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手工點心糕點草草粑苞谷粑創業

2021-01-10 小楊談農村

大自然饋贈與我們太多資源,只要你勤奮就能找到項目。在農村做手工糕點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綠色手工糕點很受城市人喜愛,經常可以看到人們當零食吃、早餐桌上也常見到它們蹤影,像手工草草粑、手工苞谷粑都非常受人歡迎。做手工粑粑賣,是農村一個不需要多少投資即可創業的項目。

手工草草粑、苞谷粑建議採用原始方式,像苞谷粑、豆漿之類用石磨去磨口感要好過機械研磨的味道。

草草粑採用的田間、地頭、山坡上的清明草加黃糖【又名砂糖】、糯米粉經多道工序造作而成,有的人喜歡加些肉餡,但如果放市場賣,因為成本原因不建議加餡。自己吃,可加也可不加,不過小編不太喜歡加,覺得加了失去了原有的清香味。

原料:清明草、糯米粉、奶粉、黃糖。考慮到經濟成本,奶粉可以適量放一點,也可以不放,不過放點奶粉的味道更鮮。

將採摘回來的清明草挑出雜草,清洗乾淨後切碎,鍋裡燒水,水開後將清明草過一次水待用。

將黃糖切碎,加入糯米粉、適量奶粉、清明草攪勻。

放鍋裡蒸,開水蒸後約30分鐘,出鍋倒入容器。

用棒不斷敲打,敲打成泥狀捏起來感覺細膩、有筋。

再取出搓成圓形;賣時看價格,如果賣1元就約50克重量的樣子,賣1.5元約80克重量的樣子。

搓成圓形後,放入冰箱冷凍備用,需要時再取出放鍋裡煎,煎的時候鍋裡放小許油,用很小的火慢慢煎至兩面金黃。

傳統石灰苞谷粑是許多人抹不掉的回憶,小時一碗清湯加兩個苞谷粑就填飽了肚子,有時在苞谷粑裡加上點餡,一口氣能吃上好幾個。現在這樣的東西很多人只能在記憶深處回味。傳統石灰苞谷粑也是非常受人歡迎的。現在做石灰包穀粑最好加餡才能讓人百吃不厭。

材料:石灰【煮苞谷用】、肥肉、精瘦肉、芽菜、精選玉米【最好是金黃色本地玉米】有一種糯米苞谷,做出來沒那麼香。

在鍋裡放入水,視量多少放,待水沸後加入適量石灰,再將玉米倒入鍋中煮,煮至用手捏得開皮後出鍋。放入容器中用木棒不斷攪,直至將外皮完全攪掉後,用清水洗,至到完全洗乾淨。

用石磨磨,石磨磨出來的苞谷粑味道比機器打出來的更有味道。磨苞谷粑時水不能太多,水多粑太稀不利於煎,水太少則太幹。

肥肉佔70%比例,瘦肉佔30%比例,將肉、芽菜分開切成碎末待用。將鍋裡放油再將肉炒香加入芽菜炒熟,起鍋前放入適量鹽。取磨好的苞谷搓成團,加入餡搓成園狀放蒸籠蒸熟,待冷卻後放入冰箱保鮮,售賣時再放鍋裡煎成單面金黃即可。

經營模式

1、製作好的苞谷粑和草草粑通常可以到城鎮小區門口、學校門口、市場門口等地售賣,只需要一口鍋,一輛三輪車即可。

2、想規模大一點的,可在人口度較密集地方租一個小門面賣早餐,苞谷粑、草草粑配上鹹菜、稀飯、豆漿類。

3、如果人手夠,還可以發展網售,但網售要注意苞谷粑保持期較短,必須與速度快的快遞公司合作,另外需要真空、加冰袋發貨,不然容易變質。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又不知道怎麼做的話,小編近期家裡會做石磨苞谷粑,歡迎您關注,屆時上傳製作過程一起分享。

