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繼光抗倭電影《蕩寇風雲》即將上映,入閩第一戰發生在霞浦

2020-12-17 愛霞浦

身為一個霞浦人,大家都知道戚繼光在霞浦留下了好多遺蹟和遺產,比如我們都很喜歡吃的光餅,比如霞浦獨有的曳石活動,比如霞浦還有一座義烏城隍。

這些都是當年戚繼光入閩抗倭蕩寇留下的遺產。

而這些故事已經被拍成了一部電影叫《蕩寇風雲》,並即將在下個星期,也就是5月27日,在全國各地電影院上映。

據官方消息,這部電影由功夫影星趙文卓、洪金寶、萬茜等實力影星主演,講述的是一代名將戚繼光帶領中國首支特種部隊,戚家軍抗寇的故事。

而當年戚繼光後就駐紮在霞浦東關。不管電影中會不會表現出霞浦因素,但老愛覺得這是一部讓霞浦人期待的電影。

當然,因為是大片,就全國觀眾來講,這部電影也是很有看頭的,時光網上的期待指數排名第5。對於國產片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戰神戚繼光的戰鬥指數一百,但凡遇到戚繼光的倭寇,生還指數尚且不到百分之二十。他所經歷的是13場戰役,均橫掃敵軍,最多一次我方的傷亡人數僅僅69人,敵軍傷亡是我們的30倍,真是軍功彪炳,空前絕後。

當時福建倭患嚴重,朝廷派戚繼光南下到福寧(今霞浦)駐在東關村,僅用3小時就全殲盤踞多年的倭寇,名聲大振。

對於這一戰,據《義烏方志》載:「明嘉靖四十一年進入福寧州義烏兵,臨陣戰場,浴血奮戰,尤寧德孤島橫嶼,乘退潮進剿,背水一戰,生擒倭寇二十九人,斬首348級,解救被擄男女八百餘人,逼敵投海溺死者6百多人」。

電影內容老愛還沒看過不知道,但是據小道消息,這部電影會出現老百姓給戚家軍戰士送光餅的畫面。

據記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1年)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寇,見連日大雨滂沱,軍中不便升灶埋鍋,遂下令烤制燒餅,穿孔掛於將士胸前,作為乾糧。

烤光餅用的是外裹黃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內點起沖天大火把缸壁燒"白",缸底只剩餘燼,然後把做好的餅胚,由兩人合作,伸手入缸,飛快準確地貼在缸壁之上,若是遲緩一點,就怕那光著的手臂要烤出泡來。

烤光餅時面對著的是一隻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兩人都打著赤膊。他們一個遞胚,一個接胚往缸裡貼,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動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貼餅聲,仿佛音樂伴奏,節奏感十分強烈。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愛福清)

