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膏糖——風靡蘇浙滬的藥糖

2020-12-19 春瑞訴說

梨膏糖據說最早出現在唐代,當時魏徵的母親得了咳嗽氣喘的毛病,大來了給開了中藥,讓老太太服下。可這老太太嫌藥苦難吃,拒絕吃藥,跟魏徵說想吃梨。魏徵一聽就犯了愁,因為他母親早就沒牙了,怎麼可能咬得動梨呢?於是魏徵想了個主意,他把梨放在水裡煮然後加上糖,再把川貝、茯苓、杏仁之類的中藥也放了進去。因為加了中藥,魏徵怕糖放得不夠,又加了些糖進去。

這麼一忙活,已經到了半夜,魏徵實在太累了,就睡了過去,醒來時發現一鍋湯已經熬成了糖塊。魏徵趕緊嘗了嘗,覺得又酥又甜,十分好吃,而且糖塊吸收了各種中藥的成分,帶點藥味,估計可以治好他母親的病。果然,這老太太十分喜歡這種清甜爽口的藥糖,每天都能吃下些,沒過多久她的病就好了。

後來梨膏糖的製作方法逐漸傳到了民間,到北宋的時候已經相當普遍了,製作的技術也比較成熟了。南宋時,掌握著梨膏糖製作技術的商販遷徙到南方,把這種手藝也帶到了南方,從那以後,梨膏糖在江南也風靡起來。在江南,梨膏糖逐漸發展,形成了杭幫、本幫、蘇幫、寧幫和揚幫等。

但是製作的過程都差不多,都要先把梨切片,與,用獲前胡、制半夏、款冬花等中藥一起熬煮,每半小時把熬好的湯汁來,加水再煮,這樣反覆熬煮四次。然後把四次的湯汁混合,倒入鍋裡,放上冰糖,用中火煮,看到汁液黏稠了。

放入橘紅粉和香櫞粉拌勻,用小火熬到湯汁能拉出絲來,再倒入模具中,等涼了就能結成糖塊了。梨膏糖做著不複雜,但是在過去,賣它可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在蘇,梨膏糖就有「文賣」和「武賣」兩種。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美食

文賣」如今在蘇州還能找到,就是在固定的地點擺攤賣梨膏糖;「武賣」則是那種以流動、說唱逗樂的形式賣梨膏糖,現在已經基本見不到了。蘇用人也管「武賣」叫「小熱昏」。「熱昏」是吳地方言,指人發熱昏了頭,胡言亂語。賣梨膏糖的都是平民小百姓,所以他們也就被人叫做「小熱昏」。舊時,「小熱昏」們一般會選擇黃昏時分,特別是夏天,大家都在外面乘涼聊天的時候出場。

常常是一個小個子老頭,穿著長衫,臉上塗得紅紅的,戴個頭套,後面有個尾巴,站在長凳上,一面敲鑼,一面吆喝。他的身邊一般有個大木箱,木箱子上寫著「梨膏糖」。這個箱子可以放梨膏糖,可以當作樂器,有時候還可以放鑼、摺扇等道具。

「小熱昏」們表演的主要是一些民歌小調,有時也會說些蘇州城裡城外得了咳嗽氣需翻的笑話、故事,也有現編的說唱、新聞等,內容大多非常搞笑滑稽,常常逗解3非得全場一片笑聲。

那什麼時候開始賣糖呢?一般在大家聽得正有興致的時候,「小熱昏」會來個「急剎車」,開始推銷他的梨膏糖。旁邊一般會有一個女人幫忙,敲保題,敲鑼、收收錢、遞遞糖之類的。兩人配合得好,糖就賣得好。

這種有趣熱鬧的梨膏糖賣法現在已經無處可尋了。據說上海管賣梨膏糖叫「獨角戲」,它也是「小熱昏」的一個翻版,都是以逗人取樂為主。當然,梨膏糖在蘇州的很多百年老店裡都可以買到,比如相城區的百年老店——百草梨膏糖就常年製作和銷售梨膏糖,雖然少了過去的那種快樂和熱鬧,但那清甜的藥香被傳承了下來,既讓人唇齒留香,又可以強身健體。

