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電影學院考試現場
北京電影學院藝術類招生考試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一個名叫「堂北計劃」的帳號近日在微博和微信上,曝光了2015年導演系、文學系、攝影系的部分初試真題,題目十分廣泛,其中某些考題相當搞怪,如西紅柿炒雞蛋是先放蛋還是先放西紅柿?北京電影學院老師解釋,學藝術跟其他專業不一樣,還要考驗學生的生活觀察和感知能力。
試題五花八門時事熱點多
在微博和微信上曝光的2015年北電藝考部分初試真題中,電影、文學、藝術、體育、時政、地理、軍事等無所不包。導演系考題中的文藝常識部分,涉及文理科知識,如「誰評價蕭紅的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根據父母基因情況判斷孩子是否紅綠色盲」「植物向光生長的激素是什麼」……一些考題與當下熱點結合十分緊密,如「『為人民點讚』的出處」「錘子手機的創始人是誰」。
在文學系戲劇影視文學專業的考題中,除常規的文藝知識外,竟有「房祖名入獄的罪名是什麼」這類考題。還有一些讓網友覺得「變態」的考題,如「羅斯福命名白宮是在哪一年」「撒尿男童雕像在哪個城市」「北電十景之一的薊門煙樹是什麼樹」……文學系創意與策劃專業考題的閱讀部分,也頗具創意。該部分共有六道題,其中三篇材料有一篇探討卡夫卡、昆德拉,有一篇來自史鐵生的小小說《戀人》,還有一篇文言文來自蘇軾的散文《日喻》。
即便是相對技術化的攝影系專業,其考題也是五花八門。除了專業試題之外,各類知識題也令人大開眼界,如「番茄炒蛋怎麼做(番茄炒蛋的油、番茄和蛋的順序 )」「第一架飛機用的什麼發動機」「原油多少錢一桶」「佛教三毒是什麼」「王岐山給紀檢幹部推薦過什麼美劇」「《我待祖國如暖男》是誰寫的」「伊波拉病毒在哪裡爆發的」。這類考題令網友大呼「奇葩」,有人戲稱,「同學,做番茄炒蛋應該先放蛋還是先放番茄呢?這關係到你能不能當一個優秀攝影師噢。」
沒法惡補全靠平時留心
北京電影學院部分考題出人意料,甚至有點「奇葩」,並非今年才有,前幾年也出現過。如「2012年導演系剪輯方向本科初試試題」就曾引發網友圍觀,「王立軍」「女同」「PM2.5」等熱點都在其中,令不少考生大呼「天雷滾滾」。有考生在微博上留言,「看了導演系的考題,其他專業的考生就不要抱怨他們的考題難了。」
已是北電導演系的學生薛志鵬介紹,初試考題裡社會常識佔的比重比較大,「天文地理海陸空」立體式全方位包含。初試是傳說中的「考前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100道文藝和社會常識選擇題,惡補是沒有用的,誰要是能整理出這門考試的複習資料,那肯定厚得跟字典一樣。不過,他覺得不必多慮,愛好廣泛的學生都應當能涉獵到這些問題。
「我們之前的卷子考題比現在還廣泛,問電影藝術的題目比較多。」北電導演系主任王瑞解釋說。但近年來高中應屆生比較多,去年開始調整出題思路,高中文化課的內容佔到考題60%左右,涉及文理科知識;其餘40%考題為電影、美術、音樂等文藝常識。他認為考題考察的是考生的綜合素質,如每年都有時事題,學生只關注自我小圈子,而不抬起頭來看周圍,不了解周圍世界發生什麼事情,即便學了導演專業也不行。在他看來,攝影系「番茄炒蛋」的考題,實際上是考驗學生的生活能力。
學藝術比拼生活感知力
實際上,類似「番茄炒蛋」的考題,往往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答案。要是學生有獨到的視角,即便跟答案不同,老師在複試時也會給予補償。「這是電影學院有意識的追求,是跟其他藝術院校的不同之處,有自己的傳統。」北電教授劉軍笑稱,電影學院強調學生的創意想像,不願意學生死讀書。學校有意不公布考試參考書目,因為一旦公布,考生就會投機心理很強,就會死記硬背。學校請每個老師都出題,匯成一個題庫,校方再從題庫中隨機挑選試題,這樣知識面就涉及廣泛,考生沒法臨時突擊。雖然個別題有些「雷人」,但他覺得藝術院校招考本身就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就說電影藝術,本身包羅萬象,需要緊貼生活,考驗一個人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能力。如果一個人不具備感知生活的能力,從事電影創作就是有缺陷的。
著名導演鄭洞天曾任北電導演系主任,在他看來,一般初試報考的人數很多,不能跟考生見面,就用社會知識和高中文化水平的知識來測試,進行初步篩選,「我們的考試一般沒有標準答案,隨機性很強,跟當下社會聯繫更密切。」而且,從藝術角度來說,編劇、導演從事的是原創工作,最終比拼的不是專業技巧,而是知識面、社會生活感悟能力,「學生接觸專業時就應該有這個準備,這是學藝術跟其他專業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