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撿到一3斤重「怪鳥」,翅膀張開80釐米,專家:幸好沒有放生

2020-12-17 騰訊網

引子

沒有大膽的猜測 ,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 。——牛頓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 ,有著很多我們還會探索到的東西 。地球本就不是我們人類所獨有的 ,它不僅是我們的家園,也是很多飛禽走獸的家園。在我們所認知的地球上 ,有著不少珍禽異獸,正如《山海經》中所記載的 。或許我們並不相信上面所記載的那些動物的存在,可隨著科技的發展 ,裡面有不少動物都漸漸顯露出了他們的真面目 ,這也讓人不得不懷疑《山海經》裡所描述的事情。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也有不少人會撿到一些不認識的動物,面對這些動物的處理方法 ,沒有經驗的我們並不知曉所帶來的危險。曾經,在河南一處地方 ,就有一位農民在自家農地裡幹活的時候 ,突然發現一隻奇形怪狀的鳥 ,在那裡撲扇著翅膀 ,走近一看,才發現這並不是我們認知中的某種動物,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這到底是何方神聖 ?

3斤重翅膀展開80釐米

這隻怪鳥非常的兇 ,農民大哥見它飛不起來,便將其抱在懷裡。不料想,這隻怪鳥非常的暴躁,在不斷的掙扎中 ,這位農民的手臂也被抓傷 ,最後還是抓住了怪鳥的翅膀和利爪,才將其制服 。後來將其帶回村中,卻發現並沒有一人認識這種動物。大家都是第一次見到相貌如此獨特的鳥兒 ,由於這隻鳥太過兇猛,農民大哥並沒有聽村民的意見將其賣了,也沒有胡亂的去放生,反而上報給了縣領導。

工作人員將其帶走後 ,便對它進行餵水餵食,奈何他們也不知道這隻怪鳥到底是什麼物種 ,所以便用手機拍了一張照片發給專家 ,專家一眼就認出了這隻怪鳥。原來它名叫獵隼,是一種大型猛禽 ,所幸這隻鳥還是一隻未成年的幼鳥 ,所以並沒有太大的殺傷力 ,這類型動物主要以鳥類和一些小型動物為食。經過專家們的測量 ,發現這隻獵隼足足有3斤重 ,張開翅膀更是接近80cm ,只是由於飢餓的時間太長 ,所以才導致飛不起來 。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專家表示 :幸好沒有賣 ,也沒有亂放生 ,如果隨便放生,勢必會影響當地的生態 。再加上, 這種動物出身高貴 ,是蒙古國的國鳥,更是我國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是非常珍貴的物種。因為在世上 ,這種動物的數量極其罕見 ,至於這隻幼鳥為何會出現在這裡?專家們猜測 ,或許是被一些另類的愛好者 ,非法飼養逃出來的。

在阿拉伯國家 ,有很多人都喜歡馴養獵隼,因為它是高貴的象徵,再加上數量稀有,所以價值不菲 ,一隻就能達到五百多萬的高價。為了能讓這隻獵隼儘快恢復,工作人員便將其送到了野生動物救助站。救助站的工作人員,還專門為這隻獵隼騰出了一間隔離房,還給它注射了頭孢,餵食了土黴素 ,由於它還有一點點腸炎,所以工作人員給其準備了一些清水和鮮肉,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後 ,這隻獵隼才被安排到指定的區域放生。

愛護動物,維護生態平衡

由於這位農民的行為,讓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得到了救助 ,政府也為這位農民頒發了一面錦旗,以表達對他的感謝 。當他家裡人看到這面錦旗的時候 ,都紛紛調侃:他與500萬擦肩而過。對此 ,這位農民表示:這本來就是自己應該做的 ,愛護動物就是愛護人類自己 。

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中 ,人類已經處於食物鏈的頂端 ,佔據著地位 。隨著人類工業化的發展 ,生態環境及自然界的和諧也受到了很大的破壞 ,所以該農民這樣的行為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承擔的責任。我們需要維護生態平衡,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才能更好地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雨果曾說過: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 ,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 。自然界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提供了各類豐富的資源 ,對此 ,我們更應該合理的利用,將我們生活的家園變得更加美麗 。如果我們選擇為了自己的利益 ,不過以前的去破壞地球 ,去破壞大自然 ,那我們終將會有一天 ,會失去現在所有的一切 。

學會傾聽大自然

在我們的世界上 ,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探索的事情 ,也有很多的未解之謎等著我們去發現 。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們人類的渺小 ,人類的未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這條路必然充滿著曲折與荊棘,我們只有擁有堅強的意志和面對困難的勇氣,才能在一次次的失敗與挫折中不斷的完善 ,相信終有一天 ,我們會走向成功 。