相關焦點

  • 趙文卓《蕩寇風雲》空降福州 獲贈「戚繼光餅」
    自5月20日開始,動作史詩電影《蕩寇風雲》開啟「抗倭戰神全國10城路演」,「故事豐滿」、「場面壯觀」「打戲過癮」等好評接踵而來,影片口碑效持續發酵。5月26日,《蕩寇風雲》導演陳嘉上、主演趙文卓、倉田保昭空降福州,前往7家影院與當地觀眾親切互動,現場掌聲、尖叫聲不斷。「戚繼光」的扮演者趙文卓與當地觀眾們分享了自己的新作與對福州的印象,現場的影迷更是貼心的為趙文卓送上一旅行箱的「戚將軍」自創「戚光餅」,現場氣氛十分溫馨、火爆。據悉,光餅又稱「戚光餅」,是中國糕餅歷史中為數不多與名人直接相關的典故。
  • 《蕩寇風雲》今日上映 揭年度歷史動作熱血巨製
    有影評人評論到:「電影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侵擾浙江沿海地區的真實歷史,有別於同類型影片,《蕩寇風雲》是今年必看佳片。」影片中超燃的戰爭動作場面除了吸引大批男性觀眾外,其中關於抗倭民族英雄戚繼光將軍與戚夫人的感情戲份更是受到了廣大女性的追捧,不少觀眾表示:「戚夫人更像是一位現代女性。」上映首日,揭秘六大看點介紹,讓廣大觀眾可以提前做足準備欣賞這部佳作。
  • 《蕩寇風雲》戚家軍蕩盡倭患 戚繼光治軍日常大曝光
    由東海電影集團、博納影業集團、寰亞電影出品,陳嘉上執導,鄭振邦監製,趙文卓、洪金寶、萬茜、小出惠介、倉田保昭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動作大戲《蕩寇風雲》,片方曝光一支輕鬆、詼諧的「無敵戚家軍」特輯,以幽默的呈現方式、逗趣的旁白,講述了神勇戚家軍的日常
  • 《蕩寇風雲》完美戚繼光,情義兩全文武雙長
    在《蕩寇風雲》中,由趙文卓飾演的戚繼光,能不能成為中華英雄的典範,不好說得太絕對,但他一定是中華好男兒的標兵:在外奮勇殺敵,對內愛妻有加,文能吟詩作對,武能指揮千軍,情能心繫老小,義能肝膽報國……上下五千年,似乎再難找到一個如此完美的大丈夫,可以與之匹敵了。
  • 霞浦紀念戚繼光抗倭勝利的民俗
    朝廷急忙調兵遣將,大肆用兵,獨以戚繼光麾下數千義烏兵屢建奇功,最後肅清倭寇,威震四海。從民國版《霞浦縣誌》就記載著戚家軍駐守霞浦的具體時間:「明嘉靖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戚繼光率軍乘船從溫州出發,二十五抵達平陽(今浙江平陽)從平陽沿小路入閩,八月初一到到達福寧州(霞浦)」。
  • 《蕩寇風雲》為中國夢聚能 民族氣節助陣端午
    隨著電影的火熱上映,電影所表達的現實意義也彰顯出來,對中華民族英雄的鮮明刻畫,成為這部電影貼近現實、頗具民族大義的重要因素。而對於 「用貼近現實的、更加戲劇性的方法拍,把元素搞得活潑一點,都能拍得很精彩」等觀眾觀影所偏愛的要求,《蕩寇風雲》更是把戚繼光的英雄氣節與極具觀賞性的故事有機結合起來,真正拍出了民族英雄的浩然正氣。近日來,《蕩寇風雲》上映後,更是證明了民族精神浩然與中華大地,很多觀眾觀影后都驕傲地表示:「這才是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民族英雄!比那些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生動多了!」
  • 《蕩寇風雲》527公映 木幡龍三次合作陳嘉上
    木幡龍《蕩寇風雲》  騰訊娛樂訊 陳嘉上執導,鄭振邦監製,趙文卓、洪金寶、萬茜領銜主演,以及日本籍演員倉田保昭、木幡龍、小出惠介等聯合主演的古裝歷史動作大戲《蕩寇風雲》即將於5月27日登錄全國院線。
  • 《蕩寇風雲》製作團隊揭秘 國際視角傳承民族精神
    由陳嘉上執導,鄭振邦監製,趙文卓、洪金寶、萬茜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動作大戲《蕩寇風雲》已於5月27日登陸全國院線。陳嘉上導演說:「日本人並沒有掩飾自己的失敗,而是從心底裡佩服戚繼光這位『三千破兩萬』的真英雄。」電影《蕩寇風雲》正是憑藉這一尊重歷史的創作態度,吸引了日本老中青三代實力演員參與電影的拍攝。
  • 中日影人聯袂打造《蕩寇風雲》 傳承民族精神
    網易娛樂5月28日報導 由陳嘉上執導,鄭振邦監製,趙文卓、洪金寶、萬茜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動作大戲《蕩寇風雲》已於5月27日登陸全國院線。電影中不僅匯集趙文卓、洪金寶兩位中國頂級功夫巨星,更有日本知名實力派演員小出惠介、倉田保昭、木幡龍的傾力加盟。
  • 2017端午節上映的電影有哪些
    那麼,2017年端午節期間有什麼電影上映?一起來看看2017端午節電影上映時間表吧。  原來,這家影院從施工時就不斷「鬧鬼」,傳說影院的位置正處城市的鬼門關,古代有高人以「八棺鎮邪」之術,將八具惡人屍體入棺,以八卦陣圖埋葬。施工隊把棺材挖出後,鬼門打開,工地不斷有人離奇死亡,發生不少靈異事件,前後兩任開發商都暴斃,如今,第三任開發商也暴病命危。
