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太趕了,買到A類票但是沒去上,所以想趁著十一假期跟朋友們一起過去看看《千年莫高》。但沒想到啊,這回連A類票都沒買到,國慶1號到8號莫高窟A類票提前一個月就賣沒了,之後想去月牙泉騎駱駝,結果全都是遊客,駱駝也沒騎上,這就相當於敦煌什麼都沒玩!」
剛剛結束「大西北」環線行程的「風語者」再一次返回敦煌,但與此前不同,與朋友的出遊適逢「黃金周Plus」在「出境遊」停擺的背景下,國人被壓抑許久的出遊需求在這個長假集中爆發,他們的計劃也被打亂。
文化和旅遊部最新數據顯示,10月1日至4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4.25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120.2億元,恢復至去年同期78%、68%水平,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今年國慶假期,國內遊客規模預計將達5.5億人次。
中國旅遊市場強勁復甦也引發全球媒體側目。
10月6日,《紐約時報》在其文章《中國「黃金周」拉開旅遊業序幕》中指出,拉薩的酒店預定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600%;
10月5日,彭博社刊發題為《5億旅行者展示了中國經濟正在走出新冠(疫情)》的相關文章;
10月3日,英國《每日郵報》也匯集了全球各大通訊社關於中國慶祝雙節的圖片和視頻,並在其官網及社交媒體上對中國黃金周進行了連續性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在當地時間10月1日當天發布題為《中國假期:黃金周湧動數億人》的報導。
就旅遊市場表現而言,在這個與眾不同的「黃金周」中,遊客出遊模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
以「90後」為代表的年輕一代選擇在奢華酒店中「躺出個假期」,曾經父母口中「你出來旅遊就是來這裡睡覺嗎?」的經典話術正在成為全新度假方式;
在「黃金周」中,已全面解禁的澳門仍未能迎來客流量井噴,今年6日累計內地訪澳旅客不及往年1日,這主要是由於籤注申辦流程周期變長導致的客流量復甦延遲,而對比一海之隔的香港,當下澳門的處境的確要好過很多,未來更是值得期許;
「出境遊」停擺,遊客開始探索國內「深度遊」。在此基礎之上,「大西北」環線被迫成為新晉網紅,月牙泉沙的駱駝隊幾乎是在沙漠上「原地待命」,七彩丹霞更是早早開啟「人從眾」模式。
「大西北」持續火熱也帶動了其沿線、支線小眾秘境的火熱,海西州僅僅在8月便接待了近400萬遊客,要知道在5年前柴達木等地還是「無人區」般存在。
那麼,你的「黃金周Plus」又是怎樣過的?
被網紅的「大西北」環線
「國慶節誰最辛苦呀?要我說駱駝最辛苦!」
9月12日到10月6日期間,鹹陽越野、自駕領隊「風語者」兩次往返大西北環線,「平日」與「黃金周」旅遊市場如冰火兩重天般的體驗讓他印象深刻。
「9月上旬,我和媳婦去大西北玩了一圈,也是在月牙泉騎駱駝,120塊錢1小時,當時人不多,我們一天騎了兩次,前幾天跟朋友又去了趟月牙泉,騎駱駝還是120塊,但是人太多,根本沒騎上,直接回夜市。」
除了景區人滿為患,當地酒店也開啟「黃金周」模式,價格翻番上漲。「風語者」舉例,9月13日入住的如家酒店當時僅需138元一晚,在「黃金周」尾聲價格已飆升至278元同時一房難求。
針對如此現象「風語者」表示:「大西北這條線是從今年4月份就開始火了,來玩的人非常多,酒店、餐廳價格可能會比之前高一些,一個是物價上漲了、人工上漲了,另一方面,遇到黃金周這也算是潛規則,只要不離譜大家都能接受,今年都不容易。」