農村創業之手工鹹菜

相關焦點

  • 吃不夠的苞谷粑
    今天回到鄉下,又自己做苞谷粑吃。苞谷粑粉趕場天有賣,兩塊錢一斤,豬肉29元一斤,買了95元,還買了3元的大頭菜顆粒。炒好餡,放點花椒麵,在冰箱裡放冷就可以做了。四斤粉做了25個粑,餡還有剩。這種石灰水苞谷粑,你吃過嗎?
  • 貴州苞谷粑,金黃鄉土氣息濃厚的伴手禮,增壽美容佳品
    在苞谷成熟的時候,農村裡的小夥伴喜歡把苞谷烤來吃。小孩則喜歡在地裡掰下後就著林旁搭個小火堆烤著,別說多歡樂了。每年七月份,糯包穀熟了。用新鮮包穀做成的包穀粑也入市了。在貴州鄉下的寨子裡,四面八方的客人會來聽民歌、觀民舞、品包穀粑。
  • 媽媽喊我回夾江K苞谷粑了
    所幸依然有人在為一道簡單的美食而繼續努力著,就如這夾江最讓人不能拒絕的「苞谷粑」。輸入標在夾江,玉米粑俗稱苞谷粑,看似色單味淡,實則糯軟香甜,營養豐富,帶有玉米的自然香味。每年這個時候,苞谷灌滿了漿。知了開始沒完沒了在樹陰裡聒躁"熟了,熟了......"那就到了一年一度吃苞谷粑的季節了。
  • 小時候的苞谷粑稀飯,味道依舊,思戀依舊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每年的六、七月老家奶奶家的苞谷就成熟了,她總會讓人捎一些給姑叔和我們每一家,而一到放假就讓我們一大家子回家,然後煮一鍋苞谷粑稀飯,是我在城裡沒吃過的味道。每逢這時,我總是把肚子吃得圓滾滾的。
  • 外婆家的草草粑,是我最難忘的童年味道!
    這段話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就像一顆小石子投進了平靜的湖面,泛起陣陣漣漪……我閉上眼睛,記憶大門緩緩開啟,仿佛穿梭時空回到童年,看到了外婆做草草粑的畫面……仿佛聽見外婆溫柔的話語和爽朗地笑聲……我再深吸一口氣,仿佛聞到了草草粑那清香誘人的味道,
  • 在農村,有一道美食叫「包穀粑」;吃多了就嫌棄,沒得吃了就想
    每一種食物都凝聚了農村人的一些記憶,就像媽媽做的飯有它獨特的味道,農村的苞谷粑粑也有不一樣的味道,每個人口中會有不同的味道。苞谷粑粑是以本地自家栽種的玉米為原料製成,是一種美味的小吃。依然清晰的記得,以前每到嫩包穀出現的時候,家裡人總會把嫩玉米一粒一粒剝下來,然後用碾子,或者是用機器絞碎,做包穀粑。在農村,精糧吃膩了總想吃點粗糧,包穀粑就成了第一選擇,所以家家戶戶都會做。我記得包穀粑有好幾種吃法。
  • 好吃的草草粑,大家吃過嗎?
    姐姐對我非常好,有什麼好吃的都會拿給我,她自己做的草草粑給我拿了幾十個,快吃完了才想起跟大家分享一下。最後一張圖片就是清明菜,開春後野地路邊很多的,開黃花,沒有一點苦味,有一種清香味,我們很喜歡用嫩葉做清明粑
  • 納溪手工黃粑走四方
    □邱有義特約通訊員 周超文「郭姐姐,中秋前再給我寄20斤黃粑,我中秋用來招待工友!」9月2日一大早,瀘州市納溪區龍車鎮金龍村手工黃粑製作大戶郭水連又接到在廣東東莞一電器廠上班的村民李顯會打來的電話。「我的黃粑之所以讓外出的村裡人都念念不忘,就是因為純粹手工製作。」郭水連興奮地介紹道。今年38歲的郭水連從事手工黃粑製作已經有20年的歷史,一個個看似普通的手工黃粑,背後卻凝聚了郭水連的諸多心血。郭水連說,包黃粑的良姜葉必須清洗三次以上,方可使用。
