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明志,他臨危領軍戰非典;耄耋生輝,他星夜逆行奔武漢。不一樣的年紀,同樣的義無反顧。在許多人心中,他是醫界泰鬥,是社會良知,是必勝信心,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最有望力挽狂瀾的勇者。17年過去了,我們最相信的,仍是他——鍾南山
「全國幫忙,武漢能夠過關!」鏡頭裡的鐘南山,眼眶含淚,言語哽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洶湧而來。「沒有特殊的情況,就不要去武漢了!」迷霧籠罩的春節前夕,一個讓人踏實的聲音響起,鍾南山重新走進人們的視線,為社會重重敲響了警鐘。
然而人們很快發現,鍾南山一邊在提醒民眾,一邊自己卻逆行深入武漢。1月18日傍晚,一張鍾南山坐高鐵的照片「刷屏」朋友圈:在奔赴武漢的高鐵餐車一角,他滿臉倦容,眉頭緊鎖,閉目養神,身前是一摞剛剛翻看的文件……這次小憩,是他連續4天96小時奔走北京、廣州、武漢的一瞬間。誰能相信,他已是84歲高齡的老人。
疫情發生後,鍾南山再次臨危受命,出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抗非」功臣再掛帥,他的真誠、他的勇毅、他的志氣,如尖銳的刻刀,在抗擊疫情的頑石上劃下印記。這背後,是共產黨人的初心、無私醫者的精誠、樸素學者的大義。
「我們只相信鍾南山」
1月20日晚,鍾南山接受央視白巖松的連線採訪,宣布了新冠肺炎病毒會人傳人的警示,但旋即又加了一句:有信心不會讓「非典」重演。
每次在媒體面前發聲,他似乎帶來更多壞消息,卻總能一下子穩住輿論的驚恐之心。
「我們只相信鍾南山。」這是疫情暴發之後,網絡上最常見的留言。網友說,他是全國人民的新晉男神。「幾時才動?鍾南山說動才動!」他說的話,每一句都是強心針;他表的態,每一個都是定心丸。
「我長期在一線工作,就是應該講實話」。80歲生日那年,朋友將「敢醫敢言」四個字送他作為禮物。如今掛在他辦公室牆上的這幅字,正是他為人的真實寫照。
「不唯上,不唯書,只為實」,與其說是南山風骨,不如說是家風的傳承。
鍾南山一直很敬慕自己的父親:「父親一生說話很少,但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依據的。」2003年,他站在父親墳前很久,最終下定了講真話的決心。
「我們用了四五個月的時間戰勝非典,總結出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說起那場全社會的恐慌,鍾南山語氣中透露著堅毅。
在關係抗擊非典成敗的重大問題上,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會記得他所做的一切:他反對權威定論,曾經親密的朋友與他疏遠,來自學術界的質疑不斷;面對錯誤疫情報告,他衝鋒在前揭開真相, 成為扭轉局面的關鍵。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萬眾喧譁中,他又千山獨行,幾次關鍵現身,適時「叫醒」大家。
兩次真話,兩度堅持,盡顯大醫精誠。
用真話的力量,保百姓的安康。多年來,鍾南山一直關心國計民生,他批評空氣汙染、炮轟醫改、質疑公立醫院違規創收……時常在全國兩會上「高調問政」。
因為直言不諱,他一度被封為「炮王」。「真話和真藥一樣重要」。鍾南山堅信,以人為本,起碼要從講真話開始。
一絲叛逆,帶來些許困擾。「我好像專門喜歡跟誰較勁,覺得不管走到哪兒,自己都不太受歡迎。」鍾南山笑說。
而如今,中國所有的民眾,都發自內心歡迎他、喜愛他。
永遠不會慫的逆行者
