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郟縣薛店鎮韓店村南頭的隆鑫食品有限公司內,處處瀰漫著滷蛋的香氣。
經過嚴格消毒後,筆者進入繁忙的車間。身著防護服、頭戴工作帽的師傅有的忙著給即將入滷鍋的蛋剝殼,有的忙著出鍋,有的忙著包裝,有的忙著裝箱。
「今天的活兒快幹完了,一會剝掉殼的雞蛋入鍋煮,再有10分鐘就下班了。」韓店村69歲的王玉玲一邊幹活兒一邊說。
「現在是淡季,有訂單我們才生產。另外,滷蛋車間溫度高,不能讓工人長時間待在這裡,能提前就儘量提前下班。」公司負責人郭玉獻說。
鄭州接續追夢
郭玉獻出生於1970年,雖說剛過了50歲生日,但黝黑的皮膚、斑白的鬢角,讓他看著比實際年齡要老幾分。
「掙錢不容易啊!早些年我一直在外打工,孩子老人管不了,老母親今年91歲了,我不得不回來。」談及創業經歷,郭玉獻說。
韓店村毗鄰汝河,沙土地多,跑水漏肥,辛苦耕作只能維持溫飽。1991年結婚後,郭玉獻與妻子趙愛琴一起蹬著三輪車批菜賣菜,還在農村集市上賣過鞋子和衣服,但也掙不到幾個錢。幾年後,他們決定到鄭州打工。
起初,夫妻倆跟著老鄉到一個商貿城給一位溫州老闆裝卸車。「搬一件健力寶或者純淨水三分錢,俺倆一天能掙一二百塊。夏季生意好時,一天能掙二百多塊。」郭玉獻說,因為他們踏實肯幹,這位老闆轉行時把他們介紹給了一位賣滷蛋的溫州老鄉。
「這個老闆看咱厚道,製作滷蛋的整個流程都讓咱體驗了。」趙愛琴說,2006年夏季,做滷蛋的老闆因家中有事結束了生意,臨走時把滷蛋設備和顧客的電話號碼全送給了他們,囑咐他們好好幹。
返鄉奮起築夢
「人家不要咱一分錢,機會哪裡找啊!有設備,有銷售渠道,我們也掌握了製作技巧。」郭玉獻說,擔心鄭州的房租貴,加上當時兒子已上小學,他們便僱了一輛車把設備拉回老家,建起了廠房。兩個月後,第一鍋滷蛋製作成功。
一個雞蛋也就兩三分錢的利潤。他們買了一輛二手機動三輪車,便於下鄉收雞蛋,把做好的雞蛋送到縣城附近的物流公司。
「這是吃的東西,咱務必得把好質量關,必須讓批發商和客戶、顧客放心。」郭玉獻說,下鄉收購雞蛋時,他一個個地挑選,不是新鮮的不要,個頭太小的也不要。尤其是滷湯用的原材料,他多是到超市購買,同時保存好購物票據,做好臺帳。
以誠信贏遍天下。漸漸地,他們在保存原有客戶基礎上,又開拓了周邊七八個縣市區的市場。14年來,他們的送貨車已由機動三輪變成廂貨車,夫妻倆還各自有了轎車。
帶貧同心圓夢
滷蛋銷售量不斷攀升,車間用工量也越來越多,郭玉獻夫妻最先想到的就是村裡的貧困戶。目前,車間長年用工15人左右,其中有9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我和玉玲姐在這兒幹六七年了,一天忙五六個小時,一個月1600元工資,家務事和地裡的農活兒都不耽誤。大家在一起幹著活兒,快快樂樂,比在家閒著強多了。」68歲的貧困戶王盡貞說,她丈夫去世28年了,孫子孫女在外地上學,她回到家沒一個人說話,在這裡上班是她最快樂的時光。
48歲的吳念學主要負責真空包裝。平時不善言語的他說:「去年底俺家脫貧了,很感謝玉獻給我發工資。」
韓店村黨支部書記劉秋路說,吳念學因為家境貧困,直到40歲才娶了個智障女為妻,母親又年邁多病。如今有了低保、公益崗位收入和工資,他家的生活逐漸好了起來。
「這幾年經濟形勢不太好,滷蛋利潤越來越薄。雖說我自己掙錢不多,但是能帶動大家脫貧還是很開心。我會爭取保持現有規模,繼續帶領大家幹,努力把滷蛋變成脫貧的『金蛋蛋』。」談及未來,郭玉獻笑著說。(郟縣縣委宣傳部 張鴻雨供稿)
(責編:常力元、楊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