大自然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 ,在探索的道路途中,我們要注重保護環境 ,維護生態平衡 ,這樣才能促進一個良性循環 ,讓我們人類的旅程走得更遠 。當然 ,除了科學的探索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做什麼事都是這樣 ,只有在失敗中不斷反省 ,不斷探索 ,才能讓我們摒棄浮躁和對形式的專注,才能逐漸走向成熟 。

學會傾聽大自然的聲音 ,我們才能從中體會到大自然的聲音是多麼的美妙 ,所以我們人類應該與自然和動物和諧相處,才能讓我們的家園發展得更好。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 ,選擇去破壞其他的事物 ,這樣最終毀滅的也還是我們自己,試想一下 ,如果沒有大自然這種生存環境,那我們人類還能走多遠?現如今 ,大自然已經給了我們警告,保護環境 ,維護生態平衡的舉動刻不容緩,希望大家都能行動起來。不知對比,你怎麼看?

參考文獻:

《牛頓名言錄》

《雨果名言錄》

相關焦點

  • 奉賢田間撿到「長耳」怪鳥 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耳鴞
    東方網12月24日消息:前天,有市民在奉賢區柘林鎮附近的農田裡撿到一隻長著長長「耳朵」的怪鳥,經林業專家鑑定,這隻怪鳥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長耳鴞。  照看這隻「不速之客」的奉賢南橋派出所民警小莊告訴記者,前天下午他接到報警,一名男子稱他的家人在柘林鎮的農田裡撿到一隻不會飛的怪鳥。
  • 鳥市「放生鳥」:專家稱隨意放生成變相殺戮(圖)
    隨著市民環保意識增強,一些善良的人時常會買鳥放生,既表達了他們愛鳥、護鳥的心情,又通過放生行為寄託了某種心願。然而,正因如此,個別商戶利用人們的善良之心捕鳥、賣鳥,從中牟利,在獵捕與販賣的過程中,不少鳥兒失去了生命。據新疆鳥類專家估算,烏魯木齊地區的鳥類至少超過10萬隻,被獵捕的鳥兒佔總數的1/10。
  • 男子野外撿到一顆鳥蛋,到了晚上卻閃閃發光,專家一番話讓他懵了
    男子野外撿到一顆鳥蛋,到了晚上卻閃閃發光,專家一番話讓他懵了一農村男子在野外遊玩的時候,發現河邊的草叢裡有一顆圓溜溜的鳥蛋。不過,等男子撿起來時,卻發現這只是一顆被磨得非常圓滑的小石頭。男子見這顆石頭不但形狀非常的圓潤,而且顏色也很白膩,就把這顆石頭帶回家準備收藏。雖然覺得這顆石頭不是什麼值錢玩意,不過男子還是到網上查了一下資料,不過都不確定到底是什麼品種的石料。不過到晚上的時候,男子卻發現這顆石頭有些怪異,這顆石頭在暗處似乎隱隱有些發光。男子趕緊將燈關掉,果然這顆石頭髮出了綠瑩瑩的亮光,非常的好看。
  • 男子放生怪魚被阻 揭秘世界十大最兇猛淡水魚怪
    男子放生怪魚被阻,為世界十大淡水兇猛魚之一。昨日早上9時許,廣東佛山市公安局禪城分局高新派出所社區民警利永鵬正在轄區內的東平河邊巡邏,發現一名男子站在河邊,形跡可疑,手裡還提著一個黑色的大塑膠袋,袋內裝有「怪魚」。
  • 河裡釣出80釐米鱷雀鱔,專家:含劇毒!
    最近,周村的釣魚愛好者鮑先生在孝婦河周村梅家河段釣魚的時候捕獲了一條從沒見過的怪魚!經測量,這條大魚足足有80釐米。鮑先生本想跟朋友分享成功喜悅和天賜美味,但在查閱資料後卻擔憂起來,這條大傢伙可能是「水中殺手」,不但兇猛的狠,還有劇毒。鮑先生懷疑這條魚是外來物種「鱷雀鱔」。據了解,鱷雀鱔是來自美洲地區的一種雀鱔魚,是大型的兇猛肉食魚類,最長能到3米多。
  • 興城稻田撿來禿鷲10分鐘吃掉一隻雞 撿到受傷的鳥應該如何處理?
