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獨有民俗「擺塔」迎中秋 緣起戚繼光抗倭

2020-12-14 福州新聞網

【解說】供桌上,烏塔、白塔遙遙相望,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福、祿、壽及「八仙」形象栩栩如生……9月11日,中國傳統中秋佳節前夕,福州特有的中秋「擺塔」習俗再現福州大飯店,吸引民眾前來觀賞、祈福。

【解說】記者在現場看到,福州大飯店的大堂內搭著三層桌,最高層擺著陶瓷、泥塑的寶塔,兩側分別放著白塔、烏塔,第二層擺放著七仙女和福祿壽;底層則擺放形態各異的百餘種泥人或陶瓷人,涉及歷史、戲劇人物等。整個場景看著熱鬧喜慶。

【同期】福州民俗專家 鄭子端

福州人對塔很莊重,所以說那一天就是塔一定要排在上面,然後那一天排很多福祿壽喜,還有八仙過海其它東西都可以排在這裡,但是呢除了擺塔之外,一定那天要排中秋的月餅,要排福州的水果,特產的東西排在那裡。然後進貢。那天除了擺塔之外,人家還要拜塔,這是福州一個習俗,主要它是為了一個求平安。

【解說】鄭子端告訴記者,中秋擺塔是福州民間的一項特有的重要民俗活動,歷史悠久,盛行於明代嘉靖年間。相傳戚繼光奉命來閩抗倭,連打幾場大勝仗,其中一場正逢中秋節。百姓們為慶祝勝利,把家裡珍藏的古玩等在廳堂擺成古塔的造型,故稱"擺塔"。

【同期】福州民俗專家 鄭子端

主要就說一個迎接戚繼光勝利回來,第二個就說也祝他一切平安,所以說從那時候福州就開始就說在八月中秋那一天擺塔,也是全國上只有我們福州中秋擺塔。

【解說】不過,上世紀,這一習俗逐漸淡出,甚至一度消失。1999年開始,福州大飯店再現了中秋"擺塔"習俗,並一直延續下來,希望這一福州特有的中秋民俗能傳承並發揚光大。

【同期】福州大飯店工會主席 張紅英

我們就是保持中秋擺塔已經保持20年了,從1999年擺到現在,主要也是想通過日常飯店接待的過程中,向全國,世界各族人民展示美麗福州的三山兩塔一條江的美麗特色風貌,那同時的話,也是希望通過這個傳承的過程中的感召力,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做好民俗文化的傳承。

【同期】福州市民 李盈瑤

以前的文化還是不能丟的,因為我們現在這一輩的人的話,可能對這個不是很有研究,我們中國的民間習俗還是值得流傳下去的,今天在這裡看到這個的話,可能回去也會跟家裡面爸爸媽媽問一下,以後慢慢地都會可能繼續這樣子跟下一輩講,傳承下去吧。

(記者 吳晟煒 福建福州報導)

