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下,兩年一換的手機,如何防範個人數據的洩露?

2020-12-16 仙童說科技

大數據時代,每個人的信息都很值錢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數據量大大超越了過往,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就是手機以及物聯網的發展,過去人們上網僅能依靠電腦,即只有電腦能夠產生數據,書面資料也需要通過電腦錄入系統。

可是賈伯斯的蘋果手機主推觸控螢幕、定義智慧型手機以後,用戶使用手機的難度直線下降;同時「雷布斯」雷軍的小米手機重新定義了智慧型手機,使得智慧型手機的用戶飆升。手機跟電腦不同,用戶可以24小時使用手機,持續不斷地產生數據。

物聯網更是厲害,如果用戶仔細觀察身邊的環境,就會發現無處不在的攝像頭,它們不斷地產生數據,而且是視頻格式的數據;乘坐公交車刷卡的時候,也可以產生數據等。物聯網是使用傳感器的,比如雷射雷達,光控、聲控也是使用傳感器,於是產生了各個各樣的數據。

如此之多的數據,而且結構也是不同的,比如音頻、視頻、文字等這些究竟有什麼用?只要在網際網路上描述一個人的數據越多、數據的結構越多,那麼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資訊推廣和廣告推送。

兩年一換的手機,有信息洩露的風險

因此,在大數據時代,每個人的信息真的非常值錢,電腦、手機、物聯網傳感設備等都在產生大量的數據,並且是不同結構的數據,手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手機可以跟電腦連接,也是物聯網使用場景的核心。

智慧型手機跟過去的「大哥大」完全不同,過去摩託羅拉的「大哥大」非常昂貴,是高端奢侈品;而現在的手機卻是一般消費品,雖然比柴米油鹽等日用消費品要貴很多,但是兩年一換是常態,不換不行。

因為系統一直在更新,手機太落後了就無法更新系統,而且有些APP對於系統有要求,要求最新的系統,所以用戶不換手機是行不通的。可是,有些用戶是一年,或者是半年更換一次手機,這些用戶往往都會將舊手機送入二手市場。

舊手機能夠進入二手市場是好事,畢竟使用了半年或者是一年的手機還是具有價值的,尤其是蘋果和華為的旗艦手機。此時,用戶會面臨有一個問題:舊手機上的個人數據如何清除?大數據時代下,個人數據可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防範個人數據的洩露?

一般情況下,用戶出售舊手機的時候,會手動清除原有手機上的數據,然後將舊手機送入二手市場,又或者是給身邊的家人使用,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可是這種做法是最不安全的,往往是費時費力,還會有所遺漏。

也有不少的用戶很聰明,知道手機的設置,使用「恢復出廠設置」的功能,一鍵重置手機。一旦恢復手機的出廠設置,那麼所有的用戶數據將會清零,包括用戶安裝的APP也會蕩然無存,但是可以防止信息洩露嗎?

其實「恢復出廠設置」是無法阻止信息洩露的,稍微在富士康等組裝廠工作過的,會拆機的工人,就可以將用戶舊手機中的存儲器拆卸下來,恢復用戶的數據是輕而易舉的。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多次恢復手機的出廠設置,每操作一次,就重新下載一個大文件,來回操作兩三次,用戶舊手機中的存儲器將不再留有用戶的個人數據,用戶便可以安心地出售舊手機。

