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遼在中亞耀武揚威,為什麼不東徵消滅金國呢?

2020-12-15 騰訊網

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用了十來年的時間推翻遼朝,建立了金朝。其實遼國的朝廷並沒有覆滅,而是逃跑了,可就在這個過程中,皇族耶律大石眼看復國無望,便率部西遷了,之後,遼天祚帝被金軍俘虜,遼國徹底滅亡。

可沒想到,西遷的耶律大石愣是在中亞地區打下了一片天,還建立了西遼。

表面上看,西遼只不過是一條漏網之魚,苟延殘喘的小朝廷而已。可殊不知,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遼卻強盛一時,先後徵服了周邊數個王朝,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

那麼西遼在中亞耀武揚威,為什麼不東徵消滅金國呢?

耶律大石心裡有東徵金國,恢復故地的願望,畢竟他可是親眼看到了自己國家被消滅,更是親身經歷了滅國之禍。

可他畢竟力不從心,他也曾通過外交的努力希望與大宋等王朝聯合起來,抗擊金國,可不得不說,可卻沒有成功。所以耶律大石只能向西發展,只能強大自己才能報國讎家恨。

在耶律大石經營了數年之後,實力已經相當強大,於是他決定實現自己的夢想,在1134年,耶律大石派出蕭斡裡刺擔任兵馬都元帥,率領七萬騎兵,浩浩蕩蕩,東徵金國。

可是東徵卻不是很簡單的事,最大的一個障礙就是路途太遙遠,《遼史》「行萬餘裡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耶律大石再無餘力東徵,只好專心運營西遼帝國。

當然,金國也知道斬草不除根的後果,做夢都想要拔出這個眼中釘肉中刺,也始終在提防這個潛在對手。

甚至就在西遼東徵的第二年,金國也開始了西徵,可是金國也遭遇了同樣的麻煩,後勤供應不足,士兵和戰馬凍死很多,在西遼軍和內部起義軍的夾擊下,大敗而歸。

兩國有著巨大的仇恨,但金國你來我往的徵伐,雙方最終還是敗給了天敵。

以當時兩國的力量來看跨越整個蒙古高原去徵服對方,幾乎是他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尤其是對於西遼來說地處偏遠,勞師遠徵相當耗費國力。