相關焦點

  • 霞浦紀念戚繼光抗倭勝利的民俗
    朝廷急忙調兵遣將,大肆用兵,獨以戚繼光麾下數千義烏兵屢建奇功,最後肅清倭寇,威震四海。從民國版《霞浦縣誌》就記載著戚家軍駐守霞浦的具體時間:「明嘉靖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戚繼光率軍乘船從溫州出發,二十五抵達平陽(今浙江平陽)從平陽沿小路入閩,八月初一到到達福寧州(霞浦)」。
  • 慶國慶迎中秋 福州倉山古韻「喚」新顏
    原標題:慶國慶迎中秋 福州倉山古韻「喚」新顏「良辰吉時,庚子年中秋拜月祈福典禮起始……」9月29日晚,華燈初上,夜幕降臨,在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煙臺山歷史文化風貌區,一群身著漢服的女子領銜,傳統中秋拜月習俗在此展示。
  • 福州高爺廟內燒塔祈福迎接中秋 麻將餅乾齊上陣
    福州高爺廟內燒塔祈福迎接中秋 麻將餅乾齊上陣www.fjnet.cn 2013-09-19 07:24   來源:福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燒塔仔迎中秋福州新聞網訊 18日晚,福州烏山高爺廟內,一場迎中秋民俗活動熱鬧展開。
  • 福州中秋這些獨特好玩的習俗你知道嗎?點塔、環塔、排塔、坎爿塔
    福州中秋有幾個獨特的傳統習俗,是其他地方所沒有的,跟我來看看是什麼吧。這幾個福州獨有的中秋習俗跟「塔」有關。以前福州多塔,其中最著名的兩座塔是白塔和烏塔,兩塔都在市中心,遙遙相對。點塔舊時福州在中秋節前的幾個晚上開始,城內的塔都會被點亮,「有浮屠處皆燃燈」,「浮屠」指高塔。點塔用的是紙燈籠,燈籠內放著油燈或者蠟燭。塔的每一層每個角都會掛上燈籠,一直掛到頂層。塔被點亮後,大量的市民前來觀看,盛況一時!
  • 福州人掃墓為什麼必帶光餅 專家:為紀念戚繼光
    福州新聞網(微博)4月4日訊 明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在這個節日裡,人們素有為先人掃墓的習俗。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福州人掃墓一定要帶上光餅。然而,許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此,記者昨日採訪了福州民俗專家方炳桂。
  • 圖:福州舉辦「光餅節」祭祀名將戚繼光
    圖:福州舉辦
  • 建甌光餅:抗倭名將戚繼光的部隊乾糧
    地道建甌美食 建甌光餅相傳原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部隊的乾糧,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為使行軍迅速,戚繼光把烤餅戳個眼,用薴麻皮串起來,掛在士兵的脖子上當乾糧,省去了用餐時間。
  • 擺塔、鯉魚餅、舞柚球……福州中秋習俗知多少?附福州賞月聖地盤點
    這首童謠說的,就是福州的中秋民俗活動——擺塔。相傳戚繼光平倭大勝後,回到福州恰逢中秋節,福州百姓為歡迎凱旋之師,將家裡的貴重物品擺在門口以示慶賀。因老福州多寺多塔,擺設品也多為模仿古塔的造型,故稱「擺塔」。撿瓦片,擺瓦塔,等到了晚上點燃瓦塔,便成了一座座小小煙花,樂趣無窮。
  • 舌尖福建|建甌光餅:抗倭名將戚繼光的部隊乾糧
    地道建甌美食建甌光餅相傳原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部隊的乾糧為使行軍迅速,戚繼光把烤餅戳個眼,用薴麻皮串起來,掛在士兵的脖子上當乾糧,省去了用餐時間。光餅,不僅僅代表著建甌味道更是承載著老一輩光餅人的手藝蘊涵著一段段歷史、民俗和人文氣息
  • 俞大猷:俞龍戚虎,論抗倭戚繼光不如我
    "一提起抗倭英雄,人們大多會首先會想起戚繼光,順便想起戚繼光在年輕時所說的這句豪言壯語,而大猷這位和戚繼光齊名的抗倭英雄有意或無意被人們冷落和遺忘。其實單就抗倭功績而言,俞大猷還在戚繼光之上。當時的老百姓就說:「俞龍戚虎,殺賊如土」,龍與虎,都是威武勇猛的象徵,但在國人傳統觀念中,龍顯然要比虎高出一籌。
  • 趙文卓《蕩寇風雲》空降福州 獲贈「戚繼光餅」
    自5月20日開始,動作史詩電影《蕩寇風雲》開啟「抗倭戰神全國10城路演」,「故事豐滿」、「場面壯觀」「打戲過癮」等好評接踵而來,影片口碑效持續發酵。5月26日,《蕩寇風雲》導演陳嘉上、主演趙文卓、倉田保昭空降福州,前往7家影院與當地觀眾親切互動,現場掌聲、尖叫聲不斷。「戚繼光」的扮演者趙文卓與當地觀眾們分享了自己的新作與對福州的印象,現場的影迷更是貼心的為趙文卓送上一旅行箱的「戚將軍」自創「戚光餅」,現場氣氛十分溫馨、火爆。據悉,光餅又稱「戚光餅」,是中國糕餅歷史中為數不多與名人直接相關的典故。