相關焦點

  • 追糖:老上海的梨膏糖與粽子糖
    就如過去走街串巷賣梨膏糖所唱:「嗚呀嗚哩哐呀。梨呀梨膏糖呀——老爹爹吃了吾的梨膏糖呀,一覺困到大天光呀。老奶奶吃了吾的梨膏糖呀,耳不聾來眼不花呀……」圖說:梨膏糖的模樣。賣梨膏糖的對象不止於老爹爹老奶奶,他唱的歌詞是可根據眼前對象的不同年齡、職業和性別,而唱出吃梨膏糖的好及不吃的苦。圖說:賣梨膏糖的「小熱昏」。
  • 藥苦梨香裹舌尖 百年老字號梨膏糖華麗變身
    原標題: 藥苦梨香裹舌尖 百年老字號梨膏糖華麗變身「賣梨膏糖咧……」這熟悉的叫賣聲停留在很多人的兒時記憶中。老城隍廟的梨膏糖,是糖,也是深受市民歡迎的止咳糖。如今,百年老字號、上海「非遺」梨膏糖華麗變身,研製出20多個品種的品嘗型梨膏糖,以及首款上海梨膏草本飲品——梨膏露。
  • 上海特產小吃——梨膏糖
    上海老城隍廟梨膏糖,自唐朝盛傳至今,有歷史記載從鹹豐五年起,已有160餘年歷史。經歷了清代民國、抗戰、新中國,作為百年老店中傳統的梨膏糖,遵循藥食同源的中醫理論,取百草之精髓,熬傳統梨膏糖,給予芸芸眾生帶來了健康。
  • 梨膏糖和五香豆 上海味道是「有魔性的」
    那就讓我們從梨膏糖和五香豆的故事開始講起。百餘年前的那口紫銅鍋依然飄著糖香15名師傅每年熬製200噸上海梨膏糖「賣梨膏糖咧」,還有多少上海人能夠在兒時記憶中翻找出這一句抑揚頓挫的吆喝?中國人一直相信藥食同源,藥食同補。老城隍廟的梨膏糖,是藥,也是糖,苦中帶甜,甜中帶甘,就像人生。它不僅深藏在城市的記憶中,也濃縮了一段人文情懷。
  • 梨膏糖當場熬出來
    今天上午,上海兩大著名特產五香豆與梨膏糖聯袂在豫園商城推出經典懷舊現場展演,引來眾多中外遊客駐足觀看。  具有150餘年歷史的上海傳統特產梨膏糖,像當年的創始人「朱品齋」朱家夫婦一樣在廣場上現做現賣:先把糖、梨和碾成粉的幾十味中藥放進鍋裡熬,再投下不耐火烤的其他中藥和蜂蜜,眼看鍋子裡滾燙的藥從冒泡到起了韌勁,就關火「打冷板」,最後把糖漿從高處向下澆成型,放涼後用方尺劃線,良藥不苦口的梨膏糖就做成了。
  • 追尋城市美味:三分賣糖,七分賣唱的梨膏糖
    梨膏糖,南方諸多城市中普遍的一種傳統特產,它既是糖又是一種「藥」。如今許多城市如上海、常州、杭州等地方,特別是到像上海城隍廟類似的旅遊景區中,都會見到這種「老古董」。雖說傳承千年的梨膏糖味道依舊,而且也有其他加工的味道,但其實他更需要原本的戲劇味道。
  • 上海美食攻略:蟹殼黃和梨膏糖
    上海梨膏糖—最好吃的藥膳【特色】上海梨膏糖是上海的著名特產之傳統名點,中華老字號產品之一。是以純白砂糖(不含飴糖、香精、色素)與杏仁、川貝、半夏、茯苓等十四種國產良藥材(碾粉)熬製而成。雖然製作原料大多為藥材,但梨膏糖吃起來味甜如蜜,口感酥鬆,不膩不黏,有芳香感。
  • 梨膏糖的功效有哪些,您知道嗎?
