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日本最弱的重巡洋艦,也是世界第一級重巡洋艦

2020-12-14 古今沙場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建造的重巡洋艦,大多都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其他不屬於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如德國海軍的希佩爾海軍上將級,美國海軍的巴爾的摩級、得梅因級以及日本海軍的利根級,基本都建造於倫敦海軍條約失效後,而唯一一級建造於條約時代來臨前的重巡洋艦,就是日本的古鷹級重巡洋艦。

服役之初的古鷹級重巡洋艦

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籤訂之前,日本國會即通過了建造2艘7000噸級巡洋艦的預算計劃。新的7000噸級巡洋艦是夕張級輕巡洋艦的後繼艦,除了噸位比夕張級大一倍之外,也將夕張級裝備的6門140毫米主炮升級為6門200毫米主炮。當時的世界上還沒有重巡洋艦的概念,在日本海軍中則有一等巡洋艦和二等巡洋艦的分別,新的7000噸級巡洋艦不僅噸位大,還裝備了200毫米主炮,毫無疑問算是一等巡洋艦。按照一等巡洋艦的命名規則,日本人將首艦命名為古鷹號,然而在二號艦命名時,由於二號艦的建造經費來自被取消的川內級輕巡洋艦四號艦,二號艦於是也沿用了被取消艦艇的名字,被命名為加古號。加古川是日本兵庫縣的一條河流,加古號重巡也成了日本海軍中除了鑽條約空子建造的最上級重巡洋艦之外唯一以河流命名的重巡洋艦。

雖然這一級重巡洋艦被稱為古鷹級,但事實上先開工建造的卻是加古號,該艦於1922年11月17日在神戶的川崎造船廠開工建造,1925年4月10日下水,1926年7月20日完工;古鷹號則於1922年12月5日在長崎的三菱造船廠開工,1925年2月25日下水,1926年3月31日完工。從完工時間來看,古鷹號排在前面,所以古鷹號還是一號艦,該級以古鷹命名並無不妥。事實上古鷹號之所以能後開工卻搶在前面竣工,是因為加古號在建造中船廠的起重機出了事故,導致工程拖延了大約6個月的時間,這才讓古鷹號搶了先。

已經換裝雙聯裝主炮的古鷹級重巡洋艦

古鷹級重巡洋艦服役時的排水量為7950噸,主炮採用6門單管200毫米艦炮,設置方式也比較獨特:艦體前部第一、第二炮塔朝前,第三炮塔朝後;艦體後部第四炮塔朝前,第五、第六炮塔朝後。副炮採用4門76毫米高射炮;按照舊日本海軍的雷擊戰傳統,艦上還安裝了12具610毫米魚雷發射管;此外,還搭載一架水上偵察機,並為此設置了必需的航空保障設施。古鷹級採用平甲板船型,艦體長寬比很大,讓整艘艦顯得又細又長,看起來很單薄的樣子,這樣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航速。動力方面,古鷹級安裝了三菱的高低壓全齒輪轉動渦輪機,使得其航速能達到34.5節,這差不多是同時代同類別艦艇的最高航速了。古鷹級在裝甲防護的設計上頗有特點,總設計師平賀讓為了在有限的噸位下儘可能強化古鷹級的裝甲,選擇了將舷側裝甲設計成艦體結構的一部分,且將裝甲設計出一定的傾角,以加大裝甲的水平方向實際厚度,事實證明這種辦法在減重方面效果頗為明顯,但在提升裝甲防護水平方面則根本沒什麼作用,這一點也沒妨礙古鷹級成為防護力最差的重巡洋艦之一。