  • 戚繼光與福建名吃「光餅」
    戚繼光是明朝著名的抗倭將領,他曾率領戚家軍遠徵福建一帶抗敵。無論「光餅」還是「徵東」餅,其名均與戚繼光入閩抗倭的傳說有關。    「光餅」的來歷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其一,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抗倭英雄戚繼光率軍入閩追殲倭寇,連日陰雨,軍中不能開夥,戚繼光便下令烤制一種最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乾糧。後來,這小餅流入民間,不但普遍食用,而且還成為祭祀神靈祖先必備的供品。
  • 元宵節:福州民俗文化唱大戲
    人民網福州2009年2月9日電 (記者江寶章)閩劇、評話、尺唱,你方唱罷我登臺;磨刀、補鍋、打肉燕(福州地方小吃),傳統工藝讓人耳目一新。元宵前後,一場民俗文化節使福州的元宵節籠罩在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中。
  • 戚繼光抗倭電影《蕩寇風雲》即將上映,入閩第一戰發生在霞浦
    身為一個霞浦人,大家都知道戚繼光在霞浦留下了好多遺蹟和遺產,比如我們都很喜歡吃的光餅,比如霞浦獨有的曳石活動,比如霞浦還有一座義烏城隍。這些都是當年戚繼光入閩抗倭蕩寇留下的遺產。據官方消息,這部電影由功夫影星趙文卓、洪金寶、萬茜等實力影星主演,講述的是一代名將戚繼光帶領中國首支特種部隊,戚家軍抗寇的故事。而當年戚繼光後就駐紮在霞浦東關。不管電影中會不會表現出霞浦因素,但老愛覺得這是一部讓霞浦人期待的電影。當然,因為是大片,就全國觀眾來講,這部電影也是很有看頭的,時光網上的期待指數排名第5。對於國產片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 福州人掃墓為什麼必帶光餅?
    福州新聞網4月4日訊 明天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在這個節日裡,人們素有為先人掃墓的習俗。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福州人掃墓一定要帶上光餅。然而,許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此,記者昨日採訪了福州民俗專家方炳桂。「光餅相傳為戚繼光當年抗倭所創,為感念戚繼光的功勞,福州人在其忌日,為其供上光餅。
  • 那是戚繼光留下的印記
    相傳,「光餅」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率領士兵抗倭時的軍糧,當中的小圈是便於用繩子串好纏在身上攜帶。溫州的樂清、瑞安、平陽、蒼南等地,都曾經受到倭寇襲擾,溫州沿海各地也留下了眾多有關戚繼光的歷史遺蹟。位於平陽縣鰲江鎮東面的墨城社區,因戚繼光而得名。戚繼光在溫州抗倭時,在墨城東山至西山築撐口城,長750米,高5米,闊4米,城直如墨線,故名墨城,如今痕跡尚存。
  • 此刀是中國十大名刀之一,戚繼光為其寫了刀法,成了明朝抗倭利器
    苗刀不僅僅歷史悠久,也有著出色的實戰能力,真正讓苗刀揚名立萬的,就是明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了。是他把苗刀推向了頂峰。明朝時期倭寇侵襲我國的沿海地區,戚繼光率軍抗倭,但是當時倭寇使用的日本刀,是從來沒有見過的武器。日本刀是雙手刀,以劈和砍為主要攻擊手段,再配上靈動的身法,讓明朝的軍隊吃了很大的虧,對日本刀也非常忌憚。
  • 臺灣人的這項中秋民俗,竟和抗倭名將戚繼光有關
    在臺灣中華民俗節氣的排行榜上,中秋佳節僅次於春節、端午而居探花位置。民眾特愛「全芋席」沒想到,臺灣同胞會如此青睞普普通通的芋頭,頗有創意地將「芋頭家族」分為芋母、芋子、芋孫三代芋,甚至認為,三代同堂,其芋尤香。島內有食諺為證,「七月半鴨,八月半芋」,意指中秋時節的芋頭口感最佳。
  • 光餅與抗倭英雄戚繼光
    據說這種光餅,是為戚繼光打倭寇而製成的。  原來,當年倭寇猖獗,行跡不定,忽而蜂擁登陸,忽而呼嘯而去,還不時黑夜偷襲,殺人放火。戚繼光率領義兵追殺捕剿,貴在神速,對埋鍋造飯,總嫌拖延時間,但又想不出另外的辦法。有一次,戚繼光行軍到達慈谿龍山東門外,有一個老農獻上許多中間有個小孔,外邊放芝麻的鹹餅,以作慰勞。