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生吃魚片,很多人都會想起有名的日本料理:刺身,這個從東瀛傳來的飲食方式已經傳遍大江南北,泛濫成災,成了一種精緻,高檔,裝X的代名詞,標配都是進口調料:日本芥末(膏體),日式醬油。魚類原料更是極盡奢華噱頭,突出深海無汙染,名貴,稀有,盛器上更是搞出個什麼全盛體,博盡眼球。背離了飲食的初衷。
照威記私廚看來,刺身的緣起不過是徐福東渡日本尋找長生不老藥時候,在海中漂流時候捕魚充飢衍生出來的一種飲食方式而已,由於那時候的海洋乾淨,魚肉鮮美,別有風味。到日本登陸後,慢慢地在日本流傳下來。早知道,徐福帶去的都是童男童女,烹飪技術不行,生吃省事,經過兩千年的演變,生吃深海魚片越發精緻講究起來,成為一種美食方式和特色。
現在餐飲中,刺身的原料一般都是冷域深海的魚類和海洋生物,比如石斑魚,挪威三文魚,北極貝,澳洲龍蝦,海膽……越冷的海水魚類肉質越細膩,口感脆爽鮮美。赤道地方的海域魚類肉質就差點。
相對於舶來品的飲食,中國自有自己的特色,在吃魚生方面,一樣歷史悠久。最廣為人知的當屬吃河豚了,雖然吃河豚有生命之虞,但是,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極致讚美之詞來歌頌河豚之鮮美。比如「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這些又是大家又是饕餮的無形廣告宣傳,讓河豚名聲大震,達官貴人甘願冒生命危險,無不以一吃河豚為快,為榮。
好饌深巷無人聞
其實,說到吃魚生,廣西人才是一絕,美味,獨特又低調。都說廣西人在食物鏈的頂端,一點不為過。簡單的食材,創造出不一樣的美食滋味
廣西魚生,以橫縣出名,普通的脆皖(魚名),出奇的調料,精妙的刀工,造就了一方美食傳奇,在廣西都有十足的群眾基礎。從橫縣輻射南寧地區,武鳴,賓陽,崇左……都有吃魚生的傳統。慢慢的,乃至廣西東南各地傳散開來。
傳統魚生
主料:五斤以上的大草魚
配料:醃檸檬,酸梅,醃楊桃,鮮紫蘇葉絲,芘池葉絲,酸蕎頭,假簍葉絲,醃木瓜絲,(廣西的酸嘢為主),酸薑絲
蘸料:蠔油,糖,白醋,蔥姜蒜蓉,酸梅,鹽味等調成的甜酸稠汁。
工藝:
1,魚宰殺取淨肉,用乾淨毛巾或紙包入冰箱凍一下。
2,取肉出來片成薄可透字的蝴蝶片,整齊擺在有冰塊墊底的盛器中,上桌。
3,吃的時候夾起一片鋪展在個人的碟子上,放上配料絲,捲起來沾蘸料吃。一口魚肉一口土炮(農村米酒),勁操!
特點:酸甜脆爽。
關於蘸料,現在口味變化很大,主要受外來調味料的影響,味道更加豐富多彩。
如今,廣西桂平的東海生鮮樓,把刺身和魚生兩者結合起來,別具一格,傳統和時尚完美統一,口味適合本地人,選料上跟國際接軌,給桂平人民帶來了全新的美食體驗。歡迎您來品嘗!
您喜歡吃魚生嗎?敢吃嗎?
這裡是桂平!
桂臨塞上出品!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