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貧困縣脫貧退出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2020-12-21 江西省人民政府網

新聞發布會現場(文穎 攝)

4月26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扶貧辦聯合召開江西省貧困縣脫貧摘帽退出新聞發布會。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史文斌宣讀省政府關于于都縣等7個貧困縣脫貧退出的公告,介紹我省脫貧攻堅及貧困縣脫貧退出情況。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饒振華,吉安市委常委,井岡山管理局黨工委書記、井岡山市委書記劉洪,瑞金市委書記許銳,餘干縣委書記胡偉,于都縣委書記藍捷,修水縣委書記孫朝輝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傅雲主持發布會。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政府新聞辦主任傅雲(文穎 攝)

傅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邀請到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史文斌先生,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饒振華先生,吉安市委常委,井岡山管理局黨工委書記、井岡山市委書記劉洪先生,瑞金市委書記許銳先生,餘干縣委書記胡偉先生,于都縣委書記藍捷先生,修水縣委書記孫朝輝先生,請他們介紹江西省脫貧攻堅及貧困縣脫貧退出情況,並回答大家的提問。下面先請史文斌主任宣讀省政府關于于都縣等7個貧困縣脫貧退出的公告,並介紹我省脫貧攻堅及貧困縣脫貧退出情況。

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史文斌(文穎 攝)

史文斌: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下面,介紹我省脫貧攻堅及貧困縣脫貧退出情況。

我省是著名革命老區,也是脫貧攻堅主戰場。全省100個縣(市、區)中,有原中央蘇區和特困片區縣(市、區)58個,其中羅霄山連片特困縣(市、區)17個、貧困縣(市、區)25個(含1個省定貧困縣);「十三五」貧困村3058個,其中深度貧困村269個;2013年底,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46萬人,貧困發生率9.21%。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明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省委省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檢驗,擺在千方百計提升老區人民福祉首要位置,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為強大動力,以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重大契機,全面對標對表黨中央脫貧攻堅戰略部署,堅持「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感恩奮進、盡銳出戰,全省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

我們緊盯目標標準,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從貧困人口脫貧看,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3年底的346萬人減至9.6萬人,貧困發生率從9.21%降至0.27%,「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基本解決,綜合保障脫貧措施健全落實,返貧致貧問題有效遏制,貧困地區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持續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從貧困村退出看,全省「十三五」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攻克深度貧困村堡壘紮實有效,農村人居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出「氣象新、面貌美、活力足、前景好」良好態勢。

從貧困縣摘帽看,今天于都縣等7個貧困縣宣布脫貧退出,至此全省25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這是我省扶貧開發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

我們嚴格標準程序,紮實推進貧困縣脫貧退出。

根據黨中央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部署,嚴格對標對表國家制定的貧困縣退出標準和程序,確保過程紮實、工作務實、結果真實。

一是退出時序上,按照25個貧困縣脫貧攻堅實際,分為四個批次有序退出。第一批次:2016年,井岡山市、吉安縣等兩個縣市脫貧退出。其中,井岡山市在全國832個貧困縣中率先脫貧退出。第二批次:2017年,瑞金市等6個縣(市、區)脫貧退出。第三批次:2018年,會昌縣等10個縣區脫貧退出。第四批次:2019年,于都縣等7個縣區脫貧退出。

二是退出標準上,主要評估檢查貧困縣綜合貧困發生率,參考脫貧人口錯退率、貧困人口漏評率和群眾認可度,檢查脫貧攻堅部署、重大政策措施落實、後續幫扶計劃及鞏固提升工作安排等情況。1個主要指標,即貧困縣綜合貧困發生率低於2%。3個參考指標,即脫貧人口錯退率、貧困人口漏評率均低於2%,群眾認可度達到90%以上。

三是退出程序上,按照「縣級申請、市級初審、省級專項評估檢查、社會公示、省級公告」的程序批准退出。在退出過程中,始終堅持較真碰硬、從嚴從實,確保脫貧退出真實可信,經得起歷史和群眾的檢驗。

我們深刻認識到全省25個貧困縣脫貧退出的重大意義。

一是政治意義。江西是著名革命老區、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其中25個貧困縣脫貧攻堅任務尤為繁重艱巨。習近平總書記深情關切江西老區人民,2015年全國「兩會」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2016年春節期間視察江西時和2019年5月時隔三年再次視察江西時,寄予江西殷殷囑託,明確要求我們「決不能讓一個老區群眾在全面小康進程中掉隊」。我省剩餘最後7個貧困縣宣布脫貧退出,實現了全省25個貧困縣整體脫貧退出,這是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上下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盡銳出戰、越戰越勇,向總書記、向黨中央、向全省人民交上兌現莊嚴承諾的政治答卷,是對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在走好新長徵路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強烈政治擔當。

二是歷史意義。從國家設定貧困縣,到2017年井岡山市率先宣布脫貧退出拉開全省、全國貧困縣摘帽的序幕,再到今年我省剩餘最後7個貧困縣宣布脫貧退出實現全省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退出,標誌著江西老區的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意味著歷史性解決江西老區群眾絕對貧困問題的時代大決戰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在江西扶貧開發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歷史意義。

