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釣竹莢魚,竹莢魚的生活習性,以及海釣時機是什麼?

2020-11-29 漁叫獸

大愚深海魚今日分享:

竹莢魚又叫刺鮁、大目鯤、巴浪等,體長約40釐米,常見個體在2千克以下。

作為溫暖水中上層潤遊性魚類,竹莢魚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海域,並且棲息於10-100米的中下層水域。在產卵期到來時,它們會遊到淺水區,產卵期結束後再回到原來栖息的水域。另外,竹莢魚喜結群,遊動迅速,泳層不固定,經常變化,有較強的趨光性。

海釣竹莢魚,需要注意海釣的海域選擇,因為在春、夏季,竹莢魚會遊往北方海域,等到了秋、冬季又回到南方海域。雖然有時在內灣也能見到竹莢魚的幼魚,但成魚卻很少見到。

在找到合適的海域後,海釣竹莢魚的具體水層,以及環境大致是如此:

竹莢魚喜愛棲息在海藻繁茂的巖礁周圍,且早晨和晚上,常在水體上層遊,捕食蝦類和幼魚。還有,大潮前後,竹莢魚會隨著被衝刷的魚蝦而來,所以這時近岸處十分好釣。

至於竹莢魚的餌料,竹莢魚為肉食性魚類,平時多以蝦類及其他魚類的幼魚為食,所以海釣竹莢魚可以誘餌、釣餌並用。

常用的誘餌有魚、蝦、牡蠣等,用時將它們搗成肉糜即可;而釣餌又可用真餌和擬餌:真餌主要有蝦類、沙蠶、魚肉、海蜈蚣、烏賊肉等,擬餌可用棉線、魚皮等製作。

【大愚深海魚】

相關焦點

  • 如何船釣竹莢魚?船釣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大愚深海魚:在近岸處釣到的竹莢魚,它們的個體不會很大,因此釣手要想釣大個體竹莢魚,那麼就需要乘船出海,到較深的巖礁區、人工漁礁區去海釣。到了合適的海域,可用海竿釣法,至於具體的海釣裝備如下:海竿長1.6~2.0米,中調竿;中型漁線輪,貯直徑0.25~0.3毫米;釣線80~100米;用4~6枚中號鉤拴成串鉤,鉤距20~30釐米;墜重20~30克,採用墜上鉤。開始海釣後,先將裝有釣餌的餌鉤順船邊沉於海底。
  • 竹莢魚的味兒
    我們所說的竹莢魚,日本人叫它「アジ(AJI)」,漢字寫做「鰺」,而「アジ」在日語裡還寫做「味」,就是味道的意思。如此,竹莢魚遊到日本海為何就變成了「アジ」之緣由也就呼之欲出了,竹莢魚味道好極了麼!至於把「アジ」用漢字寫做「鰺」,這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因為日本人認為「アジ」最好吃的季節為舊曆三月,而三的大寫為「叄」,近乎於「參」,故此以「魚」加「參」組成了「鰺」字以為「アジ」的漢字。另一種說法是因為日本人覺得竹莢魚好吃的不得了,因此口語裡就常用「美味しくて、參ってしまう」(太好吃了)來舔嘴咂舌的形容竹莢魚的美味,在此,「魚」與「參」又有機的湊在一塊兒了。
  • 夏之美魚:竹莢魚
    磚家拍磚:在日本,夏天必吃的魚就是竹莢魚。竹莢魚味道鮮美,價格便宜,夏季是它最肥美的時候。
  • 極品海產|夏之美魚:竹莢魚
    在日本,夏天必吃的魚就是竹莢魚。竹莢魚味道鮮美,價格便宜,夏季是它最肥美的時候。今兒就聊這條夏天的美魚。
  • 竹莢魚在日本料理中的製作方法以及成品照片,看圖都想吃