1937年,古鷹級重巡洋艦陸續接受了現代化改裝,6門200毫米單管艦炮被拆除,原來那種奇怪的布置方式也隨之消失,新換裝的6門203毫米主炮分別裝在3個雙聯裝炮塔內,艦橋前部呈背負式安裝兩座炮塔,艦尾安裝一座炮塔;4門76毫米高射炮被更換為4門120毫米高射炮;原來的12具魚雷發射管減少為8具,且由固定式發射改為兩座四聯裝迴旋式發射管;艦上增設了飛機彈射器,改造了航空保障設施,使得水上偵察機搭載能力由1架增加到2架。此外,古鷹級還對艦橋進行了改造,強化了指揮功能。改裝完成後,古鷹級排水量增加到了8700噸,航速則下降到了33節。

在海上編隊航行的古鷹號和加古號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初,古鷹級被編入近藤信竹中將麾下的第四艦隊,先後參加了進攻關島和威克島的作戰。1942年1月前往索羅門群島地區作戰,1942年5月參加珊瑚海海戰後被召回本土,為中途島作戰做準備。在6月的中途島作戰中,古鷹級作為支援艦隊的一員連美國人的面都沒見到,也沒起什麼作用。此後,古鷹級再度南下回到索羅門群島海域,和當年1月初次到索羅門群島不同,這次古鷹級兩艦再也沒能離開索羅門群島。

1942年8月7日,美軍登陸瓜達爾卡納爾島,古鷹號、加古號被編入第八艦隊,在三川軍一中將的指揮下炮擊美軍登陸場。第二天,也就是8月8日,三川軍一中將率第八艦隊悄悄向隆加角運動,企圖偷襲此處的美澳混合艦隊。這時的第八艦隊中除了古鷹級兩艦外,還有鳥海、衣笠、青葉等三艘重巡洋艦以及天龍、夕張等輕巡洋艦,還有數艘驅逐艦。8月8日深夜,三川艦隊成功的摸到了美澳混合艦隊附近,利用日軍常年苦練夜戰帶來的優勢,成功的一舉擊沉美軍阿斯託裡亞號、昆西號、文森斯號以及澳大利亞海軍坎培拉號等四艘重巡洋艦,另外還重創了芝加哥號重巡洋艦。日軍付出的代價是鳥海號海圖室被擊中,擠在裡面的34名參謀軍官全體陣亡,無一倖存。

不過報應很快就來了,第二天,匆匆撤離的三川艦隊被附近巡邏的美軍潛艇發現,加古號被美軍魚雷擊中,當場沉沒,成為繼三隈號之後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第二艘重巡洋艦。

為數不多的古鷹級彩色照片

1942年11月11日夜,美日兩軍艦隊再次在薩沃島海域發生交戰,這一次古鷹號的好運氣也用完了,由於美軍在雷達火控方面具有絕對優勢,日軍的夜戰優勢變成了絕對劣勢,古鷹號先是挨了一頓大口徑艦炮炮彈,然後又被企業號的艦載機和海軍陸戰隊的陸基飛機轟炸,多處中彈並燃起大火,12日凌晨0:40分宣告沉沒。至此兩艘古鷹級都成了鐵底灣艦隊的一員,而美軍也算是報了8月8日夜戰的一箭之仇。

