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節VS傳統節日,中國該不該過洋節?

2020-12-21 每天都有新期待

大家好,我是【每天都有新期待】,生活一定要有所期待,我們才能一往無前地走下去。

轉眼10月已接近尾聲,接下來的11月不僅有大家期待已久的「購物節」,還有西方的萬聖節。

說到萬聖節,很多人就會想到裝扮、南瓜燈、鬼節等詞語;有的人第一反應是過洋節就是崇洋媚外。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就是中國人該不該過洋節?我的看法是;不提倡!

「洋節」指的是外國的傳統節日,如:聖誕節、復活節、感恩節、火把節、愚人節、萬聖節等。

為什麼不提倡過洋節呢?就拿即將到來的萬聖節為例。

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這個節日最熱鬧的時刻。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訛譯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

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因此有的人也稱作為「鬼節」。

中國有三大鬼節:清明、中元、寒衣。(另有一說「四大鬼節」,第四個是上巳節,上巳節也有祭祀的習俗)而如今被眾人所銘記的只有清明節了。人們在這些節日來臨的時候,會祭祀先祖,懷緬先人,它們體現的,是我國傳統的孝道與感恩之情。

中國「鬼節」的忌禁有很多,特別是關於小孩子的忌禁,如:吃飯時不能把筷子豎起來,鬼節當天晚上不帶孩子出門、不隨便拍人肩膀等。

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鬼節」和西方的「鬼節」是大相逕庭的,中國「避鬼」,而西方「扮鬼」,這在很多人看來是難以接受的。

還記得幾年前的報導,某幼兒園的小孩兒「扮鬼」嚇哭小夥伴嗎?

更有甚者,幼兒園舉辦萬聖節慶祝活動,老師戴著恐怖面具,嚇哭一群學生,小孩子一邊喊著:不要!不要!一邊逃竄,而幼兒園老師絲毫沒有停止的意思,拍視頻上傳到網絡。

看到這個視頻很憤怒!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而老師的行為明顯只顧著自己開心,沒考慮將會給小孩造成多大的影響!

學校給學生介紹西方節日的習俗,這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外國也有許多人對中國節日很感興趣,這是世界一體化的體現。我們可以適當地去接受一些外來文化的影響,但是也要適當。

又或許,我們可以在外國文化的基礎上,加入我們中國的特有元素。《西遊記》是家喻戶曉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品中師徒四人個性鮮明,劇情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如今的萬聖節主要是狂歡、慶祝,把西方萬聖節中的「扮鬼」換成扮「西遊記」也未嘗不可,既接受外來文化又使得中國文化得以傳承。

#傳統#

結束語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千萬不能丟,丟了實在是可惜,而外來的文化,我們只需要了解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提倡或者過於崇拜。

往期回顧:

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給天意!

當心!別讓抑鬱打敗你!

