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每個人的信息都很值錢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數據量大大超越了過往,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就是手機以及物聯網的發展,過去人們上網僅能依靠電腦,即只有電腦能夠產生數據,書面資料也需要通過電腦錄入系統。
可是賈伯斯的蘋果手機主推觸控螢幕、定義智慧型手機以後,用戶使用手機的難度直線下降;同時「雷布斯」雷軍的小米手機重新定義了智慧型手機,使得智慧型手機的用戶飆升。手機跟電腦不同,用戶可以24小時使用手機,持續不斷地產生數據。
物聯網更是厲害,如果用戶仔細觀察身邊的環境,就會發現無處不在的攝像頭,它們不斷地產生數據,而且是視頻格式的數據;乘坐公交車刷卡的時候,也可以產生數據等。物聯網是使用傳感器的,比如雷射雷達,光控、聲控也是使用傳感器,於是產生了各個各樣的數據。
如此之多的數據,而且結構也是不同的,比如音頻、視頻、文字等這些究竟有什麼用?只要在網際網路上描述一個人的數據越多、數據的結構越多,那麼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資訊推廣和廣告推送。
兩年一換的手機,有信息洩露的風險
因此,在大數據時代,每個人的信息真的非常值錢,電腦、手機、物聯網傳感設備等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並且是不同結構的數據,手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手機可以跟電腦連接,也是物聯網使用場景的核心。
智慧型手機跟過去的「大哥大」完全不同,過去摩託羅拉的「大哥大」非常昂貴,是高端奢侈品;而現在的手機卻是一般消費品,雖然比柴米油鹽等日用消費品要貴很多,但是兩年一換是常態,不換不行。
因為系統一直在更新,手機太落後了就無法更新系統,而且有些APP對於系統有要求,要求最新的系統,所以用戶不換手機是行不通的。可是,有些用戶是一年,或者是半年更換一次手機,這些用戶往往都會將舊手機送入二手市場。
舊手機能夠進入二手市場是好事,畢竟使用了半年或者是一年的手機還是具有價值的,尤其是蘋果和華為的旗艦手機。此時,用戶會面臨有一個問題:舊手機上的個人數據如何清除?大數據時代下,個人數據可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防範個人數據的洩露?
一般情況下,用戶出售舊手機的時候,會手動清除原有手機上的數據,然後將舊手機送入二手市場,又或者是給身邊的家人使用,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可是這種做法是最不安全的,往往是費時費力,還會有所遺漏。
也有不少的用戶很聰明,知道手機的設置,使用「恢復出廠設置」的功能,一鍵重置手機。一旦恢復手機的出廠設置,那麼所有的用戶數據將會清零,包括用戶安裝的APP也會蕩然無存,但是可以防止信息洩露嗎?
其實「恢復出廠設置」是無法阻止信息洩露的,稍微在富士康等組裝廠工作過的,會拆機的工人,就可以將用戶舊手機中的存儲器拆卸下來,恢復用戶的數據是輕而易舉的。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多次恢復手機的出廠設置,每操作一次,就重新下載一個大文件,來回操作兩三次,用戶舊手機中的存儲器將不再留有用戶的個人數據,用戶便可以安心地出售舊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