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用了十來年的時間推翻遼朝,建立了金朝。其實遼國的朝廷並沒有覆滅,而是逃跑了,可就在這個過程中,皇族耶律大石眼看復國無望,便率部西遷了,之後,遼天祚帝被金軍俘虜,遼國徹底滅亡。
可沒想到,西遷的耶律大石愣是在中亞地區打下了一片天,還建立了西遼。
表面上看,西遼只不過是一條漏網之魚,苟延殘喘的小朝廷而已。可殊不知,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遼卻強盛一時,先後徵服了周邊數個王朝,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
那麼西遼在中亞耀武揚威,為什麼不東徵消滅金國呢?
耶律大石心裡有東徵金國,恢復故地的願望,畢竟他可是親眼看到了自己國家被消滅,更是親身經歷了滅國之禍。
可他畢竟力不從心,他也曾通過外交的努力希望與大宋等王朝聯合起來,抗擊金國,可不得不說,可卻沒有成功。所以耶律大石只能向西發展,只能強大自己才能報國讎家恨。
在耶律大石經營了數年之後,實力已經相當強大,於是他決定實現自己的夢想,在1134年,耶律大石派出蕭斡裡刺擔任兵馬都元帥,率領七萬騎兵,浩浩蕩蕩,東徵金國。
可是東徵卻不是很簡單的事,最大的一個障礙就是路途太遙遠,《遼史》「行萬餘裡無所得,牛馬多死,勒兵而還」,耶律大石再無餘力東徵,只好專心運營西遼帝國。
當然,金國也知道斬草不除根的後果,做夢都想要拔出這個眼中釘肉中刺,也始終在提防這個潛在對手。
甚至就在西遼東徵的第二年,金國也開始了西徵,可是金國也遭遇了同樣的麻煩,後勤供應不足,士兵和戰馬凍死很多,在西遼軍和內部起義軍的夾擊下,大敗而歸。
兩國有著巨大的仇恨,但金國你來我往的徵伐,雙方最終還是敗給了天敵。
以當時兩國的力量來看跨越整個蒙古高原去徵服對方,幾乎是他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尤其是對於西遼來說地處偏遠,勞師遠徵相當耗費國力。
畢竟對於耶律大石來說,自己是個後來者,保持國內的穩定是重中之重,所以之後,耶律大石開始關注國內和毗鄰的王朝,由於和中亞距離更近,所以擴張的重點放在了西方。
更何況,西遼的軍隊很多都是當地人,不像耶律大石那樣有著打敗金國,報仇雪恨的願望,
特別是隨著耶律大石死後,西遼從上到下,這個念頭已經很淡了。當然,雖然軍事行動沒有了,不代表兩國和好了,還是非常關注彼此,尤其是防禦也不敢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