    當正在濱海公路騎行時,眼尖的他突然看到遠處公路下面好像有個男子,穿著黑色棉襖蹲在稻田裡。當時他心想可能是前一晚喝醉酒找不到家了,對方蹲這還沒醒酒呢?擔心對方凍壞了!愛管閒事兒的他就想問問咋回事兒。等快騎到近前時,劉鳳民放慢車速,對著「黑棉襖」喊了一聲「嘿!」。「本來我想向他打個招呼,問問咋的了?沒想到『黑棉襖』很警覺,騰地一下飛了起來。
  • 邵陽一居民在釣魚時,發現一隻受傷的頭上長角怪鳥……
    「幾天前,縣城儒林鎮一垂釣愛好者在巫水河畔釣魚。發現對岸有一隻鳥在吱吱哀鳴。過河一看:原來是一隻頭上長角的怪鳥!被網在菜地邊緣一道綠色細鐵絲籬笆牆上的,扭傷了翅膀。」4月28日,在湖南南山國家公園兩江峽谷,城步苗族自治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肖樹文一邊忙著給一隻怪鳥餵食做放飛準備。原來,4月21日,城步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站接到縣城儒林鎮一愛心居民送來的一隻頭頂長角怪鳥,請求救助。
  • 非洲現會「撐傘」的鳥:長脖子長腿長嘴巴,張開翅膀圍成傘狀捕魚
    01會「撐傘」的水鳥:長脖子長腿長嘴巴,翅膀張開像一把遮陽傘大多數人只知道白鷺,而不知有黑鷺。從外表上看,黑鷺渾身暗黑色,體型不大,屬於中型涉禽,身長42-66釐米,翼展90-95釐米,體重約300克,身材嬌小,體態與其他鷺科差不多,都是長脖子、長嘴巴、長腿。
  • 江西男子撿到3隻鳥,竟是無價之寶!
    近日,分宜縣洞村鄉村民黃先生來到派出所求助——「我撿到三隻怪鳥,長的既像猴子又像鷹……」這是什麼鳥?黃先生擔心這些雛鳥是保護動物,放在自己家裡會養不好,於是小心翼翼將「怪鳥」裝進塑料筐交給民警。小科普猴面鷹面盤扁平,呈心臟形,白色或灰棕色,四周有暗慄色邊緣,似猴臉,長滿絨毛,一雙深圓大眼,嘴黃褐色,嘴喙不尖,鷹身鷹爪,故得此俗名。猴面鷹營巢於樹洞或巖隙中。以鼠類、蛙、蛇、鳥卵等為食。叫聲響亮刺耳。白天躲在樹林裡養精蓄銳,夜間卻非常活躍。猴面鷹的身體結構和功能都適應於黑夜捕捉老鼠。
  • 市民撿到神秘長嘴鳥 林業專家表示比較稀有
    昨天,市民蒯女士在工業園區星海大廈樓下撿到了一隻受傷的長嘴鳥。她上網查詢後,發現這隻鳥是鷸的一種,還蠻稀有。蒯女士趕忙向林業部門求助,目前這隻鳥已被送往蘇州市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受救助。據蒯女士介紹,她的工作單位在星海大廈內。昨天下午2點左右,她經過辦公樓下人行道時,無意中發現一隻長嘴鳥伏在地上。
  • 男子在菜地撿到17.2斤野生老鱉 稱準備放生(圖)
    男子在菜地撿到17.2斤野生老鱉 稱準備放生(圖) 2014-08-28 07:08:29撿到這隻老鱉的錢大媽今年60多歲了,她稱,老早之前在江灘上開了一塊小菜園,種了一些蔬菜,當天她到菜園裡摘菜,就在菜園的溝坎邊,發現趴著一個黑乎乎的東西,她開始還以為是一塊被人扔過來的石頭,上前用腳撥弄了一下,發現硬中帶軟,還動了起來,這嚇了她一大跳,再一撥弄,才看清是一隻老鱉。「這麼大一隻老鱉,長這麼大還是頭一次見到,正好我帶了摘菜的網兜,就用網兜把它裝了回來。」錢大媽說。
  • 市民撿到尖嘴怪鳥 小傢伙鬧「絕食」很愁人
    福州新聞網訊「我撿到了一隻小鳥,嘴巴尖尖的,腳卻長得像鴨子,和普通的小鳥很不同,也不知道是不是保護動物。它兩天都沒有吃東西了,我擔心它快不行了!」小鳥身上並沒有明顯傷痕,見到生人它便不停地拍翅,想從紙箱中飛出來躲到一旁的角落去。據張女士介紹,25日上午十點多,她在工廠附近撿到這隻小鳥。「剛撿到它時,它還有一些攻擊性,我的手被它啄了好幾下。這隻鳥雖然飛得不高,但也能走點路。」張女士估計小鳥估計是餓傷了,她找來了米飯、玉米、蚯蚓給小傢伙餵食。小傢伙啄了幾下,又丟開那些東西。