毫無疑問,「大西北」環線成為今年黃金周新晉網紅目的地,「沙漠」、「駱駝」、「七彩丹霞」、「杏皮水」、「羊肉」成為各位朋友圈中出鏡率最高的旅遊元素。
因此,很多人會拋出這樣的疑問,「大西北」為什麼會在今年「黃金周」如此火爆?這種火爆仿佛是在一夜之間形成。
但事實上,「大西北」的火熱並不讓人感到意外。準確來說,「大西北」旅遊市場從未降溫過。連日來,在社交媒體中多次出現的「匈奴」梗,實為3、4年前的老段子。
從蘭州、張掖到敦煌、嘉峪關、西寧,如果將環線中的每一站拆分來看,其城市遊市場無論在起步時間、成熟度還是旅遊資源豐富度均在國內名列前茅。
當然,這只是「大西北」火熱的基礎,能夠在今年「黃金周」脫穎而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出境遊」遊客回流以及超長假期引發廣大遊客「走得更遠」的需求。
在無法出境遊的大背景下,回流遊客紛紛開始探索國內深度遊目的地,他們計劃如何利用8天長假走得更遠,部分遊客甚至通過國慶8天長假,請3休11、請6休16,來穿越大半個中國。
來自攜程「2020中秋+國慶旅行指北」顯示,旅客出行時間預計比去年增長1.7天,多跨越2.5個省的距離。
在「大西北」之前,能夠支撐國內深度探索的線路一直都是以西藏317、318,大美新疆為主流。
但隨著時間推移,這兩條線路已經讓遊客覺得有些「膩」,無論是在社交媒體還是廣播、電視等渠道,遊客已經接收到太多關於西藏、新疆的信息。
對於「00後」、「90後」來說,在朋友圈中曬「318」可能會被誤認為是油膩中年。
於是乎,擁有人文、自然、歷史、藝術底蘊且交通便利度極高的「大西北」成為新晉網紅。
同樣是攜程方面數據顯示,在今年黃金周中除傳統熱門目的地三亞、麗江、昆明、廈門、西安、拉薩、哈爾濱、貴陽、成都、九寨溝之外,「大西北」國慶熱度暴增475%,其中甘肅熱度增長最快,蘭州躋身全國熱搜城市第4位。
而「大西北」火熱的背後也帶動了其沿線、支線的小眾秘境興起,這更加值得我們關注。
在此之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受益明顯。早在7、8年前,海西州除首府德令哈之外,其他區域幾乎可以視為「無人區」,柴達木難尋人煙,前往水上雅丹的路上遇不到幾輛車。
後來隨著茶卡鹽湖的躥紅海西州有了一些名氣。
近年來,海西州依託青甘、青藏、大西北等環線和周邊拉薩、敦煌等旅遊熱點城市擴大區域協作,旅遊業蓬勃發展。截至2019年海西州旅遊總收入110.03億元,同比增長11.48%。全州接待遊客首次突破2000萬人次。
2020年1至8月份,全州累計接待遊客942.76萬人次,其中8月接待遊客376.91萬人次,如果沒有疫情的影響,海西州接待遊客數量再創新高几乎沒有懸念。
以海西州為首的小眾秘境興起,其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短視頻」強大種草能力。
在2019年有大量短視頻創作者在艾肯泉、翡翠湖、水上雅丹、U型公路、廢墟小鎮等地拍攝短視頻,作品的廣泛傳播直接帶動了這些小眾秘境的知名度。
據《青海日報》報導,得益於抖音和快手,青海海西州的東臺吉乃爾湖、水上雅丹、天空之鏡等景點成為最新「網紅」打卡地。
另一方面是,當下遊客在出遊模式上的轉變。越來越多的遊客對於一成不變的景區開始「厭惡」,而年輕人的探索欲望與好奇心更是與這些小眾秘境相匹配。
在馬蜂窩發布的「中國新秘境」玩樂篇的TOP50景區榜單中,自然風光類景區佔比高達八成。
對此,馬蜂窩數據研究中心負責人馬禹濤分析,出於安全因素考慮,露營、觀星、戶外運動等新的玩法逐漸興起,遊客更傾向於選擇自駕、包車等私密性強、安全性高的出遊方式。
被高估的澳門旅遊市場
路氹金光大道,這裡是澳門車水馬龍的代表場景之一。現如今,這裡變得讓人有些陌生。
入夜後,由COD、威尼斯人、金沙城中心、新濠影匯等多個度假綜合體組合的「城市雕塑」依舊炫目,但唯獨少了「人味」,雖然時值黃金周,但客流量仍不及往年平日。
