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驢肉比牛羊肉貴,為什麼養殖戶很少規模化養驢呢?
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肉質鮮嫩,味道濃鬱很受大家的喜愛,驢肉的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在筆者的家鄉河北,貌似有好幾個地方,沒有一頭活驢能夠走出去的,一個是保定,一個是河間,一個是永年洺關,活驢是絕無活著走出來的可能,這些地方是製作驢肉的集中地帶,所製作的驢肉也是聲名遠揚。
驢肉的價格近幾年持續高升,已經超過牛羊肉,成為價格較高的日常肉類之一,驢肉價格持續走高,除了肉質鮮美大家喜愛之外,肉驢養殖較少,活驢稀缺也是驢肉持續走高的主要原因,在農村養牛養羊的比較多見,但對於養驢,數量和規模都比較的少,歸根到底雖然驢肉價格很高,但養驢的難度是要大於其他品種的養殖,養殖戶很難有很好的經濟價值,所以也就很自然地出現了養殖數量不多。
養驢數量不多的主要原因包括有:
受限於養殖技術:養驢其實對於技術要求有一定的要求,在很多地區很難進行散養,但圈養養殖又會出這樣那樣的毛病,所以養殖環境和養殖技術受限,也是讓很多養殖戶望而卻步的主要原因之一。
養殖周期太長:驢的生長速度很慢,不同於其他品種養殖,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取得不錯的收益,養驢卻是一件相當漫長投入之後,才能夠看到效益的養殖品類,投資周期長、投資大,也是限制了進行大量養殖的原因原因之一,而且驢的繁殖低下,依靠自己飼養繁殖驢駒,周期相當的漫長,如果是採取購買驢駒,價格又高得離譜,很難有好的效益,各種各樣的原因,讓很多村民對於養驢望而卻步。
高不成、低不就:對於養驢,目前的現象是養殖的數量太少,很難取得效益,也不值得去付出和投入精力,但如果養殖規模太大,投資佔比會非常的高,加上養驢周期很長,期間要進行不斷的投資,這對於普通養殖戶來說,投入太多,算起來還不如去養殖其他的品類,所以高不成、低不就也是當前養驢的尷尬現實。
總的來說,養驢在農村沒有真正的發展,除了以上原因之外,養驢並非向一些人所描述的那麼簡單、容易,以及利潤多麼的高,一張驢皮就多少多少錢,這些都是一些商家炒作而已,對於農村養驢數量不多,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