相關焦點

  • 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
    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它是日本海軍撞船最多的重巡洋艦,最後被己方的魚雷擊沉到1931年為止,日本海軍已經先後建造了古鷹級重巡洋艦2艘,青葉級重巡洋艦2艘,妙高級重巡洋艦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4艘,合計共12艘重巡洋艦,按照華盛頓會議達成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噸位和數量均已用完
  • 它是日本下水的最後一艘重巡洋艦,到二戰結束也未能建成
    1937年,日本海軍再次炮製了「八八艦隊」的計劃,與1920年的「八八艦隊」不同,這次的計劃是要新建8艘快速戰列艦和8艘後條約型重巡洋艦。此時各國的航空母艦和海軍航空兵已經逐漸發展成熟,而日本人還對大炮巨艦如此痴迷,可見日本海軍的思想有多迂腐和不切實際。
  • 「皮薄餡大」:古鷹級重巡洋艦
    【話說軍世】在二戰的太平洋戰場上,舊日本海軍的戰艦曾經「耀武揚威」過好一段時間,多次壓制著美國海軍「一頓好打」,在1942年7月瓜島附近海域,舊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艦隊也曾重創美澳巡洋艦艦隊,其中就包括我們今天要說的日本古鷹級重巡洋艦。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它是最後一艘高雄級重巡洋艦,曾在薩沃島海戰中立下奇功
    1998年3月,日本海上自衛隊訂購的第四艘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加入現役,該艦被日本海上自衛隊命名為鳥海號。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名字並不是第一次被用在日本的軍艦上,早在二戰前,就有一艘條約型重巡洋艦被命名為鳥海號。
  • 「高雄」級重巡洋艦:20世紀20~30年代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
    高雄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3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一級新式重巡洋艦。本級艦是在妙高級的基礎上改進設計,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巡洋艦之一。由日本海軍造船軍官藤本喜久雄主持設計。高雄級重巡洋艦共四艘,分別是「高雄」號、「愛宕」號、「摩耶」號和「鳥海」號。
  • 被稱為「驚人的違約艦」的舊日本海軍重艦——「最上」級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文:もがみ,英文:Mogami),原本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通過換裝主炮變身成為重巡洋艦。1922年,英國、美國、日本、法國、義大利籤定了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海軍強國主力艦建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勢頭,但對巡洋艦以下輔助艦艇的數量沒有限制。因此各締約國開始重點發展建造巡洋艦以下的其他艦艇,日本建造了妙高級和高雄級共八艘萬噸級巡洋艦。在"海軍假日"的前八年,各國圍繞條約型重巡洋艦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妙高」級重巡洋艦——一戰時舊日本海軍巡洋艦
    妙高級重巡洋艦是20世紀20年代日本海軍建造的重巡洋艦。該級艦4艘,分別為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妙高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針對所謂的1萬噸排水量門檻規範所發展的條約級重巡洋艦,該艦的造艦計畫在1922年7月3日首次提交給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主設計師同樣為設計古鷹級的平賀讓造船少將。
  • 日本建造的最早巡洋艦有何能耐?被規定為古鷹級重巡洋艦
    日本算是一個島國,所以特別注重海上軍事實力的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很多國家都籤訂了倫敦海軍條約,規定籤訂的國家不能製造出殺傷力太大的軍事武器,因為這樣的威脅性非常大,日本也籤訂了這個條約,不過古鷹級重巡洋艦是日本帝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籤訂之後建造的最早裝備二十釐米口徑主炮的巡洋艦
  • 義大利的「七豪傑」,失意的重巡,二戰前後義大利條約型重巡洋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陣營中,義大利海軍是僅次於舊日本海軍的軸心國第二大海軍作戰力量。雖然義大利海軍的實力還沒有上升到能夠和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正面對抗的程度,但是其仍然擁有包括戰列艦和重巡洋艦在內的各種中大型水面作戰艦艇,給當時英國皇家海軍的地中海艦隊帶來了一定的作戰壓力。
