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非遺紅色唐卡引起國內文化界高度關注

2020-12-23 中國甘肅網

中國甘肅網12月20日訊(本網記者 張振國 文/圖)武威市天祝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扎西多傑,心懷紅色文化情懷,八年如一日,創作的49.1米長卷唐卡《世界偉人毛澤東》於日前完成,該作品被世界紀錄協會認證為「世界最長的毛澤東唐卡長卷」,作品引起國內文化界高度關注,數十家媒體爭相報導。

據扎西多傑介紹,天祝唐卡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繪畫藝術形式,有著濃鬱的民族文化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走進位於烏鞘嶺國際滑雪場的扎西多傑非物質文化傳習所,由扎西多傑主創的紅色文化巨幅唐卡《世界偉人毛澤東》就展現在眼前。偉人毛澤東從出生、求學到領導革命建立新中國的光輝人生和豐功偉績躍然畫中。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根據地、飛奪瀘定橋、四渡赤水、百團大戰、淮海戰役、開國大典等場景形象逼真,人物造型各不相同、栩栩如生。震撼的場景、精妙的畫功,驚豔了世人的眼睛。整幅《世界偉人毛澤東》唐卡長49.1米,寬1.45米,寓意為新中國1949年10月1日成立。

200多個場景,12000多個人物,為了將偉人毛澤東的豐功偉績真實準確的表現出來,扎西多傑五次重走長徵路,多次拜訪相關博物館、紀念館和偉人身邊的工作人員,追隨偉人的腳步採風,用畫筆記錄毛澤東及紅軍長徵的生活、工作片段。畫作從2011年開始創作,至2019年底完成。

扎西多傑出生在天祝藏族自治縣一個普通牧民家庭,自幼酷愛繪畫,尤其在讀高中時更是迷戀於唐卡這種精美藝術,先後從師非物質文化遺產熱貢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娘本、紅牆書畫家吳進良等學習繪畫藝術,努力用一顆虔誠之心,做唐卡文化的守護者、傳播者。此次創作《世界偉人毛澤東》唐卡,讓扎西多傑成為繪畫紅色唐卡第一人。

文化興則國興,文化強則國強。有著強烈藝術夢想的扎西多傑團隊下一步將以唐卡形式復原敦煌壁畫,作品命名《敦煌盛境》,畫卷長度確定為735米,高度1.987米,計劃通過3—5年完成,通過唐卡這種藝術形式全面展現出敦煌繁華盛世的藝術風採,激活敦煌莫高窟壁畫新的生命力,讓敦煌壁畫這座世界文化藝術瑰寶得到更好的傳承與延續。

