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膳食平衡的重要食物,很多人都知道牛奶可以補鈣補充蛋白質,營養專家更是強調:喝牛奶該像每天都要吃蔬菜、水果、主食一樣必不可少。無論大人小孩,都該喝奶或是吃奶酪等奶製品,喝不喝奶會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水平。可近日在京發布的一項「中國人喝奶習慣調查」卻顯示,有近八成的人奶製品吃得不夠量,達不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居民每人每天喝奶300克或相當量的乳製品的標準。
數據
最新的統計顯示,現今中國奶類年人均消費量36.1公斤,約為世界奶業國家平均水平的1/3。而這次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指導、乾媽育兒平臺和菲仕蘭所做的「中國人喝奶習慣調查」,調查了全國各地5400多人。
在被調查者中,有55.1%的人不能保證每天喝奶或是吃奶製品,雖說還有餘下的近半數的人能意識到攝入奶製品的重要性,幾乎天天喝奶,但卻每日的量不足。僅有22.3%的人日常奶製品食用量能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要求的每天300克牛奶的標準,也就是說有近八成的人吃奶吃得不夠多。
另外奶製品的種類也主要以牛奶和酸奶為主。此次調查仍顯示出不少人對於吃奶製品這事仍存在有誤區,比如調查中的受訪者有46.6%的人相信飯後喝酸奶並不有助於消化,40.5%的人認為空腹喝奶容易傷胃,32%受訪者認為吃奶酪容易發胖等等。專家指出以上這些說法都是不正確的。
分析
專家認為:儘管牛奶好處多多,但至今還是太多人沒有養成喝奶的習慣。綜合因素造成了我國總體奶製品的攝入量比國際水平低,當然它和中國人的飲食習慣也有一定關係。另外還有人認為牛奶是營養品,只有老人兒童才需要喝,而健康的成年人可喝可不喝。
其實對於成年人是每天300克奶類和奶製品的標準,對於特殊人群每天還要喝不止300克。比如青少年是長個兒期,應該每天喝300至400毫升奶;而孕婦一般要喝到500毫升的奶。還有部分人可能是因為乳糖不耐受,喝奶之後肚子會感到不舒服,因此不喝牛奶。其實可以一點點練習耐受,少量(每次50毫升)多次喝,再不行就喝酸奶,吃低乳糖奶製品。
解答
首先要明確的是飯後喝酸奶有助於消化。酸奶裡的益生菌不是在胃裡發揮作用,是到腸道才發揮作用,幫助恢復腸道內正常菌群,讓腸道正常蠕動,有助消化。至於喝奶容易傷胃,可能是大家把喝奶以後因為胃腸道功能不耐受產生的症狀,誤認為是傷胃了,其實即使空腹喝牛奶也不會傷胃。而如果定量吃奶酪,並不會使人發胖。適量飲用全脂牛奶,也不會導致發胖。通常一個成年人每天需要熱量約8000至10000 千焦。一杯250毫升全脂乳中的熱量大約為670千焦,其中乳脂肪含量約7克,遠少於零食(如餅乾)或炒菜時使用的食用油中的脂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