三是現實意義。我省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是全省上下堅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提出「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範、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目標定位和「五個推進」更高要求的充分體現,為我們全面答好新長徵路上脫貧攻堅「時代之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於確保江西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四是示範意義。江西80%以上國土面積是革命老區,其中25個貧困縣全部是重點老區縣,大部分縣處於贛南等原中央蘇區。中央蘇區在江西乃至全國具有獨特地位,是我們黨創建的最大、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革命根據地。實現江西老區貧困縣整體脫貧摘帽,影響深遠、令人矚目,對於進一步推進江西乃至全國革命老區的振興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

我們回顧脫貧攻堅特別是貧困縣脫貧退出的歷程,深感成就來之不易。一切得益於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的光輝指引,得益於黨中央脫貧攻堅重大戰略的強力推進,得益於省委省政府凝心聚力盡銳出戰的奮鬥意志。

一是強化政治站位,行動堅決、措施有力。省委省政府堅定扛實省級總體責任,省委書記劉奇同志、省長易煉紅同志等省領導密集研究脫貧攻堅,下基層必問脫貧攻堅,經常深入一線專題調研和暗訪督導。省委省政府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及時部署推進脫貧攻堅重點難點工作。壓實市縣主體責任,嚴明部門牽頭責任,積極引導社會參與,匯聚最強大脫貧攻堅合力。

二是聚焦脫貧標準,精準施策、築牢防線。緊盯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按照「核心是精準、關鍵在落實、實現高質量、確保可持續」總要求,補短板、強弱項,強化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有保障,織密築牢了兜底保障網。

三是創新攻堅舉措,完善機制、激發動能。產業扶貧創新推進,利益聯結機制緊密,扶貧產業業態豐富,贛南臍橙、大棚蔬菜、稻魚共生、井岡蜜柚、馬家柚等產業規模效益顯著。《江西省產業扶貧運行機制管理辦法》《江西省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工作實施方案》得到國務院扶貧辦轉發推廣,扶貧小額信貸等做法在全國會議作典型發言。推行消費扶貧特色做法,全國消費扶貧首期現場觀摩培訓班在江西安遠縣舉辦。

四是改善人居環境,生態更綠、環境更美。堅持以「乾淨、整潔、有序」為基本要求,推進貧困鄉村整治建設。落實定管護範圍、定管護標準、定管護責任、定管護經費、定考核獎懲「五定包幹」機制,全面加強農村環境長效管護。貧困農村環境提升、面貌改觀,助推了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

五是強化黨建引領,建強堡壘、精細管理。深入推進「黨建+脫貧攻堅」,建強貧困村「兩委」班子,完善村民自治組織,增強基層黨組織領導精準扶貧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推行基層脫貧攻堅「掛鄉包村」制,打造「不走的扶貧工作隊」。充分發揮鄉鎮扶貧工作站和村級扶貧工作室的功能作用,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後一公裡」。

六是傳承紅色基因,作風紮實、擔當作為。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和蘇區幹部好作風,全省各級選派12256名第一書記、39775名駐村工作隊員、6336個定點幫扶單位、30.2萬名結對幫扶幹部奮戰在扶貧一線。廣泛開展扶貧扶志感恩行動和「三講一評頌黨恩」活動,引導貧困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在紅色基因薰陶下,幹部群眾呈現出奮發圖強、激勵擔當的精神面貌。2016年以來,共有12名個人、2個集體獲全國脫貧攻堅獎;2017年設立全省「脫貧攻堅獎」以來,共80人、10個集體獲獎受到表彰。廣大扶貧幹部勇於奉獻,有的甚至犧牲在扶貧崗位上,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累計有40名幹部因扶貧工作獻出寶貴生命。

我們對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要求,也清醒地認識到,我省脫貧攻堅從決定性勝利到全面性勝利,仍然有不少「硬骨頭」要啃。從全省情況看,剩餘9.6萬貧困人口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帶來新的挑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情況更加複雜、任務更加艱巨,鞏固提升脫貧成果仍需持續發力,特別是防止返貧和及時幫扶必須毫不鬆懈。從25個脫貧摘帽縣看,還有貧困人口需要脫貧,已經取得脫貧成果必須完善落實鞏固提升機制,嚴格落實脫貧摘帽「四個不摘」,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必須繼續繃緊弦、不鬆懈。

現在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只剩240多天,決戰決勝已進入倒計時。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對標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打贏防控疫情影響風險「阻擊戰」、全面完成脫貧任務「殲滅戰」、聚力攻克重點堡壘「強攻戰」、深入推進減貧工作「接續戰」四大決戰總攻部署發起衝鋒。一是聚焦剩餘9.6萬貧困人口,整合資源、精準幫扶,實現穩定脫貧。二是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查漏補缺、聚力攻堅,夯實築牢保障。三是全面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嚴防返貧致貧,加強及時幫扶,建立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做好與鄉村振興相銜接,確保不讓一個老區群眾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隊,奮力實現江西脫貧攻堅質量高、成色足、可持續,堅決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就先介紹到這裡,感謝新聞媒體記者對江西脫貧攻堅的關心支持和幫助。

傅云:謝謝史文斌主任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請舉手,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謝謝!

人民日報記者(文穎 攝)

人民日報記者:藍捷書記,于都縣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力脫貧摘帽,能否介紹下有關情況?

