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看甘肅」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甘肅拉開...

2020-12-27 每日甘肅

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

——甘肅拉開架勢構建扶貧產業體系成就巡禮

農民日報記者 吳曉燕 魯明

日前,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鎮原縣、通渭縣、岷縣、宕昌縣、西和縣、禮縣、臨夏縣、東鄉縣8個貧困縣摘帽退出。這意味著,甘肅最後的「貧困堡壘」被勝利攻克。至此,全省75個貧困縣已全部脫貧摘帽。

「隴中苦瘠甲於天下。」千百年來,貧困的影子始終縈繞在隴原的山川大地上,而今,甘肅終於歷史性地甩掉了貧困的帽子。

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人們清楚地記得,僅僅在三年前,甘肅貧困地區的產業基礎還比較薄弱,貧困群眾脫貧的難度大,全省脫貧攻堅的任務還很艱巨。在這樣的背景下,甘肅怎樣才能如期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答案很明確:唯有拼盡全力奮起直追,才能迎頭趕上!

時光回溯至2017年下半年,距離脫貧攻堅最後的決勝決戰時刻越來越近。時不我待!甘肅必須「六年任務三年幹,三步並作兩步跑」!

事實上,要實現這一目標,甘肅不僅困難重重,而且個個都十分棘手: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沒錢幹」「不會幹」「悶頭幹」「怕風險」,這些難題怎麼突破?如何在解鎖難題的基礎上,確保產業扶貧為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提供有力支撐,為今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定西馬鈴薯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助推脫貧攻堅。

怎麼樣才能突破重重「關卡」,啃掉最後的「硬骨頭」?從那時起,甘肅開始「咬緊牙關」,緊盯主攻方向,制定「六大產業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產業扶貧配套政策,把扶貧資金精準到戶,扶持貧困戶擴大種養規模與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構建扶貧產業體系進行有機結合,從大力構建生產組織、投入保障、產銷對接、風險防範「四個體系」入手,拉開架勢構建起了扶貧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三年多的時間裡,甘肅「砸鍋賣鐵」投入產業到戶種養扶持資金155.6億元,全力扶持貧困群眾發展「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同時大力培育引進龍頭企業,著力推進合作社規範提升,貧困戶種養規模迅速擴大,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逐步從「星星之火」變成「燎原之勢」。

三年依靠種養產業和「勞務+種養產業」脫貧的貧困戶累計達到33.59萬戶138.83萬人,佔脫貧總人口的73.6%;2020年,預計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達10350元,較2017年增長28%;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8539元,較上年增長21.2%。

亮眼的成績單背後,是甘肅特色產業快速發展的步伐和產業扶貧在脫貧攻堅中「中流砥柱」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貧困群眾的收入實現快速增長,他們的腰包越來越鼓,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經過三年的奮鬥,甘肅著力培育「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地方優勢產品,逐步形成以「牛羊菜果薯藥」六大主導產業為主,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五小」特色產業為補充的產業格局,產業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特色產業呈現出了區域分工明顯、基地集中連片、產業鏈條逐步完善、質量效益不斷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貧困群眾對黨中央及甘肅省委、省政府的到戶產業扶持政策交口稱讚,滿意度明顯提高,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全省農業農村發展整體呈現出「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市場旺、收入增、百姓喜」的良好局面。

天水市麥積區蘋果產業園內,工人正在進行包裝作業。

從「沒錢幹」到「五掛鈎」——強化投入保障體系 精準「滴灌」貧困戶

為了讓貧困戶有資金髮展特色產業,甘肅千方百計籌措和整合各類資金,加大扶貧產業投入力度,並按照人均5000元、每戶最多不超過3萬元的標準,用於到戶到人的產業增收項目。2018年至2019年,甘肅將155.6億元到戶種養產業扶持資金中的81億元直接到戶用於發展以六大特色產業為主的種養產業,74.6億元入股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帶動發展產業;2019年至2020年,落實省級財政獎補資金6000萬元,75個貧困縣落實扶持資金3.95億元,共扶持20.18萬戶貧困戶發展了「五小」產業,有效拓寬了貧困戶增收渠道,極大提高了貧困地區群眾發展種養產業的積極性。