    竹莢魚,俗稱巴浪、刺鮁,日本稱為馬竹莢魚,主要分布在我國沿海、朝鮮、日本沿海等水域,這種魚體粗微扁,頭部比較大,營養豐富,肉質鮮嫩,經常食用具有健腦益智、美容養顏、強健筋骨、增強免疫力的作用。竹莢魚魚體呈紡錘形,稍側扁,一般體長20~35釐米、體重100~300克、脂眼瞼發達、體被小圓鱗,側線上全被高而強的稜鱗,所有稜鱗各具一向後日本的竹莢魚分黑竹莢與黃竹莢,黑竹莢在近海大量迴遊,魚身黑色,體型纖瘦。
  • 會發光的竹莢魚,原來是女生的最愛
    竹莢魚學名:Trachurus japonicus俗名:瓜仔魚、真鯵盛產期:每年3月~9月為主要產期外型:身體呈圓筒狀且側扁,側線上覆蓋著菱鱗竹莢魚可分為黑竹莢與黃竹莢,前者是洄遊型魚,體型纖瘦而口感緊實;後者則多棲息於淺灘,活動量較小,油脂也更加飽滿迷人。
  • 竹莢魚、藍圓參、炸彈魚……伏季第一波鮮魚馬上來襲
    7月2日上午,隨著海上風力的減弱,所有「解禁」漁船陸續離港。若產量好的話,預計3天後首批漁運船即可帶回「第一網」東海鮮魚回港銷售。屆時,鮐魚、竹莢魚、藍圓參、炸彈魚等一大撥海洋上層魚類將襲擊你的味蕾。2016年休漁船的「開捕令」,可稱得上是史上最嚴了。不過,相信大海喜歡。
  • 在福岡盡享海釣的樂趣
    說到如今在日本最受歡迎的自然體驗,非海釣莫屬。但是,對於一般的垂釣愛好者來說,一說要去釣魚,就有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去哪兒釣好呢?買什麼樣的釣魚工具呢?如何引魚上鉤?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小煩惱,那麼特別推薦去日本九州的福岡體驗海釣。在這裡,可以讓熟知當地情況的導遊帶你找到最好的釣魚地點,體驗海釣的樂趣。
  •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竹莢魚怎麼抓 竹莢魚捕捉技巧教學
    導 讀 在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中,有很多的魚類,只要抓住一個種類就可以製作一個圖鑑,大家知道竹莢魚在哪裡才可以釣到嗎
  • 八鮮過海會發光的竹莢魚:一年日本人竟能吃四億條
    竹莢魚也稱鰺魚,同沙丁魚、青花魚、秋刀魚一樣,是日本捕獲量最多的魚種。竹莢魚分布於日本、朝鮮以及我國沿海,竹莢魚是日本人家庭中最經常吃的魚,一年要吃掉4億條之多。而夏天是竹莢魚最肥美的時候,吃起來也很有嚼頭。
  • 竹莢魚、藍圓鰺、炸彈魚……伏季第一波鮮魚馬上來襲
    生活在浙江沿海的小夥伴餐桌上一定要有一樣東西那就是
  • 海釣怎麼玩,海釣的幾種玩法與海釣地點推薦,一大堆乾貨等你來
    海釣的玩法:浮遊釣法廣闊的海洋註定了海洋生物的多樣化,魚類的習性也不一樣,不同的海域以及深淺的程度魚類的習性也會不一致,所以在海釣的時候,確定目標魚,就可以藉助浮漂等工具調整,使魚鉤處於目標魚類的水層,這樣能釣到目標魚的機率會大很多。
  • 日本廚師把竹莢魚做成湯,味道鮮美無比,一鍋售價300元
    不過話說回來,魚的品種實在是太多了,想要將所都介紹出來,是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的,所以就只能說一兩種。相信大多數朋友們都不認識圖片當中這種魚?其實小愛也不是那麼清楚,但是後來聽了一位朋友說才知道,原來叫做竹莢魚啦。在很多個國家裡面都是可以看到竹莢魚,但是在日本這個國家裡面數量相對會比較多一些,你們可以去看下。
  • 海釣馬林魚,興師動眾……