于都縣委書記藍捷(文穎 攝)

藍捷:謝謝您的提問。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時隔三年再次親臨江西視察,在於都這片充滿紅色記憶、承載黨的初心的紅土地上,發出了「新長徵、再出發」的偉大號令。在脫貧攻堅新長徵路上,我們大力弘揚長徵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用實際行動踐行扶貧初心、擔當扶貧使命,奮力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

以紅色基因凝聚脫貧攻堅力量。于都縣始終以總書記的深情厚愛為強大精神動力,以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徵精神,感恩奮進、苦幹實幹,舉全縣之力推進脫貧攻堅。大力推行抓黨建促扶貧,築強基層戰鬥堡壘,科級以上幹部擔任「大村長」,派出357個駐村工作隊,6717名幫扶幹部參與結對幫扶;注重幹部的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開展常態化明察暗訪,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幹部作風紮實過硬。全力構建大扶貧格局,充分借力國家部委對口支援、軍隊定點扶貧,積極動員企業、商會、社會組織、慈善機構等力量參與,匯聚起脫貧攻堅強大合力。仙下鄉龍溪村地處高山、交通不便、網絡不暢,是典型的深度貧困村。脫貧攻堅以來,我們派出縣鄉村三級幹部實行多重幫扶,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改善基礎設施,並因地制宜帶領群眾發展生薑等產業,經過三年多努力,全村2600多人徹底結束了「肩挑手扛、徒步上山」的歷史,現在的龍溪村,路好走了,產業有了,上學方便了,村莊越來越漂亮了,已經成為觀光旅遊的好去處。

以精準方略提高脫貧攻堅成效。我們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緊盯脫貧標準,堅持質量首位,籌措投入扶貧資金77.91億元,全面解決突出問題,全縣33190戶156759人順利脫貧。強化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築牢貧困群眾脫貧保障,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著力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基本實現組組通水泥路、戶戶喝乾淨水,家家住安全房、用穩壓電,處處乾淨整潔、通訊網絡全覆蓋,35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達到9.76萬元。強化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易地扶貧後續扶持,富硒蔬菜、肉雞、油茶、臍橙、生豬養殖產業遍地開花,工業首位產業紡織服裝強勢崛起,老百姓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葛坳鄉黃屋乾村貧困戶譚五法,家裡有幾個未成年子女要撫養,生活壓力大,2014年被列為貧困戶。雖然也養了一些生豬,但是缺乏技術和資金,沒什麼效益。鄉村兩級和幫扶幹部幫助他分析原因,組織其參加農業技術培訓,掌握了養殖經驗和技術。同時,為其爭取了小額扶貧貸款8萬元,用於發展產業。在譚五法兩夫妻的辛勤經營下,注重科學養殖、精細化管理和非洲豬瘟疫情防控,不僅沒有因為豬瘟遭受損失,反而抓住了豬價上漲的機會,養殖規模越來越大,效益越來越好,去年收入達25萬元。目前存欄肉豬20頭,豬仔70頭,母豬10頭,今年還準備擴大經營規模,好日子越過越紅火!

以探索創新創造脫貧攻堅「於都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西視察時,對江西工作提出了「作示範、勇爭先」目標定位和「五個推進」更高要求。我們把高質量脫貧摘帽作為「作示範、勇爭先」的實際行動,緊密結合於都實際,探索出了一條具有於都特色的脫貧攻堅新路子。產業扶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和貧困戶」的發展模式,打響了富硒品牌,得到習近平總書記充分肯定;就業扶貧工作得到胡春華副總理高度肯定;創新工業園區、中心鎮、中心村「三級梯度安置」模式,易地扶貧搬遷經驗做法被中辦刊發;健康扶貧「四道醫療保障線+健康暖心基金」做法得到國家衛健委、國務院扶貧辦通報表揚,並在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作典型發言;「五個強化」兜底保障做法在民政部座談會上作經驗介紹。立足面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減貧故事,積極打造全國扶貧經驗交流示範基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於都全縣上下將堅決落實「四不摘」要求,感恩奮進、接續奮鬥,建立完善鞏固提升機制,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確保於都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裡。謝謝。

江西衛視記者(文穎 攝)

江西衛視記者:請問孫朝輝書記,修水縣是如何落實好「五個一批」的脫貧路徑的?

修水縣委書記孫朝輝(文穎 攝)

孫朝輝:謝謝您的提問。我們理解,「五個一批」是習近平總書記綜合全國情況提出的標本兼治的脫貧路徑。縣一級的責任,就是遵循脫貧路徑,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十三五」以來,我們堅持以脫貧攻堅為首要任務,精準施策,全縣建檔立卡23311戶88710人,其中有21571戶84609人脫貧,13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具體工作中,我們主要是通過抓好四個環節,落實「五個一批」,確保如期高質量脫貧。

一是找準貧困根源。由駐村工作組、村「兩委」幹部及幫扶幹部與貧困戶一起,認真分析貧困現狀和致貧原因。按戶核算,全縣貧困戶中57%需要產業扶貧,85%需要就業扶貧,13%需要易地搬遷,36%需要危房改造;59%需要教育保障,其中5%因學致貧;1%需要生態補償;13%需要兜底保障。大多數貧困對象是多種致貧原因疊加。

二是完善政策體系。結合貧困現狀和根源,堅持不吊高胃口、不降低標準,細化完善扶貧政策體系。比如發展生產方面,我們對貧困戶按照「單補封頂、綜補限額、滾動發展」的要求出臺7個方面21類直補政策,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貧益貧出臺8個方面獎補政策,鼓勵發展扶貧產業;實行「三免費一支持一補助」政策,即免費職業介紹,免費技能培訓,免費創業培訓,加大創業貸款支持,對吸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業的予以用工補助,幫助貧困勞動力就業。住房保障方面,我們探索了易地搬遷、安居工程、危房重建、危房修繕、置換安全房等五種方式,解決貧困戶安全住房。發展教育方面,我們完善了貧困家庭子女教育資助體系,確保義教階段無因貧失學、輟學,確保到大中專院校上得起學、安心上學。社會兜底保障方面,推進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制度精準銜接,全面落實農村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和殘疾人「兩項補助」等政策。生態補償方面,完善生態補償管理辦法,按照「縣建、鄉管、村用」原則加強生態護林員管理。