為確保到戶產業扶持資金切實用在刀刃上,甘肅省政府及時跟進提出了「五個掛鈎」原則——

與「一戶一策」掛鈎。結合為每戶貧困戶量身定製「一戶一策」精準到戶脫貧計劃,將到戶產業扶持資金通過「六大扶貧產業」精準對接,合理確定貧困戶種什麼、養什麼、種多少、養多少以及投放多少產業扶持資金。

與「農民意願」掛鈎。根據家庭人口、勞動力狀況和經營主體情況,由貧困戶自行確定發展產業和入股資金比例,對入股的資金,針對個別地方資金權屬不明晰、貧困戶對入股金額和入股企業不清楚,明確了權屬歸貧困戶所有,並督促合作社和龍頭企業與貧困戶籤訂入股協議、發放股權證。

與「真種真養」掛鈎。針對個別貧困戶認為到戶扶持項目是政府「發錢發福利」的問題,對不真種、不真養的貧困戶,不投放到戶產業扶持資金。

與「見錢見物」掛鈎。對貧困戶發展扶貧產業,要求養的時候要見物,賣了以後要見錢。對貧困戶入股資金,採取「保底分紅」的辦法,保障資金安全和基本收益。

與「獎勤罰懶」掛鈎。針對一些貧困戶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重點採取達標獎補、以獎代補等形式,激發貧困群眾發展種養產業積極性。同時,鼓勵享受入股資金分紅的貧困戶主動參與村級公益事業。

岷縣中藥材加工扶貧車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從「誰來幹」到「抱團幹」——做強生產組織體系 新型經營主體「挑大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帶動農戶增加收入、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組織形式,要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把合作社進一步辦好。

在產業扶貧上,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有效解決小農戶生產對接大市場難題的關鍵。然而,長期以來,甘肅貧困地區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覆蓋面小、發展滯後、帶貧益貧作用不明顯。怎麼辦?甘肅下大氣力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2018年8月底,甘肅實現了貧困村至少兩個專業合作社覆蓋帶動。合作社實現全覆蓋以後,問題又來了:不少合作社存在運營不規範、運轉一般或較差的問題。

如何在解決「有沒有」問題的基礎上,破解好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用發揮「好不好」的問題?

宕昌縣是甘肅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人口最多的縣之一,是全省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合作社實現全覆蓋之後,宕昌縣出現了幾家自發組成聯社的合作社,其產業發展規模、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和帶貧能力都很強。這個現象耐人尋味,值得研究。在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等部門和專業單位的研究指導和幫助下,宕昌縣用足政策、開動腦筋,發動群眾、攥指成拳,由合作社聯合控股的羌源富民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闖出了「宕昌模式」。

「宕昌模式」的成功實踐,只是甘肅著眼解決合作社「好不好」問題的一個縮影:省政府於2018年12月舉辦了全省推動農民專業合作社有效發揮帶動作用培訓班,省政府主要領導帶頭授課輔導,培訓班以視頻會議的形式直接開到鄉鎮,省市縣鄉村五級幹部、農民專業合作社領辦人、龍頭企業負責人共7.3萬人參加了培訓,全面啟動了全省合作社規範提升工作,全省組建起了6500人的市縣鄉三級輔導員隊伍,開展了合作社領辦人「萬人培訓」計劃,及時總結推廣「政府主導組建國有農發公司帶動合作社發展」的「莊浪模式」,「合作社聯合控股,民營、國有企業參股組建富民公司,帶動村辦合作社聯合發展」的「宕昌模式」,並按照「運營規範、運營較規範、運營一般、未運營、註銷吊銷」五種類型,對合作社進行分類規範。同時,各地按照有產業基地、有農業機械、有良種供給、有銷售訂單、有加工和貯藏場所等「五要素」標準辦實合作社。截至目前,全省貧困村合作社中運營規範和較規範的達到75%以上,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效果逐步顯現。2018年,「莊浪模式」榮獲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在大力推進合作社建設的同時,甘肅採取「輕資產引進、多元化自建」等方式,加快龍頭企業培育進程。2018年以來,全省75個貧困縣共引進培育龍頭企業785家,累計達到2937家,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4.5%。

如今,甘肅已構建起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合作社、合作社聯農戶建基地」的生產組織體系,探索出了帶貧益貧的「藍天模式」「中盛、中天模式」「海升模式」「德青源模式」,通過訂單收購、入股分紅、生產託管、土地入股等方式,把200多萬農戶嵌入了產業扶貧大鏈條,帶動人均增收4000元,比2017年增長了40%以上。

