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應形勢所需,袖珍潛艇應運而生。袖珍潛艇一般分為兩類,一種由一到兩名乘員操縱,攜帶魚雷的超小型化的潛艇;一種是蛙人直接操控的魚雷。
在許多實戰中,袖珍潛艇取得了不俗的戰果,如義大利人操魚雷炸毀了英國戰列艦「伊莉莎白女王」號和「勇士」號,德國「海豹」袖珍潛艇擊沉了法國「戰鬥」號驅逐艦和3艘重量級貨輪,引起盟軍的恐慌和警惕。
而二戰結束前夕,英國皇家海軍發動了最後一次教科書式水下襲擊行動,為袖珍潛艇作戰畫下圓滿句號。當時英國設計的XE型袖珍潛艇長16.23米,寬1.75米,高1.6米,排水量僅30噸,配備有一臺45馬力的4缸柴油機和一臺30馬力的電動機。至於攻擊武器,XE兩舷各載有4400磅的高爆炸彈,可自由設定起爆時間。
然而,這樣的袖珍潛艇並不被盟友看好,甚至被諷刺為「自毀小艇」。直到1945年7月,經過長時間待定的袖珍潛艇部隊才接收到重要任務,擊毀了日本海軍重巡洋艦「高雄」號。
當時,4名艇員先經過 10小時的航程抵達新加坡港灣入口,通過割破防潛網的方式悄悄潛入港內,蟄伏等待獵物的到來。下午兩點,「高雄」號終於露出真身,艇員耗費一個小時才找準理想攻擊位置,隨後蛙人攜帶6枚水雷安置在「高雄」船身上。
不過,袖珍潛艇也有致命弱點,精簡的設備增加了任務執行的難度,艇員很可能有去無回。4名艇員一度被「高雄」艦體卡住,經過1個多小時的掙扎,才憑藉運氣成功脫險。他們離開不久後,「高雄」號艦底發生爆炸,破開長18米、寬9米的打動,自此後,海上巨獸「高雄」號再也沒能展現他的威力,作為靶船葬身在馬六甲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