三是強化精準施策。以幫扶幹部、駐村幹部為主,到貧困戶家中開好「家庭會」,按政策體系制定每戶貧困戶的脫貧發展計劃。過程中堅持一戶一策、因戶因人施策,即一戶制定一套脫貧計劃,每一戶中針對不同人的情況落實不同政策措施。

四是全程跟蹤問效。確定貧困戶的脫貧發展計劃後,嚴格實行以領導包鄉、單位包村、幹部結對為主的落實機制。同時,不定期開展逐村逐戶逐人逐項大排查,確保政策落實到位。

通過四環連結模式,脫貧攻堅以來,發展生產脫貧方面,我縣貧困戶中有1.3萬戶5.5萬人增收受益,建成光伏電站384個、關聯貧困戶1.6萬戶;貧困勞動力有3.4萬人實現就業,公益性崗位安排就業0.8萬人次,扶貧車間吸納就業近400人。比如我們的貧困村黃溪村,幾年時間從落後村變先進村,全村有農業產業基地近3000畝,村集體年收入40餘萬元,全村銀行存款突破1億元,人均純收入達2萬元,80%以上的農戶有小車。發展教育脫貧方面,資助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2.1萬人次,其中「雨露計劃」0.6萬人次;住房保障方面,建設易地搬遷點141個,搬遷安置貧困戶0.3萬戶1萬餘人,危舊房改造0.8萬戶;生態補償脫貧方面,補助貧困戶0.5萬戶,安排生態護林員800餘人;兜底保障脫貧方面,低保保障貧困戶1.3萬戶2.1萬人,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殘疾人「兩項補助」等全部落實到位。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裡。謝謝。

江西人民廣播電臺記者(文穎 攝)

江西人民廣播電臺記者:請問胡偉書記,餘干縣作為濱湖大縣,貧困人口和貧困村都比較多,請問是如何結合湖區特點實現脫貧退出的?

餘干縣委書記胡偉(文穎 攝)

胡偉:謝謝您的提問。餘干地處贛東北、鄱陽湖東南岸,是濱湖貧困大縣,全縣近110萬人口,「十三五」建檔立卡貧困村138個,貧困戶34187戶126329人,其中60%的貧困人口分布在濱湖鄉鎮村。

「十三五」以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堅持縣鄉村三級書記抓扶貧,堅持精準扶貧方略,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截至2019年底,全縣138個「十三五」貧困村全部退出,31443戶120544個貧困人口脫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6826元增長到11653元。我縣是2018年脫貧退出的貧困縣,是全省第三批次脫貧退出的貧困縣。

我們的做法主要是:

一是挖掘資源優勢,幫助貧困群眾增加收入。湖區的特點就是水多、田多、荒坡地多。為此,我們利用水面和良田,大力發展優質稻、芡實種植、大棚蔬菜、稻蝦共作、特種水產和湖面光伏發電等扶貧產業;利用荒坡地大力發展油茶、馬家柚、臍橙、百香果等林果業種植和菌菇產業,確保全縣貧困戶都有長短結合的兩個以上扶貧產業收入。比如,發展菌菇種植,帶動近1萬戶貧困戶增收,發展馬家柚7000多畝,帶動近2萬戶貧困戶增收。同時,大力實施就業扶貧工程。積極幫助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組織就業培訓90期,培訓貧困戶5642人。為貧困戶在縣內開發扶貧車間29家,開發公益性崗位3821個,安排貧困勞動力3312人;充分挖掘鄱陽湖生態旅遊資源,打造大明湖萬畝花海、康山忠義文化園、田園鄱陽湖旅遊景區和鄉村旅遊景點,讓一部分貧困戶子女在家門口就業,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標。比如,大塘鄉勝利村吳日旺等貧困戶在家門口的景區大明湖萬畝花海就業務工,大幅增加了家庭收入。

二是聚焦基礎設施,補齊湖區民生問題短板。湖區的貧困,重要原因之一是道路交通和水利基礎設施的落後。為改變這種狀況,2016年以來,我們投入30多億元,新建改建縣鄉道 317公裡,橋梁48座,硬化進村入戶道路3064公裡。到目前為止,全縣農村公路總裡程達2485公裡,27個鄉鎮場所有行政村都通了硬化公路,自然村通水泥路率達10O%,實現了把水泥路鋪設到每家每戶庭院門前的承諾。針對濱湖易澇易旱問題,我們投入資金5.6億元,加固圩堤,興建排灌電站,維修水庫塘壩。投入資金14.25億元,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47.05萬畝,投入資金6.42億元,實施農網改造升級,投入資金1.3億元,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極大改善了湖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比如,黃金埠鎮湖家洲村緊緊依託縣村莊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政策,打造湖家洲一裡小溪風情小鎮,使該村由一個「十三五」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3A級鄉村旅遊景點。