得益於生產組織體系的搭建,甘肅特色產業的生產主體變強了,綜合效益變大了,農戶收益變多了。甘肅引進的中盛農牧、藍天集團、中天羊業、康美牛業、前進牧業等本地「正規軍」和北京德青源、海升集團、福建聖農、四川希望集團及泰國正大、新加坡益海嘉裡等省外境外「王牌軍」,讓農業產業效益從畝產「百元、千元」增值到了「萬元、百萬元」。全省龍頭企業帶動1.9萬個合作社從生產到加工再到銷售,全過程、全鏈條深度參與,帶動標準化生產、規模化種養、產業化經營,總產值超過了千億元,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54.5%,極大改變了過去農戶單打獨鬥的「小農經濟」,讓農業生產從「傳統」開始走向「現代」。

蓬勃發展的牛產業成甘肅老百姓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之一。

從「悶頭幹」到「闖市場」——完善產銷對接體系 「甘味」樹起「大招牌」

市場是檢驗產業發展成效的試金石,也是決定產業扶貧工作成敗的關鍵。然而,以前,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甘肅許多優質特色農產品都處於「藏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知名度不高、品牌不夠響亮、市場佔有率不高,成為制約甘肅打通產業扶貧「最後一公裡」的瓶頸。

如何才能讓「悶頭幹」的貧困群眾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優質特色農產品賣個好價錢?

針對六大扶貧產業產出的大批「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優質特色農產品,甘肅組建了全國首個省級農業產業扶貧產銷協會及馬鈴薯等9個特色產業產銷協會,扶持建設安定區馬鈴薯、定遠高原夏菜2個國家級專業批發市場和一批特色農產品產地專業市場,初步構建起了連接產地與終端大市場的銷售網絡體系,通過有效組織省、市、縣各級產銷協會的營銷家隊伍抱團出省搶佔粵港澳、長三角等終端大市場,甘肅馬鈴薯、中藥材、高原夏菜、蘋果、牛羊肉等特色農產品市場佔有率和議價能力明顯提高,馬鈴薯等特色農產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價格形成中心功能初步顯現。

甘肅省政府聯合農業農村部連續三年舉辦了甘肅特色農產品貿易洽談會和中國馬鈴薯貿易洽談會,農業農村部在臨夏州召開「三區三州」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會,組織甘肅龍頭企業、產銷協會和合作社與省外經銷商成功籤約278.48億元,搭建了「甘味」農產品走出去的快速通道和對接平臺。甘肅在蘭州大學舉辦了甘肅省農產品營銷家隊伍培訓班,分析研判全省「牛羊菜果薯藥」產業產銷形勢和價格走勢,提高甘肅農產品產銷協會以及營銷家隊伍運作市場的能力和水平。

甘肅大力實施「甘味」農產品品牌營銷戰略,在南昌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貿易會上就「甘味」品牌進行了專題推介,攜手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共同打造「甘味」品牌,並先後舉辦了「甘味」農產品品牌發布會暨消費扶貧宣傳推介活動、「品甘味·遊甘肅」2020長三角消費扶貧文旅周活動等一系列推介活動,取得了豐碩成果,有力地提升了「甘味」品牌影響力。在「甘味」品牌戰略帶動下,「隴南油橄欖」「平涼紅牛」「靜寧蘋果」「慶陽蘋果」「東鄉手抓羊肉」「靖遠羊羔肉」「定西馬鈴薯」「蘭州高原夏菜」「岷縣當歸」「隴西黃芪」等一大批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已經享譽全國。

此外,甘肅還積極扶持有意願的貧困村建設保鮮基礎設施,2018年至2020年,安排果蔬保鮮庫建設扶持資金6.3億元,新建果蔬保鮮庫2075座、移動保鮮庫222輛,新增儲藏能力近100萬噸,有效改善提高了特色農產品儲藏保鮮能力,使廣大農戶可以根據市場行情靈活選擇上市時間,實現錯峰銷售,有效緩解了收穫季節農產品滯銷壓價現象。

完善產銷對接體系,抱團闖市場。而今,甘肅已構建起了連接產地與終端大市場的銷售網絡體系,填補了農戶和市場之間巨大的信息鴻溝,有力提升了農產品的議價能力,基本解決了農畜產品「賣難」問題,把「錯峰」銷售作為「賣好價」的主要途徑。