相關焦點

  • 西藏以「活態傳承」促唐卡非遺保護(圖)
    中新網拉薩10月13日電 (孫翔)「唐卡是一種藝術載體,以唐卡為載體能夠表現極其豐富的內容。」13日,唐卡畫師澤仁曲扎認為參加「第三期西藏唐卡傳承人群普及培訓班」後,自己加深了對唐卡的理解。學員澤仁曲扎以不同的色彩代表慈悲、力量、智慧三種元素。 孫翔 攝  當日,包括澤仁曲扎在內的37名唐卡畫師結束為期一個月的培訓。
  • 走進馬爾康非遺傳承人工作室,傾聽唐卡的故事
    在這裡有一位非遺傳承大師三郎羅爾伍,他創辦了唐卡工作室,宣揚唐卡藝術。唐卡是什麼?它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類似於漢族地區的捲軸畫,大多畫在紙上或者布上,畫好後,再用綢緞縫製裝裱。上端的橫軸上拴有細繩,方便懸掛;下橫軸兩端裝飾著非常精緻而且漂亮的軸頭,畫面上覆有薄絲絹及雙條彩帶。10月21日,我們走進了三郎羅爾伍的唐卡工作室,去領略唐卡的魅力。
  • 武威非遺專著《涼州賢孝之「三十六記」》出版發行
    中國甘肅網12月5日訊(本網記者 張振國 文/圖)近日,武威非遺專著《涼州賢孝之「三十六記」》由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
  • 武威亥母寺洞窟出土4萬個泥佛泥塔 成西北泥佛文物之最
    截至目前,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武威亥母寺洞窟遺址發掘工作出現新亮點,已出土4萬多個模製泥佛泥塔。亥母寺洞窟遺址歷史悠久模製泥佛泥塔是武威藏傳佛教寺院一項悠久而古老的僧藝作品,自西夏至明代,該項俗稱「擦擦」的僧藝不斷傳承和發揚,藝人輩出,模製泥佛泥塔既有藏地傳統繼承,又具有武威佛教的獨特內蘊。今天,武威亥母寺洞窟遺址新出土的4萬多個模製泥佛泥塔,使這一古老僧藝重現於人們視野。
  • 走出民間,成為世界非遺——熱貢唐卡存在的意義
    以熱貢唐卡為代表的熱貢藝術,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黃南自治州同仁縣隆務河谷地,包括吾屯上莊、吾屯下莊、尕薩日等。唐卡作為一種傳統的宗教繪畫藝術形式,它既是民間藝術,又和一般的民間藝術有著質的不同。唐卡的繪製工具:1.畫框和畫架每幅唐卡都是將布用線均勻的崩在畫框上完成的。熱貢藝人過去用的畫架子有兩層,外層是用四根長方體木料做的,四根木料的兩頭做上套格,拼成一個長方體。
  • 尼泊爾唐卡與中國唐卡區別?為什麼最便宜和最貴唐卡都在尼泊爾?
    唐卡在國內市場上我們能見到的最多的就是來自青海、西藏等地的國內唐卡和尼泊爾唐卡。尼泊爾唐卡從業者僅繪畫唐卡一項工作,就有近一萬人,質量較好的標準尺寸唐卡需要20天完成,普通唐卡3到5天可以完成。尼泊爾唐卡學習者中國唐卡是純手工的藝術品,很消耗時間,從年產量上講,國內精品級唐卡不超過三四千幅,普通唐卡加起來不超過二萬幅。
  • 非遺保護:警惕「春天的味道」
    6月1日,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開始實施。這部從醞釀到出臺花費近10年時間的法律,讓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真正步入有法可依的階段。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文化室主任朱兵對這部法律的社會影響和文化價值給予高度肯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部法律的影響下,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的審核顯得格外慎重。5月底,國務院批准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91項,擴展項目164項,較前兩批合計1028項相比,數目有了較大幅度減少。
  • 跟著非遺遊武威 || 曲調優美動聽的民勤嗩吶
    跟著非遺遊武威 || 曲調優美動聽的民勤嗩吶 2020-07-01 09: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看點丨神秘的甘南藏族唐卡,看一眼你就會愛上
    這裡擁有豐富的藏族文化,其中唐卡最具代表性。唐卡也叫唐嘎,系藏文音譯,簡單地說就是藏族的捲軸畫,一種用彩緞織物裝裱成的捲軸畫,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個畫種。唐卡藝術的繪畫史可追溯到吐蕃王朝早期。遠在四五千年前的卡若文化遺址中,在陶器上就有用黑彩繪成的三角折線和三角圖案等,簡單的紋飾中隱約透露出唐卡的造型。
  • 全國最美家庭|我們家的唐卡畫師
    在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隆務鎮吾屯村,有一座古色古香、具有傳統藏式風格的建築——熱貢畫院,這裡是熱貢藝術走向世界的一扇窗口,也是非遺技藝助推精準扶貧的一個平臺。熱貢藝術包括繪畫(唐卡、壁畫)、雕塑、堆繡等多種藝術形式,其製作工藝繁複而精細。一般來說,一個熱貢藝人至少需要七八年以上的勤學苦練,才能獨立完成一幅作品。唐卡繪畫是熱貢藝術最具代表性的藝術種類之一,以其豔麗的色彩、巧妙的構思、細膩的表現手法、獨特的工藝流程享譽海內外。娘本和妻子娘毛吉均出生在有著「熱貢藝術村」美譽的吾屯村,都曾師從夏吾才讓學習唐卡繪畫技藝。