畢竟對於耶律大石來說,自己是個後來者,保持國內的穩定是重中之重,所以之後,耶律大石開始關注國內和毗鄰的王朝,由於和中亞距離更近,所以擴張的重點放在了西方。

更何況,西遼的軍隊很多都是當地人,不像耶律大石那樣有著打敗金國,報仇雪恨的願望,

特別是隨著耶律大石死後,西遼從上到下,這個念頭已經很淡了。當然,雖然軍事行動沒有了,不代表兩國和好了,還是非常關注彼此,尤其是防禦也不敢放鬆。

相關焦點

  • 西遼曾威懾中亞,實力不輸金國,但卻無緣歷史課本,這是為啥?
    西遼建國之後,耶律大石曾出兵東進,試圖攻打金國。但由於道路遙遠,補給不暢,西遼軍只得半路返回,沒有取得什麼戰果。而在得知西遼的軍事行動後,金國也決定向西攻打西遼。公元1135年,金熙宗派兵遠徵西遼。但金軍的行動同樣不順利,沿途多次遭到西遼的伏擊,最後大敗而還。
  • 金國消滅北宋後,為什麼不滅了弱小的西夏呢?
    不過,這一平衡的打破,始於金國的崛起。公元1125年,金國消滅遼國。公元1126年,金太宗,派完顏宗望、完顏宗翰兵分二路攻破開封,於隔年俘虜宋徽宗、宋欽宗等宋朝皇室北歸,史稱靖康之禍,北宋滅亡。值得注意的是,在消滅北宋後,金國卻沒有進攻當時相對弱小的西夏,這是為什麼呢?
  • 金國滅了遼國,為什麼要放任西遼存在呢?全因地理位置
    金想徹底消滅遼國,遼又想苟延喘,延續國祚,一個想追,一個要逃,反正不接觸就行,西遼跑得遠,最後建國的地方離金國有一千多公裡,關鍵是中間還隔著幾個廣袤無垠的大沙漠,這下大家都消停了。金國是女真人完顏阿骨打建立起的少數民族政權,金國就在今天的東北地區和蒙古部分地區,金國成立後,最先要收拾的就是遼國,誰讓他們挨得近呢。
  • 金國為什麼逮著南宋和西夏打,而對西遼卻無任何來往?
    另一邊,西夏也表示歸降了,但金卻不閒著,一有機會就打西夏。但是西遼,金國似乎完全無視它,跟個空氣一樣,金軍也沒有打過西遼的記錄,為啥金不打西遼呢?李元昊,西夏開國皇帝金初曾兩次討伐西遼,第一次還沒走過去就迷失了方向,第二次金軍到達西遼後就人困馬乏了,被西遼軍民打敗。
  • 耶律大石建立西遼之後,為何沒有向東攻打金國
    條件是平方燕雲十六州,北宋將原來給遼國的歲幣轉送給金國,這便是宋金「海上之盟」。從澶淵之盟的角度來說,宋遼已經有一百多年沒有戰事,宋朝與金國相約滅遼屬於背盟。不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金軍攻破遼上京之時,宋軍卻被戰敗的遼軍屢屢擊敗,童貫不得不向金軍求援,金軍乘機一舉攻下燕京。
  • 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後,金國為何不滅了這個流亡小國?
    不過他不出名歸不出名,卻無人能夠否認他曾經在歷史上叱吒風雲過一段時間的史實。要知道,西遼王朝就是由他一手建立起來的。按理來說,金國一直跟遼國有比較大的衝突,甚至可以說,金國是遼國一直都想幹掉的一個死對頭。在這種情況下,西遼本該沒有機會可以建立起來。 可實際上,西遼的建立過程卻算得上是較為順利。那麼,西遼建立後,金國的表現如何呢?耶律大石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 鐵木真大仇在身,為什麼寧願西徵也不滅了金國?
    他既報了父仇又統一了蒙古大草原,果然天不負有心人,那些之前背叛他的人都紛紛乞求回到他身邊,他用廣闊的胸襟選擇了既往不咎,蒙古貴族們心服口服,共同推舉他成為了大蒙古國的成吉思汗。但是此時的鐵木真還在念念不忘先祖的血海之仇,他親率蒙古大軍和強大的金國一較高下。野狐嶺之戰,他不避敵矢,親自衝鋒陷陣,打敗了金國40萬大軍,自此滅金形勢一片大好。
  • 遼被滅後,一猛人率200人僅用8年建立西遼,為遼國強行續命88年
    耶律大石為什麼選擇可敦城呢?西徵稱帝1130年,騰出手來的金國一改往年的防守策略,準備進攻耶律大石以除後顧之憂。金太宗派耶律餘睹、石家奴、拔離速徵討耶律大石,但由於諸部落不同意出兵,大軍行進至兀納水後收兵。
  • 遼朝的復國史——梳理北遼、西遼、東遼、後遼、後西遼的歷史脈絡
    北遼僅僅存在了19個月,1123年11月即被金國所滅。公元1124年,遼天祚帝不聽耶律大石的勸告,執意與金兵決戰,耶律大石認為這是以卵擊石,便率兩百騎兵離開了遼天祚帝,遠走西域。公元1125年,遼天祚帝被金兵俘虜,遼朝亡,享國209年。
  • 金國滅了遼國,為什麼放任西遼不管了?
    耶律大石在遼朝即將滅亡之際出奔,但此時遼朝的領土已經大部為金朝所佔,1124年耶律大石在位於蒙古的可敦城稱王后迅速揮師向西,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憑藉著契丹人的勇猛善戰一路所向披靡,於1132年在葉密城登基稱帝建立西遼。