高原夏菜從這裡走向世界。

保障貧困群眾「不白幹」——構建風險防範體系 農業保險兜起「安全網」

為了讓貧困群眾「不白幹」,甘肅設計開發了貧困戶種養產業綜合保險,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基本實現了所有貧困戶、所有種養產業、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三個全覆蓋」,讓風險防範體系為群眾提供切實保障。

持續「增品擴面」。將保險補貼品種從2018年的69個、2019年的80個擴大到了今年的96個,越來越多的農產品有了保本保收的託底保障。

著力「提標降費」。將18個中央和省級補貼險種提高保額、降低費率均達到30%以上,對貧困戶參保給予繳納總保費的10%的特殊優惠,確保了每一戶貧困戶都能「保得起」。

做細做優理賠服務。甘肅15788個行政村全部組建農金室,與農業保險承保機構共同服務農戶承保理賠工作,打通了服務「最後一公裡」。

甘肅積極還探索「保險+期貨」的模式,開發出了規避市場價格波動的新型保險。2018年以來,甘肅累計實現籤單保費44.6億元,累計賠付28.82億元,從中直接受益農戶305.6萬戶次,其中貧困戶105.7萬戶次。特別今年,41.7萬戶次受災的貧困群眾得到了保險理賠近4.21億元。甘肅積極推進農業保險的舉措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產業扶貧十大機制創新的典型案例。農業農村部在甘肅天水市麥積區召開的農業保險座談會上,重點總結推廣了甘肅推進農業保險的經驗做法。

東鄉縣大力發展羊產業富民增收。

從產業扶貧到鄉村產業振興——做好「五個結合」 開啟鄉村振興新徵程

脫貧攻堅收官後,甘肅將全面轉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如何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甘肅已及早開始了謀劃。

甘肅將積極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甘肅探索總結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和辦法,甘肅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政策措施,甘肅將繼承這些好經驗、好做法,積極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甘肅將積極推進鄉村產業與鄉村規劃相結合,做好布局規劃。甘肅初步考慮按照「產業要集群、龍頭要集中、技術要集成、要素要集聚、保障要集合」的要求,做好「十四五」農業發展規劃、現代絲路寒旱農業三年倍增計劃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的編制工作,建成一批產業大縣、加工強縣和產業強鎮,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形成「一鄉一品」「一縣一業」「一縣多園」「連鄉成片」「跨縣成帶」「集群成鏈」的現代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新格局,建立良種繁育、技術支撐、標準化規模化種養、倉儲加工保鮮冷鏈物流、產銷對接、品牌營銷、金融保險支持的全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和循環鏈,建成相對完備的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發展體系,實現優勢特色產業效益倍增;打造以產業園區為主的要素集聚高地,力爭用五年時間創建涵蓋牛羊菜果薯藥、現代種業以及地方性特色產業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00個以上(其中,50億級產業園20個、100億級產業園10個),打造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構建以國家級為龍頭、省級為骨幹、市縣級為基礎的產業園建設體系,示範帶動全省農業產業全面轉型升級。

甘肅將堅持鄉村產業發展與縣域經濟發展相結合。特色產業是實現縣域城鄉一體、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縣域經濟的發展要統籌特色產業的發展,甘肅將從全縣整體發展角度來系統謀劃產業的發展,建立縣、鄉、村三級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努力做到縣域產業發展「有規模、有特色、有品質、有品牌」,在每個縣域發展2-3個特色優勢產業,形成特色產業鏈、產業集群,推動縣域經濟發展。

甘肅將積極推進鄉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相結合,堅持縣城鎮村的發展要一體化規劃、統籌發展。甘肅將堅持鄉風文明與鄉村治理相結合,強化鄉村黨組織建設,以黨建為引領,採取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辦法,引導廣大農民群眾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文明家風、鄉風、民風,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相關焦點

