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高芳 谷朝明
溯水而漁,王宗一經常自己開車去不同的城市領略不同的風景,邊旅遊邊釣魚成了他退休生活的一大樂趣。郭玉磊更是「骨灰級發燒友」,經常去國外參加船宿海釣,幾天幾夜吃住在船上,只為追逐過百斤的大魚……
這次一起出海的釣友中有不少都是資深「發燒友」,怎麼走進海釣這個圈子的,遭遇了什麼難忘的瞬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
從濟南開車來海釣
王宗一退休前是資深媒體人,從報人到「漁人」,身份的轉換簡直是天壤之別,但是王宗一卻樂在其中。為什麼這麼喜歡釣魚,王宗一自己也說不清楚,快退休的時候偶然跟著朋友去濟南附近的水庫裡釣了一次魚,就喜歡上了這項運動。釣淡水魚需要打窩,先用酒米等誘餌撒一片岸邊的水域,等過來覓食的魚漸漸多了,再用蘸著香油的麵團當餌釣魚。
對王宗一來說,海釣比河釣更爽。「三指寬的帶魚、三斤重的大鮁魚爭先上鉤,半天就釣了六七十斤魚。在青島近海釣刀魚,感覺太好了,沒想到,一釣釣到手軟。活的刀魚簡直就是『不鏽鋼刀劍』啊。」說起自己的魚獲,王宗一難掩喜悅之情,這些海釣的瞬間都被他記錄在朋友圈裡。
每次來青島,王宗一都是一路從濟南開車過來。開車的好處就是可以方便他攜帶釣魚工具、釣箱。海釣上來的魚都被王宗一放進了自己的大釣箱,釣箱裡放滿了冰袋,一條條魚擺得整整齊齊。因為平時釣的魚實在太多,家裡人也吃不了,加上經常船釣花費大,王宗一乾脆建了一個賣海魚的微信群。正宗的海釣鮮魚和養殖貨口感自然大不相同,真是誰吃誰知道。每次出海,濟南的一眾親朋好友和「老客戶」們都會紛紛留言預訂。「以釣養釣嘛,」王宗一說,「我要是有一條船就好了,可以天天出海去釣魚。」大海為王宗一打開了另一扇看世界的大門,當一天漁民的生活,成了王宗一退休後的人生舞臺。
搏鬥800斤大魚
「我1998年就開始釣魚了,現在都40多歲了。以前是在八大峽、山東路頭岸邊釣,那時的山東路是直通大海邊的。後來就在後海租漁民的木頭船,出海去釣魚,還出國去馬爾地夫等國家參加過船宿釣魚,幾天幾夜都住在船上,潛水、釣魚,釣上來的魚現切生魚片,大家圍在一塊享用。反正什麼樣的釣魚方式我都體驗過了。」40多歲的郭玉磊是個地道的釣魚發燒友,他的釣魚經歷也是「戰績赫赫」:曾經釣過1米多長的海狼,2米多長的旗魚,1米多長的牛港鰺,100多斤重的鯊魚。「釣魚你能見到一些特別大的魚,海捕用的是網,大魚容易溜掉。所以要見大魚還得靠釣。」
對於郭玉磊來說,與大魚搏鬥的刺激是釣魚的一大樂趣。「釣大魚需要幾個釣友一起使勁,還要有船長配合才行,我曾經見過一隊釣友在澳大利亞釣過800多斤的藍鰭金槍,4個人奮戰2個多小時才把它拖上來。釣這樣的大魚不能硬拉,硬拉你根本不是魚的對手,它們的力氣真是超乎你的想像。魚線拉斷了,你也抓不住它。拉大魚上來需要船長開船配合,先跟著它跑一段距離,再把它往回拉一段距離,來回反覆,在不斷的拉鋸戰中,把它的體力消耗得差不多了才能把它拉上來。」
遭遇不服輸的它
「釣魚是體力運動也是腦力運動。」郭玉磊說,尤其是不同的魚,它們都有不同的個性。你要先了解它的個性,然後再制訂你的釣魚方案。簡單地說,像刀魚這樣的魚它們喜歡追逐亮閃閃的東西,那些帶螢光的彩色魚板就能吸引它。
