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古籍中,筋症被分為筋斷、筋走、筋弛、筋強、筋攣、筋萎、筋翻及筋縮等等。聽說就是其中之一,但其含義和解釋並不清楚,對於這些病症的臨床記載並不多,中外醫學書籍中,亦難以找到詳細的論述。筋是中醫的舊稱,西醫將其統稱為肌腱、韌帶以及腱膜等。縮,有收縮和痙攣的意思。簡單來說,金梭就是筋縮短了,從而會令活動受到限制。每個人身上都有一條大筋,從進步開始引向背部,經腰、大腿、小腿、腳跟直至腳心。解剖學裡沒有提及這條大筋,它就像經絡穴位,並沒有有形的位置,但是當你接受治療的時候,就可以體會到這條筋的存在。
成年人即使有筋縮,一般開始的時候對生活也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所以當他們感到腰背疼時,也不會想到是因為筋縮的緣故,其實這正是筋縮的先兆,只是他們根本不認識這種病症。西醫的物理治療科、脊椎神經科、骨科,對筋縮病沒有概念。所以很多病人曾看過中、西醫的不同科室,結果只能得到很多不同的病因和疾病名,西醫不懂何謂筋縮,當然亦無法有效的進行治療了。
要知道,人的一生就是一個由軟到硬的過程,剛生下來時柔軟無比,隨著年齡的增加,人們的身體的柔韌性便日益變弱,到了人死後,身體則完全的硬邦邦的。這種由軟變硬的過程就是筋縮。筋縮了,則會導致十二經筋不通,也會導致與經筋運行軌跡類似的十二經脈堵塞,並最終導致整個經絡系統的堵塞,人們就會出現種種疾病的症狀,比如:頸緊痛、腰強直痛、不能彎腰、背緊痛、腿痛以及麻痺、不能蹲下、長短腳等等,尤其是腳跟的筋,有放射性的牽引痛、步伐開展不大、密步行走、髖關節的韌帶有拉緊的感覺、大腿既不能抬舉,亦不能橫展、身體不靈活、肌肉收縮、萎縮、手不能伸屈(手筋縮短),手、腳、肘、膝時有脹、麻、痛感,活動不順等。
既然知道筋緊筋縮會引發種種疾病,人們就要善於通過松筋來養生,把筋鬆開,使筋變得柔軟,令脊椎上的錯位得以復位,重回「骨正筋柔,氣血自流」的健康狀態。此外松筋還可以打通背部的督脈和膀胱經,並改善大腿內側的肝脾腎三條經脈,有效治療女性的痛經、月經不調、色斑、子宮肌瘤以及乳腺增生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