  • 潔靜精微,佛藝珍品:覺囊唐卡藝術展在上海舉行
    上海市閔行區相關領導、學術界,藝術界、公益界、媒體界,以及唐卡藝術傳承畫師等近400人出席開幕式。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壤塘縣非遺唐卡78幅參加展出,精湛的繪畫藝術,精美的唐卡畫作,讓現場觀眾嘆為觀止。下午16時許,潔靜精微·覺囊唐卡藝術展開幕式暨唐卡贈送儀式啟動。
  • 香港展出逾70幅「火一樣的安多唐卡」 製作需手巧心定
    中新社香港6月30日電 (記者 韓星童)作為慶祝國慶70周年、香港回歸22周年的特色活動,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開幕式30日在港舉行。現場有逾70幅唐卡精品,從各個角度呈現青海民族文化及當地人文風俗。6月30日,「青海唐卡繪畫藝術精品展」於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開幕典禮。現場展示70多幅唐卡精品、藏族特色文化產品等,並有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現場製作唐卡,藏繡、銀銅器,藏族黑陶等。圖為唐卡藝術家現場製作唐卡。 中新社記者 李志華 攝唐卡,源於藏語的譯音,意為捲軸畫。
  • 文旅融合 精準扶貧——全國首家唐卡畫派藝術酒店
    大廈內設的郎卡傑藝術酒店是全國首個以唐卡畫派藝術特點為主題的高端藝術酒店,也是爐霍縣第一家按照四星級酒店標準建造裝修的高檔酒店。   郎卡傑藝術酒店由五星級的成都西藏飯店管理經營,是爐霍的地標建築,毗鄰縣城霍爾廣場,風景優美,交通便利,與郎卡傑唐卡畫院、爐霍縣博物館一起,構成爐霍縣的文化藝術旅遊矩陣。
  • 什麼是唐卡?真正用途是什麼?掐絲唐卡描金唐卡,又是怎麼回事?
    繪製一幅唐卡,從畫布的處理、顏料的採制、繪畫儀軌,到後期的裝裱,都及其複雜,不僅僅只是繪畫那麼簡單。我們現在在市場上能請到的唐卡,有印刷的,也有手繪的,價格差別很大。喜歡唐卡的人中,有財力的,當然會去訂做手繪的,甚至去競拍有收藏價值的唐卡。
  • 通訊:青海「藏藝」唐卡指尖多元傳承路
    中新社西寧10月21日電 題:青海「藏藝」唐卡指尖多元傳承路  中新社記者 張添福  七十餘名年輕唐卡畫師,日前各自盤腿坐在畫布前,用筆勾勒線條,比拼指尖功力,力求在同齡人競技的青海省第三屆唐卡藝術技能大賽上拔得頭籌。
  • 跟著美食遊武威 || 涮羊肉,聽賢孝,武威這家餐飲店攢勁滴很吶!
    跟著美食遊武威 || 涮羊肉,聽賢孝,武威這家餐飲店攢勁滴很吶!作者:徐永盛在武威,有這麼一家融民俗與地方美食於一體,舉箸把盞間,即可享受武威的地方美食,又可感受武威非遺文化的傳承魅力,餐飲環境古樸優雅,民間聲樂餘音繞梁,是旅途欣喜之外的另一種愜意,這裡就是武威王哥放羊涮羊肉酒館,也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涼州賢孝傳習所。
  • 關注|好消息!奈曼旗炭烤牛肉製作技藝項目入選自治區非遺就業工坊
    關 注按照《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關於申報自治區傳統工藝工作站、非遺就業工坊的通知》要求,經全區推薦申報、專家評審,現將評選結果向社會公示,公示期7天(2020年1月6日—12日)。聯繫電話:0471——6962100/6966055電子郵箱:nmgwhtfyc@163.com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2020年1月6日自治區傳統工藝工作站、非遺就業工坊公示名單發布
  • 唐卡是「捲起來的佛」
    目前,館內收藏著國內最大的坦尚尼亞藍寶石,兩塊極其珍貴人皮唐卡,1000多件中外藝術手工作品。本期《長江地理》走進這座具有西藏與非洲風情的博物館,在長江邊上欣賞來自法國塞納河畔的家居與藝術。本報記者 錢燁 實習生 姚重陽探訪「淘金者」陳達冰的非洲情結鑽石博物館的故事要從那兩扇名貴的雞翅木大門說起。
  • 甘肅武威出土國內罕見的青銅器文物(組圖)
    造型獨特體積龐大在國內罕見  4月27日下午,在武威市涼州區張義鎮河灣村三組一戶農民的承包地裡,出土了一個巨型的青銅類文物。據有關專家介紹,該文物年代久遠,其造型獨特、體積之大在武威文物史上尚屬首次,在我國文物史上也極為罕見。
  • 武威雷臺文旅綜合體項目穩步推進 天馬漫步園、天馬博物館等主體...
    武威雷臺文旅綜合體項目穩步推進天馬漫步園、天馬博物館等主體項目工程正在加緊建設雷臺文旅綜合體項目效果圖。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 荊雯 翻拍每日甘肅網11月27日訊(蘭州晨報/掌上蘭州記者荊雯 劉小雷)武威雷臺景區文化旅遊綜合體作為我省最大的文化旅遊綜合體PPP項目,備受各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