網上有一條點讚幾十萬的微博是這樣介紹他的:2003年非典時期,說「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的鐘南山。
多年過去,那句鏗鏘有力的話,至今迴響在人們耳邊。
無硝煙的戰爭,驚心動魄。從收治中國大陸地區第一例非典患者開始,67歲的鐘南山就以非凡的勇氣站在戰鬥的第一線。面對病人,他親自接診,制訂治療方案;檢查患者口腔時,為了了解到最實際最直接的現狀,頭湊到和病人距離不到20釐米處,有時為了給病人示範張嘴,他還多次不戴口罩。
「狹路相逢勇者勝」,如此冒險,鍾南山得到了令世界醫學界震驚的結論:非典病人並沒有咽喉部的症狀。
藝高人膽大,靠著經驗和果敢獲取寶貴的一手資料,鍾南山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
鮮有人知,為了與疫情拼速度,當時夜以繼日工作的鐘南山,還曾病倒過。那次,他一連38個小時沒合眼,導致發燒乏力,左上肺發炎。根據自己的體會,他暗暗覺得不像非典。為了不影響士氣,他選擇回家治療,沒地方掛吊瓶,就在門框上釘了一根釘子,至今沒拔掉。
5天後複查胸片,肺炎的陰影消失了!鍾南山心裡有底了。再出現在同事面前時,他整整瘦了一圈,面對關切,他輕描淡寫:「我不過是有點不舒服。」不久,他在新聞發布會上以院士的名譽擔保:非典並不可怕,可防,可治。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鍾南山掛帥出徵,幾無停歇。1月28日,接受媒體採訪談抗疫;29日,遠程會診5例危重症患者4個多小時;30日早晨6點,會見「病毒獵手」利普金教授探討疫情,當天奔赴北京,在飛機上研究危重病人的治療方案。
用今天的話說,鍾南山真是個狠人,對自己尤其狠。
「勸是勸不住的,因為他太在乎病人了。」看著他熬紅的眼睛,妻子李少芬既生氣又心疼。
《人民日報》曾這樣評價鍾南山:既有國士的擔當,又有戰士的勇猛。他回應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我不過是一個看病的大夫」。
穿上這身白衣,便選擇全力以赴。以鍾南山為榜樣,全國已有上萬名年輕醫務工作者奔赴湖北。他們恪盡職守、一絲不苟,只因醫者仁心,不辱使命。
唯願英雄不老
和高鐵照一起刷屏的,還有鍾南山的健身照。腰背挺直、精神煥發,一身腱子肉,給人強大的安全感。
回顧80多年人生,除了赤誠和熱情,鍾南山最珍視的,還是健康。他深知,進出傳染病流行最危險的地區,靠的不僅是雄厚的科研儲備,還有這副強健的體魄。
「作為一名醫生,首先應該時刻想著廣大人民的身體健康。」這個春節,鍾南山不遺餘力、苦口婆心勸導人們做好防護、加強自我隔離,甚至親自示範如何洗手、戴口罩。如此重視健康的他,自己卻不顧安危,深入疫區,四處奔波。
當看到疫情防控難度增加時,他眼含淚花;當談及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李文亮醫生時,他忍不住在鏡頭前痛哭。
有人說,激動的鐘南山,和印象中沉穩的他「不一樣」。
細想之下,他本就是如此。既是權威、嚴謹、專業的鐘院士,也是有血有肉、有溫暖情懷的平凡人。
帶著對家國、對同胞、對道義熾烈的感情,以及對專業、對蒼生、對良心負責的態度,鍾南山才能在一次次以命相搏的生死戰中領軍,為大家指點方向。
在鍾南山身上,集合了廣東人敢為人先、開放包容的精神,醫者懸壺濟世、追求真理的品格,以及共產黨人心繫人民、砥柱中流的風採。
正是這樣一位可愛、可敬、可親的老人和無數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解放軍戰士們,構成了保護人民身體健康的「脊梁」。
唯願英雄不老,歲月常青。待凜冬散去,定有新的相逢將溫暖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