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每天都有新期待】,生活一定要有所期待,我們才能一往無前地走下去。
轉眼10月已接近尾聲,接下來的11月不僅有大家期待已久的「購物節」,還有西方的萬聖節。
說到萬聖節,很多人就會想到裝扮、南瓜燈、鬼節等詞語;有的人第一反應是過洋節就是崇洋媚外。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中國人該不該過洋節?我的看法是;不提倡!
「洋節」指的是外國的傳統節日,如:聖誕節、復活節、感恩節、火把節、愚人節、萬聖節等。
為什麼不提倡過洋節呢?就拿即將到來的萬聖節為例。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因此有的人也稱作為「鬼節」。
中國有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寒衣。(另有一說「四大鬼節」,第四個是上巳節,上巳節也有祭祀的習俗)而如今被眾人所銘記的只有清明節了。人們在這些節日來臨的時候,會祭祀先祖,懷緬先人,它們體現的,是我國傳統的孝道與感恩之情。
中國「鬼節」的忌禁有很多,特別是關於小孩子的忌禁,如:吃飯時不能把筷子豎起來,鬼節當天晚上不帶孩子出門、不隨便拍人肩膀等。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鬼節」和西方的「鬼節」是大相逕庭的,中國「避鬼」,而西方「扮鬼」,這在很多人看來是難以接受的。
還記得幾年前的報導,某幼兒園的小孩兒「扮鬼」嚇哭小夥伴嗎?
更有甚者,幼兒園舉辦萬聖節慶祝活動,老師戴著恐怖面具,嚇哭一群學生,小孩子一邊喊著:不要!不要!一邊逃竄,而幼兒園老師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拍視頻上傳到網絡。
看到這個視頻很憤怒!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而老師的行為明顯只顧著自己開心,沒考慮將會給小孩造成多大的影響!
學校給學生介紹西方節日的習俗,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外國也有許多人對中國節日很感興趣,這是世界一體化的體現。我們可以適當地去接受一些外來文化的影響,但是也要適當。
又或許,我們可以在外國文化的基礎上,加入我們中國的特有元素。《西遊記》是家喻戶曉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品中師徒四人個性鮮明,劇情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如今的萬聖節主要是狂歡、慶祝,把西方萬聖節中的「扮鬼」換成扮「西遊記」也未嘗不可,既接受外來文化又使得中國文化得以傳承。
#傳統#
結束語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千萬不能丟,丟了實在是可惜,而外來的文化,我們只需要了解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提倡或者過於崇拜。
往期回顧: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給天意!
當心!別讓抑鬱打敗你!
疫情教會我們如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