  • 200人的創業之旅,耶律大石統治中亞近百年
    而近在眼前的女真族已然在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悄然崛起,他們建立了戰鬥力強悍的金國。對於近在咫尺的遼國,金國顯然是想要一口將其吞下。此時的遼國已經是一隻年老的狼王,它已經不適合在北方草原生活,身為年輕狼王的金國應該取而代之。
  • 聊一聊西遼帝國的定基之戰---卡特萬之戰
    因勸阻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天祚帝不從,大石心中不能自安,於是殺死蕭乙薛、坡裡括,自立為王,率領鐵騎二百乘夜逃遁。1130(或1131)年二月甲午日,以青牛、白馬祭祀天地、祖宗,整頓隊伍向西進發。1134年三月建西遼,1141年率西遼軍隊在卡特萬戰役中擊敗十萬中亞聯軍,使塞爾柱帝國的勢力退出河中地區,確立了西遼在中亞的統治,1143年去世。
  • 卡特萬戰役:西遼崛起與塞爾柱帝國的災難性聖戰
    不僅在進攻巴格達的晚期阿巴斯王朝時受挫,也因十字軍東徵的開始而丟失了不少西部領土。哪怕是在相對偏遠的喬治亞山區,也因當地人的強烈反抗而遭至慘敗。唯有在其龍興之地的中亞,形式似乎依然一片大好。 在帝國的極盛時期,原本雄踞河中與西域兩頭的喀喇汗國也成為其藩屬。
  • 10-13世紀的部族政權:回鶻與喀喇汗 西遼吐蕃大理
    由於昨天介紹10-13世紀的周邊部族及其政權,介紹得不全面,今天我再重新說說這個內容。這一時期從西北到西南的弧形周邊地區中,還存在過一系列部族實體和地方性小政權。主要有回鴿、喀喇汗(又稱黑汗)王朝、西遼、吐蕃、大理等。
  • 令歐洲聞風喪膽的中國皇帝,他不死國土必達歐洲,不是成吉思汗
    他出生於1087年,正值遼朝第8位皇帝耶律洪基在位,耶律洪基在位時朝政混亂,矛盾叢生,國力虛耗,遼朝漸漸走了下坡路而金國崛起。從小學習認真的耶律大石憑藉自己的能力考上了進士,他是《遼史》記載遼朝唯一一個契丹進士,可見其獨特之處。
  • 中國古代的遼國和金國,是現在的什麼地方?說出來你都不一定相信
    說出來你都不相信我們國家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多年裡面,朝代一直在更替,很多疆土也在不停的換名字,今天,本小編就來給各位讀者大大們說上兩個疆土,是中國古代的遼國和金國,想必說到這裡,對歷史有所了解的讀者大大們一定不陌生,畢竟,遼國和金國都是兩宋時期我們國家北方的兩個國家,遼國主要是契丹人建立的,這金國是女真人建立的,既然這兩個國家都在中國北方,那麼這兩個國家的版圖就會或多或少的有重疊的地盤啦
  • 塞爾柱王朝與西遼、喀喇汗王朝之間有怎樣的關係呢?
    喀喇汗王朝得以崛起,是伴隨著原控制中亞河中地區的薩曼王朝的衰敗而出現的,在毀滅並瓜分薩曼王朝遺產的過程中,喀喇汗諸汗得到了伽色尼王朝蘇丹馬赫穆德、馬斯烏德父子的有力支持,在打垮中亞軍閥勢力阿里特勤的戰爭史,雙方進一步鞏固了聯盟。
  • 古代少數民族建立的正統王朝,遼國和金國究竟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在不少人看來,遼國和金國這些國家在中國古代就像是匈奴族這些一樣,是北方的異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但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南宋的正統地位其實並不穩固,因為南宋當時佔據的只是半壁江山,遼國與金國,特別是金國,說他們是北方的政權更合適。
  • 中亞霸主花剌子模:對方兵少,可以A過去!
    而這一切的開始,始於蒙古對於中亞霸主花剌子模帝國的徵服。在《元史·速不臺傳》①裡,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記載:壬午(1222)年時,成吉思汗出徵花剌子模,該國國王滅裡逃亡,於是成吉思汗派哲別與速不臺去追趕,到了「灰裡河」時,哲別「戰不利」,於是速不臺在河東駐軍,入夜時讓每個人點三把火以張軍勢,結果滅裡連夜逃跑。
  • 從中亞史的十大帝國,看中亞如何從雅利安人變成了突厥語國家
    最廣義的中亞概念比中亞五國要大得多,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除了中亞五國外,還包括蒙古,我國的西藏、新疆和內蒙古西部,伊朗的東北部,阿富汗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北部,俄羅斯亞洲部分的南部。不過通常意義上的中亞,指的就是中亞五國,本文同樣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