相關焦點

  • 大數據時代,個人隱私該如何安放?
    蔡 斐2003年12月19日,聯合國通過「數字時代的隱私權」決議草案。草案強調,隱私權是民主社會的基礎之一,非法或任意監控通信以及收集個人數據是侵犯隱私權的行為。儘管這一決議並不具備強制性,卻在政治和法律層面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保護網絡和電子通信使用者隱私權的態度,表達出各國在數字時代對侵犯隱私權的現實憂慮。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特別是算法技術的流行,讓數字時代進入到「升級版」,也讓隱私權變得更加敏感而又充滿焦慮。
  • 大數據時代:如何界定個人隱私?
    個人隱私問題現狀看完紀錄片,最令我擔憂的還是當下的個人隱私安全問題。從2012年開始,大數據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並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另一方面,我國就網絡隱私權這一板塊上還存在法律約束上的空白。當網絡技術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大眾的意識無法跟上腳步時,法律政策是否應該積極協調緩和兩者間的矛盾?答案是肯定的。法律或行業規則實質上能有效地劃定個人隱私,為身處大數據時代的人們提供足夠的安全感和行為約束。誠然,大數據的應用大力促進了各行各業的發展。
  •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有可能不洩露嗎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有可能不洩露嗎 2020-06-25 17:39:56 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
  • 個人信息安全:大數據時代下的人肉搜索
    大數據時代,人人都可以利用微博、論壇發布自己的觀點,利用新媒體自由傳播觀點。在大數據與新媒體結合的時代下,網絡為每個人提供了可以參與、可以傳播觀點的平臺,然而同時也為輿論暴力提供了「絕佳」的機會,個人信息安全屢遭侵犯。廣東人肉搜索第一案正是力證。
  •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有可能不洩露嗎?
    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有可能不洩露嗎? 我剛想買個蛋糕就接到蛋糕店的電話問我喜歡什麼口味的蛋糕昨天剛瀏覽了一件衣服
  • 微博數據疑似大規模洩露,用戶手機號等信息外流
    3月19日上午,有微博名為「安全_雲舒」的用戶轉發微博時稱:「很多人的手機號碼洩露了,根據微博帳號就能查到手機號……已經有人通過微博洩露查到我的手機號碼,來加我微信了。」隨後,該網友在微博下的留言中進一步表示,他通過技術查詢,發現不少人的手機號已被洩露,當中涉及不少微博認證的明星、官員、企業家。「來總的手機號也被洩露了,我昨晚查過。」(「來總」代指微博CEO 王高飛)在網友「安全_雲舒」的微博主頁上,其個人介紹為「默安科技創始人兼 CTO」,原阿里集團安全研究實驗室總監。
  • 你每天形影不離的手機 正在悄悄洩露你的隱私
    生活中低頭看手機的人隨處可見,他們或許在追劇、逛淘寶、玩遊戲、刷微博......我們出門或許會忘帶錢包、身份證或者鑰匙,但我相信應該沒有人會忘記帶手機。信息化時代的今天,我們對手機的依賴越來越嚴重,但正是每天吃飯睡覺甚至上廁所都伴隨著我們的手機,正在悄悄地洩把我們的隱私洩露出去。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我們是如何被自己的手機「出賣」的。
  • 舊手機是如何一步步洩露你的個人隱私的?保護隱私請這樣做!
    舊手機是如何一步步洩露你的個人信息的?時下,各種智慧型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不少手機用戶在更換新手機後都會選擇把「退休」的閒置手機賣給二手手機回收市場。這樣安全嗎?「恢復出廠設置」能否一了百了?手機中一般都保存了我們大量的私人信息,你能確保不被洩漏嗎?舊手機裡面的數據信息應該怎麼處理?
  • 新加坡150萬病患數據被盜 總理李顯龍開藥記錄遭洩露
    靠內部自省與外部監管不斷完善是個漫長的過程,醫院眼下至少還能做些補充防範措施,例如將安全風險最大的設備與外部網絡斷開,要求技術人員刪除預設的安全憑證信息,加強無線網絡安全,淘汰安全隱患較大的設備等。  【延伸閱讀】  數據時代的隱私之戰  2017年,瑞典遭遇史上最大規模數據洩露事件。
  • 作為大數據企業 美亞柏科如何處理數據?
    近日,《一部手機失竊引發的驚心動魄的戰爭》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文章講述了家人手機被偷後,遭遇信息洩露、被貸款、被轉帳等驚魂經歷。在這裡,美亞柏科也要提醒大家及時設置 SIM 卡密碼,在丟失手機後應第一時間掛失,強化安全風險意識。  信息技術時代,數據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個人信息保護。
