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百度 APP 聯合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有數青年》工作室發布的《百度全民讀書搜索大數據報告》 ( 以下簡稱 " 報告 " ) 顯示,疫情宅家使網友閱讀需求激增,近 90 天,日均超 2300 萬人次在百度搜索書籍相關內容,累計超 21 億人次,圖書類智能小程序日活躍用戶環比增長 55%,讀書、購書線上化再進一步。
實體書店轉型受關注,閱讀興趣隨疫情不斷變化
疫情宅家無法出門,閱讀成為國人消遣時間與充實自我的重要方式之一。根據第 17 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9 年人均手機閱讀時長每天超 100 分鐘。同時,疫情也讓越來越多人選擇在線上進行購書。報告顯示,近 90 天,百度圖書類智能小程序圖書訂單總金額環比增長 26%,支付用戶數環比增長 47%。在此趨勢下,實體書店也積極開啟線上化轉型,近 90 天,從網友搜索 " 實體書店 " 相關內容可以發現," 書店外賣 "、" 雲書展 " 均是關注的熱點內容," 實體書店線上經營 " 相關內容的搜索熱度反超疫情前的水平。
與此同時,疫情變化也影響著人們的閱讀 " 口味 "。報告顯示,在疫情暴發之初,與 " 疫情 " 相關書籍的搜索熱度迅速上升,《鼠疫》、《花冠病毒》等具有疫情背景的書籍成為熱搜。隨著國內疫情好轉,疫情對心理、經濟的影響逐漸受到人們更多關注,《焦慮急救》、《國富論》等 " 心理學 "、" 經濟學 " 相關書籍的搜索熱度均在 3 月上漲。
值得一提的是,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不少人原有的旅行計劃,旅遊類書籍成為一種心理替代。報告指出,近 90 天," 旅遊類書籍 " 相關內容搜索熱度同比上漲 5 倍,西藏是人們在書中去得最多的地方。
千城千面,南北大不同
報告顯示,近 1 年,成都地區搜索 " 書籍 " 相關內容排名全國第一,讀書最為積極。而前十城市中,僅首都北京為北方城市,南方城市相對閱讀氛圍更濃。從百度閱讀用戶畫像來看,新一線城市的網友更愛閱讀。
不同地區的風俗、文化氛圍不同,對書籍類型也呈現出各自偏好。報告指出,北京更偏愛哲學類書籍,上海網友更加文藝,和文學藝術類書籍更對味,廣東網友愛搜經濟類書籍,而重慶網友 " 口味更重 ",搜索懸疑類書籍更多。
90 後邊熬夜邊養生,搜索恐怖小說女性佔 6 成
除了地區出現閱讀差異,不同年齡的讀者也有相應特徵。報告顯示,00 後在閱讀上呈現出對社會議題的關注,是搜索社會學類書籍最多的人群。
已經步入而立之年的 90 後,開始關注 " 精神養生 "。邊熬夜,邊閱讀《睡眠革命》、《只有醫生知道》等養生類書籍是他們的生活常態。而該養生的中年人不僅是閱讀小說的主力軍,也是搜索 " 詩詞書籍 " 最多的人群。
與往常印象相反,搜索 " 恐怖小說 " 相關內容的人群中,女性比男性更多,佔比 61%,下午 15 時是搜索的尖峰時間。而男性更關注 " 美食食譜 " 相關書籍,在搜索相關書籍的人群中佔比 65%。
經典深入人心,報告盤點了近 1 年網友熱搜熱議的主要作家,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佔熱度 C 位,村上春樹位居第二,再 " 陪跑 "。
不僅讀書,這一屆網友還要 " 編 " 書。其中,網友對歷史著作總有新看法。報告顯示,近 1 年,網友在百度百科參與編輯次數最多的十大書籍類詞條,歷史著作佔 7 席。《永樂大典》在 600 年後仍舊 " 編輯 " 不停。
瀟湘晨報實習記者 李瓊皓 通訊員 廖川琪
【來源:ZAKER瀟湘】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