  • 它是美國海軍最後一級條約型重巡洋艦,近一半在戰爭中沉沒
    1930年,就在美國慢悠悠的建造兩艘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的時候,英國已經完成了全部13艘條約型重巡洋艦的建造,日本也造完了全部12艘條約型重巡洋艦。即便加上兩艘未完成的波特蘭級重巡洋艦,美國海軍也才造了10艘重巡洋艦而已。
  • 1926年舊日本海軍第一型重巡洋艦——「古鷹」級重巡洋艦
    古鷹級重巡洋艦是舊日本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籤定之後建造的最早裝備200毫米口徑主炮的巡洋艦,由著名日本海軍造船軍官平賀讓主持設計,之前他還設計了實驗性質的夕張號輕巡洋艦。古鷹級共建造了兩艘,同型包括古鷹號、加古號,兩艦於1926年完工服役。後續艦經過大幅改進設計,成為青葉級重巡洋艦。根據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古鷹級艦被歸類為重巡洋艦。
  • 日本二戰重巡洋艦盤點,基本全都被美軍擊沉了!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繼續「日本戰艦篇」,由於當時日本戰艦多達百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本期為重巡洋艦篇之三。圖為最上號重巡洋艦,排水量12200噸,航速35節(約64.75公裡),乘員850人,配各式艦炮14門,魚雷發射管12門,另可搭載水上飛機3架。此艦為「最上級重巡」首艦,服役於1935年7月,在1944年底的雷伊泰灣海戰中,最上號被美軍擊中,喪失戰鬥力後由日軍自沉。
  • 這艘輕巡洋艦噸位比驅逐艦還小,卻曾成功擊敗重巡洋艦
    最上級重巡洋艦日本海軍在1928年之前建造了12艘重巡洋艦,較新的妙高級和高雄級相當均衡,與同時代的美英法意等國的重巡洋艦相比絲毫不落後。然而日本在輕巡洋艦的發展上就乏善可陳了,在十幾年時間裡,日本輕巡洋艦部隊的主力是十幾艘排水量5500噸級的戰艦,這些戰艦外觀非常復古,武備也不算強,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足以媲美驅逐艦的高航速。事實上,日本的輕巡洋艦基本都是作為水雷戰隊的旗艦使用的,在其他國家,這種戰艦通常被稱為驅逐領艦。如果把這些「5500噸輕巡洋艦」當做驅逐領艦看待,那它們還算是很強大的。
  • 「紐奧良」級重巡洋艦——美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條約型重巡洋
    紐奧良級重巡洋艦是美國海軍隸下的一型重巡洋艦,是美國建造的最後一級條約型巡洋艦,是所有「條約型」巡洋艦中性能最優異的。紐奧良級重巡洋艦是巡洋艦創新技術的測試溫床,該級巡洋艦是後來所有美國巡洋艦的直系祖先。
  • 二戰德國海軍最富傳奇色彩的戰艦---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是納粹海軍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的3號艦,德國二戰大型水面作戰艦艇之一。1936年4月23日開工,1940年8月1日服役。標準排水量(噸)14247,滿載排水量(噸) 18500。航速(節) 32.5。
  • 中國海戰旗艦網遊《海戰世界》重巡洋艦介紹
    1930年的倫敦海軍會議又將艦炮口徑在155毫米以上203毫米及以下口徑的巡洋艦稱之為重巡洋艦。
  • 它是日本二戰中損失的第一艘重巡洋艦,災難起因讓日本人感到無奈
    最上級重巡洋艦三隈,是日本大分縣境內日田盆地裡一條河流的名字,日本人管這條河叫三隈川。這裡就值得研究一下了,日本的重巡洋艦都是以日本境內的山命名的,比如妙高、高雄等等,為何三隈號重巡洋艦以河流命名?這是因為它所屬的最上級重巡洋艦,原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軍備條約限制而設計建造的一級輕巡洋艦,後來才改為重巡洋艦。在這個問題上,和金剛級戰列艦的情況很相似。
  • 舊日本海軍高雄號重巡洋艦被英國袖珍潛艇擊沉記
    1945年7月,在新加坡北部的柔佛海峽日海軍基地內,躺著受傷後剛修復的日本重巡洋艦高雄號。曾經被稱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率領的日軍趕出新加坡的英國人,此時發現報仇時機已到… 為了襲擊高雄號,英海軍派出冥河號潛艇及袖珍潛艇Xe-3號。
  • 二戰德國最好的重巡洋艦:主炮轉向只需15秒,還賣給蘇聯一艘
    在1935年,英德海軍籤訂協議使希特勒更加明目張胆,陸續建造了當時的德意志級戰列艦和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該型巡洋艦也是當時德國海軍的主要作戰艦艇。當時一共有三艘該型艦艇在德國海軍服役,據了解,其滿載排水量將近2萬餘噸,上面還搭載有數門204毫米艦炮,在當時這級巡洋艦也是出類拔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