  • 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甘肅省拉開架勢構建產業扶貧...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薛硯「咩……咩……」提著一筐飼草,環縣曲子鎮西溝村村民宋萬裡來到羊圈裡餵羊,圈裡37隻湖羊膘肥體壯。宋萬裡笑著說:「這幾年,養羊收入挺好,今年賣了近20個羊羔,掙了2萬多元。」「十三五」時期,在一系列產業扶貧到戶扶持政策的強力推動下,甘肅省貧困地區產業扶貧工作發展如火如荼,貧困戶特色產業種養規模迅速擴大,貧困群眾產業收入大幅增長。據我省農業農村部門統計,僅2018年至2019年,全省依靠發展產業和「產業+勞務」脫貧的人口就達131.45萬人,佔到脫貧總人口的76.8%。
  •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美甘肅博雅塔拉草原千裡冰封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美甘肅博雅塔拉草原千裡冰封  2020甘肅日報客戶端每日甘肅網微信 1、凡注有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科技扶貧調研行 科技育種甜高粱 肥了牛羊...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科技扶貧調研行 科技育種甜高粱 肥了牛羊富了村民 甘肅日報客戶端每日甘肅網微信 1、凡注有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山丹馬場20萬畝燕麥草收穫近尾聲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山丹馬場20萬畝燕麥草收穫近尾聲 2020-11-19 09: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探農村文旅賦能美麗鄉村 冀成村莊裡的「白...
    圖為甘肅隴南市的美麗鄉村一隅,道路乾淨整潔,房屋風格古樸。(資料圖)閆姣 攝中新網甘肅新聞12月25日電(閆姣 李亞龍 劉玉桃)「甘肅省幾年來的鄉村旅遊發展,讓眾多『醜小鴨』村莊變成了『白天鵝』,並在綠水青山中找到了致富門路,原因在於,該省找到了農村文旅賦能的關鍵密碼——建設美麗鄉村。」甘肅旅遊智庫秘書長高亞芳在「康養之城 詩畫鄉村」隴南市康縣如是說。
  • 「中央媒體看甘肅」「鐵人」故裡念「鐵人」
    位於甘肅西部的酒泉玉門,是「鐵人」王進喜的故鄉,也是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和鐵人精神的發祥地。當天上午9時,在玉門鐵人幹部學院和鐵人紀念館前廣場,人們整齊列隊,共同緬懷王進喜。各界人士一同參觀鐵人紀念館,在座談會上暢談鐵人精神。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民勤:從春種秋收到四季豐收
    短短兩個多月,已經收入了2.2萬多元,如果全部賣完的話,一棚辣椒能賣到5.6萬元左右。」周永振說。和蔡旗鎮高廟村一樣,重興鎮上案村的溫棚種植戶同樣沉浸在豐收的喜悅裡。由於茬口安排科學,村民楊在華的溫室大棚內碩果纍纍,成熟的西紅柿像紅燈籠點綴在綠葉間,煞是喜人,楊在華穿梭於大棚內忙著採摘西紅柿。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有413.7萬人納入困難群眾動態管理監測預警
    新華社蘭州12月15日電(記者王朋)記者從甘肅省民政廳獲悉,甘肅擴大困難群眾動態管理監測預警範圍,將患有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城鄉困難群眾、城鄉登記失業人員、登記發證殘疾人、低收入人群等城鄉困難群體納入動態管理監測預警。截至目前,有413.7萬人納入困難群眾動態管理監測預警。
  • 「中央媒體看甘肅」82歲奶奶和28歲孫女成閨蜜
    「帶著奶奶吃火鍋、喝奶茶、逛街、美甲、旅行……」甘肅蘭州的魯昱希從小跟著奶奶生活,感情甚好。1983年,奶奶王敏提前過上了退休生活,魯昱希擔心奶奶會受生老病死等負面情緒影響,決定用更多的時間陪伴老人。看到她二人的閨蜜生活,不少網友留言:「看到了我們80歲的樣子」「強烈要求加入奶奶閨蜜隊伍」……(張婧 高瑩)【來源:每日甘肅網新聞】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武威良種繁育輻射農業 冀民眾家門口益貧式...
    甘肅武威市委書記柳鵬近日表示。  武威市位於河西走廊東端,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里沙漠,境內農業資源得天獨厚,是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的最佳產區之一,日光溫室蔬菜、肉蛋奶以及特色林果等發展優勢明顯。圖為甘肅武威石羊河節水農業試驗。(資料圖) 南如卓瑪 攝  柳鵬說,良種是現代農業競爭力的核心,掌握了良種,就掌握了市場和產業的主動權。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高速公路暢通 保障產業鏈條更順暢
