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區房曾經是香餑餑,有人花上千萬就為了孩子上所好學校。但現在形勢起了變化,花錢也未必能鎖定名校。
情急之下,有些家長不幹了,甚至集體到教育局門口下跪,引發軒然大波。
風向變了,業主子女無緣名校
按照有關業主的描述,5月29日一天時間內,深圳的泰安軒、竹園小區、財富廣場、泰然公寓、安華小區從原來的住宅類型,「被」變成了不符合一類入學積分的「公寓」。即從80分基礎分的一類積分降為只有70分的三類積分(詳細可見下圖),導致不少孩子的深圳高級中學初中部學位申請被審核為「不通過」。
在往年的深高初中部招生時,以上小區均可以按福田區教育局頒布的標準中一類住宅(積分80分)申請學位。但今年,由於這些涉事小區的房屋用途寫的是「公寓」(見下圖),不是純住宅,雖然只在字面上只差了幾個字,但在入學指標面前卻差之千裡。這意味著,這些小區的孩子和深高初中部無緣了。
要知道,這些區域的房子都是學區房,價格不菲,房子單價基本都超過10萬元。有的房子面積小,只有20、30平,但也有人買的房子面積很大,買房就花了一千多萬。
至於今年入學審核風雲突變的原因,有相關業主表示,教育局出示了一份深高學校向區教育局提交的申請,申請中表示學校學位緊張,且這八個小區的房屋屬性不是住宅用途的商品房,因此申請將八個小區劃出一類積分的學位範圍。這才有了後面這一出。
豪宅業主討要說法
為了防止孩子無法上學,情急之下眾多豪宅業主紛紛建群,並組團到教育局門前下跪討要說法。
雖說男兒膝下有黃金,可是當下,教育仍是實現階層躍升的最穩妥方式。優質的教育可以保障學區房價和子女升學機會,為了孩子上學校,家長們都將面子拋到了腦後。
據悉,目前福田教育局已將涉事小區業主子女的入學情況調整為「待審」。但最終結果如何,目前仍未有定論。
深圳學區房不再香
其實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深圳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優質學校遠遠小於學生人數,供小於求。
深圳市2019年常住人口是1343.88萬人,同比增加41.22萬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494.78萬人,同比增加40.08萬。在今年1月8日的深圳規劃中提到,2020年,深圳要優化入戶政策,戶籍人口規劃增加50萬人。
人口漲上去,但名校資源依然有限,深圳人嚴重的優質校有且只有以下這些:
四大:深圳外國語學校,深圳實驗學校,深圳中學,深圳高級中學;
八大:四大+紅嶺中學,寶安中學,育才中學,翠園中學;
十大:八大+深大附中,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濱海中學。
像擠公交一樣,人太多了必須得有人出局,於是出現了這樣那樣的政策、招生簡章變化。可見即使花上千萬買學區房,也不一定能上好學校,所以說深圳學區房不再香了。
學區房高房價的背後,實質是教育溢價,因為物以稀為貴,目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優質學校比較稀缺。同一地段,學區房相比於非學區房,普遍有20%左右的高溢價,部分名校的學區房溢價甚至超過30%。
隨著城市發展,當新城區拔地而起,尤其是一些城市的政務區和商務區不斷轉移後,城市的白領和金領群體也隨之轉移,優質教育資源同樣可能轉移。因為經濟水平高的地區,更有可能花重金招聘老師,也更能吸引優秀人才,這是市場的必然規律。這些地區的學校,有可能後來者居上,從普通校成長為名校牛校。好老師加上好父母,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更優秀,將對傳統老城區的地位提出挑戰。
不僅如此,學校的招生簡章未來也有可能變動。以前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師資和教育,很多父母省吃儉用,砸鍋賣鐵也要買學區房,把孩子送去好學校。因為每所名校都有對應的固定學區房,買了這些小區的房子,就鐵定能上名校。
2018年,因為學位緊張,深圳招生簡章出現了變化。羅湖某小學曾規定「住房面積50平以下限制入學」:面積大於50平的學位房,居住滿一年即可入學;面積低於30平的,居住6年方能入學。雖然後來校方迫於輿論壓力取消了這一規定,但誰也不敢保證未來類似政策是否會重現江湖。
政策方面,教改一直在進行,趨勢明顯是朝著公平公正的方向而去。因為如果一味放任學區溢價飆升,最終會導致只有少部分買得起學區房的人才有資格享受優質的公立教育資源,與現在的房住不炒基調背離。
在這樣的基調下,5月22日下午,深圳市住建局會同寶安區住建局對TATA公寓、鴻榮源壹方中心周邊的房地產中介機構進行現場檢查,將媒體報導的部分掛牌價明顯高於近期真實成交價的房源全部下架。
深圳其實早在2015年就已經試點新政策,福田、羅湖、南山、鹽田、龍華5個區試水「大學區」。如果住房在大學區內,家長可以不受地段限制申請大學區內的任意一所或多所學校。這就意味著,一個小區可以對應多所學校,房產不再直接掛鈎某所學校的學位。
這讓原來的學位供應從「一個蘿蔔一個坑」,變成了「一個蘿蔔N個坑」。同一套學區房,孩子可能分到名校,也可能分到普通學校。
為確保讓孩子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在大學區政策基礎上,深圳還增加了優享學區、單享學區的加分政策,鼓勵學生就近入學。這樣一來,學區房的教育價值隨之縮水。
九部委曾聯合發文放大招,要大力發展房屋租賃市場,全面實行租售同權,保證市場穩定。而易居研究院發布的《50城房租收入比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深圳有高達78.2% 的年輕人處於租房狀態。
按照高層要求,實施租購同權,發展租賃市場,算是「上應號召,下順民心」。畢竟,深圳眾多10萬+的房價不是一般人可以負擔的。所以說,為了民生和社會穩定,未來實施租售同權是大勢所趨,學區房的熱度遲早會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