澳門路氹金光大道
沒有往返各個度假區的穿梭巴士、也看不到坐在路邊抽菸、吃檳郎交流心得的賭客,更看不到兩手提著8、9個購物袋的遊客。
「人味」同樣沒有光顧官也街。早在10個月前,這裡還是每位訪澳遊客必須打卡的購物、美食勝地。
官也街疫情前後對比
在當時,鉅記、英記各大手信店排起長龍,莫義記、大利來人聲鼎沸。而現在部分店鋪開始翻新裝修工程,仍在營業的店鋪也鮮有遊客問津,員工每天最大的工作量就是「吹水」。
面對這樣的現實情況,我們不得不承認國內疫情速度恢復太快,一時間讓我們麻痺了其對於生活的影響,澳門在短短10個月便形成如此巨大的反差就是最好證明。
好在,澳門迎來了轉折點。
9月23日,內地居民赴澳門自由行籤注全面開放,這意味著廣大遊客只要擁有籤注、核酸檢測報告便可自由出入澳門,往返無須隔離14天,而澳門也因此成為目前唯一出境遊目的地。
但在現實情況中,這項利好暫時未能有效帶動澳門黃金周客流量。
根據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提供數據顯示,截至10月6日,訪澳內地旅客合計112433人次,同比下降84.8%。這一數據甚至不及2019年10月1日單日數據,公開數據顯示,10月1日訪澳內地旅客合計116763人次。
在政策支持下,為何澳門旅遊仍未見明顯起色?
要知道,在起初行業的預測中,在籤注放開後,遊客的熱情幾乎可以摧垮拱北的關寨,不少商家也為了應對今年「黃金周」的客流臨時加派人手。
這並不是內地遊客對於「出境遊」熱情減退亦或是對於澳門不再嚮往。只不過由於內地居民在申請澳門籤注的流程中周期拉長導致客流量的恢復存在延遲。
在申請澳門籤注的實際操作中,內地居民需要先通過當地出入境管理部門預約申請時間。與此同時籤注改為人工辦理,時長約為7個工作日,最終在入境澳門前還需要進行核酸檢測,全程約15~20個工作日。
也就是說,即便是在9月23日當天申請籤注,也無法在黃金周期間順利出遊。除此之外,目前澳門直航航班也大不如前,絕大部分遊客需要先前往珠海、廣州、深圳等地再通過陸路、水路進入澳門,其附帶的時間、金錢成本也在阻礙遊客出遊。
不過澳門整體市場已在向好。對此,澳門金沙城中心喜來登酒店前廳部負責人Chris表示:「國慶假期酒店出租率已有一些起色,但還不是很明顯,十月下旬,十一月開始的訂單量就有明顯的上升。」
不過,在中下遊供應商端也從業者表達了不同觀點。
酒店分銷商Prato稱,赴澳門旅行的需求正在恢復,從他個人訂單來看,喜來登、麗思卡爾頓、威尼斯人、巴黎人的需求量最大。
Prato表示:「目前散客訪問量對於供應商的幫助並不大,從現有訂單量來看,他在十月能夠拿到的佣金也不過7500元人民幣。」
在對澳門旅遊市場眾多觀察中,我們發現了較為有趣的一點,當下炙手可熱的小紅書App在澳門廣受追捧。
搜索澳門相關筆記,不難發現大量筆記創作者均為澳門本地居民,發布筆記也多於澳門商場促銷信息、美食、美酒、展覽、演出等領域。
除此之外,澳門用戶不僅創作熱情高,使用效率同樣可觀。在與用戶的交流中得知,小紅書基本承包了他們的生活方式,而應用場景不單單局限於澳門本土,在赴內地旅遊中他們同樣會選擇使用小紅書。
澳門未來可期,但一海之隔的香港卻是截然不同的境遇。10月7日消息顯示,香港7日新增約11例新冠肺炎病例,繼本月5日後確診數字再度重返雙位數,部分案例源頭不明。
10月5日,來自新華社消息顯示,今年的國慶、中秋,雙節喜逢,香港迎來四天小長假,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期間訪港遊客不足1000人次。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事務處數據,10月1日當天,內地訪港遊客僅93人次。
