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華凌市場鳥市,三隻花喜鵲被關在一個籠子裡,攤主稱,這幾隻許碏都是野鳥,從外面捕回來的。亞心網記者 朱翊 攝 |
隨著市民環保意識增強,一些善良的人時常會買鳥放生,既表達了他們愛鳥、護鳥的心情,又通過放生行為寄託了某種心願。然而,正因如此,個別商戶利用人們的善良之心捕鳥、賣鳥,從中牟利,在獵捕與販賣的過程中,不少鳥兒失去了生命。據新疆鳥類專家估算,烏魯木齊地區的鳥類至少超過10萬隻,被獵捕的鳥兒佔總數的1/10。
亞心網訊 (記者 李萍)近日,有市民向亞心網報料,說烏魯木齊華凌市場鳥市有人專門販賣麻雀、布穀鳥等「放生鳥」牟利。 記者隨即來到華凌市場鳥市,恰逢周末,鳥市比往常更加熱鬧,人來人往,幾乎每個攤位前都擠滿了人,這裡出售的鳥兒有喜鵲、畫眉、鸚鵡、八哥、夜隼、啄木鳥、麻雀等。
記者在一家鳥店門口看到,一名男子拿著一個小網兜,網兜裡擠了十幾隻麻雀,空間顯然太小了,它們一個勁兒地撲騰,有些麻雀翅膀上的羽毛都被網兜的線給弄斷了。
「看著可憐,就買下放了吧!」看出了圍觀者的不忍,提網兜的男子說,「一隻麻雀8塊錢,買10隻以上每隻5塊錢。」
經過議價,一名拿著自帶鳥籠的中年男子以每隻3元的價格買走了網兜內所有的麻雀。記者上前詢問,買鳥者說,他買鳥是準備帶到雅山上放飛的,「那兒樹多,也安全,很適合鳥類生存」。
中年男子說,他已不是第一次放生了。 記者觀察到,賣鳥男子的店約有10平方米,裡面摞滿了裝鳥的木籠和鐵籠,與住「單間」的高檔小鳥相比,住在長方形鐵籠內的麻雀的空間擁擠不堪,一個長約兩米的鐵籠內至少裝了四五十隻麻雀,一些麻雀被別的鳥兒擠倒在爪下,不得不把頭努力地向上伸,有些麻雀則互相啄著,鳥籠邊羽毛亂飛。 記者隨後在鳥市外的馬路市場看到還有一些有手拎網兜和鳥籠的賣鳥者,他們準備出售的麻雀通常放在網兜內,而布穀鳥和小雲雀則是擠在鳥籠內,賣鳥者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不用寫牌子,路過的人一看到網兜裡的小鳥就會主動買下來放飛,從早上到現在,已經賣了十幾隻,你要是想買,麻雀兩塊錢一隻賣給你。」
這些「放生鳥」都是從哪裡弄來的呢?據鳥市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由於麻雀價格低廉,因此,人們放生絕大多數都買麻雀,其次是買布穀鳥、小雲雀、畫眉。現在這類鳥挺有市場,鳥販子專門從周邊地區用網捕,一捕就是一大批,然後低價賣出。一般來說,每個周六、周日是放生日,所以,鳥店一般也就在周六早上「進貨」,供人買來放生。
放生原本是為了給鳥自由的生的機會,然而,在放生前就死掉的鳥不在少數。
在華凌鳥市的一家鳥店記者看到,一個長方形的鐵質鳥籠內,5隻畫眉鳥正在啄著3隻已經死掉的麻雀,「是畫眉啄死了麻雀嗎?」記者問。鳥店的人坦言:「麻雀捕來時就折騰死了,反正這種鳥很低賤,扔了也就扔了,就當給其他鳥當食物了。」
記者調查了解到,由於放生鳥沒有觀賞鳥「尊貴」,在鳥販處,它們的待遇相當差,一般被捕到後就不再餵食,大量的小鳥被裝在空間極小地方,有的餓死,有的窒息而死。而那些在被捕捉過程中不幸受傷的鳥,命運更為悲慘,通常是被鳥販摔死丟棄。鳥市旁總能看到成堆、成桶的鳥屍體。
「放生」導致的隨意濫捕與販賣,儼然成了變相殺戮。新疆觀鳥會會長王傳波說,在五家渠、南山等處的林地,他曾看到過有鳥在粘網上掙扎著死去,而更多受傷鳥即使被解救下來也往往活不了多久,因為已經失去了生存能力,此景讓人觸目驚心。
曾經組織群眾放生鳥類的愛心人士孟祥平也深有體會,他曾參與過一次較大規模的放生。
他說,當時,放生者分別從鳥市購買了共計約400隻麻雀,還有少量的布穀鳥和小雲雀,放生者將鳥分批裝在箱子裡送到烏拉泊水庫準備放生,然而,當放生者打開籠子時才發現,有些箱子裡的鳥已經死了,最嚴重的情況是一隻裝有40隻麻雀的籠子裡居然有一半麻雀死了,令人十分心痛。
後來,他們經過多方了解才知道,麻雀的性子很暴烈,有不吃「嗟來之食」的天性,因此落網的麻雀最多活不過一周,人類餵養過就無法成活,因此麻雀放生後一般挨不過3天便會集體死亡。
記者幾經周折聯繫到一名鳥販子。
這名鳥販子說,真正能夠被放回大自然的麻雀只佔被捕麻雀總數量的很少一部分,最多10%,更多的麻雀死在獵捕、運輸和放生的過程中。
