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困戶到年入5萬,62歲的甘肅老農如何把黑土豆變成金蛋蛋?
從貧困戶到年入5萬,一個62歲甘肅老農的當代「農業成功學」
62歲老農,300畝黑土豆,與一場貧困縣的新農商實踐
一個種了一輩子田的62歲甘肅農民,在他人生的下半場開啟了一場種田新實踐,也意外成就了一場來自「三區三州」貧困地區的新農商示範。
晚上7點,山裡的天已經黝黑,62歲的王學如還在田裡忙活。再過幾天,就到了收穫黑土豆的日子。作為合作社生產隊長,王學農要保證黑土豆達到商家的收貨標準。
當了一輩子農民,為田裡的作物忙活了一輩子,先是小麥、玉米、土豆,如今又換成了黑土豆,王學如卻前所未有地滿足。不變的,是付出,變化的,是回報。
8月初的傍晚,王學如在田間打理他的黑土豆。(攝影 安舜)
一個「三區三州」的老農戶
王學如家在甘肅省臨夏州臨夏縣北塬鎮前石村。知道臨夏縣的人不多,這裡只有40萬人口,經濟發展也不起眼,很容易就湮沒在廣袤的大西北及全國兩千多個縣級行政區裡。
在當地,數以萬計像王學如這樣的農戶,仍然常年指望著地裡的那點收成。王學如家裡有5口人,種有6畝多地,因為身體、年齡等原因,他沒辦法外出務工,一直在家務農。
這個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土地的老農,一輩子勤勞能幹,卻一直在貧困線上掙扎。
「原來家裡種苞谷,一畝地每年收成能有1800塊,刨掉肥料、農藥等支出,一年到頭所剩無幾。」王學如的兒子深知務農的辛酸,他家此前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他覺得自己不能再像父親一樣靠田為生,乾脆在外面嘗試開起了農家樂。
境內多山,交通不便,先天條件的有限,產業基礎的薄弱,使得整個臨夏州,一直是全國脫貧攻堅當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屬於需要重點扶持的「三區三州」之一。
民以食為天,農業肩負全社會的重任,每年都是中央一號文件關注的對象。但對於農民們來說,他們身處農產品生產流通最上遊的環節,不僅要背朝黃土靠天吃飯,還疲於應付劇烈波動的下遊農產品行情。
「比如一畝地的土豆,頭一年的收購價是1塊,第二年的收購價就跌到了2毛5。農產區小農戶們的貧困,跟他們在產業鏈上的弱勢地位緊密掛鈎。」臨夏縣的公務員徐李鵬說。
徐李鵬在臨夏縣的鄉鎮、縣政府工作多年,目前在臨夏縣委黨史研究室任職,並以「科技特派員」的身份,在臨夏縣多個村莊下鄉做扶貧工作。
老農們需要找到新的通路。
▲臨夏州大山綿延,這裡是全國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攝影 安舜)
一場貧困縣的新農商實踐
從2017年起,王學如所在的村子成立了農業合作社,實現土地流轉,集中規模化種植,王學如家的6畝多地也流轉給了合作社。因為種植經驗豐富,人又勤勞,他還當選了生產隊長。
「如果沒有市場,沒有銷售,農業的生產仍然是盲目的,抗風險能力很差。」經過多年實踐,徐李鵬覺得,雖然農業合作社提升了生產效率,但農產品在下遊流通及低價賤賣的問題仍需要解決。
土豆在臨夏縣是「輔食中的主食」,佔了當地1/3的作物種植面積。徐李鵬發現,市場上有種黑土豆,價格是普通土豆的兩倍,因為品種新穎、富含花青素等營養成分,很受消費者歡迎,但臨夏當地還鮮有種植。
「我們一調研才發現,其實本地農業局早就做過相關科研項目。」2019年,徐李鵬找到農業合作社,跟王學如等老農一探討,大家都認可,種植黑土豆在技術上完全沒有問題。
王學如唯一的懷疑是,怎麼保證把黑土豆賣出好價錢?
經過徐李鵬的牽線,合作社對接到一家臨夏新成立的電商公司。公司總經理王永紅做過多年的商貿,正開始涉足農業,為土豆、百合等農產品尋找貨源。
王永紅髮現,在新近崛起的電商平臺拼多多上,價廉質優的農產品很受歡迎,且交易規模急速增長,她覺得家鄉的農產品很有競爭力,「完全可以直接賣給全國各地消費者」。
拼多多農產品的價格密碼,在於降低產銷的中間費用:只有收購、打包、物流三個環節,農田直連餐桌,「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既幫助消費者得實惠,也幫助農戶增收。
王永紅覺得,黑土豆很合適在電商平臺上銷售。很多城市的消費者在線下買不到,但對這種新穎的農產品很感興趣,相比普通土豆,又願意付出更高的溢價。
在當地政府的牽線下,王永紅的電商公司和王學如所在的農業合作社一拍即合。雙方達成合作協議,約定每年以市場行情價來採購黑土豆,並且價格不低於1.2元每斤。
這筆帳算下來一目了然:黑土豆的價格,比普通土豆市場行情最好的時候還可觀。一畝地能產4千斤黑土豆,畝產值能達到至少4800元。
▲黑土豆已經成為拼多多平臺土豆品類一顆冉冉升起的銷量新星。
新電商為農戶解決了銷售的後顧之憂,王學如和村民也在田間地裡找到了奔頭。
目前,合作社黑土豆的種植面積已經達到300多畝,62歲的王學如與老伴在合作社的工資加上分紅,年收入已經能達到5萬元左右,完全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按照預計,合作社今年能收穫12萬斤黑土豆,在拼多多上,它們將轉化成超過2萬筆訂單,供應給全國各地的消費者。
「拼出來,黑土豆也是金蛋蛋。」 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狄拉克說,「中國農業有自己獨特的國情,我們長期仍然將會是相對分散的小農模式,像王學如這樣的小農戶、臨夏這樣的農產區,藉助電商能尋找到越來越多的機會。」
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在8月11日宣布開啟了第二屆「農貨節」。狄拉克說,像王學如這樣在臨夏起到示範效應的案例,在平臺並非個例。本次「農貨節」共有7萬多家包括農戶、新農商等在內的涉農商家參與,預計將為農產區帶來超過2億筆訂單。
狄拉克還表示,針對臨夏州等扶貧攻堅重點的「三區三州」農產區,拼多多平臺將在活動期間,持續在農產品流量和價格補貼上予以進一步的扶持。像臨夏州的黑土豆、百合,涼山州的石榴,平臺將幫助種植這些作物的小農戶融入全國消費的大市場。
8月,眼下馬上就要到今年新一輪黑土豆從地裡新鮮出爐的時候。王學如忙在田間地頭,卻樂在心頭。他期待的,不僅是一個豐收的季節,還是一個「爆賣」的季節。
作者:紀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