三是築牢保障底線,落實脫貧攻堅惠民政策。2016年以來,我們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壓實縣鄉村三級和行業部門、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的責任,組織了8638名幹部結對幫扶,把黨的精準扶貧政策落實到每個貧困戶每個貧困人口。幾年來,我們投入各類扶貧資金60多億元,共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6525戶,農村安全飲水鞏固提升22126戶,易地移民搬遷932戶,發放貧困學生補助8709.16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1715.8萬元,為16.2萬人(次)貧困戶報銷因病住院費用10.9億元,農村低保對象、農村集中和分散供養對象保障標準逐年提高,實現了貧困人口住房安全、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綜合兜底有保障。

四是整合陣地資源,充分激發脫貧內生動力。我們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注重提升貧困戶的精氣神,激發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大力實施「大學生回村」工程,每個村配備了一名由回村青年大學生擔任的黨建文化宣傳員。在黨支部的領導下,整合村級農民書屋、文化戲臺、文化廣場、宣傳文化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青年之家、農技講壇、幸福食堂、鄉村歌舞隊等農村宣傳文化陣地資源,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積極向上的各類宣傳活動,用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核心價值觀,宣傳群眾、發動群眾、教育群眾、團結群眾。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編印《脫貧攻堅馬克思主義農民讀本》送書入戶,開展脫貧攻堅話劇《春曉》送戲下鄉、最美貧困戶評選表彰、貧困戶歌詠賽等活動,教育引導全縣貧困群眾相信科學、崇德向善、孝老愛親、見賢思齊,樹立自立自強、勤勞感恩的精神風貌。比如,全省脫貧攻堅奮進獎獲得者玉亭鎮貧困戶韓少波,脫貧不忘黨恩,致富後帶領20餘貧困戶種植蔬菜共同增收奔小康。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裡。謝謝。

新華網記者(文穎 攝)

新華網記者:許銳書記,瑞金市貧困群眾感恩總書記、感恩黨,激發內生動力脫貧致富,能否介紹下有關情況?

瑞金市委書記許銳(文穎 攝)

許銳:謝謝您的提問。瑞金是聞名中外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革命老區脫貧攻堅一直非常牽掛,2012年出臺了《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習近平總書記還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飲水思源,決不能忘了老區蘇區人民」,去年還親臨贛南革命老區視察調研,給我們以巨大鼓舞和鞭策。近年來,我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舉全市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瑞金市是2017年脫貧摘帽,並率先在贛南革命老區實現脫貧退出,是全省第二批次脫貧退出的貧困縣。

在推進脫貧攻堅的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把扶貧同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相結合,通過大力開展感恩教育,不斷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實現高質量、可持續脫貧。我們主要做到了「三個注重」:

一是注重培育主體意識。就是激勵貧困戶「自己主動幹」。我們通過開展「自立教育、自強培育、自愛激勵、自尊治理」四大感恩行動和「講政策、講幫扶、講成效、集中評議」「三講一評頌黨恩」活動,大力宣傳「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擺脫思想貧困、樹立主體意識。同時,強化典型示範,廣泛開展脫貧致富先進典型選樹和表彰活動,組建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宣講團,通過身邊人講身邊事,讓更多的貧困戶受到鼓舞和激勵,增強脫貧致富的信心。我市黃柏鄉種植臍橙脫貧的鄧大慶就是「主動幹」的典型,他身殘志堅,自立自強,通過種植臍橙脫貧致富。脫貧後,不忘回報社會,把自己平時積累的種植經驗無償傳授給其他果農,帶動全村100多戶農戶走上致富道路。他現在是我們脫貧攻堅宣講團的成員,去年還參加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江西的實踐」專題宣介會,以親身經歷向全世界講述了自己的脫貧故事。

二是注重改進幫扶方式。就是幫助貧困戶「想著法子幹」。我們改變幫扶工作中單純給錢給物、一兜了之的做法,更多採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貧困群眾結合自身實際,積極主動參與到產業發展、新農村建設和環境衛生整治等工作中來。我們葉坪鄉有個華屋小組,原來是個非常貧困的烈士村,過去是別人幫助他們,給他們捐款捐物,後來通過蘇區振興政策,逐漸擺脫了貧困。我們引導村民自發成立了鄉村旅遊發展公司,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和現代農業,無論是土坯房的改造、民宿的管理、大棚的建設、村莊環境衛生的維護等等,都是他們自己想著法子在幹,而且越幹越有勁,現在已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三是注重塑造文明新風。就是引領貧困戶「跟著好樣幹」。我們深入開展鄉風文明行動和贛南新婦女運動,全面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和孝心村建設,引導村民自發組建村民理事會、紅白理事會、巾幗志願服務隊和義工組織,大力整治農村大操大辦、奢侈攀比、迷信賭博、亂埋亂葬、不孝敬老人、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和不良風氣,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塑造文明鄉風民風。我們壬田鎮中潭村就是這樣的典型,他們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和孝心村建設,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搞得豐富多彩,在全村營造了孝老愛親、爭做好人的濃厚氛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多貧困群眾也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卡口值守、人員排查、物資採購分發等工作,我市葉坪鄉脫貧戶楊和興還捐出10000元支持抗疫前線。

通過這幾年的感恩教育,廣大群眾尤其是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得到充分激發,農村整體面貌和群眾精神風貌煥然一新。可以說,蘇區振興尤其是脫貧攻堅這幾年,是贛南老區發展最快,群眾得實惠最多、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幾年,大家發自內心的感恩總書記、感恩黨中央,用我們89歲的「廖奶奶鹹鴨蛋」創始人廖秀英老人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致富不忘共產黨,幸福感謝習主席。

雖然瑞金現在已經成功脫貧摘帽,但脫貧攻堅任務還沒有結束。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四個不摘」的要求,感恩奮進、擔當實幹,紮實推進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與全國人民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裡。謝謝。

鳳凰網記者(文穎 攝)

鳳凰網記者:請問劉洪書記,井岡山市在全國率先脫貧退出後,是如何鞏固好脫貧成果、實現跨越式發展的?

