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薄餡大」:古鷹級重巡洋艦

2020-12-21 ALEX俊赫

【話說軍世】在二戰的太平洋戰場上,舊日本海軍的戰艦曾經「耀武揚威」過好一段時間,多次壓制著美國海軍「一頓好打」,在1942年7月瓜島附近海域,舊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艦隊也曾重創美澳巡洋艦艦隊,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要說的日本古鷹級重巡洋艦。

條約下的戰艦:日本古鷹級重巡洋艦

說到古鷹級重巡洋艦,首先我們要說一下1922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在其中有一些規定:各國主力艦和航空母艦除外,不可以建造超過1萬噸的作戰艦艇,不可以裝備超過8英寸(203毫米)的艦炮。

其實這也就是相當於規定了,非主力戰艦的艦炮不能超過203毫米,排水量不超過1萬噸,而在此條件下,舊日本海軍開始建造古鷹級重巡洋艦的主要數據,也就只能圍繞著條約規定來。

1926年2艘古鷹級重巡洋艦完工,分別是古鷹號和加古號,後續建造過青葉號和衣笠號,不過這兩艘重巡已經經過大幅的設計改進,又被單獨劃分為青葉級,因此,實際上古鷹級重巡洋艦隻有2艘。

「皮薄餡大」:重攻輕防的重巡

為了壓制自己的主要對手:美國海軍的巡洋艦,1926年完工時,古鷹級重巡洋艦裝備了6門200毫米艦炮,在戰艦的前部和後部各布置了3座單裝主炮塔,標準排水量7950噸,航速也可以飆到34.5節,不過受到噸位的限制,古鷹級的裝甲防護數據相對比較有限,也沒有防雷隔艙防護,其主裝甲帶為有9度傾角的76毫米裝甲防護,水平裝甲為35毫米裝甲防護。

為了有效地控制重量,古鷹級的設計非常巧妙,其將主裝甲帶列入承重結構中,但是同樣是因為控制重量,該級艦的主裝甲帶的防護面積縮水了許多,相比原設計中主裝有3.28米位於公試水線上方,實際上最後控制到了只有2.21米。

到了1937年的改裝後,古鷹級最明顯的變化是艦炮,還是6門主炮,不過口徑變為了203毫米,主炮塔變成了雙聯裝,艦體前部布置有兩座呈背負式布置,艦體後部布置有一座;另外強化了對空火力,改裝了4門120毫米高射炮,因為拆除了兩座後部炮塔,提升了航空操作能力,可以攜帶2架水上偵察機。

就數據上來看,古鷹級重巡洋艦有些「重攻輕防」,不過這是原本設計思路和現實相互妥協的結果,因為古鷹級原本應該對應的對手是輕巡洋艦,其防護性設計也是應對152毫米艦炮的輕型巡洋艦的,而受到噸位的限制,其防護能力已經無法在由大幅提升,因此呈現出後來這種「皮薄餡大」的感覺。

瓜島海戰上高光一閃,古鷹級的覆滅

瓜島海戰是美日在太平洋戰爭之間長時間爭奪戰,在美軍登陸瓜島後,1942年8月8日午夜至8月9日凌晨的薩沃島海戰中,舊日本海軍第八艦隊偷襲了隆加角的美澳艦隊,古鷹、加古、衣笠、青葉等巡洋艦悉數參戰,以微小代價,擊沉美澳阿斯圖裡亞號、昆西號、文森斯號和坎培拉號巡洋艦,取得大勝。

不過這次高光一閃過後,同年8月10日,加古號在返回基地途中被美軍潛艇擊沉,同年10月11日,古鷹號在日軍在靠近瓜島炮擊亨德森機場時,被美軍擊沉,於12日凌晨0:40分沉沒。

來自俊赫君的胡說:

雖然在瓜海戰中,舊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表現很不錯,不過對於原定的炮擊美軍登陸場和機場的任務來說,顯然有些超標,古鷹級的203毫米艦炮對於機場的攻擊效果相對有限,遠不如戰列艦艦炮,美軍機場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而在此之後,美國海軍航母和各類戰艦開始「暴兵」,日軍逐漸失去了海空優勢,並最終以失敗告終。

