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去一趟超市,會碰到特價的醬牛肉特別便宜,甚至比市場上的鮮牛肉還便宜,常識都知道生牛肉煮熟也就出五六兩的肉,而且超市的肉特別入味,並且肉質鮮嫩,不柴。自己煮的時間很長味道不好,還水分少,特別柴。其實很多醬牛肉很便宜,味道口感很好是有原因的。首先不會選用當地的牛肉,一般都是進口的牛腱子,即使都有合格的手續,也是非常便宜。還不說那些走私過來的牛腱子。我國的人口眾多,本土的飼養很難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大部分還是需要進口的。
牛肉本身的價格就很高,而且一斤生的牛肉熟了之後只剩下半斤了。按理來說熟的牛肉要比生的牛肉要貴,那麼超市裡的醬牛肉為什麼比生的牛肉價格還要便宜很多?其實超市裡的醬牛肉是使用了一種鹽水注射機,把澱粉和調料加入到牛肉粒。有些商家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加入大量的澱粉加工後看不出來跟真正的牛肉有什麼差別,但吃起來口感就很差,只有牛肉的味道。
醬牛肉裡面其實是有一部分湯的,在切醬牛肉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肉凍,那其實就是湯,也就是說,成品醬牛肉是含有一些水分的,也就是說一斤牛肉可能會出一斤多點的成品熟牛肉,成本低點自然就便宜點了。
隨著國內牛肉需求量不斷增長,全世界的牛肉都在向中國輸入,有些國家牛肉是獲得輸華資質的,有一部分是走私貨,無檢驗檢疫證明和納稅的。價格差異很大,牛肉各部位價格也不同,製作工藝和加工流程也是各不相同。有一部分不法企業或個體煮牛肉時加入澱粉和使用膠。更有使用豬肉來充當牛肉銷售,一定要認真識別銷售者的相關資質和進貨渠道。
很多人覺得它們味道透,肉質鬆軟,價格一算下來還比自己買牛肉燒便宜。如果自己買牛肉的話,現在1斤牛前腿17塊錢(各地有不同),牛肉的出肉率是50%,也就是說1斤生牛肉,出來的熟牛肉是半斤。這樣就算不算上各種調料,功夫和利潤,1斤醬牛肉的成本也要34塊錢為什麼超市有更便宜的呢?
現在商家製作火腿腸、醬牛肉和滷肉,普遍使用一種鹽水注射機,把醃製液(醃製液是由調料和澱粉組成的)注射到肉裡,然後使用滾揉機來疏鬆肉類的肌肉組織.這樣就做出來味道特別透,特別鬆軟的醬肉和滷肉了。一般來說進口的醬肉,摻多少澱粉是有標準的,在讓肉鬆軟的同時,保持高標準的營養和美味。但是很多商家為了降低成本,不顧標準的攙入澱粉,追求最大利潤.這樣注射進入的澱粉,從外表是看不出來,肉的顏色和紋理都栩栩如生。這也是超市的醬牛肉為什麼這麼便宜的原因。
一般來說進口的醬肉,摻多少澱粉是有標準的,在讓肉鬆軟的同時,保持高標準的營養和美味.但是很多商家為了降低成本,不顧標準的攙入澱粉,追求最大利潤.這樣注射進入的澱份,從外表絕對看不出來,肉的顏色和紋理都栩栩如生,但是吃起來就不對勁了.牛肉乾牛肉粒同理。總結起來一句話,便宜沒好貨。當一種產品價格明顯低於常識成本價時,你就要懷疑它的真實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