吉安市委常委,井岡山管理局黨工委書記、井岡山市委書記劉洪(文穎 攝)

劉洪:謝謝您的提問。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習近平總書記對井岡老區有著深厚感情。他先後三次上井岡山,尤其是2016年2月,他冒著冰雪嚴寒來到井岡山,並囑咐我們「要在脫貧攻堅中作示範、帶好頭」,我們全山人民牢記囑託,感恩奮進,2016年脫貧退出,在全國實現了率先脫貧退出,也是全省第一批次脫貧退出的貧困縣。

率先脫貧退出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讓井岡老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生活,這才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省委書記劉奇一直掛點聯繫井岡山,並多次囑咐我們要「抓嚴抓細,經得起檢驗」。

三年來,我們用井岡山精神不斷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持續打通紅綠資源與產業發展的雙向轉換通道,爭創了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創新基地。把山區變景區、把農戶變商戶、把產品變商品,讓豐富的紅綠資源發揮了巨大的政治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而,助推了經濟社會發展,助推了脫貧攻堅的鞏固提升。

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堅持「四個聚焦」,建立「四個機制」,實現了「四個可持續」:

一是聚焦富民產業,建立產業增收長效機制,實現了收入上的可持續。我們依託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全力推進20萬畝茶業、30萬畝竹業、10萬畝果業的「231」富民工程,努力實現每家每戶有一塊茶園、有一塊竹園、有一塊果園、有一人務工,通過「四個一」產業就業模式,確保了貧困群眾的可持續增收。

二是聚焦志智雙扶,建立能力提升長效機制,實現了精神上的可持續。我們用井岡山精神來激勵群眾,不斷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從扶志、扶技、扶智入手,解決思想上、能力上、智力上的「相對貧困」。

三是聚焦兜底保障,建立「遇困即扶」長效機制,實現了保障上的可持續。我們積極探索出臺「遇困即扶」和「兜底保障」的長效機制,對有困難的,我們「幫起來」;對有能力的,我們「扶起來」;對無能力的,我們「保起來」,做到應幫則幫、應扶則扶,應保則保。

四是聚焦基層基礎,建立黨建引領長效機制,實現了力量上的可持續。我們大力推行黨員幹部幫扶和社會幫扶機制,強化黨政組織的主導作用和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打造了一支永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三年來,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囑託,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吉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井岡山要在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探索經驗、作出示範」的總體要求,以「紅色、綠色、金色」三色為引領,努力打造「三個示範區」。

一是以紅色提振新精神,努力打造理想信念的示範區。讓井岡紅色放射新光芒。

二是以綠色提升新境界,努力打造綠色崛起的示範區。讓井岡綠色綠出新精彩。

三是以金色引領新發展,努力打造老區振興的示範區。讓井岡老區奔上新徵程。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裡。謝謝。

江西日報記者(文穎 攝)

江西日報記者:饒主任,能否給我們介紹下全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部署安排?

省扶貧辦黨組成員、副主任饒振華(文穎 攝)

饒振華:謝謝您的提問。此時此刻我和大家心情一樣,為全省脫貧攻堅取得的決定性成效感到振奮。當然,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從決定性勝利到全面性勝利,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紮實推進。

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收官戰的決策部署,一鼓作氣、乘勢而上、越戰越勇,確保以高質量脫貧成色、可持續發展成效,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是打好防控疫情影響風險「阻擊戰」。全面摸清底數,實行動態監測,重點排查疫情影響剩餘貧困人口脫貧、導致脫貧人口返貧、造成邊緣人口致貧等風險,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做到「三個持續」,即:持續鞏固應對機制。建立定期調度工作機制,全面排查貧困群眾脫貧保障、就業務工、產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跟蹤監測疫情影響,推動省委省政府關於有效應對疫情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十條意見落細落實。持續化解疫情影響。通過加強扶貧產品產銷對接,幫扶貧困勞動力穩崗拓崗,加快扶貧產業復工復產和扶貧項目實施,有力有效化解疫情不利影響。統籌各方政策有序優先支持脫貧攻堅。持續強化產業就業增收措施,著力做好六個「增補」。在產業扶貧的增收上做到:一個產業收入不夠兩個產業補,長期產業不夠短期產業補,產業收入不夠就業補。在就業扶貧的增收上做到:縣外就業收入不夠縣內就業補,園區就業收入不夠其他崗位收入補,普工收入不夠技工收入補。截至4月8日,全省返崗務工貧困人口已達114.1萬人,佔去年底外出務工人數96.9%。全省2301家扶貧車間已復工2285家,復工率99.3%,吸納2.11萬貧困人口就業。全省2019家扶貧龍頭企業全部復產,帶動4.67萬貧困人口復工。今年安排的2.71萬個扶貧項目中 ,已開復工2.37萬個、開復工率87%。

