統民居建築群、最經典驚豔的騎樓和麻石街巷,還有探花、名伶和軍政、工商巨子等眾多名人故居舊跡
  • 留住疍家「漁鄉情」!桂城三山一舊廠房,變身漁業文化展示館
    留住疍家「漁鄉情」!漁業文化展示館正門呈現的是一艘傳統的漁船外形,打開「船艙門」走進其中,便能感受到濃厚的漁鄉文化氣息。譚燦斌表示,未來,社區還將加大力度對北區漁家風情、疍家文化進行再保育,致力於把北區漁村打造成集休閒、旅遊、文化創意於一體的文旅之地,打造漁鄉風情客棧、藝術家工作室、漁民美食街區等遊覽區,力求用「科技+文化」的力量,去銘記這群以天為蓋,以船為家,水上漂泊半生的「水上吉普賽人」。
  • 月餅師傅米定超用傳統手藝留住了的家鄉味道
    月餅作為一種傳統美食,不僅能滿足人們的味蕾,更是傳統文化的傳承。每逢中秋節臨近,賞月、吃月餅這些傳統民間習俗總能勾起人們心中最美好的回憶。在聯營菜市場內的一家餅屋,店主米定超正在和工人們一起忙碌著精心製作月餅。和面機內倒入麵粉後,再加上足量的胡油,不一會兒便和出了金黃的月餅皮。
  • 王祖燒坊——堅守傳統工藝,歲月成就美酒
    王祖燒坊在線上酒仙網,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可謂是好評如潮;線下王祖燒坊與眾多代理商共同進退,開啟了王祖燒坊崛起之路。為什麼要用「崛起」一詞,這就與王祖燒坊的歷史溯源有關了。王祖燒坊溯源探尋王祖燒坊的歷史溯源,還得從茅臺的歷史說起。
  • 黑龍江街津口赫哲族漁鄉四題,精彩的魚文化,奪人心魄的美麗
    街津口赫哲族漁鄉,美得令人心曠神怡。著名民歌《烏蘇里船歌》中所唱的——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倉的景象在這裡比比皆是。街津口赫哲族漁鄉赫哲人的捕魚圖是一幅美麗的畫卷,每年穀雨時節,黑龍江在經歷了長長的冰封千裡之後開江跑冰排,冰排撞擊聲猶如捕魚的春汛,許多赫哲人駕著捕魚船頂著早春的寒冷下江捕魚。開江魚味道鮮美,鯉魚、白魚每公斤能夠賣到120多元。
  • 鄉味|傳統十二坊
    採用前店後坊的形式,現做現賣,遊客可近距離觀看食材在傳統工藝下,轉變為香油、 醋、酸奶……的全過程。辣椒坊炒好的辣椒放在石磨上用石磨將炒制好的辣椒研磨成辣椒麵戀鄉·太行水鎮的辣椒坊,採用傳統製作工藝炒制、焙乾、碾子磨製成辣椒麵。加工配料選用優質純菜籽油,用傳統製作方法製作油潑香辣子。
  • 隱藏在鬧市的文藝清新地,東莞市的嶺南水鄉文化泛物館-下壩坊
    可能大家都沒有想到就在東莞有著這樣一個「小鼓浪嶼」等著你來邂逅,它就是位於東莞萬江區壩頭社區的下壩坊。在這裡匯集了文藝小清新的氣息。同時也保存了傳統嶺南水鄉的獨特韻味,被譽為東莞市的「嶺南水鄉文化泛博物館」。但更多網友稱它為「東莞小鼓浪嶼」。
  • 官生記嶺南古法黑糖苦苦尋找的嶺南傳統老味道
    嶺南生態核心腹地-桂林是世界上甘蔗的發源地之一,這裡的甘蔗栽培歷史悠久,在明代就已開始。這裡陽光充沛、雨量充足、年平均氣溫20度左右、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甘蔗的生長和養分積累,這裡生長著世界稀缺的嶺南生態黑皮南蔗,堅持選用嶺南當地的新鮮嶺南生態黑皮南蔗,手工熬製。官生記取材於這些白霜嶺南生態黑皮南蔗,匠心手作,讓你品嘗到原汁原味,清甜香醇,嶺南古法黑糖最初的味道。
  • 傳統手藝才敢稱之為「老字號」——清真·梁義隆月餅傳統工藝留住...