早在黃金周之前,香港政府發布公告,將《若干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的有效期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這意味著香港自由行有很大機率在今年都不會重新開放,而這對於嚴重依賴旅遊業的香港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般的存在。
「被躺屍」的酒店假期
「三十而已」的九零後終於在今年國慶黃金周擁有絕對話語權。來自美團方面數據顯示,第一批90後已邁進30歲大關,日漸成為消費主力。今年國慶期間旅遊消費群體將進一步年輕化,30歲以內遊客佔比預計將近60%。
不喜歡團隊遊、不喜歡打卡景點、更不喜歡家庭聚會的年輕人又是如何度過這個8天長假?簡單來說一個字——「宅」。
不過,對於這代走在浪尖上的年輕人,宅也要宅的有逼格。因此,盛行的Staycation文化成為他們的心頭好。
Staycation意為居家度假,在國慶黃金周,90後將其演繹場景複製到奢華酒店中。他們在高達數千元的酒店中睡到自然醒,看電視、玩手機,吃外賣,將父母口中「你出來玩就是在酒店睡覺」的經典話術變為現實。
從「艾美「到「康萊德」再到「君悅」,louts在6天假期中換了3家酒店,平均房價在1500元/晚上下,Brunch、遊泳、下午茶、SPA、Setmenu,雖然6天總計消費超過1萬元,但如此豐富的假期讓她感覺很愜意。
「主要是不能出境遊,國內基本玩的差不多了,沒有任何想去的地方。正好平時也沒有什麼機會體驗家裡的酒店,這次假期可以好好拔草。」
louts表示:「讓我比較意外的是,像我一樣的人大有人在,每天早上餐廳都要排隊,遊泳池裡像下餃子一樣,自己一個人、帶孩子的,但一說話基本都是本地口音。」
這樣的出遊模式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對於年輕一代來說,旅行正從「觀光型」轉向「度假型」,人們放慢腳步,深度審視身邊的景物,住酒店即迷你旅行。
來自攜程方面數據顯示,2020年國慶,酒店連住3天以上搜索量增加73%,攜程總經銷高星酒店增長10%,保留房大增、高星酒店間夜量增長2位數。
除此之外,很多學生族、親子遊群體,因為假期極短或教育管控,國慶不方便出市區。也是導致「宅酒店過節」的主要原因之一。這部分群體使城市周邊短途遊、度假型酒店熱度上升。攜程數據顯示,短途遊熱度上升20%。
京郊度假酒店市場負責人表示:「國慶假期雖然沒有實現滿房,但是入住率已經很可觀了,現有客人基本都是以家庭為單位,需求多是在無法出城的背景下豐富孩子假期生活。」
在「黃金周Plus」中,「國內遊」爆發出遠超預期的熱情,但我們也需要明確的是,當下市場的升溫是建立在「出境遊」停擺的背景下。
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西北」環線的火熱以及年輕一代「宅酒店」的選擇也是基於「出境遊」停擺的被迫選擇。
倘若「出境遊」重回軌道,這種強勢增長的數據是否會受到影響?這些新興出遊模式是否仍具影響力?在此,我們不排除被「出境遊」分一杯的可能性。
所幸的是,結合各方數據來看,「出境遊」想要恢復至2019年的水準仍需要一定時間。
世界旅遊組織近日發布報告顯示,旅遊業是全球受疫情衝擊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預計2020年遊客數量將比2019年下降20%~30%,國際旅遊收入將減少3000億~4500億美元。
那麼對於國內旅遊從業者來說,這或許一次發展良機,被出境遊分羹多年的國內遊迎來了紅利。企業如何保持景區、景點吸引力?遊客對於國內遊的需求會發生哪些轉變?基於需求,企業又會做出哪些調整?這值得我們期待也值得從業者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