二是打好全面完成脫貧任務「殲滅戰」。統籌政策落實,發揮集成效應,紮實推進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在攻堅任務上,聚焦剩餘9.6萬貧困人口,整合資源、精準幫扶,實現穩定脫貧。全面實現貧困群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基本生活有保障,確保6月底前解決存在的問題,以質量高、成色足的脫貧成效,接受下半年的脫貧攻堅普查。在整改落實上,聚焦巡視「回頭看」反饋問題、成效考核發現問題、主題教育檢視問題,堅持問題整改和日常工作緊密結合,舉一反三,一體推進,按照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按時整改到位。在防止返貧上,建立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統籌政府、市場和社會資源,採取「精準摸排找出來、動態監測管起來、針對措施扶起來」的方式,防範返貧致貧風險,築牢穩定脫貧成效。

三是打好聚力攻克重點堡壘「強攻戰」。鎖定決勝目標,瞄準脫貧短板和薄弱環節集中發力。突出三大強攻:第一,突出重點強攻。做實產業扶貧,增強扶貧經營主體帶貧益貧功能;做穩就業扶貧,促進貧困勞動力穩崗就業增收;做優消費扶貧,強化帶動貧困群眾持續增收鏈條;做好搬遷後扶,實現搬遷貧困戶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做強內生動力,增強基層組織和貧困群眾自我脫貧發展動能。第二,突出責任強攻。強化「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鄉鎮推進和實施」責任體系,堅持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帶頭抓、黨政領導一起抓、行業部門合力抓、扶貧幹部具體抓,統籌落實精準幫扶「十大行動」目標任務。第三,突出督導強攻。在未脫貧人口2000人以上的11個縣和貧困發生率1%以上且未脫貧人口較多的66個村等重點區域,實行精準化督導,堅持既要「督」緊、更要「戰」實,通過督戰,幫助解決基層實際問題,形成工作合力,提升工作實效。

四是打好深入推進減貧工作「接續戰」。堅持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切實提升廣大貧困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推進鞏固提升,全面落實脫貧成果鞏固提升「五項機制」。對貧困縣而言,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即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對非貧困縣而言,嚴格落實「四個不減」,即脫貧攻堅的力度不減、幫扶力量不減、投入保障不減、政策舉措不減。接力推進減貧治理,加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研究編制「十四五」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規劃,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完善貧困治理體系,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著力推進總結宣傳,繼續組織開展全國全省脫貧攻堅獎的選樹、評選和表彰,全面總結脫貧攻堅生動實踐和歷史成就,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營造健康良好輿論氛圍。這個問題我就回答到這裡。謝謝。

傅云:由於時間關係,答記者問就到這裡。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歡迎大家繼續關注我省脫貧攻堅的後續進展情況。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會後再進行諮詢、溝通或專訪。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來源:江西省人民政府網