  • 如何防範個人隱私洩露?
    在智能設備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如何做才能防止個人隱私被他人圍觀?  智能攝像頭產品雜、用戶廣、風險多  智能攝像頭,是指不需要電腦連接,直接使用Wi-Fi聯網,配有移動應用,可以遠程隨時隨地查看家裡的一切,與家人語音通話,還支持視頻分享、遠程操作監控視角、報警等功能的一類產品的總稱。
  • 華住1.3億用戶數據疑被洩 拷問AI時代數據安全
    警方介入調查  據悉,此次數據洩露事件涉及到的酒店包括漢庭、美爵、禧玥、諾富特、美居、CitiGO、桔子、全季、星程、宜必思尚品、宜必思、怡萊、海友,華住集團下的經濟、中端、高端型酒店幾乎無一倖免。  事件發生當天,華住集團在其官方微博上先後兩次發布聲明回應。
  • 必勝客被黑致六萬用戶信息洩露個人數據安全如何保障?
    2017-10-20/17:39 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數據洩露事件也日益高發
  • 防止個人隱私從雲端洩露!
    如何徹底刪除雲存儲微信記錄?確保對方在沒有手機的情況下,通過雲端也無法恢復我們的聊天記錄。我們都知道,聊天記錄產生後不僅保存在我們的手機空間裡,而且也會通過雲端來存儲,手機端我們可以採用砸手機,損壞手機等一系列辦法處理,那麼雲存儲空間的微信記錄來如何徹底刪除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安卓和蘋果手機分別該如何刪除。
  • 網易郵箱數據洩露事件:"過億數據洩露"說法不成立
    網易郵箱過億用戶數據洩露」一事仍在發酵。10月20日晚間,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CNCERT)就此事做出通報,稱經驗證烏雲漏洞平臺披露的網易遭洩露的100條數據中,帳號/密碼匹配正確的郵箱為20個,目前已披露的數據尚無法支持「過億數據洩露」這一判斷。  近日,很多網友在論壇和微博上反映自己的網易郵箱洩露,一些用網易郵箱註冊的第三方帳戶被盜。10月18日,網易郵箱發微博闢謠,稱洩露一事不屬實。
  • 害怕數據洩露,成為下一個Facebook嗎?大牛面對面講述實戰經驗!
    主題簡介:對近幾年黑客攻擊事件進行深入分析,並結合講者自身多年的攻防經驗,介紹黑客是如何通過漏洞利用、社會工程學、繞過安全防護設備/策略等方法撕開企業網絡安全防線,拿下通向內網的入口並逐步滲透,最終獲取企業核心數據、控制核心業務。同時還會分享入侵成功後黑客通常如何潛伏。希望各位能夠從攻擊者視角的分享中,審視現有安全建設中的薄弱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 雪球數據疑被洩露 雪球數據官方怎麼回應?
    8月21日網上流傳稱雪球網數據洩露,涉及12萬人的數據只標價75美元,包含姓名,身份證,手機,帳號、郵箱,密碼等眾多個人隱私數據。對此雪球回應稱,不會以任何方式將個人信息洩露給第三方,對此問題已進行核實。
  • 劉萍:大數據視野下金融發展更要堅持誠實守信原則
    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信用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原參事室主任、國務院參事室原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劉萍出席論壇,並以「大數據視野下的金融發展與監管」為題發表演講。劉萍首先指出,當前以數位化經濟和數位化金融引領的浪潮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創造了新機遇,「自然人」變成了「數據人」。特別是在此次新冠疫情下,線上、無接觸、雲計算等成為常態,顛覆了人們以往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模式。
  • 圓通內鬼洩露40萬條個人信息 信息洩露頻發究竟有沒有辦法?
    數據化時代,大家一方面欣喜於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和智能,另外一方面同樣在擔心個人信息的洩露。尤其是這兩年隨著各種大數據應用的普及,人們的擔心甚至已經在逐步超過「欣喜」,平臺、機構信息洩露的事件,經常出現在我們眼前。17日,圓通速遞公司回應稱,其內部員工與不法分子勾結,致4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被洩露。
  • 大數據時代,我們的個人信息要如何保護?
    「再見」睡不下去了,只能躺著玩玩手機,看到網上成都確診女生的個人信息在網絡洩露的新聞,突然想起來之前陪朋友去海口的某個售樓處看房時,渠道讓我們戴上頭盔再去看房的事。渠道告訴我們現在海口的售樓處裡都有人臉識別系統,一旦被判定為自訪客戶,就無法享受到相關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