  • 納溪手工黃粑賣得遠
    四川新聞網瀘州9月3日訊(周超文 邱有義 文/圖)「郭姐姐,中秋前再給我寄20斤黃粑,我中秋用來招待工友!」9月2日一大早,瀘州市納溪區龍車鎮金龍村手工黃粑製作大戶郭水連又接到在廣東東莞一電器廠上班的村民李顯會打來訂購黃粑的電話。這些天,隨著中秋佳節的臨近,郭水連的電話多了起來,少則一天10來個,多時一天有20多個。
  • 湖口的「粑」文化
    「小雪」過後,晴天煎豆粑。「小寒」過後,雨天做印粑。這是湖口農村的習俗。湖口的粑品種繁多,用途較廣。逢年過節、請客送禮、婚喪喜慶、老人做壽、小孩滿周歲、上街下縣、進山割柴、祭祀拜神等都會做粑。粑的品種主要有豆粑、印粑、溜秈粑、圓子粑、餈粑、小麥粑、大麥粑、蕎麥粑、包心粑、發粑、實心粑、粉粑、糊粑、豆渣粑、糯米糰粑、豆粉粑、薯粉圓子粑,還有麥芽、谷芽甜粑等等。粑的食材廣泛。粑粉主要有秈米、糯米、粟米、小麥、大麥、高粱、黃豆、飯豆、綠豆、蠶豆、豌豆、紅薯。荒年曾用過麩糠、蕨根、觀音土。
  • 鄰水「葉兒粑」,俘獲了我的胃…
    葉兒粑在鄰水東槽,都是用有巴的桐子樹葉包裹做的,又稱「尾巴粑」,是當地的傳統糕點美食之一。 打小時候記事起,每到中秋節,家家戶戶都會做葉兒粑。 ⊙推磨 那時的農村,沒有粉粹機,全手工石磨磨麵、磨漿,俗稱「推磨
  • 時光|戴若冰:母親的清明粑
    「婆婆說,你們小時候在清明節要吃清明粑,好吃嗎?」孫女問我。清明粑?那是多少年前吃過的了,如今我已記不清楚,最早吃清明粑大約是我在上小學的年月吧。那年月,苞谷(玉米)是社員們的主食,最好的副食莫過於清明粑了。所謂清明粑,不過是掐一些清明菜,洗淨,剁碎,再拌些苞谷面,撒點鹽巴,放在鐵鍋裡「炕」熟便是。
  • 香江國際門口的「三角粑」
    雖然買的次數不多,但每次路過那個攤位,都要刻意停下來,駐足觀察或回味,因為三角粑飽含了太多兒時的記憶……三角粑,顧名思義,是一種外形像三角形的米糕類烘製食品,也是流行於川渝等地區的經典特色傳統小吃。沿著它的一個角,輕輕咬一口,在嘴裡慢慢咀嚼,不但有大米的清香,還有一種油煎的香味,香、脆、甜融為一體,讓人回味無窮。
  • 瑤裡最有「瓷香」的鹼水粑,制瓷師傅專用點心,瓷都景德鎮的名吃
    江西景德鎮瑤裡古鎮旅行,看到一種最有「瓷香」的鹼水粑,它曾是制瓷工匠特有的專用點心,鼓勵精湛工藝的師傅,製作精品瓷器,而今卻成為瓷都——景德鎮的特色小吃。江西景德鎮的陶瓷,聞名遐邇,而陶瓷的發源地、原料生產地,卻在浮梁瑤裡(古稱窯裡)。提起浮梁,一定想起白居易的《琵琶行》:「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 新化圳上這個年輕小夥告別繁華都市,回鄉創業,書寫穇子粑新篇章!
