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海釣發燒友:「很疲憊 但樂在其中」

2020-12-20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
  □本報記者 王小暢 文/圖

  9月30日凌晨4點,記者從被窩裡爬起。此時,天還沒亮,星星還在靜謐的夜空放著光茫。車水馬龍的喧鬧,在這一刻已經停息。

  帶著一雙模糊的睡眼,凌晨5時,記者準時來到與海釣發燒友偉哥(化名)約定好的地點集合,準備跟隨他去體驗一番海釣的樂趣。

  出發:「去晚了就沒魚了」

  這天,我們的目的地是臨高的新盈。偉哥駕駛一輛越野車緩緩駛上馬路,途中,他還要去接上拍擋。因為路程要一個多小時,再加上還要做些海釣準備,所以必須一大清早就出門。「去晚了就沒有魚釣了。」偉哥說。

  「我才睡了三個小時。」偉哥說,他每天上夜班,將近凌晨兩點才下班。為白天要去海釣,所以已經連續幾天沒有好好休息了。說著,偉哥拿出他的手機向記者展示著相冊,裡面有一張十多斤重的大魚的相片,這是他昨天在文昌鋪前海釣的收穫。

  偉哥和拍擋每次去海釣都會花一整天的時間,如果連續幾天都去海釣,再加上他工作的性質,必然會睡眠不足。那麼,他為何還要如此「拼命」呢?對此,偉哥回答得很淡然,「感覺很刺激。很累,但是很舒服。」

  選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接上拍擋冒總(化名)後,偉哥驅車駛出海口市區。路上,他們聊起,已經很長時間沒去新盈了,不太了解當地的海況,還聽說魚可能也不多,於是臨時決定改變計劃,去澄邁縣橋頭鎮的包岸港。

  7時左右,偉哥和冒總來到橋頭菜市場選購魚餌。

  「你這裡沒有活蝦嗎?」冒總向攤販打聽道,得到的答覆是因為颱風,蝦比較少,可能要等到十點多鐘才會有。

  「選餌也是依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原則來選的。」冒總稱,一些小魚用活蝦釣效果會更好。它在水中動起來很容易就把魚吸引過來。「魚一般看到餌料,會先吃大的再吃小的,如果他能夠吃得下的話。」

  因為等了一會也沒有見到有賣蝦的,於是偉哥提議到碼頭碰碰運氣。

  選點:「正在餵料的漁排最理想」

  早上八點左右,大家來到目的地包岸港。經過了「海毆」的肆虐,海邊的坡地變成了沙灘,不少大樹被連根撥起倒在地上。

  在包岸村村幹部王光友的幫助下,我們坐上了村民王開利的漁船。他正要運一些水桶去漁排,而且還可以幫忙弄到海蝦。

  登上漁船後,開始選擇最佳的釣點。「有正在餵食的漁排嗎?」偉哥向王開利打聽。王開利稱,颱風後,很多漁排的魚都沒了,就剩他漁排裡有點魚。

  「那就去你的漁排吧。」偉哥說。因為漁排在撒料餵魚的時候,會把周邊的海魚吸引過來撿食,這樣的釣點是最合適的。海釣,分為有磯釣、灘釣、船釣、排釣等,而漁排釣就屬於排釣。

  一會兒的工夫,漁船就到達王開利的漁排了。這片海域水質非常清撤,沒有被汙染過的跡象,站在漁排上還能清晰地看到在海中的小魚。「這麼好的環境,今天應該有大收穫。」偉哥滿意地說道。

  隨後,偉哥和冒總從漁船上把裝備搬到漁排上,最主要就是裝著釣竿的皮包和便攜冰箱。搬完東西後換上防曬服,他們把身體包裹得嚴嚴實實,在漁排的一角,頂著太陽坐在冰箱上,點上一根香菸,開始了海釣。

  觀潮汐:「漲潮和退潮時魚比較多」

  但在曝曬一個多小時後,他倆都沒有收穫。「漲潮和退潮時魚比較多。」偉哥觀察了一下海浪變化後稱,看樣子應該快退潮了。

  上午10點左右,該海域開始退潮,他倆又滿懷起釣大魚的希望,可是直到11點多,仍然一無所獲。魚餌下水後,很快就被小魚吃光了,大魚卻始終沒有上鉤。

  偉哥還是頂著烈日在堅持,冒總則移到漁排的遮陽棚下,換了把釣竿挑逗起了水下的魚兒。小魚很容易上勾,蝦餌丟下去後,立馬成群回遊來搶食,一小會兒的工夫,他就釣上了幾條,但依舊釣不到大魚。大概十二點左右,大家都有些睏乏了。這時,一名小夥子驅船來到漁排上,問道:「那邊有一個網箱剛餵完魚不久,你們要過去嗎?」聽到有魚釣,偉哥和冒總立馬來了精神,帶上釣竿和一個冰箱就登上了小夥子的漁船。