    央視網消息:據統計,目前甘肅規模以上企業復產率已經超過97%,而物流大動脈的暢通、高效,也為企業的復工復產提供了有力支撐。百花服務區是連霍高速進入甘肅的第一個服務區。3月份以來,百花服務區每天的貨車停靠量在800輛左右,而往年同期,這個數值維持在300輛左右。
  • 「中央媒體看甘肅」張學文:領跑蘭州百合產業
    春天鬆土施肥播種,夏天在百合花海中除草,秋天收集枯黃的百合稈準備冬天餵羊,趕在土地上凍前挖百合、存百合,到了春節前後,再取出百合售賣……」對於張學文而言,百合早已與他的生命融合在一起。張學文是蘭州市七裡河區袁家灣村蘭州振興百合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也是兩屆蘭州百合文化旅遊節百合王大賽的「百合王」得主。
  • 「夢回敦煌」中央民族樂團《玄奘西行》甘肅大劇院正式上演
    「夢回敦煌」中央民族樂團《玄奘西行》甘肅大劇院正式上演    【慧聰廣電網】為甘肅人民奏響民樂盛宴,紮實舉措全面落實文化幫扶行動。中央民族樂團2019年「民族音樂文化周」已在甘肅蘭州拉開帷幕。
  • 西藏益鄰鮮生的星星之火,能否成為燎原之勢
    所以,西藏益鄰鮮生的創始人魏冬說,他們哪怕只有一點的星星之火,只要敢於去追逐自己的夢想,那麼這個星星之火,肯定也能夠形成燎原之勢。更何況他們的果真e刻模式已經取得了一場完勝,即使是在眾多的團購競爭之中。魏冬說他們的果真e刻在6月27號做了一場活動,他們剛開始預估的銷量是在2000份,但是沒想到的是到中午的時候,所準備的果盤已經全部售罄。
  • 「中央媒體看甘肅」百合香軟梨甜 蘭州農產品彰顯綠色科技範
    百合香軟梨甜 蘭州農產品彰顯綠色科技範曾文溪 杜 英魏永波通過鏡頭推介起致富果受訪者供圖甘肅爽口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百合技術中心育種基地每到這個時節,蘭州城裡四處飄著十足的甜味兒。小小「軟兒梨」 致富「金蛋蛋」冰天雪地軟兒梨,瓜果城中第一奇。「軟兒梨」是香水梨的俗稱,秋時收穫,藏至冬末春初變軟發黑,果肉甜美。「以前種的梨都是自己賣,冰凍的梨受溫度影響大,容易消融,市場很窄。」
  • 甘肅餐飲業積極推廣「中央廚房+N」模式
    甘肅餐飲業積極推廣「中央廚房+N」模式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馬如娟  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讓整個餐飲業經營模式得到了改變。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主動適應疫情防控特殊要求,全省積極探索餐飲發展新模式,加快推進中央廚房建設。
  • 隴臺交流交往日益熱絡 臺灣媒體青睞甘肅發展
    隴臺交流交往日益熱絡 臺灣媒體青睞甘肅發展 2014年07月29日 11:23:58  來源:   中國臺灣網5月9日蘭州消息 今年以來,隨著兩岸交流的日益熱絡和甘肅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逐步深入
  • 甘肅是什麼味道的?
    甘肅光照充足 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合發展現代特色農業為甘肅農業現代化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甘肅省委省政府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拉開架勢構建起「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產業主導 地方品種補充、依據稟賦布局產業生態循環、
  • 權圖精選酒莊落戶甘肅
    2020年8月29日,權圖精選酒莊開業暨甘肅德合匯酒業有限公司開業一周年慶典在蘭州舉行權圖為嘉賓介紹權圖精選酒品甘肅德合匯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生在慶典上致詞甘肅德合匯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生說,權圖精選酒莊是高規格、高品質以酒會友的平臺,為我們提供了如此高標準嚴要求,眾多消費者和市場接受喜愛認可的醬香美酒,讓我們自己不僅學習了專業的醬酒知識,也深刻吸收到了醬酒文化之精髓,一年多來通過所有合伙人不餘餘力的廣泛宣傳推廣銷售權圖精選系列醬酒,也提升了我們自己對未來市場前景的信心與希望…………衷心感謝你倆的全力支持!!!
  • [甘肅新聞]2017臨夏國際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拉開帷幕
    [甘肅新聞]2017臨夏國際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拉開帷幕 2017臨夏國際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