相關焦點

  • 井岡山市蘭考等2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首次實現貧困縣數量淨減少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晨赫)江西省井岡山市、河南省蘭考縣等28個貧困縣摘掉了貧困帽子,這是在11月1日舉行的國務院扶貧辦新聞發布會上,由國務院扶貧辦黨組成員夏更生透露的。    2016年,全國共有28個貧困縣提出退出申請,其中江西省井岡山市、河南省蘭考縣率先通過國家專項評估檢查,分別於今年2月25日、27日由省級政府批准退出。
  • 最後八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甘肅七十五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我們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甘肅省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最後八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甘肅七十五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11月21日上午,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甘肅最後8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 湖北舉行「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9月14日湖北舉行「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  9月14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情況。請竹谿縣人民政府縣長柯尊勇,保康縣人民政府縣長馮雲波,英山縣人民政府縣長田洪光,巴東縣人民政府縣長郭玲,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縣長萬紅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 國新辦舉行發布會介紹雲南脫貧攻堅情況
    央廣網昆明12月8日消息(記者李騰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國新辦12月8日在雲南昆明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雲南脫貧攻堅情況。目前,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圖文實錄 贛州專場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新聞發布會現場(文穎 攝)12月15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扶貧辦、贛州市人民政府聯合召開「決戰脫貧攻堅 江西省『十三五』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贛州專場發布會。贛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逸,贛州市扶貧辦主任羅瑞華,于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管宏,興國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鄧冬猛,贛州市委政法委派駐大餘縣新城鎮分水坳村第一書記劉光輝,瑞金市黃柏鄉龍湖村村民鄧大慶出席新聞發布會,發布和介紹贛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展情況以及經驗做法等,並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黎峰主持新聞發布會。
  • 江西水利工作成就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新聞發布會現場(文穎 攝)12月17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水利廳聯合召開「回顧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系列發布會第六場:江西水利工作成就新聞發布會省水利廳規劃計劃處處長許盛豐,省水利廳建設與管理處處長向愛農,省水利廳水土保持處處長何長高,省水利廳農村水利處副處長朱嘉俊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黎峰主持新聞發布會。
  • 五指山市、臨高縣、白沙黎族自治縣脫貧摘帽新聞發布會
    五指山市、臨高縣、白沙黎族自治縣脫貧摘帽新聞發布會(2020年2月29日)海南省政府副秘書長李勁松: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海南省人民政府新聞發布會。召開這次新聞發布會,也是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廣而告之。四、下一步工作安排五指山、臨高、白沙3個市縣宣布脫貧摘帽後,要按照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四個不摘」要求,堅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持續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絕對不能認為貧困縣脫貧摘帽了,可以鬆口氣、歇歇腳了。
  • 文山州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廣南縣專場
    12月14日,我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廣南縣專場在文山州新聞發布廳舉行。 廣南縣委書記芶開波作主題發布。寶武集團駐廣南縣扶貧代表,省、州定點幫扶單位領導及廣南縣群眾代表出席發布會。廣南縣地處滇桂黔三省(區)交界處,國土面積7810平方公裡,總人口84.56萬人,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雲南省27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4年初,全縣有80%的行政村未通硬化路、5.5萬戶群眾居住危房、1.3萬人需要實施易地扶貧搬遷、303所學校需要新建或改造校舍、147所村衛生室需要改造、近15萬群眾需要解決飲水安全問題。
  • 我國所有貧困縣全部脫貧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記者侯雪靜)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在全國範圍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蹟。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圖文實錄 撫州專場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新聞發布會現場(文穎 攝)12月25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扶貧辦、撫州市人民政府聯合召開「決戰脫貧攻堅 江西省『十三五』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撫州專場發布會。撫州市政協副主席、市扶貧辦主任廖燕,廣昌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吳冬秀,省政協辦公廳派駐黎川縣洵口鎮皮邊村第一書記陳春情,樂安縣谷崗鄉圭峰村村民陳小英出席發布會並答記者問。省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副處長徐承主持新聞發布會。
  • 江西吉安投入各級脫貧攻堅資金523億元 五年減貧34.7萬人
    江西省吉安市官方供圖&nbsp&nbsp&nbsp&nbsp(十三五回眸)江西吉安投入各級脫貧攻堅資金523億元 五年減貧34.7萬人&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南昌12月18日電 (吳鵬泉 張瑩)「紅色搖籃」江西省吉安市18日在南昌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十三五
  • 贛州實現全部脫貧 五年來累計投入脫貧攻堅資金880.89億
    大江網/大江新聞客戶端訊(劉星)報導:贛州市已實現全市114.3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2月15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扶貧辦與贛州市政府舉行「決戰脫貧攻堅江西省『十三五』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贛州專場發布會,介紹了贛州市決戰脫貧攻堅進展及脫貧經驗做法等情況
  • 江西省加強塑料汙染治理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新聞發布會現場(文穎 攝)8月28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召開江西省加強塑料汙染治理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楊國華介紹《江西省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出臺背景、主要內容。南昌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萬秀奇就落實省會城市禁塑限塑要求發言。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李善樂、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梁小康、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劉春茂、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李捷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副處長黎峰主持新聞發布會。
  • 黑龍江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海倫專場)
    原標題:9月24日黑龍江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海倫專場)  9月24日,黑龍江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一場——海倫市專場。請綏化市政協副主席、中共海倫市委書記王學斌,中共海倫市委副書記、海倫市人民政府市長韓啟彬出席發布會,介紹海倫脫貧攻堅工作進展情況,並答記者問。發布會由黑龍江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處長吳晶晶主持。
  • 黑龍江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林甸專場)
    原標題:10月20日黑龍江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林甸專場)  10月20日,黑龍江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活動第六場——林甸縣專場新聞發布會。請林甸縣委書記晉偉,林甸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希發介紹脫貧攻堅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 明水、蘭西等10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我省28個貧困縣已退出23個
    我省28個貧困縣中已累計退出23個,最後5個計劃年底摘帽經黑龍江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會議審議,省政府批准同意,我省的龍江、克東、泰來、湯原、樺川、樺南、同江、綏濱、明水、蘭西10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我省共有28個貧困縣,1778個貧困村。其中國貧縣20個、省貧縣8個。在2017年5個國貧縣、8個省貧縣脫貧摘帽基礎上,2018年我省龍江、克東等10個國貧縣申請脫貧摘帽。
  • 實錄丨江西省加強塑料汙染治理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新聞發布會現場(文穎 攝)8月28日,江西省政府新聞辦、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召開江西省加強塑料汙染治理新聞發布會。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省生態文明辦專職副主任劉兵介紹全省塑料汙染治理部署推進情況。省生態環境廳總工程師楊國華介紹《江西省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出臺背景、主要內容。南昌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萬秀奇就落實省會城市禁塑限塑要求發言。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李善樂、省商務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梁小康、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劉春茂、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二級巡視員李捷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省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副處長黎峰主持新聞發布會。
  • 贛州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本報訊(記者陳化先)12月15日,省政府新聞辦、省扶貧辦、贛州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決戰脫貧攻堅·江西省『十三五』脫貧攻堅成就巡禮系列發布會」第一場暨贛州專場發布會在南昌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贛州114.3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02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11個貧困縣全部脫貧出列。自2016年以來,贛州市在國家和省級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均獲好評。  贛州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和較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更是江西脫貧攻堅的主戰場。2014年底,贛州貧困縣、貧困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分別佔全省的46%、32%、40%,脫貧攻堅責任重大。
  • 西藏舉行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
    原標題:11月30日西藏舉行介紹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  11月30日西藏舉行介紹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邀請山南市政府副市長、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張福臣,山南市扶貧辦黨組書記、副主任次仁達娃介紹山南市脫貧攻堅成果,並回答大家的提問。
  • 早讀|中國再無貧困縣;「長五」升空送「嫦五」……
    §今日關注 ▌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23日,貴州省宣布剩餘的9個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 按照貧困縣退出的有關政策規定,貧困縣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準,原則上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以下,西部地區降至3%以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一組織退出貧困縣的檢查,並對退出貧困縣的質量負責。貧困縣退出以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及相關力量對退出情況進行抽查,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