  釣法:「海域不同,釣法也不一樣」

  幾分鐘的時間,船就來到了小夥子說的網箱,旁邊還有一艘漁船,村民阿四正在船上釣魚。

  他用的魚餌不是小魚和蝦米,而是用飼料調配的餌料。「這個料最適合在這裡用。」阿四稱,他很喜歡釣魚,每天都會來釣,而且一天可以賺個一二百元,他覺得這比去外面打零工好,能賺錢,還可以玩。

  釣了幾個小時,阿四已經收穫滿滿了,網袋裝著大大小小的魚,估計有十多斤重。最大的一條可能有二三斤。

  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在網箱上,偉哥和冒總依舊沒有多大收穫。「不同的海域釣法不一樣。」偉哥分析稱,應該提前了解下當地的情況,再有針對地準備下,效果可能就不同了。

  阿四介紹稱,在這個海域如果想釣大魚,最好是用海蚯蚓或是魷魚做魚餌,海蚯蚓或魷魚肉質比較有韌性,容易吸引大魚,也不怕小魚搶吃。阿四還稱,最好是晚上來釣,因為晚上的魚會多一些。

  14時左右,因為對該海況不熟悉,準備不足,沒有多大收穫,偉哥決定提前結束當天海釣。

  大家駕車回了橋頭鎮,找了一家海鮮店,拿出釣到的小魚讓師傅加工,做了一碗鮮美的魚湯。「我不喜歡吃魚肉,但就喜歡這湯。」偉哥樂呵呵地說。

  雖然沒有如願地釣到大魚,但似乎也沒有減少他倆釣魚的樂趣。「儘管很疲備,但卻是樂在其中」。這或許就是釣魚發燒友們的心態吧。

  ▼相關連結

  一、海口周邊海釣地點

  1、南港碼頭:南港碼頭由東堤和西堤所環繞,兩堤的內外皆可釣魚。

  主要魚種:黑鯛、白鯛、紅友、石斑、軍曹、鸚哥、白鯧、泥蜢等等。

  適合釣法:浮遊磯釣、船釣、路亞。

  2、鎮海釣點:鎮海釣點位於海口市秀英區鎮海村附近,海邊建造了一個長約500米的防風長堤,長堤外側水深約三米。

  主要魚種:石斑、鯔魚、黑鯛等。

  適合釣法:浮遊磯,路亞。

  3、新海釣點:由於港內水較深,有長達數公裡的外海防波堤直接深入海中。

  主要魚種:石斑、黑鯛、鱸魚、海鯰、鰩魚等。

  適合釣法:浮遊磯、路亞等。

  4、其它海釣點:萬綠園、海甸島南渡江入海口處;西秀海灘黑石灘;新埠島橫溝河;南渡江斷橋;秀英碼頭;老油庫碼頭;新橋樁;港務碼頭外側等。

  二、海釣常識

  海釣裝備:

  1、海竿有更強的質地和硬度,並需配務繞線輪。

  2、海釣魚線應稍粗,直徑應在0.5毫米以上,線長60米——70米,分母子線。海上風浪較大,浮漂的傳遞信息作用不大,更多的是憑手感或視覺來判斷。

  3、應準備多枚釣鉤,以適應不同魚種的需要。

  4、海竿的墜大多為活動式,魚吞鉤後線自由牽動竿梢,魚墜宜偏重。此外,除了漁具之外,必不可少的裝備還有救生衣、防溼的褲子、偏光眼鏡、帽子、手套和專用的防滑鞭等。

  選擇釣位:

  1、應儘量選擇海釣,避免淺灘。淺灘上日光充足,大多數魚兒有避光性,一般只有夜間和早晚在淺灘活動。

  2、在海灣垂釣應選擇滯水區。內海中的滯水區,包括河流入海口、生活碼頭、防波堤等。這些地方水底淤泥或沙石較多,水流緩慢、餌料豐富,一般魚兒較多。

  3、巖礁垂釣應選拔面向海潮衝擊的一面,即通常所說的潮表。潮錶帶來豐富的浮遊生物,與巖石撞擊時又會產生豐富的氧分,所以潮表亦是理想的釣點。

  潮汐和海風的影響:

  1、一般漲潮及落潮期間,海水處於運動狀態,也攪動著海魚的運動,四處覓食,所以漲潮和落潮是海釣的最佳時期。特別在漲潮期,魚兒咬鉤頻率可增加數十倍。

  2、海風時海釣的影響,僅次於潮汐,有風比無風好,有風時,風力攪動潮水運動,也增加了海魚覓食的頻率。

  3、作為風向來說,在風力不大的前提下,從海洋吹向陸地的風(逆風)比從陸地吹向海洋的風(順風)為好,但風力太大,它不僅影響拋鉤,也將大片海草吹向岸邊,在這種情況下順風就較逆風好了。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