疫情教會我們如何生活

相關焦點

  • 洋節PK傳統節日
    *:的網友說:一個洋節湊個熱鬧替代不了春節,商家鼓譟的節多買商品而已。年輕人熱鬧一下,發洩發洩而已。  IP:218.8.129.*:不信基督教過什麼聖誕節呢,人們都怎麼了,西方文化怎麼就那麼容易影響中國呢,年輕人啊多思考一下呀,多多的發揚一下我們民族的文化,讓它去影響西方吧。  IP:220.205.203.
  • 萬聖節成兒童狂歡節 中國孩子該過「洋節」嗎?
    不少家長百思不得其解,萬聖節了作為外國的「鬼節」,這一天大家扮神弄鬼嚇唬人作弄人,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講,過這樣的節是否合適?家長們感嘆,如果單純為了「逗小孩玩」,卻讓家長大張旗鼓地準備,則餵飽了商家,倒了家長的胃口,還讓孩子不知所謂,甚至起反作用,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中國孩子該過「洋節」嗎?
  • 洋節過得比傳統節日都火爆,崇洋媚外真的是沒邊了?
    眼瞅著就到了2020年年底,這不聖誕節也是悄然而至,當然隨之而來的是元旦,新年的氣氛也是越來越濃厚,可是關於要不要過聖誕,怎麼過聖誕,聖誕節該不該過在網上卻吵成了一片。作為舶來物,近年來洋節在國內可以說是大行其道,尤其是類似的情人節,聖誕節,愚人節更是受到了無數年輕人的歡迎,甚至有的洋節過得比中國傳統節日都要隆重得多,有人不禁在網上問:「崇洋媚外到如此程度,真的是沒邊了!」洋節逐漸火爆,傳統節日受到冷落,到底誰應該反思?
  • 「洋節」到底要不要過?
    「洋節」的盛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些國外節日,如情人節、聖誕節,在國內的流行程度甚至都超過了國外,反觀中華千年歷史中所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到如今似乎只變成了一個放假的理由,傳統節日氣息匱乏,多少人都在感慨,年味變得越來越淡了。「洋節」該不該被抵制,傳統節日又該何去何從?對此,人們看法不一。
  • 聖誕節前夕,平安夜蘋果翻倍漲價,中國人到底該不該為洋節買單?
    對於這種現象,很多網友都在討論,中國人到底該不該為洋節買單?在中國,一邊是張燈結彩,裝扮聖誕老人歡呼雀躍過聖誕節,然而還有一邊卻在強烈譴責這種「崇洋媚外」行為。他們認為:聖誕節是慶祝耶穌誕生的西方傳統宗教節日,自己又不是西方人,中國有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什麼非要過西方的節日呢?聖誕節,是中國人的恥辱節!1946 年, 北平「沈崇事 件」就發生在聖誕夜,這個節日記載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
  • 培訓機構帶孩子過萬聖節被家長怒懟,中國人該不該過洋節?
    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萬聖節,和聖誕節、感恩節一個樣是西方的傳統節日。為了慶祝萬聖節,孩子們會裝扮成各種各樣鬼怪的樣子走上街頭,逐家逐戶地敲門,口中還會念念有詞,「快給糖果,否則就搗蛋!」也就是說萬聖節就是西方人的「鬼節」,而活著的人則懼怕鬼魂來奪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死魂無法再尋找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死人之魂靈嚇走,之後逐漸演變成現在一個比較喜慶的節日。我們中國的所謂的「鬼節」是中元節,我們中國人過中元節與西方不同。
  • 堅決杜絕「洋節」,過我們自己傳統的節日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節日豐富多彩、多式多樣,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多數形成是以前祭祖、信仰、節氣等等。這是國外的「洋節」,由於這些所謂的「洋節」出現在我們的腦海裡使我們淡忘了自己的傳統節日。
  • 關於商家不以任何形式過「洋節」的倡議書
    關於商家不以任何形式過「洋節」的倡議書 2020-12-17 1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人讓聖誕節本土化,洋節並非洪水猛獸,這節日可以過!