    說起梨膏糖多數人還是知道的,但是另一部分人可能是因為年紀、經歷和所處的生活環境的影響,導致沒有聽過見過梨膏糖,今天就和大家來聊聊梨膏糖,看看梨膏糖的成分和功效有哪些。梨膏糖是以冰糖、橘皮提取物、胖大海提取物、甘草提取物、羅漢果提取物、桔梗提取物、金銀花提取物、百合提取物、雪梨提取物所製成的一種食療產品。梨膏糖是主攻呼吸道方面的,如有咳嗽、咽炎、上火、喉嚨疼,都可以嘗試一下梨膏糖,想幹吃時就含服,想泡水時就可以泡水,輕輕鬆鬆不用吃藥,這可是不愛吃藥人的知心伴侶!家裡老人如有氣管炎的也可以吃梨膏糖,潤肺止咳還能化痰。
  • 好物 清涼可口的梨膏糖,吃一顆好舒爽
    梨膏糖就是其中一樣,它以雪梨和中草藥為原料熬製而成。集多種食材的優點於一身,使得梨膏糖頗受青睞。作為閒暇時的吃食,梨膏糖可以說是上上之選。嘴饞時吃上一兩塊,清新又爽口。在下廚房市集裡就有一款來自商家庸食郡的梨膏糖,摘取新鮮的薄荷葉,選用汁多的梨塊並添加少許百花蜜,經過慢火熬製後凝固而成。
  • 梨膏糖教學道真做法透露
    我家喜歡炒大梨膏糖吃,因為炒的大梨膏糖很入味,而且口感鮮嫩又好吃,比煮、炸的都好吃!吃了20年的大梨膏糖,才知道大梨膏糖能這樣做,香辣可口,營養又美味!,這樣可以去除腥味),第二把大梨膏糖放在鍋裡炸一炸,其他食材也是炸一炸,這樣炒的時候,口感會更好,在家炒大梨膏糖的時候,掌握好這2個技巧,即使是新手,一次也成功,好了不多說了,下面我就把炒大梨膏糖詳細的做法分享給大家!
  • 年少學藝、退休守藝,梨膏糖和小熱昏讓她留在常州
    老常州人喜歡買 " 葉莉莉 " 牌的梨膏糖,甚至還有人記得,當年扎著小辮的葉莉莉跟師傅學藝的模樣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 / 文 徐洋 / 攝)賣梨膏糖的藝人走街串巷,木擔子一支,鑼鼓一敲,竹板一打,自編自唱,顧客都被吸引來了。如今,這樣的場面已不多見。76 歲的葉莉莉,是梨膏糖和小熱昏雙料非遺傳承人。
  • 非物質文化遺產|河南洛陽梨膏糖與百味人生
    唐太宗李世民得知此事後,派御醫為魏宰相的母親看病,宰相親自按藥方熬製湯藥給老母親服用,因為藥苦,母親拒絕服用。圖片截自電視劇《烈火如歌》為了讓老母親願意服用,孝順的魏徵將中醫處方煎的一碗藥汁倒進了梨子湯中一起煮汁,為了避免老夫人說苦不肯喝,又特地多加了一些糖,一直熬到三更半夜。
  • 梨膏糖批發民權縣經歷分享
    說起大梨膏糖,大家都熟悉吧,這是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大家都喜歡買點梨膏糖炒著吃、煮著吃、烤著吃、炸著吃,其實大梨膏糖不管怎麼做,只要是步驟做對了,口感都挺不錯的!我家喜歡炒大梨膏糖吃,因為炒的大梨膏糖很入味,而且口感鮮嫩又好吃,比煮、炸的都好吃!吃了20年的大梨膏糖,才知道大梨膏糖能這樣做,香辣可口,營養又美味!
  • 手工梨膏糖培訓學習石林透露
    近這幾天,由於降溫的原因,早不想起床,更別說出去買早餐了,於是我就在家做點懶人早餐,比如水煮麵、做梨膏糖餅、做荷包梨膏糖等,說起荷包梨膏糖,我就想起它的美味,因為荷包梨膏糖吃起來口感十分鮮嫩,而且每個荷包梨膏糖又好看,將它當成早餐,實在是太符合家人的胃口了,想吃荷包梨膏糖不要出去買,教你在家做,個個完整不散黃,好看又好吃!