    方澤文也堅持農家自製的特點,來傳承傳統的農村美味。方澤文在有了家人和村民的支持後,對做穇子粑的加工更加充滿信心。 現在,他註冊和推出的優質農特產品「味兒妥」穇子粑,已經成為了婁底地區各大美食特產店的座上客,深受城市上班族的青眯,尤其是在天南海北打拼的婁底遊子的歡迎,而這一可喜勢頭的取得源於他對返鄉創業和奮發圖強充滿著的自信。
  • 武漢面窩和新晃油炸粑,哪一種粑粑酥脆香?
    胡餅面窩也有點像是點心,卻又少了能裝點桌面的點心的精緻。中國糕點製作起源於商周時期,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據2000多年前的先秦古籍《周禮·天官》記載:「籩人羞籩食,糗餌粉粢。」其中,粉粢就是一種用米打成粉做成的做成的食物,類似於糕點的雛形。
  • 海南本土特色小吃;椰絲糯米粑
    這種小吃的製作應用食材,在海南島的每一個縣城、鄉鎮、甚至於本土農村人家都隨處可見;糯米或山蘭米,還有就是椰子。 製作工序;先把農村從樹上摘下來的老椰子剝去厚厚的椰皮,用刀刮去椰殼外殘留的椰屑,然後一刀從椰殼中間把椰殼切開兩瓣,去掉椰水,再用一把四角長板凳,然後把椰子耙的把子坐著固定在板凳上,留出耙頭,耙頭下放個裝接椰絲的米箕,再把切開兩瓣的椰殼裡的椰肉用耙子一下一下、一點兒一點兒的耙出來(由於椰子耙的設計是圓形的耙頭上帶著細小的鋸齒,所以由下而上所耙出來的椰子肉就呈現出了一條條細細的椰絲
  • 在貴陽35年的手工洋芋粑,好香,看見泡菜蘸水時,我流出了口水
    貴陽,是一座對洋芋包容度很高的城市,不管是被稱作「抹灰點心」的炭燒洋芋,還是街頭隨處可見的炸洋芋坨坨,都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不過,提到用洋芋做成的美食,怎麼能夠少了洋芋粑的鼎鼎大名?其實,「老倆口特色洋芋粑」的菜單很簡單,總共就只有洋芋粑、怪嚕洋芋、魔芋豆腐、臭豆腐以及王中王火腿腸5種。而主打的這塊傳統洋芋粑,用純豬油將土豆餅慢煎至兩面金黃,搭配著蔥花和鹽的香……還是兒時熟悉的味道。搭配奶奶自製的泡菜、調製的甜醬以及香而不辣的燒烤辣椒。
  • 在貴陽35年的手工洋芋粑,好香,看見泡菜蘸水時,我流出了口水
    貴陽,是一座對洋芋包容度很高的城市,不管是被稱作「抹灰點心」的炭燒洋芋,還是街頭隨處可見的炸洋芋坨坨,都受到廣大市民的喜愛。不過,提到用洋芋做成的美食,怎麼能夠少了洋芋粑的鼎鼎大名?在忠烈路有家開了35年小吃店,洋芋是主打產品,其中以特色洋芋粑味道最為人稱道。
  • 鹼水粑:山泉水與大米的相遇
    為節省,她把米磨成粉,摻水做成粑,一斤米能變成兩斤粑。但放久後,粑會變酸變臭。她便試著用禾草灰水做粑,果然,可以存放多日。因禾草灰水有鹼味,這種粑被韓婆稱為鹼水粑。 傳說中,把粑發揚光大的是伍子胥。韓婆去世後,鄰裡在她的墳頭,供上了鹼水粑。恰巧,春秋名臣伍子胥為躲避楚王追殺,路過韓婆的墳,飢不擇食的他拿起粑就吃。這一幕,剛好被前來祭奠韓婆的鄉鄰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