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戰之前,阿道夫—希特勒,沒有什麼固定職業,過著靠小時工、施粥站填飽肚子的流浪生活。一戰爆發後,希特勒參加德軍並在戰鬥中受了傷。作為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陸軍下士,希特勒躺在後方陸軍醫院的病床上,聽到了一個如晴天霹靂般的消息:德國向協議國投降了。
不僅如此,作為當時德國的政權代表,魏瑪共和國承認了《凡爾賽條約》,德國喪失了1/10的領土,1/8的人口,丟失了所有的殖民地,還要進行巨額的戰爭賠償,分70年償還。自己和無數戰友為之戰鬥了4年,現在卻投降了,年輕的希特勒失望了、憤怒了!
戰爭結束了,希特勒也失業了。但他很快又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為德軍情報部門當密探,去了解一個只有55人的小政黨「德國工人黨」的底細。沒想到,在這裡,希特勒被這個黨的政治綱領深深的吸引了,並加入了這個黨。在德國工人黨裡,希特勒開始對貨幣、金融、就業、貿易、經濟危機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得到了政黨領袖的大力扶持。也是在這裡,希特勒開始展現他的真正天賦—極富煽動力的口才。不管多麼荒謬和離譜的觀點,被他用狂野極端而又強烈炙熱的辭藻,迸發出來,讓那些因一戰失利而感受到屈辱的日耳曼人,骨子裡的傲慢和仇恨徹底被激發出來。僅僅2年,希特勒就當選為「德國工人黨」的領袖,並把該黨的名字改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簡稱納粹黨。
1923年,德國通貨膨脹爆發了,馬克暴跌,物資短缺,大量工人失業,法國和比利時又趁機佔領了魯爾。生活的苦難激起了德國民眾對魏瑪政權的強烈憤怒,希特勒多次在群眾中發表演講,以空前絕後的煽動力,讓納粹黨聲威大震,到1923年納粹黨黨員人數暴增到5.5萬人。希特勒發動了著名的「啤酒館暴動」,雖然暴動最終失敗,希特勒被捕入獄,但希特勒在法庭上展現的驚人口才,濤濤不絕的憤怒宣洩,引起了德國民眾的極大共鳴,全球各大報紙都在第一版面刊登了希特勒的照片。
「啤酒館暴動」產生了一個意外的效果,希特勒從一個街頭小混混,一夜之間變成了「挽救德國命運的英雄」和「國際名人」,這也引起了國際銀行家的注意。到了1932年德國失業人口達到了600萬,1932年7月的大選中,納粹黨牢牢抓住了這一亂世中的機遇,大肆指責政府軟弱無能,抨擊《凡爾賽條約》和戰爭賠款,深陷水深火熱中的德國民眾開始轉向支持納粹黨,納粹黨獲得了37.4%的選票,一舉成為德國議會第一大黨。國際銀行家終於決心押寶希特勒,提供了數千萬美元的資助。
在1932年的總統大選中,希特勒得到了1000多萬張選票,僅次於興登堡。在第二輪投票中,希特勒還是位居第二。同年,納粹黨也獲得了1300多萬張的選票。第二年,興登堡按照德國憲法,將希特勒任命為德國總理。同年,在最後一次民主選舉中,納粹黨獲得了1700多萬張選票。1934年,德高望重的興登堡去世。數小時後,希特勒宣布取消總統職銜,將總理與總統職務合二為一,稱元首兼國家總理。
從此,那個曾經在慕尼黑街頭乞討流浪的小混混,阿道夫—希特勒,站在了德國權力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