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在新加坡北部的柔佛海峽日海軍基地內,躺著受傷後剛修復的日本重巡洋艦高雄號。曾經被稱為「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率領的日軍趕出新加坡的英國人,此時發現報仇時機已到…
為了襲擊高雄號,英海軍派出冥河號潛艇及袖珍潛艇Xe-3號。7月25日,冥河號潛艇拖帶Xe-3號從汶萊基地出發,順利地航渡了五個晝夜,30日夜到達了新加坡附近海面。於是Xe-3號袖珍潛艇離開了拖帶的母艇,開始了獨立的襲擊行動,它利用夜幕掩護一直在水面航行,31日拂曉前駛到了柔佛海峽。
在接近海峽時,Xe-3號遇到了兩艘護送油船航行的日本軍艦,Xe-3號立即潛水進行規避。之後又浮出水面繼續航行。10時到達了日海軍基地前的防潛網附近。恰好碰到該處有日本艦艇巡邏警戒,Xe-3號又潛入水中,從水下派出了潛水員用割網器在防潛網上開闢一條通道,從這個通道口穿過。
Xe-3號突破防潛障礙後,不久就發現了停靠在基地內的巡洋艦高雄號,於是快速向目標駛去。14時40分,Xe-3號駛至高雄號重巡洋艦旁,潛坐在海底上,接著派出了潛水員將六個設置好定時爆炸引信的磁性水雷安放在高雄號的艦殼上。潛水員完成任務回到Xe-3號,Xe-3號潛艇從高雄號旁的海床上浮,從水面離開了目標。
Xe-3號按照原來的路線,順利地鑽過了防潛網,駛出了柔佛海峽,到達預定的海面與冥河號潛艇會合。Xe-3號安全地返回了汶萊基地。21時30分,磁性水雷在規定的時間爆炸,將高雄號艦體炸開了一個長18米、寬9米的大洞,海水大量湧進艦內,使其喪失了出海作戰的能力,只有困居港內,日本投降時仍未修復。1946年10月29日,由英海軍拖曳航行至馬六甲海峽沉沒。參加這次襲擊高雄號作戰的四名官兵都受到了表彰,艇長還獲得了英國軍人的最高榮譽——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高雄號1932年5月31日竣工,滿載排水量1.6萬噸,艦長203米, 寬21米,航速高達35.5節,裝備主炮203毫米口徑雙聯裝火炮10門和16具610毫米口徑魚雷發射管。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高雄號曾與日海軍戰列艦一起待命,用來對付英國遠東艦隊的威爾斯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
X型袖珍潛艇是英海軍研製的一種袖珍潛艇,艇長15米,最大直徑1.7米,排水量39噸。水面航行時,以柴油機為動力,水下航行時,用艇上的電動機推進,電力是由艇上的蓄電池供給。全艇劃分為4個水密艙,在艇的兩舷攜載有2個可分離的炸藥筒,每個炸藥筒可裝一噸烈性炸藥。二戰中X型袖珍潛艇的戰績除了奇襲高雄號外,還有參與擊沉德國巨型的戰列艦提爾比茨號,提爾比茨號在3艘X型袖珍潛艇攻擊下,艦體破損,遭到嚴重破壞,最後在英國航母艦載機的轟炸下,結束了它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