    傳統月餅仍在食客心中佔據著重要地位。紅白蓮蓉的蛋黃月餅、五仁月餅、牛肉月餅等月餅,從用料到配方,再到製作工藝,大多保留著幾十年前的傳統。這種堅守不只是對老味道的思念,更是一種傳統的印記。年近七旬的梁啟標,是中華老字號清真「梁義隆」的第二代掌門人,也是江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 請來漁鄉米香
    就是在這湖湘文化的牽引與滋養下,漁鄉米香創始人羅志和董事長(以下簡稱羅董)是最早將魚米之鄉的含義詮釋到餐廳裡來的,並且以「漁鄉米香」命名,打造好米好魚吃好飯的品牌形象,而這個「好」,就體現在食材、出品上!
  • 東鄉豆腐:傳統手工藝 留住老味道
    一塊石磨、一捧黃豆、一勺清泉,這是東鄉傳統豆腐製作工藝的經典畫面。豆腐是東鄉尋常百姓家最常見的食材,農村幾乎家家都會自製豆腐。一塊石磨、一捧黃豆、一勺清泉,這是東鄉傳統豆腐製作工藝的經典畫面。豆腐是東鄉尋常百姓家最常見的食材,農村幾乎家家都會自製豆腐。伴隨著雞鳴聲,起床、生火,將前一晚泡製好的豆子一勺一勺倒入石磨中,澆上清甜的井水,再架起磨拐,推動石磨,一股股漿泉就緩緩流出,再經過熬煮、壓榨、加入石膏凝結等一道道程序,白嫩嫩的豆腐就製作好了。
  • 萬寧邢氏東風月餅:老味道留住老街坊的心
    「很多月餅都已更新換代,但我們還在堅持傳統配方,手工製作,一直主打白蓮蓉、紅蓮蓉、五仁、叉燒等主要口味。」據東風茶樓負責月餅生產的何子藩介紹,為了保障月餅質量,所有的原材料都要求從大廠家進貨,要求必須證照齊全,「每個月餅都由手工製作,配料、烘烤都需要時刻盯著,才能保證質量,用老味道留住老街坊的心。」
  • 萬寧邢氏東風月餅,老味道留住老街坊的心
    在東風茶樓,攝影達人楊師忠拿著一塊五仁月餅邊吃邊說,「東風茶樓經營時間已經超過30年,月餅的味道一直很地道,很好吃。」  東風月餅皮層酥脆、色澤焦黃、餡料肥而不膩、口感鮮嫩。「有時月餅剛出爐,還冒著熱氣,店門口就排起了長隊。」周小亞說。  「很多月餅都已更新換代,但我們還在堅持傳統配方,手工製作,一直主打白蓮蓉、紅蓮蓉、五仁、叉燒等主要口味。」
  • 五分鐘認識日本福井縣:傳統工藝與高檔越前蟹的故鄉
    氣候與其他北陸二縣相比,福井四季分明景色變化多,山海環境資源豐富,繁華熱鬧的街道與歷史古城優美景色相鄰,這次小編就要帶大家到這個傳統工藝與高檔越前蟹的故鄉!現在從東京可以搭北陸新幹線到米原轉搭「白鷺號」或「雷鳥號」,或搭東海道新幹線到米原轉搭「白鷺號」,大阪則搭雷鳥號特急就能去福井喔。
  • 創新傳統工藝 留住舌尖「鄉愁」 「薯你好」致力打造高品質紅薯棗
    創新傳統工藝 留住舌尖「鄉愁」 「薯你好」致力打造高品質紅薯棗 發布時間:2018年11月07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加工坊負責人介紹說,「我們保留了傳統加工的味道,同時也獨創了加工新方式。」他將紅薯棗的製作工藝向記者娓娓道來:紅薯製作前要先放置2個月,讓它本身的澱粉轉為糖分。加工時要先去皮、切條,在蒸房蒸1個小時,再到烘房烘10個小時,接著回蒸房再蒸,然後又回到烤房烤一定時間,經歷過17個小時的加工,紅薯棗才可以製成並包裝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