  • 俞大猷:俞龍戚虎,論抗倭戚繼光不如我
    "一提起抗倭英雄,人們大多會首先會想起戚繼光,順便想起戚繼光在年輕時所說的這句豪言壯語,而大猷這位和戚繼光齊名的抗倭英雄有意或無意被人們冷落和遺忘。其實單就抗倭功績而言,俞大猷還在戚繼光之上。當時的老百姓就說:「俞龍戚虎,殺賊如土」,龍與虎,都是威武勇猛的象徵,但在國人傳統觀念中,龍顯然要比虎高出一籌。
  • 戚繼光與福建名吃「光餅」
    戚繼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將領,他曾率領戚家軍遠徵福建一帶抗敵。無論「光餅」還是「徵東」餅,其名均與戚繼光入閩抗倭的傳說有關。    「光餅」的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一,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抗倭英雄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連日陰雨,軍中不能開夥,戚繼光便下令烤制一種最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乾糧。後來,這小餅流入民間,不但普遍食用,而且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必備的供品。
  • 福州獨有民俗「擺塔」迎中秋 緣起戚繼光抗倭
    相傳戚繼光奉命來閩抗倭,連打幾場大勝仗,其中一場正逢中秋節。百姓們為慶祝勝利,把家裡珍藏的古玩等在廳堂擺成古塔的造型,故稱"擺塔"。【同期】福州民俗專家 鄭子端主要就說一個迎接戚繼光勝利回來,第二個就說也祝他一切平安,所以說從那時候福州就開始就說在八月中秋那一天擺塔,也是全國上只有我們福州中秋擺塔。
  • 建甌光餅:抗倭名將戚繼光的部隊乾糧
    地道建甌美食 建甌光餅相傳原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部隊的乾糧,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為使行軍迅速,戚繼光把烤餅戳個眼,用薴麻皮串起來,掛在士兵的脖子上當乾糧,省去了用餐時間。
  • 那是戚繼光留下的印記
    相傳,「光餅」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率領士兵抗倭時的軍糧,當中的小圈是便於用繩子串好纏在身上攜帶。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7月下旬,戚繼光奉命率部由溫州入閩,支援福建抗倭。當時,戚繼光率領戚家軍在墨城一帶登陸,前赴福建俘虜斬殺倭寇2000餘人;此後,戚繼光還曾命令部將黃步樹率領村民,在墨城毗鄰西灣金沙灘,消滅倭寇500多人。戚繼光還寫有一首詩《援閩過平陽》:鐵騎長驅千裡餘,幾回清夢到樵漁。停杯聽雨分秋漏,憂國瞻雲啟夜廬。天末有懷看易老,客中無計可容疏。
  • 你在享受海灘後吃過正宗霞浦美味的食物了嗎
    來欣賞沙灘日出日落的人知道閩東的霞浦是中國的「海帶」「紫菜」的故鄉,也是「世界最美灘涂」的所在地。冬夏兩季,無論什麼季節,都能看到攝影愛好者扛著長槍短炮,把握著驚心動魄的美麗。這裡有山,有水,有土地,有狩獵,有捕魚,有農業,可以說產品極其豐富,經過幾代勤勞智慧的霞浦人的創新和傳承,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在別處你找不到!當你來到霞浦縣城市,你可以看到中華民間糖果「糖塔」早已被指定為非物質遺產保護。
  • 舌尖福建|建甌光餅:抗倭名將戚繼光的部隊乾糧
    地道建甌美食建甌光餅相傳原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部隊的乾糧為使行軍迅速,戚繼光把烤餅戳個眼,用薴麻皮串起來,掛在士兵的脖子上當乾糧,省去了用餐時間。
  • 抗倭名菜漂洋過海 福清人在非洲開起光餅店
    光餅的歷史,得從戚繼光抗倭說起。據福州府志記載: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抗倭英雄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連日陰雨,軍中不能開夥,戚繼光便下令烤制一種最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乾糧,大大方便了作戰殲敵。後來,這小餅流入民間,不但普遍食用,而且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必備的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