  • 三門:村民捕到5斤重的野生花鰻 已經放生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見的河鰻一般只有一斤重左右,但是,上幾天,三門亭旁鎮邵家村有一村民意外捕到了一條重約5斤的花色河鰻,這條花鰻俗稱花鰻鱺,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在邵偉義的家中,記者見到了這條河鰻,目測直徑有正常男子胳膊粗的它正棲息在一隻白色的桶裡,它的嘴巴前面長著兩根短鬚。
  • 村民撿到受傷「怪鳥」悉心照料 沒想到它的身份竟是……
    近日,綿竹市新市鎮花園村一位村民在石亭江邊撿到了一隻受傷猴面鷹,將其送到村裡愛鳥人士楊三富家中救治。經過悉心照料,猴面鷹的傷口已經癒合。17日,楊三富與村委會負責人將這隻猴面鷹送到綿竹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隨後猴面鷹被送到德陽博愛陸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受進一步救治。
  • 三門男子捕到野生大花鰻放生
    我們村,有人意外捕到一條5斤重的花色河鰻。得知這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人出價3000多元他沒賣,拿去放生了。記者核實網友「原野的風」家住在三門亭旁鎮邵家村,捕到河鰻的村民叫邵偉義。邵偉義告訴記者,自己平時愛好捕魚,有地籠,偶爾放到河裡,收穫些魚、蟹、龍蝦啥的。
  • 滕州一村民路上順手撿了只「怪鳥」,竟是國家保護動物大水駱駝
    路上順手撿了只「怪鳥」,竟是國家保護動物大水駱駝,龍陽鎮的司先生昨日就遇到這麼件「稀罕」事。「羽毛看起來像野雞,可嘴和爪子都很細長,這到底是啥鳥?」11月6日下午,龍陽鎮上司堂村的一位村民司先生在經過一條田間的土路時,就看到這隻怪鳥半蹲在路邊,它因翅膀受傷無法飛翔。司先生說:「起初我以為這是一隻野雞,而且因為翅膀受傷它已經無法飛翔,所以我就將它抓住帶回了家裡。」雖然它的羽毛看起來像是野雞,可它的嘴很尖很長,而且腿也很細長。」到底是什麼鳥呢?司先生後來詢問了村裡不少老人,可他們也叫不出這隻鳥的名字。
  • 贛江遊泳,竟撿到「一米長大魚」,放生卻被專家指「不合理」
    不過,這位南昌市民鄭先生卻是在岸邊的「雜草、垃圾間」,「撿」到的這條大魚——而且是一條從未見過的「怪魚」... 遊個泳竟然撿到一條娃娃魚,鄭先生的這番遭遇,也是馬上在當地迅速熱傳... 許多人紛紛大呼神奇,驚嘆鄭先生的「運氣」,不過,更多人疑惑表示,贛江裡怎麼會有娃娃魚?
  • 霍山村民撿到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怪魚 上交獲獎勵
    日前,霍山縣森林公安局民警在大化坪鎮深山水庫邊放生了一隻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大鯢,也就是俗稱的「娃娃魚」,這是今年年以來霍山縣森林公安第二次放生野生大鯢。
  • 菜市場上有人售賣受傷怪鳥 市民買下後報警放生
    記者今天從連南森林公安獲悉,連南一位市民從市場買下一隻鳥餵養了一段時間後,決定聯繫警方要送走,這是怎麼回事呢?「當時經過菜市場看見有人販賣小鳥,這隻小鳥看起來很虛弱,」據蕭先生說,因為小鳥的模樣與普通小鳥不一樣,頭冠部有羽毛,於是上前一看究竟,才發現這隻鳥的翅膀受了傷,愛養小動物的蕭先生於是決定先把它買下來,養好傷後將它放歸大自然。
  • 嘉定一野河捕到黑怪魚!專家呼籲不要盲目放生、棄魚
    原標題:嘉定一野河捕到黑怪魚!專家呼籲不要盲目放生、棄魚  近日,嘉定區安亭鎮居民趙先生從魚攤上買到一條體大、頭部扁平、渾身墨黑的怪魚。據魚攤主人介紹,這條魚是他前一天11月2日從附近的野河浜裡捕到的。上海海洋大學專家表示,這是一種外來魚種,呼籲人們謹慎放生、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