相關焦點

  • 被規定為古鷹級重巡洋艦
    日本算是一個島國,所以特別注重海上軍事實力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很多國家都籤訂了倫敦海軍條約,規定籤訂的國家不能製造出殺傷力太大的軍事武器,因為這樣的威脅性非常大,日本也籤訂了這個條約,不過古鷹級重巡洋艦是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籤訂之後建造的最早裝備二十釐米口徑主炮的巡洋艦
  • 它是日本最弱的重巡洋艦,也是世界第一級重巡洋艦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建造的重巡洋艦,大多都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其他不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如德國海軍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美國海軍的巴爾的摩級、得梅因級以及日本海軍的利根級,基本都建造於倫敦海軍條約失效後,而唯一一級建造於條約時代來臨前的重巡洋艦,就是日本的古鷹級重巡洋艦。
  • 日軍古鷹級重型巡洋艦(圖)
    日本海軍重巡洋艦  ——古鷹號(Furutaka)  【艦史】  古鷹級戰艦完成於1926年,是日本建造的首級重巡洋艦,為著名的夕張級輕巡洋艦的後繼艦。嚴格地說,他們算是兩個級別的戰艦:古鷹級和青葉級,但設計基本是相同的,在外觀上也很難分辨出來。
  • 1926年舊日本海軍第一型重巡洋艦——「古鷹」級重巡洋艦
    古鷹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籤定之後建造的最早裝備200毫米口徑主炮的巡洋艦,由著名日本海軍造船軍官平賀讓主持設計,之前他還設計了實驗性質的夕張號輕巡洋艦。古鷹級共建造了兩艘,同型包括古鷹號、加古號,兩艦於1926年完工服役。後續艦經過大幅改進設計,成為青葉級重巡洋艦。根據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古鷹級艦被歸類為重巡洋艦。
  • 「妙高」級重巡洋艦——一戰時舊日本海軍巡洋艦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該級艦4艘,分別為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妙高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針對所謂的1萬噸排水量門檻規範所發展的條約級重巡洋艦,該艦的造艦計畫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給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設計師同樣為設計古鷹級的平賀讓造船少將。
  • 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
    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到1931年為止,日本海軍已經先後建造了古鷹級重巡洋艦2艘,青葉級重巡洋艦2艘,妙高級重巡洋艦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4艘,合計共12艘重巡洋艦,按照華盛頓會議達成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噸位和數量均已用完
  • 它是最後一艘高雄級重巡洋艦,曾在薩沃島海戰中立下奇功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名字並不是第一次被用在日本的軍艦上,早在二戰前,就有一艘條約型重巡洋艦被命名為鳥海號。最上級重巡洋艦因為始建時是輕巡洋艦,所以用河流的名字命名。鳥海號在戰前並沒有經歷和姊妹艦一樣的大改裝,只在戰爭爆發後對武器系統進行了升級,原有的120毫米高射炮被更換成4座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此外還加裝了4座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魚雷發射裝置也更換成了可以發射93式氧氣魚雷的4座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
  • 二戰日本聯合艦隊重型巡洋艦一覽:古鷹級與青葉級
    古鷹級重巡在華盛頓條約籤署後,世界海軍的艦艇劃分才變為今天我們熟知的樣子,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等等。而今天第一個出場的古鷹級重巡即是日本海軍第一級重巡。古鷹級(古鷹號與加古號)排水量7950噸,採用6門口徑奇特的200mm火炮(通常情況下應該為203mm,即8英寸。在二次改裝後換成了3座203mm雙聯炮塔),該艦艇防禦力較弱,但航速可達34.5節,配上3座雙聯裝610mm魚類發射器,日本海軍的雷擊作戰思想一覽無餘。
  • 義大利的「七豪傑」,失意的重巡,二戰前後義大利條約型重巡洋艦
    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籤訂後,義大利海軍本來想在1923年和1924年就開始建造全新的條約型重巡洋艦。但是因為預算經費等方面的原因,一直遲遲未能成行。不過,隨著法國在1924年亮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條約型重巡洋艦——「迪凱斯納」級重巡洋艦,義大利海軍馬上調整了自己的造艦方案,開始籌劃自己的第一款條約型重巡洋艦。
  • 它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級條約型重巡洋艦,近一半在戰爭中沉沒
    1930年,就在美國慢悠悠的建造兩艘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的時候,英國已經完成了全部13艘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建造,日本也造完了全部12艘條約型重巡洋艦。即便加上兩艘未完成的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美國海軍也才造了10艘重巡洋艦而已。
  • 它是日本下水的最後一艘重巡洋艦,到二戰結束也未能建成
    直到1941年,眼看著和美國之間的戰爭迫在眉睫,日本人終於作出決定,立即著手擴充重巡洋艦部隊規模,「八八艦隊」中的重巡洋艦計劃直到這時才算真正啟動。然而此時開始設計全新的重巡洋艦已經來不及了,為了加快新艦的建造和服役進度,日本人決定新艦將以最上級重巡洋艦第二批次的鈴谷號重巡洋艦為藍本設計建造。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930年4月,為了堵住這一漏洞,美英日三國籤署了倫敦海軍條約,對三國巡洋艦以下艦隻的總噸位、單艦噸位和主炮口徑等做出了明確規定。條約對於巡洋艦(標準排水量萬噸以下的)主炮口徑規定:超過8英吋的為A級巡洋艦(重巡洋艦),6.1英吋以下的為B級巡洋艦(輕巡洋艦),並對總噸位進行了限制。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930年4月,為了堵住這一漏洞,美英日三國籤署了倫敦海軍條約,對三國巡洋艦以下艦隻的總噸位、單艦噸位和主炮口徑等做出了明確規定。條約對於巡洋艦(標準排水量萬噸以下的)主炮口徑規定:超過8英吋的為A級巡洋艦(重巡洋艦),6.1英吋以下的為B級巡洋艦(輕巡洋艦),並對總噸位進行了限制。
  • 「高雄」級重巡洋艦:20世紀20~30年代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
    高雄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3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一級新式重巡洋艦。本級艦是在妙高級的基礎上改進設計,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由日本海軍造船軍官藤本喜久雄主持設計。高雄級重巡洋艦共四艘,分別是「高雄」號、「愛宕」號、「摩耶」號和「鳥海」號。
  • 「紐奧良」級重巡洋艦——美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條約型重巡洋
    紐奧良級重巡洋艦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重巡洋艦,是美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條約型巡洋艦,是所有「條約型」巡洋艦中性能最優異的。紐奧良級重巡洋艦是巡洋艦創新技術的測試溫床,該級巡洋艦是後來所有美國巡洋艦的直系祖先。
  • 日本二戰重巡洋艦盤點,基本全都被美軍擊沉了!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繼續「日本戰艦篇」,由於當時日本戰艦多達百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本期為重巡洋艦篇之三。圖為鈴谷號重巡洋艦,排水量13887噸,航速35.5節(約65公裡),乘員950人,配各式艦炮18門,魚雷發射管12門,另可搭載水上飛機3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