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很多的轉折點,但是大的轉折點只有兩個,一個是從戰國末期到秦國統一天下,另一個是從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為什麼是這兩個時期?因為這兩個過渡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轉折點。
從戰國的奴隸制轉變為秦朝的封建統治制度
從秦國到秦朝,秦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最終將分裂的各國合而為一。如果沒有嬴政統一七國,那中國歷史可能會改變,可能像歐洲那樣,到現在依舊分成很多個小的國家。秦國的出現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雖然這時北方還未統一,但是中原地區已經大一統,為日後歷代王朝打下了基礎。
另外秦朝還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結束了奴隸制社會,從戰國時期的奴隸制轉變為封建專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之後的歷代王朝沿襲了兩千多年,直到清末,其影響十分深遠。自此統一成為我國歷史發展的主流,國家的統一是大勢所趨,因此之後有多個朝代建立了大一統王朝。到了明清時期,封建專制制度達到了頂峰。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將大權集於一身,君主既是最高統治者,什麼事由君主說了算。雖然後世多出現臣子之權大於君主的,但是君主還是帝國最高統治者,只是權柄被權臣竊取。
另外還統一文字,度量衡,這為日後歷代王朝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試想如果當初秦國沒有統一山東六國,這些國家保留自己的文字,以及其他文化,那將還是多個分裂的小國家。統一後有利於文化和經濟的發展。
歷史上第二個歷史轉折是清末的封建專制制度到現代化
封建專制制度從秦朝確立,到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而宣告結束。
在清朝後期,西方列強紛紛來到中國,用他們的堅船利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而封建統治者們則為了自己私利委屈求全,光緒帝想要變法圖強,遭到了頑固派慈禧太后勢力的反對。慈谿一個人就統治了清朝幾十年,期間多次與列強籤訂不平等條約,使本來就貧弱的清朝更加貧弱。而這些條約的賠款都來自老百姓們頭上的稅賦,這樣就促使老百姓們起來反抗。
當時受到西方各國的影響,出現了一批想要救國的有志之士,他們學習西方軍事,制度等,為了日後能夠挽救自己的國家,在國家危難之際總有人站出來拯救國家。因此這些留學之士回國之後就將學習的用到自己的國家。
於是中華民國建立了,起初中華民國的建立的確是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制度建立,在建立之初確實是資本主義國家,其各項制度與法令都體現了資本主義民主,法制,自由等。 之後袁世凱想復闢當皇帝,再次想拾起封建專制制度,可是已經不符合當時的社會情況了,封建專制制度已經壓了老百姓兩千年,特別是明清時期,封建專制制度更是深深地壓迫著底層人民。因此在袁世凱復闢之後,全國各地紛紛都去反對他,可見封建統治是多麼不得人心。
雖然袁世凱只在位81天,但其復闢所帶來的影響不可忽略。之後中華大地上群雄並起,軍閥割據,讓世人明白資本主義社會是虛無的,不符合當時的國情,於是眾人紛紛拋棄了資本主義制度。中國註定是需要偉人們帶領我們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這也證明了一個時代會有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出現。
這兩次歷史轉折是社會性質的轉變,先是從奴隸制度到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經歷了兩千多年,再從封建專制制度到近現代化的發展。正是這兩次巨變,造就了今天的我們,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模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