    每年聖誕節都會有這麼一個話題「中國人究竟該不該過洋節?」那究竟該不該過聖誕節呢?筆者認為過聖誕節是可以的,洋節並非洪水猛獸。促銷費對於商家而言,恨不得每一天都是大節日,因為在重要的日子裡店鋪生意會好很多。聖誕節之際,蘋果和蛇果轉身一變,變成了平安果,賣出了高價。聖誕樹、聖誕裝扮出現在街頭巷尾,賣毛絨玩具和裝飾品的小店,來客絡繹不絕。也是這一天,飯店、影院也搞起了活動,一來一波波人流高峰。
  • 我們不過「洋節」
    洋節,主要是指聖誕節、情人節、萬聖節、感恩節等歐美西方國家的節日。這些節日因其特殊的宗教色彩和另類風情,並被摻入一些土洋結合的因素,曾一度受到一些中國人的盲目追捧。部分商家也藉機造勢,營造氣氛,吸引消費者。洋節的社會影響有變大趨勢,甚至變味兒。
  • 輔導員說不能過洋節,我們該怎麼辦?
    輔導員說不能過洋節,並且要將宿舍的一些地方的聖誕節相關的東西撤走,我們該怎麼辦?如果學校有明確的規定說不讓過聖誕節,那麼作為任何一名學生,都有責任服從學校的管理,輔導員要求將宿舍內的聖誕樹撤下,那麼仍然需要按照規定將聖誕樹拿走。
  • 過什麼洋節,中國的節日不好玩嗎
    2019年的尾聲,聖誕節剛剛過去,不知從何時起,過洋節成了每年的慣例,為洋節賦予過多熱情,>而中國的節日還剩下什麼呢?立夏掛蛋的由來立夏之日,對今來說,其實不過是一個節氣,表明春天結束,夏日由此開始,然而,在古代,先人把立夏作為重要的節日來過,舊俗中,立夏日是傳統節日,又名立夏節,每到這一天,會舉行隆重的儀式,而吃立夏蛋在江浙一帶流傳,寓意孩子健康強健。
  • 傳統習俗被冷落,小學生錯將「洋節」當作傳統節日交作業
    以前過春節,我們都會在窗戶上貼上剪紙窗花,不僅美觀而且烘託喜慶的節日氣氛。放鞭炮,更是過春節的重要活動,而且中華傳統故事裡關於鞭炮嚇走年獸的傳說,更是過年時大人對孩子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現在剪紙的技藝只掌握在很少一部分人手裡,甚至很多家庭過年的窗花變成了聖誕老人和各種卡通人物,與我們的傳統節日格格不入。
  • 為什麼俄羅斯今天不過聖誕節,對于洋節,我們該不該過?
    不管我們是否承認,聖誕節在中國已變成一個流行的節日。 例如企業平安夜給員工送蘋果,幼兒園舉辦相關活動,情侶在這一天互送禮物,甚至你走在街上,許多商場已提前一個月布置。 其熱度有時比一些傳統節日還要熱鬧,可以說在眾多洋節中它是最有活力、成功的一個節日。
  • 年輕人愛過洋節,忘記中國節日,是喜是憂
    十多天前,是西方的洋節——聖誕節,丫頭給孫子買了各種聖誕禮物:平安果,禮包。萬聖節買了面具之類的。情人節,女婿給丫頭髮288塊的紅包,朋友圈全是曬情人節禮物的。端午節,除了早上吃一個別人送的粽子,意思一下,再也沒有其他了。
  • 平安夜、聖誕狂歡節,中國人到底要不要過洋節?
    今天上班,公司一些小姑娘都在討論平安夜和聖誕節什麼的,當時還在納悶,平安夜和聖誕節不是外國的節日嗎?為啥如今中國人對這些節日這麼關注,看了一眼朋友圈,乖乖,所有人都在慶祝,晚上吃蘋果什麼的,難道現在洋節日在中國這麼流行了嗎?
  • 「洋節文化」令人擔憂
    今天是西方國家一年一度的萬聖節,隨著我們國家越來越國際化,很多人也跟風過上了「洋節」,但是關於「洋節」,一直都是備受爭議的,很多人認為我們有著自己的傳統節日,為什麼要過「洋節」了,這不是助漲別國的文化入侵嗎?
  • 哈工大學生舉報宿管阿姨過洋節,善意不得善報最遺憾
    她之所以買不便宜的巧克力送給同學,無非就是迎合年輕人愛過節的潮流心理,在時機上有個貼近性,甚至討好一下學生們,把宿舍的氣氛搞得輕鬆些、活潑些。這跟宿管阿姨在小黑板寫個「春節愉快」是一樣的,這是為人處世基本的用心好意。有人喜歡過傳統的陰曆節日,像端午、中秋之類,有人不喜歡過洋節,覺得煩,這些偏好在個人認知、自個的習慣來說都可以,無可厚非。
  • 一位中學老師平安夜給學生上教育課:勿忘國恥,不過洋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的交融,很多外國節日傳入了中國。平安夜,聖誕節這些節日在中國流行。隨著平安夜的到來,各大商場充斥著聖誕氣息。更多的是一些年輕人在這一天,過度消費,享受自我,屬於一個他們狂歡的節日。一位中學老師平安夜給學生上教育課:勿忘國恥,不過洋節!
  • 為孩子過洋節家長熬夜製衣雕刻,老師:了解傳統節日更有必要
    為孩子過洋節家長熬夜製衣雕刻,老師:了解傳統節日更有必要 張靜姝/北京晨報 2017-11-02 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