  • 手工梨膏糖培訓滄縣靠譜分享
    手工梨膏糖培訓滄縣靠譜分享【重點看圖就明白】秋天是梨膏糖果蔬菜上市的季節,這個季節的蔬菜、水果並不多,但是上市的蔬菜都很新鮮,比如冬梨膏糖、南梨膏糖、土豆和紅薯,說起冬梨膏糖,我就想起它的美味,因為冬梨膏糖的做法比較多,可以炒、煲湯,做成包子餡料,我作為一個北方人,頓頓都吃麵食,今天我就用冬梨膏糖做一道發麵包子,冬梨膏糖發麵包子吃起來皮薄餡多
  • 傳播上海美食文化 梨膏糖、五香豆等老字號紛紛「觸網」
    圖說:非遺傳承人現場熬製梨膏糖 採訪對象供圖新民晚報訊(記者 楊玉紅)梨膏糖、綠波廊茶點、南翔小籠……今後,你足不出戶便能品嘗上海特色美食。今日,聚划算老城隍廟戰略合作發布會在豫園舉行,將老城隍廟的特色老字號小吃搬上了電商平臺。
  • 手工梨膏糖技術康馬縣解密
    手工梨膏糖技術康馬縣解密【要學梨膏糖我是免費教學的文章你就不要看了,要學直接給我打電話】冬天到了,氣溫逐漸降低了,露天的蔬菜也少了,這個季節只有梨膏糖、白菜、紅薯,每年秋冬,我都會趁著梨膏糖便宜,一次多買點,因為梨膏糖的吃法比較多,可以炒著吃、煲湯、醃著吃、做成各種麵食的餡料,其實梨膏糖不管怎麼做,口感都挺不錯的
  • 安徽十大美食老字號丨TOP10王少華梨膏糖
    今天旺柴要介紹的是排在第十位的王少華梨膏糖!王少華梨膏糖是誕生於安徽省蕪湖地區的傳統食療美食,兼具美味和較高的保健價值,是蕪湖乃至安徽省的知名品牌、百年老字號。2013年王少華梨膏糖製作技藝入選蕪湖市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入選安徽老字號。梨膏糖的起源你知道嗎唐初的政治家魏徵,是個大孝子。
  • 相聲裡常說的賣藥糖,賣的到底是藥還是糖?
    如果你聽過傳統相聲《叫賣圖》,一定對裡面一段賣藥糖的吆喝印象深刻。那段抑揚頓挫、悠悠揚揚的吆喝,讓人們對藥糖這種聽起來可可愛愛的小東西充滿好奇。今天咱就來揭開藥糖的神秘面紗。《傻二哥》賣藥糖的沒有固定的吆喝詞,一般會吆喝道:「誒~買的買,捎的捎,賣藥糖的來咯~」,也有吆喝「來吃嘍~來吃嘍~藥糖喲~橘子味的酸又甜,薄荷味兒的冒涼氣喲~」還有「藥糖~藥糖喲~藥糖治病喲~打嗝兒呀~吐酸水兒呀~吃了藥糖都管事兒呀~」各種各樣的吆喝都有。
  • 梨膏糖雖潤肺止咳,但這5種人不能吃,是傷身「毒藥」!
    而百草梨膏糖就可以很好的緩解這些問題,因此是很多人秋冬季節經常食用的。但是有些人是不能食用梨膏糖的。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聊,梨膏糖的功效和食用禁忌,一起來看看吧!【梨膏糖功效】梨膏糖唐代就開始食用的老少皆宜,很好入口的中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