「我曾經在廈門的海域裡釣過一種海鰱魚,它是那種會和你死磕的魚。比方說你釣了其他魚,拖鉤上來它就服輸了。但是這種海鰱魚它不會輕易服輸,咬鉤後它就拽著鉤跳來跳去,不斷地掙扎翻滾,有時候不惜把自己的鰓拽破了,要知道魚一旦鰓破了就沒有生還的可能了。釣這種海鰱魚需要和它拼體力,體力耗不完你就逮不住它。」去不同的海域,見識不同的魚種,郭玉磊開玩笑地說,自己有個小目標就是「釣遍全世界的魚」。
郭玉磊曾經海釣的大魚
「我最喜歡和釣友們一起坐在船上吃生魚片,那一刻好有滿足感。」在郭玉磊眼裡,一切魚都可以用生魚片吃法。「我還吃過刀魚的生魚片呢。」郭玉磊家裡還有一套專門切生魚片的工具,自己平常在家就可以研究切生魚片。「就愛這鮮亮的一口,」郭玉磊說,「我和我媳婦做飯,魚是燒得最好吃的一道菜。」多年的海釣經歷,郭玉磊和家人都成了做魚的「美食專家」。
從「釣魚」到「救魚」
釣魚多年的郭玉磊,對海洋資源的保護也有很深的感觸。「國外很多國家都非常注重對魚類資源的保護,一些國家對海釣者會要求辦理釣魚證才能出海。在辦理海釣證的過程中就會對你進行培訓,這個季節只能釣什麼魚,懷孕的魚不能釣,受國家保護的魚種不能釣。如果釣到了受保護的魚,釣上來後拍照留念,然後把它放生。有釣魚證的情況下,你也只能釣一定數量的魚帶走。海灘上也會有執法人員不停地巡邏,檢查上岸的海釣者有沒有違反規定的情況。」
「值得慶幸的是,很多釣魚愛好者已經慢慢有了環保意識,看到一些少見的、珍稀的魚種,我們釣上來拍照留念後,幫它把魚鉤取出,再把它放走。海洋其實和陸地是一樣的,陸地上有珍稀保護動物,海洋動物也應該受到保護。」郭玉磊說,中國海域也有很多珍稀的魚種資源,如果國家層面也能出臺一些相關規定對它們進行保護就好了,這樣釣友們也可以「有章可循」。
郭玉磊曾經和釣友們一起組隊到國外參加比賽,當時幾個人釣到了一條大牛港鰺,比賽約定釣到這種魚拍照留念後就要放生。當時那條魚咬鉤後掙扎得很厲害,帶著魚線繞了好幾圈卡在礁石上了,郭玉磊等4個人就輪流扎猛子下海,遊到四五米深的水下,把魚線一點點剪開,最後這條魚就脫險遊走了。「我們4個人當時穿的不是泳衣,上來後渾身都溼淋淋的,海風一吹那個酸爽。因為我們釣的不是魚,是一種與魚搏鬥的樂趣。你永遠不知道釣上來的下一條魚是什麼,拖鉤出水面的那一刻,大自然總會給你驚喜。這就是它的美妙之處。」郭玉磊說。
王濤曾經海釣的大量魚獲
拼命的釣魚管家
「發燒了,嗓子說不出話來了。」剛組織完一場全國釣魚比賽的王濤,幾天來連軸轉的賽事組織讓他的身體亮了「紅燈」。他是青島航銘海釣俱樂部的總經理,地道的老青島人。釣魚是他從小的愛好,也是他現在的職業。
今年9月份,他組織了一場全國範圍內最大的路亞海釣大賽,15支參賽隊伍來參加。賽事組織中他要安排流程,調度船隻,招呼中國釣魚協會的評委專家。事無巨細,全是細節,「說話說到嗓子都啞了,但是發燒不耽誤釣魚,」王濤喜歡和釣友們「混」在一起,釣魚船上有特別熟的釣友,他就跟著一起去出海,大家切磋切磋技術,他也順便去踩踩釣點。「我要辦服務最好的國際化釣魚俱樂部,配備最好的島釣,配備最好的船長。」對於釣魚這份事業,王濤有著深深的熱愛和遠大的夢想。
相關閱讀:
一個漁鉤隱匿的人生:是愛好、運動 也是一個交友圈
從鬥魚到救魚 聽海釣「發燒友」講述與魚搏鬥的樂趣
青島海釣人群超10萬 「青島造」釣魚艇熱銷全國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