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武威優然牧業12000頭奶牛養殖示範園建成投運。武威市委宣傳部供圖
中新網蘭州12月10日電 (記者 劉薛梅)武威從良種抓起,無論是種植還是養殖都堅持全產業鏈開發,「做到『種出好產品、創出好牌子、賣出好價錢』,這對促進全市農業結構根本性調整將發揮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甘肅武威市委書記柳鵬近日表示。
武威市位於河西走廊東端,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里沙漠,境內農業資源得天獨厚,是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的最佳產區之一,日光溫室蔬菜、肉蛋奶以及特色林果等發展優勢明顯。
圖為甘肅武威石羊河節水農業試驗。(資料圖) 南如卓瑪 攝
柳鵬說,良種是現代農業競爭力的核心,掌握了良種,就掌握了市場和產業的主動權。在產業發展中,武威實施特色產業種子提升工程,抓好良種引進、繁育、推廣,高起點、高標準推進產業發展,從源頭上增強產業市場競爭力。
9日,武威優然牧業12000頭奶牛養殖示範園建成投運,該項目是為解決引進的伊利乳業奶源問題,進而引進內蒙古優然牧業。
據武威優然牧業有限責任公司責任人賀李川介紹,該項目選址涼州區長城鎮紅水河東岸,總投資5.32億元,佔地面積1866畝,總建築面積約31萬平方米,主要分為生產區、生活區、飼草料區、糞汙處理區四個功能區域,做到了場內循環使用,場外種養結合的綠色環保型養殖模式,是甘肅省內單體規模最大的示範性牧場。
圖為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六道溝生產基裡,戈壁蔬果進入盛果期。(資料圖) 崔琳 攝
武威優然牧業引進澳大利亞純進口荷斯坦奶牛6000頭,在奶牛單產、原奶品質上得到了質的提升。「引進以伊利、優然為主的奶牛,以牧原為主的生豬,以德青源為主的禽蛋,以華中農業、海升為主的蔬菜等產業關聯度高的扶貧龍頭企業,已組建農民合作社6852家,實現了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特色產業對貧困村、貧困戶的全覆蓋,帶貧益貧效益充分發揮。」武威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青山說。
涼州區是傳統的奶牛養殖區,形成了以榮華新型農業、莊園瑞達牧場、武南金谷豐等為重點的奶產業集群。武威市委常委、涼州區委書記鞠毅說,涼州區將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綠色發展、優質安全為目標,實施奶業振興行動,堅持規模化發展、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
近年來,武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之基、富民之本,「拉開架勢」培育民眾家門口的產業,特色產業發展實現了從小到大、從有到優、從短到長、從低到高、從粗到精、從弱到強的「六大轉變」。
立足沿山區「高原冷涼」優勢、川區「綠洲水土」優勢、沿沙區「沙漠光熱」優勢,武威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打造沿山沿川沿沙「三大特色產業帶」,發展牛羊雞菜果菌薯藥「八大產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發展帶,讓民眾吃上了穩定增收的「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