據自治區林業廳野生動物保護處介紹,烏市周邊地區有一些捕鳥人在林中架起粘網和滾籠,網目細密,鳥陷入後極易因掙扎而死亡,被捕的鳥有相當一部分是在網中奮力掙扎時造成傷亡的,當管理部門發現時為時已晚,只能將存活的鳥及時解救放飛,並銷毀粘網。一些鳥被幾度放生、幾度捕捉後,生命力極其虛弱,也有些候鳥被放生時已錯過季節,無法返回南方,因而會被凍死餓死。
獵捕-販賣-放生,這樣的循環過程看似沒有大礙,實際上在整個過程中造成鳥類死亡的現象已成為了事實。
放還是不放,成了擺在放生者面前最棘手的問題。進入放生渠道的麻雀死亡率很高,一些經常放生人士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在孟祥平組織的多次放生活動中,關於「放還是不放」爭論非常激烈。
有人說:「每次都是那幾家在賣放生鳥,挺長時間了,鳥店老闆為了賺取利潤,不惜去抓鳥,我實在不敢再去買鳥放生了。」
也有人說:「如果我們不放生,那些鳥販子手中的鳥兒就喪失了生存的權利,放與不放,也讓我們感到兩難。」
孟祥平說,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放生鳥兒本來是做善事,但從另一個層面看,被投機者利用的善心反而會事適得其反,同時也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環境。盲目放生導致鳥兒大批死亡,放生者從市場上買來鳥兒直接放生的做法並不科學。
鑑於此,孟祥平認為,保護鳥類需要善心,更需要智慧,在他身邊,因不願成為這條利益鏈中的「環節」,買鳥放生的人越來越少了,但依然有一些堅持放生的放生人,對此,大家互相交流經驗後總結出了正確的放生方法:首先對鳥兒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確定其身體健康才能放生,並且在放生時還要為鳥兒選擇合適的棲息地。
據了解,麻雀已經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在內地一些省份,違法獵捕者應被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款。為非法收購、出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提供場所的,應被處以同等罰款。
既然麻雀等屬於國家保護的鳥類,怎麼又會流進花鳥魚市呢?對此,烏市野生動物保護處的工作人員表示,花鳥魚市本身是合法的,國家鼓勵對一些受保護並有經濟價值的鳥進行人工繁育、出售。只是一些不法商販趁機以賺取利潤為目的販賣鳥類。
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局了解到,近幾年,隨著烏市鳥類保護工作力度的加大和市民的參與,鳥類的種類及數量要比保護之前多了,2008年啟動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普查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今年即將完成,溼地恢復與保護項目也已列入2010年政府儲備計劃。目前我區境內約有440多種鳥,其中160多種在國內獨有,新疆特有的白頭硬尾鴨等近5個種類的瀕危鳥類數量近年來有所增加。
目前,烏市林業局與新疆生態地理研究所正在對烏魯木齊區域的鳥類數量進行統計。鳥類大多聚集在溼地自然保護區,而烏魯木齊地區周邊惟一的溼地保護區青湖景區是鳥類的重要棲息驛站,每年秋季都有大批鳥類南遷在此停留,據統計,最多時鳥類數量超過10萬隻。
烏市野生動物保護處工作人員談到,國家林業局有明確規定,禁止獵捕、出售、收購和出口野生鳥類,捕捉、販賣野生鳥類都是違法行為。
這名工作人員說,新疆鳥類資源十分豐富,這本是好事,但一些利慾薰心的人卻藉此牟利,市民一定要認識到,盲目放生等於「殺生」。希望廣大市民都能承擔起保護鳥類和其它野生動物的責任,一經發現及時制止打鳥、掏鳥蛋的不良行為,發現有獵殺、出售、食用野生動物的違法行為要及時向林業和環保部門舉報。
(責任編輯:周徑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