    「我們今天下午海釣馬林魚。」船長對客人說。我之前一直有聽船長說馬林魚,但是從來沒有真正看到過馬林魚,所以很好奇,它們到底能有多重,那場面會有多壯觀。當我們還在艾爾利時,船長就告訴我:「去凱恩斯釣馬林魚才是真的海釣。」
  • 青島:國慶假期,在海口路一家日料店裡,品嘗新鮮的竹莢魚
    ,就好比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麵食一樣平常,是日本人一餐一飯裡不可或缺的角色,如果與日本家庭主婦交流,或者問日本料理店的廚師平日子做的最多的是哪種魚,「竹莢魚」必須有一席之地。竹莢魚,名字叫真鰺或鰺魚,長約15至20公分不等,體型細瘦而銀亮。在我國南海、東海、黃海、渤海、朝鮮半島、日本、臺灣均可捕獲;南非和西非的大西洋竹莢魚;東南太平洋的智利竹莢魚 。
  • 海釣與淡水釣的區別
    一、海釣不同於淡水釣的特點:a、首先是海洋有寒暖流,許多海魚都有隨季節流流動的習性,季節流還會帶來大量的有機物和浮遊生物,尤其是寒暖流交匯之處,更是海洋魚類覓食的最佳場所。2、海釣魚線應稍粗,直徑應在0.5毫米以上,線長60至70米,分母子線。海上風浪一般較大,浮漂的傳遞信息作用不大,故可省去,更多的是憑手感或視覺來判斷。3、應準備多枚釣鉤,以適應不同魚種的需要。4、海竿的墜大多為活動式的,魚吞鉤後線自由牽動竿梢,魚墜宜偏重。5、繞線輪是海竿和海釣必備的工具,海洋面積廣,水體深,要求較長的魚線。
  • 從鬥魚到救魚 聽海釣「發燒友」講述與魚搏鬥的樂趣
    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芳 谷朝明  溯水而漁,王宗一經常自己開車去不同的城市領略不同的風景,邊旅遊邊釣魚成了他退休生活的一大樂趣。郭玉磊更是「骨灰級發燒友」,經常去國外參加船宿海釣,幾天幾夜吃住在船上,只為追逐過百斤的大魚……  這次一起出海的釣友中有不少都是資深「發燒友」,怎麼走進海釣這個圈子的,遭遇了什麼難忘的瞬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
  • 南蠻風味醃漬竹莢魚,風味十足,吃一口便愛上
    南蠻風味醃漬竹莢魚By 代裡子媽咪的烹飪廚房快點來試試看吧!原料:小竹莢魚、洋蔥、紅蘿蔔、沙拉油、澱粉、醃漬用醋汁、清酒、味淋酒、醬油、醋、昆布高湯、白糖。做法步驟:第1步、把魚頭切掉。第2步、把內臟取出。第3步、用刀從魚的尾部打斜下刀切,把魚的「主骨」取出。
  • 海釣時海魚的保鮮辦法,您了解嗎?
    但「活締」、「神經締」是什麼鬼??? 二 活締 到底什麼是活締呢? (1)處理竹莢魚的辦法: 船釣竹莢魚的話,魚放到有水的桶內,然後用剪刀把魚活腮的主動脈剪斷(如圖所示),然後立刻把魚放回桶內放血,血流乾淨後將魚移入帶冰的桶內。
  • 海釣中,矛尾復蝦虎魚、鰈魚的海洋生活習性是怎麼樣的?
    大愚深海魚今日分享:在海釣中,提高中魚率的其中一個關鍵就是了解海魚的生活習性。矛尾復蝦虎魚和碟魚作為常見的目標魚,它們的生活習性如何?下面將進行簡單講述:一、矛尾復蝦虎魚。如果遇到惡劣的生存條件,那麼蝦虎魚還會同類相殘。對此,沙蠶類、小活魚類丶肉類丶軟體類可分割利用;甚至,連氧化嚴重的殘羹剩飯矛尾復蝦虎魚也不嫌棄,因此垂釣其它魚類所剩餘的釣餌,可以用來垂釣蝦虎魚。【生命周期】早春4月完成繁殖,大部分親魚死亡。秋風涼爽以後,蝦虎魚進入快速生長階段,特別是深秋季節,矛尾復蝦虎魚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